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造费用应该怎样分摊到产品里面去呢
1、首先应将制造费用转平: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
2、根据当月完工产品入库及在产品的情况,进行分配。
举例:本月生产了1000件,发生制造费用200,管理费用20,直接材料300,计件工人工资共600,请问如何分摊成本?
解决方法: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800,贷:制造费用,200,制造费用-直接人工,600,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300,贷:存货 原材料,300。
产品完工,把上面发生的生产成本都结转过来。
借:库存商品,1100,贷:生产成本,1100。然后卖多少就把库存商品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就可以了。
(1)费料分摊到成本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1、工时比例,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工资比例,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B. 原材料加工后余料如何分摊成本
余料 可视为二级原材料, 成本将在生产中发生转移和 变化. 制造成本的定义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 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 其中原材料成本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价值. 当余料作为废料处理时, 其价格约为原料 购进价格的五分之一. 传统产品成本核算时, 原材料 的消耗包括可利用的余料价值. 如果定义零件制造 原材料成本为实际消耗和耗损的不可再利用的价 则余料成本将转移到其他制造项目上,这将更为 符合实际生产状况. 余料再利用过程中, 必然会产生新的附加成本.
余料价格的确 定应考虑余料的可用面积, 常规余料排样利用率约 在80%左右, 或更低。
C. 产品成本核算中,关于料工费归集、分配、结转的 账务处理有哪些
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户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正确核算生产费用,将已经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以归集和分配,据以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应当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时,发生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发生的间接费用应当选择合理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成本的归集: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生产成本”账户用于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户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商品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并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户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还应当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核算。
D. 管理费用怎样分配到产品的成本中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都是期间费用。跟产品的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费不能分配计入到各产品成本。
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2、期间费用月末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中,不能分配到产品成本中。
3、制造费用月末要分摊到各产品成本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这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造费用分配率=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这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 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法
这是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4)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5)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6)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E. 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
第一种,平均分摊法。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它使费用的发生比较稳定、平均。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抵消利润、减轻纳税的最佳选择。
只需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经营而是长期从事某—一种经营活动,那么将一段时期内(如1年)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
就可以将这段时期获得的利润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这样就不会出现某个阶段利润额及纳税额过高的现象。
第二种,实际费用摊销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任其自然,这样就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第三种,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一分钱费用也不摊。这种方法最为灵活。
企业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太稳定,造成利润每月差别很大时,该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润高时多摊,利润低时少摊,从而有效地避税。
(5)费料分摊到成本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企业在进行费用分摊时应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如何实现最小利润支付;
二是在费用摊入成本时如何使其实现最大摊入。
企业费用开支包括劳务费用开支、管理费用开支、福利费用开支、各项杂费开支等。其中,劳务和管理费用开支最为普通,也是企业费用开支中两项最主要的内容。
劳务费用开支和管理费用开支有多种标准,但最小最低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它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来决定的。
拿劳务费用开支来说,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都有一个劳务使用最佳状态点。在这个最佳点上,劳动力和各种人员配备使企业利益最大而劳务费用最省。
因此,寻找发现这一最佳结合状态点是使用费用均摊法的基础。
F. 购买财料,入账后分摊50%,会计怎么做账
购买低值易耗品可以采用五摊销法,也就是分摊50%,会计处理如下:
1、购买低值易耗品时
借:低值易耗品
贷:银行存款
2、推销50%时(金额是入账金额的一半)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低值易耗品
G. 制造费用怎么摊销到成本
一、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 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6、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7、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车间领用的辅助材料、辅助车间的工资、辅助材料的消耗、电力的消耗,等等。
发生的时候
借:制造费用—辅料消耗(或者工资、电力等)
贷:原材料(或者应付职工薪酬等)
结转的时候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7)费料分摊到成本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对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和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等进行的分配。
各生产车间和分厂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计入成本按单位分别归集后,月终就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该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成本间进行分配。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分配特性
(1)共有性,即各应承担制造费用的对象都具有该分配标准的资料;
(2)比例性,即分配标准与制造费用之间存在客观的因果比例关系,分配标准总量的变化对制造费用总额的多少有较密切的依存关系;
(3)易得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分配标准的资料较为容易地取得;
(4)可计量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标准的数量可以客观地进行计量;
(5)稳定性,即使用的分配标准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便于各期间的成本比较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