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蝶K3什么表,在哪里可以同时看到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
1、金蝶K3的财务报表里面的利润表里,可以同时看到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
2、打开利润表的步骤是:
(1)选择报表与分析--点击利润表
㈡ 如何从财务报表中获取产品成本结构信息
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自制在制品成本,完工入库成本都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反映;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无法反映产品成本结构信息,有单位只能看企业的完工入库产品的明细账下的原始凭证,可以看到产品结构信息,但无法获取产品成本结构信息,这属企业保密资料。
㈢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财务报表中如何体现
制造费用一般情况下月末是没有余额的,月末将发生额全部转入“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月末完工的转入“产成品”
借:产成品/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产成品销售的时候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库存商品
生产成本只有在月末有余额的情况下才会在资产负债表体现,利润表是不体现生产成本的。
账务处理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 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制造费用
㈣ 怎样从资产负债表中算出主营业务成本
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主营业务成本” 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而主营业务成本是属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而表示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利润表。所以主营业务成本不能在资产负债表反应。如果要从资产负债表中算出主营业务成本,那么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原材料”、“人工成本(应付职工薪酬)和固定资产折旧,但是这是不全面的,因为还有制造费用的归集。
㈤ 财务报表中哪些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手上的钱都投入生产了
最简单直观的,看现金流量表:购买商品和劳务支付的现金
其次,也可能是用于投资扩大生产,可以看现金流量表投资支付的现金,或者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期末比期初增加了多少
别的还可以看,企业不应该有太多的其他应收款余额
具体的还要看企业的主营业务和经营性质,每个行业有些情况可能不太一样
当然,最基本的就是,报表的数据要是真实准确的
㈥ 电子税务局里财务报表哪个是收入和成本
看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两项。
营业收入是从事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我们看营业收入的时候,需要注意收入的确认条件,有些企业会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进账确认为收入。营业成本=期初存货+当期增加存货-期末存货,这两个科目要结合起来一起看。
财务报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揭示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利于经营管理人员了解本单位财务状况,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以便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3、有利于投资者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为报表使用者的投资、贷款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4、有利于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
㈦ 生产成本怎么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生产成本可以在利润表里反映,没必要在资产负债表里反映所有的信息
㈧ 成本费用看哪个表
成本费用看利润表。
成本费用总额,在财务报表中应该是 “营业成本+工资+应缴税款+管理费用+其他费用”的总和,并没有独立的表格。利润表里的成本是: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费用是: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总额就是这几项相加。
格式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