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管理会计:企业质量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企业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企业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企业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❷ 质量成本的通俗解释是啥
质量成本:企业为了保证满足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产生的费用+因产品不满足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产生的各方面损失
质量成本分为四大块:
内部故障损失:产品交付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产生的费用。
外部故障损失:产品交付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产生的费用和影响,如售后索赔费用,退换费用,企业声誉损失等。
鉴定成本:评估产品/过程是否满足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产生的费用。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产品/过程不满足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产生的费用。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包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预防不符合要求,为评估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达到要求(返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
一致性成本:
一致性成本(cost of conformance),该成本是预防性的,在缺陷发生之前付出的,用于质量与要求或规范一致而付出的成本。
非一致性成本:
非一致性成本(cost of non-conformance),是由于质量与要求或者规范不一致而造成的成本。
❸ 什么是质量成本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为确保与要求一致而作的所有工作叫做一致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不一致成本,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一致成本,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又统称为故障成本,属于不一致成本。
具体而言,预防成本是为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在结果产生之前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一些活动的成本,它包括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教育培训费、新产品评审费、质量情报费及工序控制费;鉴定成本是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在结果产生之后,为了评估结果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测试活动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部门行政费、材料工序成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维修费和折旧等。故障成本是在结果产生之后,通过质量测试活动发现项目结果不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使其满足质量要求发生的成本,分为两部分: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内部损失是指产品出厂前的废次品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复检费等;外部损失是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和"三包"损失等。上述概念也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Cost of Poor Quality; COPQ)弥补百万次品率的不足。其概念是造价不同的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不同;同一次品,出现在供应链的不同位置,造成的损失也不一样(例如更换、 维修、保修、停产、丧失信誉、失去以后生意等)。例如坏在客户处,影响最大,假设权重为100;坏在公司生产线,影响相当大,假设权重为10;坏在供应商的生产车间,影响最小,假设权重为1。该产品价格为1000元,在上述三个环节各出现次品一个,总的质量成本就是111000元(10_0x1000 + 1_0x1000 + 1x1000)。这个指标有助于促使在供应链初端解决质量问题,在一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供应链复杂的行业比较流行,例如在美国,飞机制造业、设备制造行业等设备原厂(OEM)采用得比较多。
具体内容如下:
预防成本
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a) 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
体系策划:
产品实现策划:
b) 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
c) 工序能力研究费用,
d) 质量审核费用,e) 质量情报费用,
f) 培训费用,
g) 质量改进费用。
鉴定成本
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a) 检验费用,
b) 监测装置的费用,
c) 破坏性试验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劳务费。
内部损失成本
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 废品损失,
b) 返工损失,
c) 复检费用,
d) 停工损失,
e) 质量故障处理费,
f) 质量降级损失,
外部损失成本
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 索赔费用:
b) 退货损失:
c) 保修费用:
d) 降价损失:
e) 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
f) 信誉损失:
❹ 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有那些
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
直接质量成本的构成:
一般由预防成本、评监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构成。
1、预防成本:
保证达成质量标准并预防不良品所发生所需之费用,含产品设计与制程设计等有关成本。
(1)质量管制工程:.质量计划的拟定、执行、稽核;与质量制度的建立与维持。
(2)制程管制工程:.制程研究分析、制程品管制度之监督。
(3)质量量测与管制设备的设计与发展:量测仪器之采购与校验管理等。
(4)质量训练计划之拟定、实施:员工参于公司内外之品管训练课程、供应商之评估辅导等。
(5)其它预防费用:文书、纸张与杂支等相关其它文具支出。
2、评监成本:
量测、评估、稽核产品、组件、购入物料等,保证符合质量标准之有关各种检查的成本。
(1)进料测试与检验:内外购物料之验收、场地存放、水电、搬运等设备人员与其它必须支出。
(2)实验室验收测试。
(3)检验与测试费用。
(4)产品质量稽核费用。
(5)试验和测试的人工费用。
(6)测试和检验仪器的维护和校正:内部校验与委外校验。
(7)测试和检验资料的检讨:诸如质量改善计画的提出、执行、效果确认追踪。
3、内部失败成本:
产品、组件、物料在出厂前未达成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成本。
(1)报废。
(2)重加工(再制或修理)。
(3)追查故障(失败分析):因质量不良所产生的问题分析检讨成本。
(4)再检验、再测试:不良品经整修完后入厂经进料检验再次检验测试所产生之成本。
(5)降等损失:因质量不良遭客户降等处置,如厂内之厂商管理分级制由A级降B、C级等。
(6)材料检讨活动:质量不良产生之原因也有可能是材质之选用不适当、或是制程中因加工过程致使材质特性降低所造成而所需的检讨,诸如刚性不足等。
4、外部失败成本:
产品出厂后顾客发现不良所造成的成本。
(1)服务材料支出成本:保固期内所更换而无法向客户收取之物料成本。
(2)抱怨处理损失:如工时、差旅费、邮电费等。
(3)折让损失。
(4)延长保固损失:如公司规定的保固期是一年但因质量问题致客户要求延长保固。
(5)产品拒收退货。
(6)交换新品。
(7)逾期交货赔偿:签约内容若有明定逾期交货须赔偿时。
❺ 质量成本有哪几类
质量成本有:
1、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2、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3、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最佳质量水平应是内外部损失成本曲线与预防鉴定成本曲线的交点。当投入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为0时,合格品率几近于0;而逐步增加投入时,合格品率就迅速上升,损失成本则急剧下降,而总运行质量成本(投入加损失)也迅速下降。
遵循原则:
1、以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为目的。任何企业都有与其产品结构、生产批量、设备条件、管理方式和人员素质等相适应的质量成本,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找到适宜的质量成本控制方式,来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
2、以严格、准确的记录数据为依据。实施质量成本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成本数据流进行细致的核算和分析,所以提供的各种数据和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否则对决策只能起到误导作用。
3、建立完善的成本决算体系。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要对成本的核算有统一的口径,应有对人工的工时、成品的加工成本、损失成本、生产定额等有统一的核算和计价标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质量成本
❻ 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质量成本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
一、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a、 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体系策划、产品实现策划;
b、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
c、工序能力研究费用;
d、 质量审核费用
e、 质量情报费用;
f、 培训费用;
g、 质量改进费用。
二、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a、检验费用;
b、监测装置的费用;
c、破坏性试验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劳务费。
三、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 废品损失;
b、返工损失;
c、复检费用;
d、停工损失;
e、质量故障处理费;
f、 质量降级损失。
四、外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索赔费用;
b、 退货损失;
c、保修费用;
d、降价损失;
e、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
f、信誉损失。
❼ 质量成本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即质量成本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虽未实际支出但已造成的损失。按照质量成本的列支范围可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预防成本,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采取预防性措施而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质量预防组织措施费、质量信息收集整理费、新产品评审费、质量培训费、工序质量控制费、质量奖励费等;二是检验成本,指为检验和鉴定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工序或产品的质量检验费、化验费等;三是损失成本,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又可分为厂内损失和厂外损失两部分。厂内损失是指产品出厂前发生的废次品造成的损失费用,如废品造成的损失返修、停工损失、减产损失、产品等级下降损失等,厂外损失则是指产品销售后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如“三包”费用、折价损失、索赔费用等。此外,还可按其他标准,从不同角度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如将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和实际支付的厂内外损失列为显见成本;将不必支付而应计算的厂内外损失列为隐含成本;又如将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列为可控制成本,将损失成本列为结果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