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财务为什么选择历史成本属性
扩展阅读
数学成本怎么画 2025-07-30 07:30:48
自己腌制鸡排成本多少 2025-07-30 07:22:39

财务为什么选择历史成本属性

发布时间: 2022-10-24 06:19:52

❶ 财务会计为什么选择历史成本作为基本计量属性

悬赏分是0啊……
一段时间以来, 一些经济理论界和会计准则研究人士希
望以公允价值完全取代历史成本, 而以IASB和FASB为首的
会计准则制订权威机构不但支持这种做法并在实际制订准则
时贯彻这种做法。这不仅使我们产生疑问, 历史成本过时了
吗? 但作者认为历史成本将长期存在, 而且在币值稳定的情
况下仍然会成为财务会计根本计量属性。在这里我不想贬低
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作用, 但我们也不应该贬低历史
成本在提供会计信息中的巨大作用。本文准备从历史和现实两
个角度来论证历史成本仍然会成为财务会计的根本计量属性。
一、从历史上看, 历史成本是经过历史长河筛
选出来的计量属性
(一) 从历史角度考察, 人们很自然地选择了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考古发掘文物证实,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人类最初的
会计行为———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已经发生了。”[ 1 ]但这些记
录大部分以实物形式来进行, 难以提供汇总的信息。在剩余
产品较少、商业活动不发达的情况下, 所需要反映和传记的
信息量有限, 通过实物数量形式来反映收支活动不会遇到太
大的问题。后来随着物品增多, 再使用单纯的数量记录就变
得困难而且烦杂。因为商品都是人类物化劳动的通约物, 人
们发现用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衡量普通商品, 可以使交易变得
很方便, 所以会计记录很自然通过价值量来反映交易行为,
这也使会计提供的信息发生了质的飞跃。因为利用一般等价
物的通约性, 商品价值量很容易汇总在一起, 并通过会计报
表列报, 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综合的信息。约到20
世纪初, 会计记录才逐渐以采用价值计量为主, 使用实物数
量为辅。这种计量模式的出现使会计摆脱了实物计量基于不
能通约而产生综合的困难, 极大地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当采用价值量计量时, 仍然存在一个应选择何种计量属
性的问题。正如FASB所说“每一个财务报表要素都有多种
属性可以计量, 而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 必须先确定应予以
计量的属性。”①
企业经营之初, 会计首先要解决的是资产的初始入账价
值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20世纪以前, 会计理论并不发达,
只有交易时的市场价格成为记账唯一可选择的属性。并且把
当时的交易价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之后, 就不再改变, 一直到该项资产被处置报废或者企业清算为止, 逐渐形
成会计的惯例②。可见从历史角度来看, 人们是很自然地选
择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会计的基本计量属性。
(二)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历经几次大的劫难仍
然屹立不倒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自20世纪初在会计计量中占据主流
位置起就不断成为有些学者批评的对象, 批评的焦点集中在
币值稳定假设上。1936年henry sweeney在其《稳定币值会
计》一书中提出了现行成本原则、重置成本原则、可变现净
值理论等范畴。
上述计量属性的提出仅限于理论界的研究, 基本没有对
历史成本属性产生太大的冲击。对历史成本计量产生比较大
的冲击应该是下面三个时期。
11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资产重估增值对历史成本的冲击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前, 美国会计实务几乎没
有任何形式的会计标准, 会计人员将会计教科书和专业杂志
视为最佳的实务指南。这些文献一般支持以成本为基础的方
法对资产进行计价, ⋯⋯而不必反映物价变动的影响[ 2 ]。然
而, 在“Smyth v1 Ames”判例及后来资产重估在“公用事
业”企业普遍应用的影响下, 会计界的各种不同观点也开始
出现。它们被编入教科书或发表在有关专业杂志上。一些人
坚持以成本为基础的计价; 另一些人则认为资产重估价是可
取的。
1928年2月,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公共事业企业财务
问题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仅在电力行业18
家一级控股公司、42家二级控股公司和91家运营企业中资
产重估增值的总额高达15亿美元, 其中许多增记金额完全
是企业随意确定的[ 2 ] 。这促使会计职业界、理论界对企图改
变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反思。
1929—1933年发生的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虽然是资本
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但直接原因却是“证券市
场上投机诈骗盛行, 企业财务报表严重失实。大危机过后迫
使美国政府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1933年和1934年, 美
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规定所有证券上市企业
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 并授权SEC负责制订统一的会
计规则”[ 3 ]。SEC设计了一些规范公司财务资料披露的表格,
其中最重要的是表10和表A - 2。这些表格的披露要求及其
执行指南是SEC为废除“资产重估增值”而采取的一项措
施。通过这些表格, SEC要求进行资产重估增值的公司必须
提供重估的充分证据和资料。从而导致这些公司登记延后或
增加成本。为了避免登记延后和增加成本, 大多数公司后来
就放弃资产重估, 转而采用历史成本报告其资产、负债、权
益和经营业绩。于是历史成本又重新成为主流的财务会计计
量属性。
21物价变动对历史成本的冲击
经济危机过后会计理论家们渐渐认识到“会计计量是会
计系统的核心职能”⑦。Edwards和Bell ( 1961) 支持现行成
本, 因为它能使企业重视维护其运营能力[ 4 ] ; Chambers(1966) 认为脱手价值体现了企业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映能
力[ 5 ] ; Sterling (1970) 认为市场价值具有客观性[ 6 ] ; 而Ijiri
(1975) 仍认为历史成本是基于实际交易和事项的会计计量
属性, 具有决策相关性, 历史成本可能提供关于资产过去物
理变化情况的有用信息, 而市场价值则不包括这些信息③。
但这些争论只存在于理论界。在会计实务界, 由于SEC和美
国的准则制订机构不愿轻易改变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并没有
对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变动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对历史
成本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持
续性的通货膨胀。
20世纪50年代以后, 持续性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会计
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上第一次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理论界认为
历史成本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上难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无
法满足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投资者进行准确决策的需要。

❷ 在会计计量属性中,为何要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

企业的经济业务因自身特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选择会计计量属性要根据不同会计计量目的和具体计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5个会计计量属性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以及局限性,单一的计量属性已经无法满足会计实务的需要,企业需选择多种计量属性并用来确保会计计量目的的要求,提供不同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以使会计信息更具决策有用性。

在历史成下,历史成本的取得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并且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最符合会计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不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企业应当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是值得推崇的。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实际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衍生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出现,以及和国际化接轨,我们应逐步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在企业对某些财务信息有着特殊要求或者有特定目标的情况下,企业还应引入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共同计量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目标。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例如: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当某项资产贬值了,以后尚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对增值的资产,通过评估以后,虽能以增值反映,但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条件下,对增值的差额本企业仍无法调账,存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有失公允。

❸ 为什么会计实务侧重于历史成本而非市场价值

因为作为会计来讲,有许多的一些信息质量要求,而且会计核算的意义是让企业的经营者和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相关的经营状况和一些经营数据,而如果采用市场价值的话,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很有可能造成的报表不具有比对性,比如说碰到通货膨胀的时候,同样的产品可能价值就不一样,所以会计在实务中更加注重于以历史成本来计量。
当然在于其他的一些方面,比如说历史成本完全不能可靠计量或者是不具备历史成本的核算条件的,会计也会选择以市场价值,也就是通常说的公允价值来核算。总之会计核算的目的是要更加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状况。

❹ 财务报表中主要采用的计量属性是什么

财务报表中主要采用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4)财务为什么选择历史成本属性扩展阅读

会计计量的多元化原因

第一,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使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经济的需要。

通货膨胀的发生对历史成本来讲是一种冲击,物价变动使历史成本计价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有用性。为了确保会计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它提出了三种计量模式:

①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结合使用加速折旧法、后进先出法等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

②一般物价水准会计,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会计报表的数字按一般物价指数予以调整;

③现行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

第二,会计的国际化对会计计量的要求。

每一国家所处的客观环境是不同的,应根据其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制订出适合于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这就是会计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国际化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在各国之间不断增长,必然要求比较和协调各国的会计制度。

❺ 历史成本的定义是什么

历史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5)财务为什么选择历史成本属性扩展阅读

由于核算目的不同,会计成本和定价成本在许多成本费用项目的核算方法和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定价成本和会计成本的重大差别。比如,为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减少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减值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有关制度规定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采用较短的折旧年限。

而在定价成本核算中,政府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持价格的相对平稳,在满足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通常会倾向于采取年限平均法或者较长的折旧年限。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给企业会计活动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特别是许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其条件和标准主要由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需要和职业素质来判断和确定,必然会与定价成本核算要求出现更多、更大的差异。

❻ 会计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主要原因是

选A;历史成本是实际发生的,具有客观性

历史成本原则或实际成本原则,要求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原始成本为入帐的标准,把会计建立在原始成本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和权益的计价,以经济业务发生当时实际投入和实际付出的货币数量作为入帐价值,产品成本也按历史成本计算,这样会计报表各项目势必均按历史成本反映。之所以按历史成本计价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1)历史成本是买卖双方,在买卖过程中所确定的交易价格。这个交易价格在市场上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信赖的(2)历史成本较真实地反映取得资产时的价值。(3)由于历史成本的确定比较容易,他是可以验证,检查与控制的计价标准。(4)按原始成本计价,也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净收益的确定比较真实客观可比。

不懂的还可以问我!

❼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标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的初衷是认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不在于以市场价格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在于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这种对比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当然,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有其合理性,所以才会选择历史成本为财务会计主要的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是场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真实交易的结果,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
(2)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依据,具备可验证法;
(3)历史成本数据易于取得,简便易行,并与实现原则相联系;
(4)历史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❽ 国家为什么要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的初衷是认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不在于以市场价格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在于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种对比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有其合理性:

(1)历史成本是场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美德的结果,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符合生原则;

(2)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依据,具备可验证法;

(3)历史成本数据易于取得,简便易行,并与实现原则相联系;

(4)历史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历史成本原则亦称谓按实际成本计价,它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会计上选择历史成本原则为基本的规范,主要原因是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时确定的,它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它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经得起检验;历史成本的资料容易取得。但是历史成本也存在固有的缺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缺点也越来越明显。

❾ 什么是会计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根据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的描述,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属性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定量化信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都要经过计量才能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因此,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学界组建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事实上,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要涉及会计的计量问题。FASB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和计量》提出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5种计量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