① 月末怎么结转损益类科目
所谓结转一般是指在中期将资产负债表内科目(一般包括存货类、成本费用类科目)在月末结账时才用一定的成本和费用核算方法结转到损益表内科目,有些损益科目如收入不需结转,以核算报告期损益。然后在年度末将损益表结果结转到资产负债表。
具体:
1、制造费用一般收集后月末结转到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一般制造费用期末无余额;
2、生产成本一般借转到产成品(借:产成品/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根据核算与分配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生产成本期末余额一般是在产品余额,也可专门设置在成品科目核算;
产成品再根据企业确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可能有的企业还需要通过“发出商品”过渡;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损益表内项目不需要结转。
然后:
1、损益类科目(基本就是损益表类的会计科目)一般于中期报告(月/季度/半年度)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借/贷:本年利润 贷/借:各损益类科目);
2、年末,将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到未分配利润科目,涉及利润分配的做相应处理。
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互相的关系是什么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成本包含在费用中。所谓成本,这里指的是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科目的费用类。
成本损益体现在利润表里,利润最终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里面的未分配利润里面。因为成本费用在本年利润里,最后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里面。利润分配期末是贷方余额,那就是盈利,如果在借方,那就是期末亏损。
(2)负债怎么往费用成本转扩展阅读:
(一)月末,企业应根据本月销售各种商品、提供的各种劳务等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企业以库存商品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或债务重组,应按照该用于交换或抵债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二)企业本期发生的销售退回,一般可以直接从本月的销售商品数量中减去,也可以单独计算本月销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合同收入时,按应确认的合同费用,借记本科目,按应确认的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合同完工时,还应按相关建造合同已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③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月末怎么结转到管理费用或生产成本
借:管理费用或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