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怎么结转取得的成本
扩展阅读
兰坪农产品哪个好 2025-07-12 16:23:38
一元产品哪里便宜 2025-07-12 16:23:26
劈柴工具什么样子 2025-07-12 16:19:27

怎么结转取得的成本

发布时间: 2023-07-12 01:26:13

1. 结转成本怎么结转

成本结转方法有: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一)零毛利法


所谓零毛利法,就是本期以收入金额为限结转成本,使毛利额为零。
这是
基于谨慎性原则的保守做法。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期限问题,如果取得的收入大于剩余成本,应将剩余成本一次结转完毕,如果预计在成本结转期内不能完全转销该产品的库存成本,则应在到期前的最后一次结转时将剩余成本全部结转计入营业成本。
(二)固定毛利率法
固定毛利率法,通俗地讲就是事先确定一个固定的毛利率,各期都保持不变,对应地确定一个销售成本率,从而确定本期需要结转的销售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成本率=1-固定毛利率
本期结转营业成本=某剧目本期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率
(三)计划收入比例法
计划收入比例法是指在事先确定的营业成本结转周期内,以总成本占计划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作为计划营业成本结转率,计算确定本期应结转的相应营业成本和应确定的期末存货。
(四)场次比例法
场次比例法要求企业相关部门事先预计一个剧目所有的演出场次,将总成本按照场次予以平均,每期根据演出场次直接乘以单位场次成本即是该期需要结转的营业成本

2. 如何结转成本

生产成本
基本结转步骤:
1、生产领用的原材料、工资、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工资、福利费
2、生产车间发生产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
3、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4、当产品完工时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5、结转销售产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
【销售成本】
1.结出主营业务成本;按照销售商品的名称及数量,分别从库存商品中结出其平均成本价,算出总成本,然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算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 贷:其他应交款
3.记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等项目
4.结转到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 等项目

3. 怎样结转成本

单就结转成本的分录按上述所签是对的。
1.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工人工资、及制造费用。
其中制造费用包括:车间管理工资、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等费用。
2. 管理费用是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费用:如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
3. 营业费用是用于销售经营上的费用:如销售人员工资、发送商品运输费用、差旅费等。

4. 如何结转生产成本

成本结转主要包括:分配和结转制造费用、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和结转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结转

  1. 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 = 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总工时

  2. 计算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生产工人工时×分配率

  3.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结转分录,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二、完工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1. 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 月末在产品成本

  2. 完工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 = 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3. 为了反映产成品增减变动情况,需要设置“产成品”账户。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三、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1. 产成品完工入库,其金额为以前期间和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销售发出的产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库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库,而每批次产成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计价方法计算确定。每个会计期间,企业都必须将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库的从产品成本,在本期销售产成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之间做一次分配。

  2. 月份内收入、发出、结存的产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 + 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 = 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 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3. 如果产成品销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计算确定了库存产成品结存成本后计算的,则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 = 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 + 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 - 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具体计算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按照以上方法计价确定的产成品销售成本,应当从“产成品”账户的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

5. 成本结转的方法有几种

成本结转的方法主要如下:

1、先进先出郑铅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滑虚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

6. 成本怎么结转

月末有宏中两项成本需要结转,一个是结转已完工产品,一个是结转已销产品成本.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企业的盈亏,编制财务报告.具体衡绝做结转的方法如下:
1、结转制造费用,期末计算成本之前将制造费用余额全部转入生产成本,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2、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成本转出,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3、结转销售成本,将销售出去的产品的库存成本结转,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以上所有完咐衡毕之后,月末结转,先结转收入类,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5、再结转费用成本类,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6、最终将本年利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可在年终时做),分录为:
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7. 怎么结转成本

怎么结转成本如下:

结转成本的三种方法分别为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结转成本主要是指结转销售成本,也就是说,企业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的当期,需要将已经销售的产成品成本结转为当期的产品销售成本。

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产品先发出,对发出的产品成本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先入库产成品成本在后入库产成品成本之前转出,以此确定发出产成品和期末产成品的成本。

三、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也称为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等,这种计价方法关注的是企业所发出产成品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可以逐一辨认各批发出产成品和期末产成品所属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和期末产成品的成本。

这种结转成本的方法,其成本计算准确,而且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但是产成品收发频繁的企业,其发出产成品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这种结转成本的方法适合于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8. 会计如何结转成本

一、结转

1、结转,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

2、所谓“结转”,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通常它是把一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转移到该科目或另一个会计科目的做法,这个做法叫结转。

3、结转的目的大体有四个:

一是为了结出本会计科目的余额;

二是为了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粗手颤

三是为了计算当期的损益和利润的实现情况;其

四是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一定要把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二、需要结转的大致如下:

1、结转制造费用,期末计算成本之前将制造费用余额全部转入生产成本,分录为

借 生产成本
贷 制造费用

2、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成本转出,分录为

借 库存商品
贷 生产成本

3、结转销售成本,将销售出去的产品的库存成本结转,分录为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品

4、以上所有完毕之后,月末结转,先结转收入类,分录为

借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 本年利润

5、再结转费用成本类

借 本年利润
贷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外支出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6、最终将本年利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可在年终时做),分录为
盈利
借 本年利润
贷 利润岩败分配-未分配利润
亏损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 本年利润

(8)怎么结转取得的成本扩展阅读:

在日常会计记录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收集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费用,其中直接费用记入了“生产成本”账户,间接费用记入了“制造费用”账户。归集在“制造费用”中的各项间接费用,需要选择适当的标准分配结转到有关产品的生产薯州成本中去,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确定已销售产品的销售成本。

所以,成本结转是期末账项调整的一个后续工作,目的在于将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进行配比,以便正确确定本期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