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认为应如何减少沉没成本
所谓
沉没成本
是指已经发生的成本,现有决策不能对其产生影响,因此要减少此类成本只能是相对减少,如增加产销量、提高效率等
B. 沉没成本的减少方法
企业经营性支出可以分为生产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两类。一般来说,生产性支出所形成的沉没成本的损失相对较小,比如一批生产原料保管不善而报废。又因为许多生产性支出项目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成本项目,这类沉没成本其实只是准沉没成本。
而资本性支出特别是项目投资形成沉没成本,问题就严重得多了。一个投资项目,一是投资额比较大,二是回收周期比较长;投资项目一旦确立,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你都只好接受。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这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求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对项目做出准确判断。
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往往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报弃,从而产生相当一部分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确保交易的连续性便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从减少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则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现代企业经营中,技术合作、策略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其内在原因,其实就包含了分散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的考虑。
C. 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你了解多少
什么叫沉没成本?通俗来讲,就叫打水漂。你出去拉客户关系,花了很多时间和代价去维护客户,比如拜访、请客吃饭、送礼,结果突然这个客户公司破产了,那么前面的付出就全都打了水漂。所有的这些投入,已经发生了,也追不回来了,这就是沉没成本。
具体来说,很多人创业想去开奶茶店,开店需要投资,其中一部分投资用来装修,另一部分投资用来购买机器、原材料等。当这家店关门的时候,机器转让卖给同行,成本就能收回来一部分,而装修店面的钱,如果转让时没人愿意出钱补偿你,那么所有的装修钱就都打水漂了,这就是沉没成本。所以大家也能想象得到,为什么很多制造业企业全都聚集在一起,因为这样大家互相之间可以周转,初期买设备不用买新的,不用投入50万,没准35万就能把厂开起来,倒闭之后没准30万又能把设备卖给同行,沉没成本非常低。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原因。我们今天在讲沉没成本,所以只在这里点了一下而已。
书本上讲机会成本,目的是要告诉我们,沉没成本是一种过去的、无法挽回的东西,既然已经过去,就别再纠结。
还是以开奶茶店举例,你投资的奶茶店如果倒闭,至少有30万打水漂。现在这家店经营得不好,你想找个网红来店里试吃宣传。面对这个决策,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店倒闭要亏30万,现在赶快放手一搏,万一能救活也不至于亏损这么多。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因为在这个决策面前,无论你做还是不做,沉没成本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无法收回来的。无论是否找网红来宣传,30万都一样收不回来。既然怎么决策都一样,那这个信息对你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你就不应该把它纳入考虑范围,否则想得太多,就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去思考,是去考虑每个选项将要失去什么,这种“将要”代表着未来。沉没成本则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哪些,这种“已经”是指过去,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必要盯着过去看。
我们生活中买东西,总会遇到买错的时候,尤其是女生喜欢逛街买衣服,买回来发现穿不了,然后又舍不得扔,只好在衣柜里挂着,这个就是沉没成本在影响你。那我再追问一句,假设你有一个东西是花1万元买回来的,你用不了,转卖只能转出去2000元,是否要转卖呢?这是个问题,我相信你们开始有想法了。
20世纪,英、法两国有段时间联合研发飞机,研发到一半的时候,波音的新型飞机先一步研发成功。经过对比,这种飞机即便研发出来,运营成本也要远高于波音新型飞机,所以大概率不会有人愿意买,很明显这个项目应该赶快停掉。但是,因为飞机已经研究到了一半,投入的成本也有上百亿,大家不愿意就这么退出,于是继续追加研发经费,继续开发,终于做出了新飞机。结果,新飞机真的没人买,后面追加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沉没成本在家庭关系、恋爱关系、人际关系当中,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很多人处在一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当中,你把一生中最好的5年给了另一半,但只要这个关系是你不喜欢的,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无法追回这失去的5年,所以在决定你未来时就只能忽略它。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叫“赌徒效应”的名词,说的是一个赌徒连输几把后,很容易输急眼,开始加大赌注,想要翻盘。这其实也是沉没成本,一样的道理。
朱自清的《背影》有一段要求背诵的内容,其中有一句话:“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多么有哲理啊!这就在告诉我们,不要纠结沉没成本。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沉没成本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不够,我希望大家再回忆一下,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沉没成本的现象?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来?
在我学过经济学很多年后,渐渐有了以下这些感悟。
第一点,普通人容易忽视机会成本,并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如果要给这个现象做一个命名的话,我要叫它“沉没成本第一定律”。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房子想要对外出租,租金每月3000元。第一种情况是,有个租客想要租,但是要跟你讲条件。你一听,不想出租了,然后房子就随之闲置一个月。
另一种情况,房子3000元租掉了,结果过了没多久,租客没交房租逃跑了。
两种情况,想象一下自己的心情。我猜大部分人遇到第一种情况时,都会很坦然地说,无所谓,空着就空着。遇到第二种情况的时候,绝对是气得直拍大腿,这个人,欠我3000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但实质上损失是一样的,都是3000元。前一种是损失了机会成本,但是很多人往往看不到,白白让机会成本损失了。经济学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这个有成本,它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只要你忽视它,你就不会遭受损失。而后一种是沉没成本,每个人都能看到沉没成本,并且大部分人都在纠结沉没成本。经济学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个东西已经打水漂了,已经找不回来了,已经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既然这样,就不要再去受它的影响。
第二点,为什么人们更容易忽视机会成本,而又更容易放不下沉没成本呢?我觉得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人性中的一些弱点。人就是喜欢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不愿意承认错误。这条原理我很想管它叫“沉没成本的第二定律”。
比如租房的例子,房子不租,放弃了机会成本,你可以用一句话解释这种损失-我愿意,用你管,空着不赚钱我也愿意。但租客跑了,你很难用自己愿意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承认自已当初眼瞎。然而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所以才会如此痛苦。
赌徒效应的例子也是一样,如果赔了大笔钱之后收手离开,岂不是证明自己错了吗?只能继续赌下去,万一赢回来翻盘了,不就没事儿了吗?
在我当交易员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是心高气傲、自尊心比较强的男交易员,越容易犯赌徒效应的错误。他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巨额的亏损,原因就是出现了一笔亏损之后,往往急于翻盘,结果越亏越多。
所以要想开,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神仙,谁这一辈子不会做点错事呢?错了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改了再错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如果能够尝试着去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生活中的失误和不如意,达到一种淡定的状态,那么即便没学过经济学,也能比较少受沉没成本的影响。
第三点,当我们了解了前面两个原理时,我们就可以用沉没成本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判断,这也是“沉没成本第三定律”。
很多男生在追人的时候事无巨细,随叫随到,但鞍前马后地服务女神好几年,最终人家也不理你,这种男生在网上被嘲讽叫作“舔狗”。学完这一节我们会知道,不断付出这种行为,得到的是沉没成本。这种沉没成本导致他很难放弃,陷了进去,他很可能最终自己都分不清楚,一直这样追求,究竟是真的爱女神,还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很有可能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所以自己也催眠自己说这就是为了爱情。
所以,一味地付出只能影响自己,你要想改变对方,那么就需要让对方付出,让对方增加沉没成本。当你鞍前马后了一段时间后,赶快趁机让对方帮你做一些细微的事儿,比如让对方帮忙拧瓶盖等。想要改变态度,索取会比付出更有效。
我有一次听到一个老江湖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个人说,自已一生之中帮助过很多人,也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那么谁才是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呢?他本能地以为那些受到过自己帮助的人,会更愿意把自己当朋友,结果当自己遇到事之后,发现曾经受过自己帮助的人,基本都求不着,而那些曾经帮过自己的人,基本都还会愿意再次帮助自己。我当时听完这个感悟,顿时觉得,这不就是沉没成本吗?
D. 要怎么样才能面对交易中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因此,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E. 你们是如何看待“沉没成本”的
个人认为所谓的"沉没成本",简而言之就是由于过去的一个决策造成的、已经发生的、无法再对其进行改变的成本。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这些沉没成本而耿耿于怀,进行下一个决策时畏手畏脚,对以往的沉没成本过分执着,从而错失下一个盈利的好机会,或者及时止损的挽救机会。
比起生活中的每个抉择,投资者在金融实操方面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更加小心谨慎。投资有一个原则就是,一旦发现一个风险极大的隐患,就要谨慎思考。聪明的投资者都会当机立断、及时止损,不会因为之前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迟迟不愿意放手。
"沉没成本"启发
人生的每个选择都伴随着沉没成本的出现,不只是在金融投资上会栽跟头,只是人们把金钱看得更加重要,金钱也方便人们衡量得失与利弊。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得失是不可逆转的,后悔是无意义的。毕竟钱是身外之物,可以失而复得。
所以,在人生中,每个选择都很重要,或许下一个选择就是在人生中的岔路口,它可以改变人生轨迹的一个宝贵机会。
F. 沉默成本为何是经济学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沉没成本举例:
租房子时候的押一付三,如果租住了几个月之后,由于其他邻居太吵和小区环境太差,你想搬走。
但是由于合同未到期,如果直接搬走之前的押金就不能拿回,为了押金,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忍受糟糕的环境,怎么怎么也要熬到合同期满。
看电影的时候,你花了69元买了一张电影票,看到中途,你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个烂片,演员一点水平也没有,故事也没有新意,但是你花钱了。如果你走了,电影票是不能退的,为了不浪费这69元,你还是会忍气吞声的看完。
做投资也是一样,你买一个币,100元买的,现在跌到90元,后期走势你是看跌的,但是由于你成本价在100,你心里的希望是反弹,侥幸能回本,这些心理因素会让你继续持有。若不回本很少人会选择割肉。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沉没成本阻碍着你。
因为金钱的原因浪费着你的时间、成本、体验感乃至投资周期和回报。
产生原因:
沉没成本是经济界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两种误区:
一、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
二、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对因为过去的决策造成大量设备积压、闲置。
“大马拉小车”现象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随之而来的相关决策,总是希望“能多少挽回点损失”。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在错误决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实际上,在“是否继续使用”的决策上,过去的采购成本已经作为“沉淀成本”的形式“固定下来”了,不会随未来决策的改变而改变,在制定决策时可以不予考虑。
但在这些资产是否继续使用的决策里,必须注意到相关的成本仍会发生,如运营费用、维护费用等等。
因此,事关“未来”的决策一定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向后看” 的人大多因为舍不得。
还是回到以上的例子,假设你花了69元去看场电影,看了30分钟后,你很失望,再看10分钟,更加失望。
你会马上走出电影院,放弃浪费时间,还是带着怨气,继续失望的看完电影呢?
我想大部分人不会中途离开,而是选择忍受着无聊继续看下去。
因为已经花了69元钱和40分钟时间,无法收回,如果离场,就白白浪费了已经付出的时间和金钱。
在咱们投资中也是一样的,很多人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比如你买的币,买了以后就下跌,你开始亏钱了,而接下来的趋势大概率是还会继续下跌的。
你会马上割肉离场还是抱着庄家拉盘或者等待着被动解套?
我想大部分人是不会割肉的,而是选择死扛,这里面当然还有心存侥幸,期待庄家拉盘或者是赌反弹。
因为你心里很清楚,已经跌破了你的成本价,你已经亏钱了,暂时无法收回,如果离场就白白的浪费了你的资金和花出去的时间。
所以你会选择继续持有,幻想着有一天庄家拉盘能够帮你解套。
不要让我们的投资被沉没成本所绑架,不然你的投资生涯也就那样了,总在不安与不甘中度过。
这里我就说下关于投资中的沉没成本应对方法:
应对方法:
一、如果损失不是很大,就不要去考虑挽回损失,忘掉之前的成本和付出的时间。
二、根据行情的变化及时地做出调整,该减仓就减仓,该走就走,控制好风险,把损失做到最小化。
三、根据行情的变化,理性的做出新的决策。不要一位的死扛,有时候需要换换思路。
四、强迫自己止损。
这里我推荐定额止损发,如果你能承担的最小损失是5%,最大的损失是20%。那么你就给自己定个止损假点。
设你在某个币种上只愿意损失5%,如果到了止损点位,请及时止损,不要想其他的。(止损点位跟你个人自身情况设定,毕竟大家的情况不一样).财大气粗的人止损位可以设的高一点,反之设的低一点
五、坦然接受沉没成本,我们不太可能完全避免沉没成本。学会接受亏损也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没有人是稳赚不赔的,只有赔了你才会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亏了就亏了,还能怎么办呢?人只要活着,就有机会赚回来,所以不要总去缅怀过去,我们更应该去勇敢的面对未来。
其实砸投资中,沉没成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填补沉没成本而盲目追加资金,增加了新成本。在投资中,如果选错了方向,无法及时果断的操作,可能越坚持,损失会越大!所以不要总拿那些希望、侥幸、不甘而去为沉没成本买单,有时候真的不值得,特别是熊市操作,更需果断!
G. 对于沉入成本要如何处理
按照会计的做法,不做处理。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网络搜素一下“湖南会计论坛”或者加我网络HI。
最后祝你考试顺利,工作顺利。
H. 沉没成本要怎么解决,可以怎么利用
我朋友处了多年的对象又跟他闹分手了。每一次闹分手,都是我朋友先认错,再赔礼道歉,最后买买买,然后才平息风波。
可是,只要他私下跟我谈论这事时,就会说他俩是多么的不合适,他多么不喜欢对方,他对这段恋情毫无憧憬,一心只想脱身离开。
可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分开时,他却回了我一句“好不容易追到手,又花了这么多钱,舍不得让我的努力打水漂啊,再忍忍吧!”
人们决定是否去坚持做一件事情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事对他有没有好处,还考虑了在这件事情,他到底投入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事实上,他就是一个随叫随到的保姆外加人肉提款机。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及时的止损,避免损失更多。不要管已经付出了多少,不要想着挽回损失,泼出去的水,就别想着收回了。
哪怕已经沉没成本很高了,也要停止,不再去管它。
沉没成本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力和感情的投入。它左右了人们后续的行为,让人们做出不那么理性的决策,这一现象被称作“沉没成本谬误”。
理智地去看,沉没成本不该影响之后的决策,就好比泼出去的水,既然收不回来了,就不再去想,不再去管,这才是硬道理。但现实是,人们经常陷入沉没成本的泥潭里,久久不能脱身。
沉没成本虽然是经济学的概念,但随处可见,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国家。
举个例子吧,我在淘宝上买了一双鞋,穿了一天后,发现这鞋子不合脚,磨到脚后跟都红肿了,你问我有没有理性的去看待这事?没有,我忍了,就因为这鞋子花了我的钱,我舍不得扔了它,还是选择了穿这鞋子。你说我是不是花了钱买罪受呢?
“ 保本 ”,这个词听得多了吧? ‘‘起码要保本啊",听起来好像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这是错误的,这陷入了沉没成本谬误。不少的商家都用商品的批发价来决定零售价,不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
就好比你是一个商家,购入了一千件羽绒服。你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了100块,然后出售这羽绒服,结果羽绒服过时了,买的人寥寥无几。
你是选择坚持这个价格,然后承担空间成本、时间成本,而且还面临卖不完的情况 ;亦或者是选择以低于成本价格,把剩余的羽绒服一次性清仓销售,减小库存量,挪出空间来,然后再去购入新款又热销的羽绒服去卖呢?
下面说一下国家的例子。
上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联手研发大型超音速民航客机——协和飞机。合作计划是由英法政府以国家条约的方式商议的,计划中包含了一项由英方提出的条款,如果任何一方取消合作就必须付出巨额赔偿金。事实上,这个合作计划被英国政府私下叫做“商业灾难”。碍于条款,英国被迫继续投资(英国财政部曾两次几乎取消合作计划)。
1976年1月,协和飞机正式投入航线上飞行。至此为止,英法两国政府已经在这个计划上投资了超过8亿英镑,超过最初预算(1.5亿英镑)近6倍。协和飞机共生产了20架,其中仅有16架投入营运。
然而,据当时的预算,协和飞机要售出至少64架才能保本,结果巨额开发成本根本无从收回。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研发过程使英法两国政府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而且两国政府还不得不拨款资助英航和法航购买协和飞机。
所以说,不要让沉没成本影响了你的决策。
举个例子,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钱而且不能退票。此时你花费的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那么,会有两种可能:
1.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2.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做决策时,理智的你应该不考虑已经买了票这个事实。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做的决策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
所以,此时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去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做决策。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退场,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还可以通过腾出时间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来降低机会成本,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有时候,沉没成本的发生你无法避免,因为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此时,我们在心态上要有一个转变。
比如,对于现有的男女关系,是选择保持,还是选择分手?如果犹豫不决的话,不如问问自己:不去管你和这人是多年男女朋友的事实,一切从零开始,你还想跟这个人处对象吗?对方身上有哪些是你喜欢的,又有哪些是你所厌恶的?对方是否适合你?
不去考虑沉没成本,事情是否会变得明朗一些呢?事情有没有好解决一些呢?
最好的应对方法:
一 、不再去考虑挽回损失,忘掉成本 ;
二 、及时地做出调整,放松心情 ;
三 、理智的做出新的决策。
如果巧妙的利用沉没成本谬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也可以完成一些事情。
要怎样做才能更好拴住对象的心,让对方不离不弃?让对方为这场爱情付出的更多,越多越好,无论是体力上还是金钱(增加他的沉没成本)
久而久之,对方就会觉得我已经投入了这么多了,我舍不得分手啊,舍不得让多年的努力打水漂啊。
那么对自己呢?
以毒攻毒法,当你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时,你可以利用沉没成本来帮把你拉回理性的角度。
有没有办了健身年卡,却没去锻炼过多少次的?工作忙,要做家务,朋友约了要去吃喝玩乐,借口多得是。那,该怎么办?
不要办年卡,去办月卡 。每个月月初去健身房办卡,亲手把钱从钱包里掏出来。记住不要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这样的话,花了的钱只是一组数字,你对虚拟数字的敏感度,是远不如你对金钱的敏感度。
只有亲手花了钱,你才会心痛,然后压力就出现了。在你嫌麻烦而不去锻炼时,也会想到花了钱,然后就去健身。
以毒攻毒还是有用的。
I. 沉没成本,你是如何看待和处理的
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这个经历的问题的核心在于——沉没成本。
要更正一个观念, 沉没成本不是看过去的,而且面向未来的。
看过去发生了什么,投入了什么,并不能改变现在和未来的什么。
沉没成本需要看未来。 如果不去改变,继续沉没,未来它还会怎样继续加剧影响我们? 这才是对待沉没成本最好的思路和方法。
回到最开头的问题,一箱苹果从哪开始吃,应该从没有烂的开始吃,丢弃那些已经烂掉的苹果,享受完好无损的苹果。
及时抛弃已经沉没的成本,为未来的改变而努力行动,就是对成本最大价值的利用。
365天思考 / DAY40
J. 什么是沉入成本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应如何处理沉入成本
工程是经济学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对专业项目管理的主要课程之一,它是融合了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具有广泛的理论性,实践性强,政策要求的技术高。该项目的经济性的概述,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建筑产品的基本结构的价格:全面,系统地介绍相结合,理论和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包括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成本,折旧和利润,现金流和资金计算时间价值,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的项目,技术和经济分析对经济的影响评估,资金的项目融资和融资分析,建筑业务预测和决策技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经济问题的分析,价值工程及其在建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