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债券资金成本与银行借款资金成本哪个高
扩展阅读
红色旅游资源乡村有哪些 2025-07-25 08:59:54

债券资金成本与银行借款资金成本哪个高

发布时间: 2022-08-06 06:32:13

‘壹’ 筹资方式资金成本排序: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留存收益、长期借款、融资租赁、直接投资、商业信用

成本从高到低可以排为: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股>留存收益>融资租赁>发行债券>商业信用>长期借款>银行借款。
股权筹资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三种。这三种的资本成本关系为:吸收直接投资>普通股筹资>利用留存收益。然后是债务筹资,主要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四种,而一般放弃商业信用的成本是依据具体情况而定的,所以先不对它进行比较,但是在咱们平时的计算可以知道,是很大的。剩下几种的大小比较为:融资租赁>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而债券中的可转换债券利率是小于普通债券利率的,甚至小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一般而言,债券筹资成本小于股权筹资成本。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普通股属于股权筹资,吸收直接投资需要分红,因此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留存收益成本比发行普通股少一个筹资费用,但是成本相对于债券融资来说还是大的。债券融资中融资租赁因为没有融资额度的限制,其筹资费用一般要高于总筹资额的30%,费用高。公司债券融资可以提高公司声誉可以筹集大量资金 成本也比较高,但是小于融资租赁成本,银行借款,因为借款数目少限制条件多,成本低。
(1)债券资金成本与银行借款资金成本哪个高扩展阅读:1.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分析: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最低。由于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轻重程度往往存在差异,这便为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运用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通常可以通过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融资租赁以及利用企业的保留盈余等途径取得。2.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指借款期在5年以上的借款,其成本包括两部分,即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一般来说,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高,会导致筹资成本高,但因为符合规定的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可以计入税前成本费用扣除或摊销,所以能起到抵税作用。3.债券成本: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指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利息的处理与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相同,即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应以税后的债务成本为计算依据。

‘贰’ 长期借款筹资与发行公司债券想比,那个的资金成本高为什么

长期借款的借款利息在所得税前支付,实际上抵消了部分所得税,同时借款利率一般低于优先股或普通股的股息率.
公司债券的资金成本高

‘叁’ 比较长期借款,债券,股票,留存收益四种筹款方式,四种存款方式的成本高低顺序为什么(关键是为什么

你要先明确四者的成本都是什么,然后再做比较,长期借款的成本就是借款利息,债券的成本是定期或不定期付与投资者也就是债券持有者的利息,股票是比较特殊的筹资方式,因为它是不会返还本金的,只是支付股息与红利,留存收益是公司的净利润,包含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的成本计算与普通股基本相同,但不用考虑筹资费用,留存收益筹资成本=(第一年预期股利/普通股筹资金额)X 100% + 股利年增长率。
债券利率应略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但最多不能超过同期居民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且不得高于同期的国库券利率,所以它成本最低,其次是留存收益,第三是股票,最高的是长期借款。前提是筹资额相等。

‘肆’ 银行借款和公司债券哪个投资风险大

相对银行借款筹资而言,发行公司债券的利率较低、筹资规模较大、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债券发行的成本较高、信息披露成本较高。所以对于上市等公众公司,建议使用债券进行筹资,相对较小的单位建议用银行借款筹资

‘伍’ 普通股,优先股,长期借款,长期债券,按资本成本率由低到高排列,并阐述理由

第一,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在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中,一般说投资风险最小,利率最低,而且利息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支付,实际上减少上交的所得税,所以其资本成本最低。第二,从股票来看,优先股的风险较大,股率较高,筹资费用率也较高,加上股息不能记入成本,要在税后的利润中支付,因此,资金的成本较高。第三,普通股投资风险最大,股息一般随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而不断提高,所以其资金成本率最高。
破产清算剩余财产的求偿顺序
第一,应付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用;第二,应交税金;第三,银行借款;第四,企业及其他债务,第五,最后是股东分配。

‘陆’ 企业筹资问题中资金成本的研究

采用股权筹资方式究竟是否合理,其资金成本如何,是否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宏观经济状况,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发达,市场监管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过分倚重股权筹资并非好事,股权筹资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确保其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利影响,最突出的现象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筹资资金的配置效率方面,股权筹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一些上市公司将股权筹资募集的资金用于无效率的企业规模扩张,偿还债务,存放在金融机构以获取利息收入,甚至将资金用于盲目投资。这些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筹资资金的运用方面尤为显着,在配股后几个月内更改配股资金用途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针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将从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角度出发,探讨上市公司采用何种筹资方式最为恰当。本文探讨的上市公司满足下列条件:其规模一般较大、信用状况良好,具备使用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相应条件,同时假设该公司处于盈利状态,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正面作用。
1 资金成本的重要性
所谓资金成本就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成本。每一个资本都有其特定的资金成本。例如,利用债券筹资必须支付相应的利息,利息支付可以是固定利率的,也可以是变动利率的。股票筹资必须支付相关股利,且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的资本收益预期会随着股票的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资金成本在现代企业中是关系到企业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重要问题。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主要依据;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主要参考。
资金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资金成本可作为项目投资的折现率;资金成本是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与此同时,资金成本是评定企业经营成果的依据,凡是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这个水平的,则应认为是经营不利,这也是向企业经营者发出了信号,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 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较
2.1 股权筹资
2.1.1 普通股资金成本分析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预计下一年股利/(股票发行总额-发行费)+预计股利的年增长率
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发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较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投资者购买普通股股票既没有取得固定收益的保证,也不能抽回投资,所以普通股股东的风险最高,当然也相应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即股利。由于投资者要求较高的投资报酬,即预计下一年股利较高,导致普通股资金成本上升;二是普通股发行成本较高。观察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不难发现发行费较高,导致分母较小,从而使整个分式比值较大,即普通股资金成本率较高。
2.1.2 优先股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年利息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发行费)×100%
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一般虽低于发行普通股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但高于发行企业债券或取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于普通股的筹资成本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优先股股东按照股票面值和固定的股利率取得股利,风险较普通股股东小,所以其投资报酬也较普通股低,使得优先股的筹资成本低于发行普通股筹资成本;二是优先股的股利支付是确定的,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高于优先股股利率时,发行优先股筹资就可以提高普通股股本收益率,普通股股东可获得财务杠杆的好处,增加每股税后盈余。
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高于发行企业债券或取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是由于:一是发行优先股筹资费用较发行企业债券筹资或取得银行借款的筹资费用要高一些;二是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股利是在所得税后利润中支付的,而债券利息或借款利息都是在所得税前利润中支付的。这是发行股票筹资相对于债务筹资方式最不利的地方;三是优先股股东的求偿权在债券持有人之后,导致优先股股东的风险大于债券持有人的风险,这使得优先股的股利率一般要大于债券的利息率。
2.2 债务筹资
2.2.1 企业债券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企业债券资金成本率=债券年利息×(1-所得税率)/(债券面值-发行费)×100%
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成本较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债券利息在所得税前利润中开支的,属于免税费用,这样可使发行债券筹资的实际成本降低,而发行股票筹资向股东支付的利息,属于利润分配的内容,是在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的,属于非免税费用。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者的双重课税的问题。故发行企业债券筹集的资金成本较主权资本筹集方式的资金成本低;二是发行债券筹资也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当公司赢利时,可以增加每股税后赢余。这点与发行优先股筹资和借款筹资是一致的;三是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使债权人风险相对于股东风险较小,从而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即对于筹资者而言,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2.2.2 借款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借款资金成本率=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筹资费)×100%
借款筹资资金成本也较低。原因有:借款属于直接筹资,筹资费用较少;借款利息在税前开支,属于免税支出;借款筹资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债权人风险较小,使筹资者的资金成本较低。
2.2.3 融资租赁资金成本分析
融资租赁资金成本无特定计算公式,因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总的来说,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其资金成本较高。出租人是通过租金获取报酬的。因此,租金总额比租赁物价值要高,而且一般来说,融资租赁的利率较债券或借款的利率都要高很多。所以,融资租赁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承租企业可以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根据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计提折旧。而折旧费是可以在成本中列支的,故而可以省税。但总的来说,融资租赁成本较债券或借款的利率都要高很多。因此,在下文讨论何种债务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较低时不再讨论融资租赁方式筹资的筹资成本。

2.3 小结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有着较大的规模,恰当的资产负债率,信用状况良好,具备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相应条件。同时,公司处于赢利状态,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赢余。当然,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诸如筹资风险、借款限制性条款和股东控制权的因素。但企业作为“理性人”,其筹资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依据是筹资成本的比较。故从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出发,上市公司更适合用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金。
3 债务筹资方式选择
3.1 企业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
企业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是企业采取债务筹资方式发生的利息成本和发行费用。企业债券筹资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息以及相关费用,主要有承销费、公告费、印刷费、评审费、法律咨询费、资产评估费、债券托管费等相关费用。在不考虑债券折价和溢价发行,利息偿还方式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筹资成本率为(用kb表示):
kb=(i×R)(1-T)/(R-B)
其中,i为债券票面利率,R为债券发行额,B为债券发行费用,T为所得税率。
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比较简单,主要是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和借款的手续费。同样在不考虑银行借款利息偿还方式,回存条款的情况下,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率为(用kc表示):
kc=(i×R)(1-T)/(R-b)
其中,i为借款利率,R为筹资额,b为银行借款手续费,T为所得税率。
3.2 债券筹资和银行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较
上市公司符合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其必定选择相对资金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本文现比较企业债券筹资和银行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从而分析上市公司采用何种债务筹资方式更为恰当。
kb=(i×R)(1-T)/(R-B),其中的R,i为债券发行额和债券票面利率,B为债券发行费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可视为固定费用“C”,一般与发行额大小无关,包括印刷费、公告费、评审费、法律咨询费、资产评估费等费用。另一部分是变动费用“V”,主要是承销费,其一般随发行量变化且提取比例随发行量变化逐渐趋小,用α表示(0<α<1),由此债券筹资成本可细化为:
kb=(i×R)(1-T)/(R-C-αR)=i(1-T)/(1-α-C/R) (1)
同时,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为:
kc=(i×R)(1-T)/(R-b)=i(1-T)/(1-b/R)(2)
将(1)式除以(2)式得:
kb/kc=(1-b/R)/(1-α-C/R)(3)
通常情况下,银行手续费较低,即b趋向于0。则(3)式改写为:
kb/kc=1/(1-α-C/R)(4)
上式中,C为固定费用,一般为常量,而α值随R值的增大而减小,故R值越大,α值越小,C/R越小,分母值越大,而kb/kc就越小,即债券筹资相对于银行借款筹资而言资金成本变小。筹资额越大,即筹资规模越大,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也低,即产生了较大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随着筹资规模的扩大,债券筹资出现规模效应,且筹资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强,与银行借款相比,其具有明显的规模成本效应。
大量实证分析亦表明,企业筹资规模及企业的大小与债券筹资比重呈正相关,而与银行借款负相关。大型企业基于规模经济考虑选择债券筹资,而小企业因为债券市场高昂的发行费用而只能寻求银行借款。
3.3 小结
筹资规模是比较企业债券和银行借款筹资资金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企业债务筹资方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研究表明,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在1亿以上时,其规模效应就能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小企业及发行规模较小的企业利用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是比较高的,更适合于选择银行借款筹资。而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最终取决于企业本身规模的大小,故企业规模是决定债务筹资方式的最终决定因素。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规模较大,在债券市场上一般发行规模也较大,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上市公司更适合利用债券方式筹资。
4 结论
通过比较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不难发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假定其具备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相应条件,且处于赢利状态,同时不考虑资产负债率等限制性因素),利用债务筹资比利用股权筹资更节约资金成本。原因有:因为债务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存在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债务筹资在企业处于赢利状态时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赢余;由于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债权人风险较小,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即对于筹资者而言,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因此,上市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资金成本的角度考虑,应使用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本。
参考文献
1 潘敏.融资方式、金融契约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评论,2001(5)
2 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5)
3 田晓东.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比较[J].
中国金融,2001(6)

‘柒’ 普通股、优先股、债权、银行借款各种筹资方式下的个别资金成本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什么

普通股>优先股>债权>银行借款>盈余(融资成本由大到小)。

‘捌’ 一般来说,在各种筹资方式中,资金成本最高的是() A发行债卷 B发行优先股 C发行普通股 D从银行借款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金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

资金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资金筹集费用指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律师费、公证费、担保费及广告宣传费。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给发行公司的手续费不作为企业筹集费用。因为此手续费并未通过企业会计帐务处理,企业是按发行价格和除发行手续费后的净额入帐的。资金占用费是指占用他人资金应支付的费用,或者说是资金所有者凭借其对资金所有权向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如股东的股息、红利、债券及银行借款支付的利息。

长期借款资金成本率=借款利息率×(1-所得税率) *100%
债券资金成本率=(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所得税率)/[债券的发行价格×(1-债券筹资费率)] *100%
普通股股票资金成本率有好几种计算公式: 常用的是:无风险利率+贝塔系数×(市场报酬率-无风险利率) 如果股利固定不变,则:普通股股票资金成本率=每年固定的股利/[普通股发行价格×(1-普通股筹资费率)] 如果股利增长率固定不变,则普通股股票资金成本率=预期第一年的股利/[普通股发行价格×(1-普通股筹资费率)]+股利固定增长率
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率与普通股股票的资金成本率计算公式基本相同,只是不需要考虑筹资费率。

‘玖’ 企业在发行债券融资和向银行贷款的区别和优势

  • (一)债务融资和股份融资的特征比较

  • 1.不同融资方式的单位成本比较

  • 企业以不同方式融资的单位成本不同。一般规律是,债务融资的单位成本低于股本融资。企业为融入资本必须给投资者提供一定回报率,回报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而该回报率由无风险回报率加上风险贴水两部分组成。无风险回报率在各融资方式下都相同,所以投资回报率,即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就取决于风险贴水的高低。债务融资方式下,无论是债券还是银行贷款,都必须按事先议定的债息率定期支付本息,而且在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甚或破产时必须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和债券债务,所以债权人面临的风险较小,所以企业需要支付给债权人的风险贴水较小。而股权投资者,不论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者,还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人,其投资收益随企业经营状况而上下波动,面临较大风险。而且,在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仅能取回偿还各种债务后的剩余值,所以企业股本投资者的风险远比企业债权人的风险大,企业提供给股本资本的长期平均回报率,一定要高于给债务的回报率。也就是说,从长期平均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用股本筹集资金的成本要比向银行或债券市场举债要高。


  • 另外,债务利息往往计入成本,可冲减公司所得税,但股息则无此优惠。这样一来,股本融资的成本就又进一步高于债务融资了。


  • 2.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支付能力的时间约束比较

  • 企业在正常经营中,对于以债务方式融入的资金,其本息支付所面临的时间约束是"硬"的,回旋余地小。如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启动破产诉讼程序。与之相对应,股本融资方式在支付、清偿方面的时间约束,相对较"软",回旋余地较大,企业盈利好则多分红,盈利不好则少分红,甚至可以不分红。而且,不论是公开上市公司还是非公开上市公司,股东一旦认股后,除非由占相当比例股份的股东发起,并经法定程序对企业进行清算,否则,任何单个股东都无权要求退股,只能转售股权来变现。所以,债务融资方式下对企业施加的支付、清偿的时间约束,要远远"硬"于股本融资。


  • 股本融资由于具有软时间约束和高成本两种特性,这种融资方式适用于投资收益波动大但预期收益高的企业,和投资要有一段较长的无收入或低收入期后才能有高收益的企业。



  • (二)资本市场中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企业债弱"特征,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和二级市场的交易状况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在结构上不合理的市场现实。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的规模要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的规模,债券期货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的发展也很快。而我国债券市场不仅在发展速度上明显滞后于股票市场,在规模品种等方面与股票市场以及国际债券市场也有较大的差距,而且与此相对应的债券期货和期权等衍生产品市场尚处于空白阶段,这进一步加剧了债券市场畸形发展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融资是股票市场融资的十几分之一,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与整个债券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在国外,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通过股市融资的3-10倍。1999年在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额突破2500亿美元,为同期股票发行量的5.8倍。统计资料显示,去年,我国包括国债在内的证券市场融资达6400多亿元。其中,国债融资4800多亿元,股票融资1400

  • 多亿元,而企业债券融资仅100多亿元。沪深两地股市交易中的股票已逾千只,而交易中的企业债券只有13只。


  •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八十年代末开始起步,1987年国家对企业债券实行统一管理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累计发行企业债券2000多亿元,主要以国有大型企业、大型项目为主。其间在1990-1993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曾出现一轮发债高潮。当时企业发债热情较高,一些地方趁机以债券形式搞起了乱集资,直接导致1994-1996年一些企业债券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形下,管理层曾一度停止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市场急剧萎缩。直到1997年以后,一批历经改革洗礼的中国企业真正具备了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加上连续降息以及铁路债券、中信债券等几个信誉高的企业债券的热销,才使企业债券有了恢复性的发展。


  • 公司融资的三个主要途径是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在以往对融资理论的研究过多地关注股票和债务融资的比例,而忽视了债务中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的区别。其实,公司债券比银行贷款拥有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银行体系失效的亚洲国家避免下一轮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尽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对于金融体系同样被庞大而效率低下的银行所垄断的中国来说,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降低金融风险的一个明智选择。

  • 1、企业债券融资额远不及股票融资额。在企业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虽然债券融资额在1992年以前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在企业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较高,但当时的债券快速扩张并不存在客观的信用基础,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阶段股票融资采用"规模控制、限报家数"的审批制,所以债券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地方趁机以债券形式搞起了乱集资,导致1994年出现了一些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鉴于债市出现的这种情况,为了规范企业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对债券市场实行了严格的规模控制和审批发行制度,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企业债券在企业直接融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对照成熟的证券市场,企业债券因其独特优势,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优先考虑的方式,其融资额往往是股票融资的3--10倍,如1999年美国企业外源融资中债券融资达到91.5%。


  • 2、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中的比重过低。


  • 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规模一直都很小,以2001年债券发行的结构为例,国债融资为150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为144亿元,不到国债融资总额的10%,其它年份情况大体相当(见图2),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发行的金融债券规模在不断增加,所以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的下降。但就全球债券市场来看,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比重远远高于我国,从200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公司债券总计发行额为3260,"亿美元,在债券发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23.6%上升到25.6%。


  • 3、与国债、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差异。


  • 在二级市场,沪深两市共有10多只企业债券,总市值近18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可见,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