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醋酸生产成本多少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醋酸生产成本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9-07 13:51:53

A. 工业上如何制乙酸

目前世界上工业乙酸乙酯主要制备方法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烯加成法和乙醇脱氢法等。传统的乙酸酯化法工艺在国外被逐步淘汰,而大规模生产装置主要是乙醛缩合法和乙醇脱氢法,在乙醛原料较丰富的地区万吨级以上的乙醛缩合法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乙醇脱氢法是近年开发的新工艺,在乙醇丰富且低成本的地区得到了推广。最新的乙酸乙酯生产方法是乙烯加成法,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迈拉库地区采用日本昭和电工专利技术建成了50
kt/a生产装置。
(1)乙酸酯化法
乙酸酯化法是传统的乙酸乙酯生产方法,在催化剂存在下,由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得。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反应除去生成水,可得到高收率。该法生产乙酸乙酯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设备腐蚀性强,在国际上是属于被淘汰的工艺路线。
(2)
乙醛缩合法
在催化剂乙醇铝的存在下,两个分子的乙醛自动氧化和缩合,重排形成一分子的乙酸乙酯。
2CH3CHO→CH3COOCH2CH3
乙醛
乙酸乙酯
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装置,在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3)乙醇脱氢法
采用铜基催化剂使乙醇脱氢生成粗乙酸乙酯,经高低压蒸馏除去共沸物,得到纯度为99.8%以上乙酸乙酯。
2C2H5OH→CH3COOCH2CH3+H2
乙醇
乙酸乙酯

(4)
乙烯加成法
在以附载在二氧化硅等载体上的杂多酸金属盐或杂多酸为催化剂的存在下,乙烯气相水合后与气化乙酸直接酯化生成乙酸乙酯。
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
乙烯
乙酸
乙酸乙酯
该反应乙酸的单程转化率为66%,以乙烯计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94%。Rhone-Poulenc
、昭和电工和BP等跨国公司都开发了该生产工艺。

B. 醋酸一条裤子成本

大概需要120左右。目前醋酸面料的平均价格会在60~80块1米。做一条裤子大概要90-100厘米的布。还有一些人工机器等其他成本部,大概需要120左右。

C. 请教煤制醋酸中吨醋酸耗水量多少

楼主提的问题很难回答,且不说煤制醋酸采用何种气化工艺生产甲醇,也不说醋酸合成所需要CO制取采用何种工艺,您也未提到装置规模,因此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我这里向你提供采用甲醇低压羰基合成法制醋酸相关消耗,规模为年产醋酸20万吨。生产工艺装置主要包括醋酸合成、精馏、吸收等工序。
吨醋酸消耗一次水为1.6吨,循环水为213旽,在此将相关消耗也一并提供:(以吨醋酸计)
1、甲醇
550kg
2、CO
478m3
3、电
167KWH
4、
氮气
12Nm3
5、
仪表空气
20Nm3

D. 乙酸的制备方法

乙酸的制备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和细菌发酵两种方法。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细菌发酵,仅占整个世界产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产乙酸,尤其是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很多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规定食物中的醋必须是通过生物法制备,而发酵法又分为有氧发酵法和无氧发酵法。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醋杆菌属细菌能够从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产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苹果酒或葡萄酒混合谷物、麦芽、米或马铃薯捣碎后发酵。由这些细菌发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₂H5OH + O₂ →CH₃COOH + H₂O
具体做法是将醋菌属的细菌接种于稀释后的酒精溶液并保持一定温度,放置于一个通风的位置,在几个月内就能够经过发酵,最后生成醋。工业生产醋的方法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得反应过程加快,此方法已经被商业化生产采用,也被称为“快速方法”或“德国方法”,因为首次在德国1823年应用成功而因此得名。此方法中,发酵是在一个塞满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进行。含有酒精的原料从塔的上方滴入,新鲜空气从下方自然进入或强制对流。强化的空气量使得此过程能够在几个星期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制醋的时间。
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通过液态的细菌培养基制备醋。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续的搅拌中发酵为乙酸,空气通过气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过这个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够在两至三天制备完成。 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3 CH3COOH
此外,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CH3COOH
梭菌属因为有能够反应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酸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乙酸。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范围较窄。
除了上述生物法外,工业用乙酸多采用如下方法合成: 大部分乙酸是通过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应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这个过程是以碘代甲烷为中间体,分三个步骤完成,并且需要多金属成分的催化剂(第二步中)
⑴ CH₃OH + HI →CH₃I + H₂O
⑵ CH₃I + CO →CH₃COI
⑶ CH₃COI + H₂O →CH₃COOH + HI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反应生成乙酸酐。因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来备受青睐。早在1925年,英国塞拉尼斯公司就开发出第一个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试点装置。然而,由于缺少能耐高压(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蚀的容器,此方法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1963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用钴作催化剂,开发出第一个适合工业生产乙酸的工艺。1968年,铑催化剂的大大降低了反应难度。采用铑的羰基化合物和碘化物组成的催化剂体系,使甲醇和一氧化碳在水-乙酸的介质中在175℃和低于3兆帕的压力条件下反应,即可得到乙酸产品。因为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都比较高,所以反应的副产物很少。甲醇低压羰基化法制乙酸,具有原料价廉,操作条件缓和,乙酸产率高,产品质量好和工艺流程简单等优势,但反应介质有严重的腐蚀性,需要使用耐腐蚀的特殊材质。197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建造了采用此工艺的装置,因此铑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渐成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后期,英国石油成功的将Cativa催化法商业化,此方法采用钌催化剂,使用([Ir(CO)₂I₂]),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绿色也有更高的效率。 在孟山都法商业生产之前,大部分的乙酸是由乙醛氧化制得。尽管不能与甲基羰基化相比,此法仍然是第二种工业制乙酸的方法,反应方程式如下:
2CH₃CHO+O₂→2CH₃COOH
乙醛可以通过氧化丁烷或轻石脑油制得,也可以通过乙烯水合后生成。 采用正丁烷为原料,以乙酸为溶剂,在170℃-180℃,5.5兆帕和乙酸钴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为氧化剂进行氧化。同时此方法也可采用液化石油气或轻质油为原料。此方法原料成本低,但工艺流程较长,腐蚀严重,乙酸收率不高,仅限于廉价异丁烷或液化石油气原料来源易得的地区采用。
2 C₄H₁₀ + 5 O₂ →4 CH₃COOH + 2 H₂O
此反应可以在能使丁烷保持液态的最高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副产物包括丁酮,乙酸乙酯,甲酸和丙酸。因为部分副产物也有经济价值,所以可以调整反应条件使得副产物更多的生成,不过分离乙酸和副产物使得反应的成本增加。
在类似条件下,使用上述催化剂,乙醛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乙酸:
2 CH₃CHO + O₂ →2 CH₃COOH
也能被 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2Cu(OH)₂+CH₃CHO→CH₃COOH+Cu₂O↓+2H₂O
使用新式催化剂,此反应能获得95%以上的乙酸产率。主要的副产物为乙酸乙酯,甲酸和甲醛。因为副产物的沸点都比乙酸低,所以很容易通过蒸馏除去。 塞拉尼斯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醋酸生产商之一。1978年,赫斯特-塞拉尼斯公司(现塞拉尼斯公司)在美国得州克莱尔湖工业化投运了孟山都法醋酸装置。1980年,塞拉尼斯公司推出AOPlus法(酸优化法)技术专利,大大改进了孟山都工艺。
AOPlus工艺通过加入高浓度无机碘(主要是碘化锂)以提高铑催化剂的稳定性,加入碘化锂和碘甲烷后,反应器中水浓度降低至4%~5%,但羰基化反应速率仍保持很高水平,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装置的分离费用。催化剂组成的改变使反应器在低水浓度(4%~5%)下运行,提高了羰基化反应产率和分离提纯能力。 乙酸是大宗化工产品,是最重要的有机酸之一。主要可用于生产乙酸乙烯、乙酐、乙酸酯和乙酸纤维素等。聚乙酸乙烯酯可用来制备薄膜和粘合剂,也是合成纤维维纶的原料。乙酸纤维苏可制造人造丝和电影胶片。乙酸酯是优良的溶剂,广泛用于尤其工业。乙酸还可用来合成乙酐、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卤代乙酸等,也可制造药物如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于生产乙酸盐等。在农药、医药和染料、照相药品制造、织物印染和橡胶工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乙酸用作酸化剂,增香剂和香料。制造食醋时,用水将乙酸稀释至4~5%浓度,添加各种调味剂而得食用醋。作为酸味剂,使用时适当稀释,可用于调饮料、罐头等,如制作蕃茄、芦笋、婴儿食品、沙丁鱼、鱿鱼等罐头,可制作软饮料,冷饮、糖果、焙烤食品、布丁类、胶媒糖、调味品等。
乙酸具有防腐剂的作用。1.5%就有明显的抑菌作作用。在3%范围以内,可避免霉斑引起的肉色变绿变黑。

E. 醋酸怎样做

在人类历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杆菌属细菌制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这些细菌能够从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产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苹果酒或葡萄酒混合谷物、麦芽、米或马铃薯捣碎后发酵。有这些细菌达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 + O2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将醋菌属的细菌接种于稀释后的酒精溶液并保持一定温度,放置于一个通风的位置,在几个月内就能够变为醋。工业生产醋的方法通过提供氧气使得此过程加快。是现在商业化生产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称为“快速方法”或“德国方法”,因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国。此方法中,发酵是在一个塞满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进行。含有酒精的原料从塔的上方滴入,新鲜空气从他的下方自然进入或强制对流。改进后的空气供应使得此过程能够在几个星期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制醋的时间。

现在的大部分醋是通过液态的细菌培养基制备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续的搅拌中发酵为乙酸,空气通过气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过这个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够在两至三天制备完成。
无氧发酵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 →3 CH3COOH

更令工业化学感兴趣的是,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CH3COOH

梭菌属因为有能够直接使用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酸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乙酸。到现在为止,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甲醇羰基化法大部分乙酸是通过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应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这个过程是以碘代甲烷为中间体,分三个步骤完成,并且需要一个一般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催化剂(第二步中)

⑴ CH3OH + HI →CH3I + H2O⑵ CH3I + CO →CH3COI⑶ CH3COI + H2O →CH3COOH + HI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反应生成乙酸酐。因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来备受青睐。早在1925年,英国塞拉尼斯公司的Henry Drefyus已经开发出第一个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试点装置。然而,由于缺少能耐高压(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蚀的容器,此法一度受到抑制。直到1963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用钴作催化剂,开发出第一个适合工业生产的办法。到了1968年,以铑为基础的催化剂的(cis?[Rh(CO)2I2])被发现,使得反映所需压力减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几乎没有副产物。197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建造了首个使用此催化剂的设备,此后,铑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渐成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后期,英国石油成功的将Cativa催化法商业化,此法是基于钌,使用([Ir(CO)2I2]),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绿色也有更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排挤了孟山都法。
乙醇氧化法由乙醇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制得。

C2H5OH + O2=CH3COOH + H2O
乙醛氧化法在孟山都法商业生产之前,大部分的乙酸是由乙醛氧化制得。尽管不能与甲基羰基化相比,此法仍然是第二种工业制乙酸的方法。

2CH3CHO+O2→2CH3COOH

乙醛可以通过氧化丁烷或轻石脑油制得,也可以通过乙烯水合后生成。当丁烷或轻石脑油在空气中加热,并有多种金属离子包括镁,钴,铬以及过氧根离子催化,会分解出乙酸。化学方程式如下:

2 C4H10 + 5 O2 →4 CH3COOH + 2 H2O

此反应可以在能使丁烷保持液态的最高温度和压力下进行,一般的反应条件是150℃和55atm。副产物包括丁酮,乙酸乙酯,甲酸和丙酸。因为部分副产物也有经济价值,所以可以调整反应条件使得副产物更多的生成,不过分离乙酸和副产物使得反应的成本增加。

在类似条件下,使用上述催化剂,乙醛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乙酸:

2 CH3CHO + O2 →2 CH3COOH

也能被 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2Cu(OH)2+CH3CHO→CH3COOH+Cu2O↓+2H2O

使用新式催化剂,此反应能获得95%以上的乙酸产率。主要的副产物为乙酸乙酯,甲酸和甲醛。因为副产物的沸点都比乙酸低,所以很容易通过蒸馏除去。
乙烯氧化法由乙烯在催化剂(所用催化剂为氯化钯:PdCl2、氯化铜:CuCl2和乙酸锰:(CH3COO)2Mn)存在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此反应可以看作先将乙烯氧化成乙醛,再通过乙醛氧化法制得。
丁烷氧化法丁烷氧化法又称为直接氧化法,这是用丁烷为主要原料,通过空气氧化而制得乙酸的一种方法,也是主要的乙酸合成方法。

2CH3CH2CH2CH3 + 5O2=4CH3COOH + 2H2O
托普索法(合成气法)低压甲醇羰基化法以甲醇,co是由天然气或水煤气获得,甲醇是重要化工原料其货源和价格波动较大。托普索法以单一天然气或煤为原料。第一步:合成气在催化剂下生成甲醇和二甲醚;第二部:甲醇和二甲醚(两者不需提纯)和co羰基化生成醋酸。也叫两步法。

F. 制醋的成本的多少啊

醋的原料十分广泛,凡含淀粉、糖、酒精成分的干稀原料都可用来制醋,玉米、高梁、碎米、小麦、甘薯、薯仔、菊芋及各种糖糟、酒糟等部是制醋的好原料。本文以适宜家庭作坊生产的发酵醋为例.简述制醋的具体方法:制醋用具发酵缸1只(在缸底中间或在缸的侧面最下处钻一小圆孔)、熬醋锅1只、贮醋罐数只。制醋原料玉米、高梁、小米、大米、糟类等含淀粉类杂粮,醋用发酵剂、食盐、糖色、谷糠、花椒、小茴香等。配料比例粮食】00公斤、醋用发酵剂10—12公斤、食盐25公斤、糖色10公斤、谷糠80公斤.花椒、小茴香各0.5公斤,大茴香、肉桂、丁香、陈皮、姜、胡椒各0.05公斤.制醋方法1.翻拌在搴内温度始终保持存28—32摄氏度左右的前提下,将玉米、高粱等粮食粉碎后,润湿拌匀。然后蒸煮成熟至园汽约一小时.将熟料在摊场上翻拌。待料温晾至38摄氏度时,添加醋用发酵剂和醋酸菌液,充分进行翻拌.水分约为60%r一62%(用手握料醅见指缝有水而不滴落为宜)装入缸内。发酵缸一般装90一110公斤醋醅。装时不要把料压得太实。2.糖化人缸后约18小时左右,进入淀粉糖化及酒精发酵阶段。醋醅料温升到38摄氏度即行翻缸.将醋醅倒入预先设制好的空缸内.再将下一缸醋醅倒入新空出的缸中。如法将所有醋醅倒一遍.即可暂时控制温度上升。3.倒醅过8小时后.品温再次上升至38—39摄氏度.可再行倒醅操作。在此阶段.每天翻醅后要用塑料膜和草帘盖压在缸口,防止酒化过程中酒精被氧化散失.影响成品醋的转化率,品温控制在39摄氏度以内。4.醋化入缸发酵6—7天,品温下降至32—33摄氏度,证明酒精发酵基本结束。此时为增加供氧量以利醋化充分.每100公斤醋醅要拌入砻糠6公斤。拌糠操作可分两次,先将一半糠倒入缸中.用双手调拌上半缸醋醅,调匀后倒入另一空缸中。再将另一半糠倒入拌匀.即可保温发酵。5.加盐拌糠后的一至二天内温度上升到38摄氏度时开始二次倒醅。每隔24小时倒醅一次.醋酸发酵10一12天左右,温度下降到28摄氏度时酸味刺鼻,颜色呈古铜色.醋料发酵成熟。为防止醋醅变质,可加入1%的食盐。加盐的方法是:先将食盐的一半撮在醋醅上,用锨翻起上半缸醋醅.拌匀后倒在另一缸内,次日再将余下的一半食盐倒人,并用锨翻拌即可。加盐后再封闭存贮20—30天,以增加醋的色、香、味,并进一步提高出醋率。6.淋醋把发酵成熟的醋醅取出.放入淋缸,塞严淋缸孔,用清水先浸泡.水的用量以淹过醋醅面5—10厘米为宜。4小时后放开淋孔,开始淋下的醋浑浊,可返回再淋,直至澄清。这样’100公斤醋醅可淋醋酸含量为4%的头醋125公斤。另外,可I:11~睁-淋完头醋的醋醅再浸泡125公斤左右含醋酸很低的醋水.以供下次淋头醋浸泡醋醅用,这样可提高醋的质量。管加工与制作如需要陈醋.町将淋出的头醋贮入用塑料膜封口的缸内日晒.以促其酯化,使其成为香味醇厚、清透明亮的优质陈醋。7.沸煮无论新醋、陈醋,必须将成品醋加热85—90摄氏度.并加入7%的食盐,糖色、花椒、小茴香各3克,大茴香、肉桂、丁香等适量放人锅内,维持35分钟.将煮沸的醋放至缸中,陈酿、澄清,化检合格后包装出售。
参考资料: http://www.gotoread.com/vo/1588/page159272.html

G. 醋酸成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首先看你是什么工艺,主要成本是原材料,如果是氧化工艺电费、煤也是很大的支出,还有人员、设备维修保养折旧、以及利息等。如果自己掌握不了核心技术还有外聘技术人员的费用。

H. 生产工业冰醋酸成本如何计算

看工艺。
主要成本是原材料,如果是氧化工艺电费、煤也是很大的支出,还有人员、设备维修保养折旧、以及利息等。如果自己掌握不了核心技术还有外聘技术人员的费用。

I. 如何制造醋酸

乙酸又称醋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典型的脂肪酸。被公认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剂。食品工业方面,在食品添加剂列表E260中,乙酸是规定的一种酸度调节剂。

乙酸的制备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和细菌发酵两种方法。现在,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细菌发酵,仅占整个世界产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产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很多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规定食物中的醋必须是由生物制备的。75%的工业用乙酸是通过甲醇的羰基化制备,具体方法见下。空缺部分由其他方法合成。 整个世界生产的纯乙酸每年大概有500万吨,其中一半是由美国生产的。欧洲现在的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吨,但是在不断减少。日本每年也要生产70万吨纯乙酸。每年世界消耗量为650万吨,除了上面的500万吨,剩下的150万吨都是回收利用的。
发酵法

有氧发酵
在人类历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杆菌属细菌制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这些细菌能够从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产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苹果酒或葡萄酒混合谷物、麦芽、米或马铃薯捣碎后发酵。有这些细菌达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 + O2 →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将醋菌属的细菌接种于稀释后的酒精溶液并保持一定温度,放置于一个通风的位置,在几个月内就能够变为醋。工业生产醋的方法通过提供氧气使得此过程加快。

现在商业化生产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称为“快速方法”或“德国方法”,因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国。此方法中,发酵是在一个塞满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进行。含有酒精的原料从塔的上方滴入,新鲜空气从他的下方自然进入或强制对流。改进后的空气供应使得此过程能够在几个星期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制醋的时间。

现在的大部分醋是通过液态的细菌培养基制备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续的搅拌中发酵为乙酸,空气通过气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过这个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够在两至三天制备完成。

无氧发酵
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 → 3 CH3COOH
更令工业化学感兴趣的是,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 CH3COOH + 2 H2O

梭菌属因为有能够直接使用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酸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乙酸。到现在为止,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J. 我国醋酸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2010 年是国内醋酸进、出口的逆转之年,与2009 年比较,出口量激增,进口量锐减。说明国内醋酸产能迅速攀升,市场趋于饱和,企业利润微薄,不得不努力开拓国外市场来消化部分产能。

2011 年3 月底,江苏索普集团80 万吨/年醋酸三期装置投产, 陕西延长石油20 万吨/年醋酸装置于4 月份投产, 上海华谊在安徽无为的50 万吨/年醋酸装置、河南义马20 万吨/年醋酸装置也将于今年内投产。到2011 年底,我国低压甲醇羰基法生产企业达到15 家、醋酸装置20 套、生产能力接近765万吨/年。

2010 年国内醋酸市场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且有大量出口,造成此原因是多方面的。2007 年之前,醋酸行情处于黄金时期,利润丰厚,业者看到商机,纷纷上马新装置,2007-2008 年我国醋酸工业经历了一个新建和扩建投产高峰。然而盲目扩能的后果也开始显现,价格一落再落,厂家利润日趋微薄。然而由于装置规模越大,醋酸的成本才能越低,在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 有投资能力的企业依然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 醋酸行业的扩能之风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据悉河南龙宇化工40 万吨/年醋酸装置、宁夏英力特30 万吨/年醋酸装置、重庆万盛一期20 万吨/年醋酸装置正在加紧建设; 山东兖矿国泰化工40 万吨/年醋酸三期、华鲁恒升60 万吨/年醋酸二期、中石化与BP 重庆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合资的65 万吨/年醋酸装置、中国石化计划投资60 亿元的贵州织金60 万吨/年煤制醋酸项目、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65 万吨醋酸装置项目等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估计这些项目将在2015 年前建成, 释放产能380 万吨/年, 国内总产能将突破1000 万吨/年,达到1135 万吨/年。届时国内会出现一批产能达到百万吨级的醋酸生产商如: 江苏索普集团、塞拉尼斯(南京)化工、上海华谊集团、山东兖矿国泰化工、华鲁恒升、中石化集团等。

截止2010 年底, 我国醋酸产能已达到670 万吨/年,产量为420 万吨,进口量0.59 万吨,出口量21.6 万吨,表观消费量约400 万吨。2005 年至2011年国内醋酸产能产量及消费情况见。

在2009 年以前,我国的醋酸表观消费量始终高于国内醋酸产量, 醋酸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产品价格基本在5000 元/吨以上的高位运行, 市场缺口需通过大量的进口来填补。2009 年以后,由于国内醋酸产能的急剧释放,加之金融危机严重抑制了需求的增长, 彻底扭转了国内醋酸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醋酸巨大的生产能力,必然带来充足的产量, 而下游市场消费滞后等因素影响,则会造成库存的积压。尽管我国醋酸行业极力拓展出口市场,以期消化过剩的产量,但仍然改变不了这种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2009 年我国醋酸净进口29.8 万吨,2010 年醋酸净出口就一举创下21.6万吨的局面,而2011 年1-5 月份,国内醋酸产量约162 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但醋酸净出口却创下了23.2 万吨的历史记录。即便如此, 面对国内富余的300 万吨/年醋酸产能和今后若干年内新增的300多万吨/年醋酸产能,想改变国内醋酸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几无可能。

国内醋酸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 决定了今后醋酸市场必然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价格竞争是企业竞争永远的利器, 企业为确保生产正常运行来降低成本,在需求不畅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消化富裕的库存, 如此必然使得产品的交易价格中枢不断下移。

自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醋酸价格近三年内一直在3000~4000 元/吨的价格区间波动。期间在4 月和12 月的局部月份都有过价格波峰,多系企业停车检修、年底下游企业增加库存等因素引起, 但总体趋势是在底部围绕着醋酸的平均成本中枢作波动。2011 年4 月醋酸行情一度走强,系欧洲多套装置故障停产,国内醋酸出口量大增,短时间造成国内醋酸供应偏紧, 加之贸易商趁机炒涨市场,市场价位持续走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醋酸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5 月和6 月,在巨大的醋酸产能释放下,醋酸价格果然上涨乏力,再度回归到平均价格中枢,延续以往的低迷行情局面。

因此,正是由于我国醋酸产品产能增速过快,使醋酸市场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造成近年来醋酸行情持续低迷。表现在价格上就是醋酸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在低位振荡, 围绕着醋酸的平均成本中枢波动; 表现在企业利润上就是醋酸企业进入微利时代; 表现在企业前景上就是必然淘汰一部分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为市场腾出一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