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指期货套利的风险有哪些
一、套利交易过程中因为某个交割月份出现单边行情而可能被强制减仓的风险
套利交易的基本原则是交易者同时进行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交易,同时平仓并同时开仓。但按照股指期货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当某个交割月份出现连续单边行情时,交易所有权对该合约的持仓实行强制减仓。由于股指期货收盘的时间比股市晚
15分钟,如果在股市收盘后,股指期货市场启动了交易所强制减仓措施,由于交易所执行股指期货的强制减仓对套利头寸并没有优惠待遇,那么在股指期货市场持
有的套利头寸就有可能会被交易所强制减仓。如果套保者或期现套利者的期货头寸被强制减仓,就会导致股票现货头寸的风险暴露。
二、由于保证金追加不及时而被强行平仓的风险
套利交易需要在期现市场、同一个市场不同交割月份、同一市场相关交易品种或者同一品种不同交易市场同时进行方向相反的交易,由于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股指期货
交易规则中并未对套利交易在手续费和保证金方面给予优惠,因此套利交易相对于单纯的投机在交易保证金和手续费方面成本要增加一倍。此时,如果股指期货出现
行情大幅波动,无论交易所提高保证金水平还是套利交易者弥补浮动亏损都需要追加大量的保证金,此时,套利交易者追保的压力要明显大于单纯的投机交易,如果
该套利交易者不能及时将保证金追加到位,该交易则面临某个交割月持仓被强制平仓的风险,一旦某个合约被强制平仓,另一个期货合约就变成单向投机交易,套利
交易者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投机风险。
三、套利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成本,冲击成本可能冲抵套利利润甚至导致套利出现亏损
跨期套利交易者需要在同一个市场上两个不同交割月份上同时进行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交易,从目前国外股指期货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股指期货往往集中在某一个交
割月份,其他交割月份交易往往比较清淡。在股指期货个别交割月流动性出现不足时,如果在该月份交易可能出现要么不能及时成交、要么成交价格距离自己的预想
差距很大,这种情况可能会加大套利成本,影响到套利利润,甚至导致套利出现亏损。
四、期现套利时,由于现货股票组合与指数的股票组合不一致可能产生模拟误差
股指期货市场上,期现套利是一种主要的套利形式。准确的期现套利要求卖出或买进股指期货合约的同时,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其相对应的股票组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者很难做到准确对应。
Ⅱ 黄金ETF套利交易有哪些风险
黄金ETF套利交易存在如下风险:
1、流动性风险
指由于市场流动性不够,导致无法成交带来的风险。由于ETF的流动性较弱,这一风险反映在实际交易中就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成本和等待成本。
2、跟踪误差风险
使用简单套利方法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跟踪误差,简单套利是先使用跟踪ETF价格误差最小化方法,获得两只ETF比例,存在一个二次跟踪的问题。
3、结算与平仓风险
由于黄金ETF实行每日结算以及强平制度,必须保留足够多的资金。一般情况下70%的仓位,基本能够覆盖ETF价格40%的不利波动。结算和平仓风险必须与资金杠杆使用情况,以及其他风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杠杆套利投资者尤其应该注意对该风险的控制。
4、价差的反向扩大风险
很多情况下,虽然价差到达了无套利区间之上,但价差不会立即发生收敛。对于使用较高杠杆进行套利的投资者,价差波动方向与预期相反时,容易出现较大亏损甚至爆仓。尽管长期来看价差总会重新收敛,但短期内的价差反向扩大的风险不容忽视。
5、ETF停牌风险
ETF基金出现停牌的频率虽然较低,但参与股指期货期现套利时,必须将该风险考虑在内。
6、极端行情的风险。
主要是指出现极端行情时,交易所可能会强制平仓的风险。随着期货市场的日趋规范,这类风险已经越来越小,而且,该风险还可以通过申请套期保值等方法来回避。
除了以上套利交易风险,黄金ETF还存在着一些跨市套利的风险,主要有比价稳定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时间敞口风险、政策性风险等,希望投资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风险的存在,利用合适的技巧来规避掉风险带来的亏损。
Ⅲ 什么是冲击成本
偶给你转了一下:
国际上通常用价格冲击成本来衡量股市的流动性。价格冲击成本也可称为流动性成本,是指一定数量的委托(订单)迅速成交时对价格的影响,因此是一个包含即时性和合理价格两方面要素的指标。
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质量报告》计算了相应的流动性成本指标(价格冲击指数),即一定数量(如10万元)交易对市场价格的冲击程度。从流动性成本看,尽管近十年来我国股市流动性有很大的改善,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较上海市场与欧、美、亚洲等市场的流动性成本,可以发现,上海市场的流动性不仅远远低于德国、东京、纽约、泛欧、伦敦、纳斯达克等成熟市场,也低于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
再举个开放基金为例说说冲击成本:
如果开放式基金是由大量的小额持有人持有的话,每日和长期申购赎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发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低。如果大额持有人频繁申购将引发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发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高。开放式基金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是小额持有人资金的集合投资,不应该成为大额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机构投资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在国内,目前对单一持有人的申购规模是不做限制的。基于此,如果大型机构持要频繁进出,应该向这些机构收取费用以弥补长期持有人。应该给中小投资者补贴的赎回费并没有全部计入基金资产做为对长期持有人的成本弥补。相反,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了赎回费之后,反而有一定的财力变相减免机构持有人的交易成本。在赎回费和申购费“补贴”下,机构投资人更加频繁进出开放式基金,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中小投资人的交易成本负担。
打个比方,开放式基金犹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基金管理公司是船长,持有人是乘客。一部分乘客频繁上船和下船,导致航行时断时续,给还在船上的乘客造成冲击。频繁的申购和赎回让基金资产处于不稳定状态,而由此增加的交易成本由长期持有人即还在船上的乘客承担。赎回费本来是作为对长期持有人的补偿,却被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作为销售费用。基金行业希望持有人长期投资,但结果却是长期投资者负担短线客交易成本并承受由此引起的冲击。这背后暴露的是全球开放式基金“共同集合”理财存在的内在缺陷问题
Ⅳ 什么是冲击成本
冲击成本是指在套利交易中需要迅速而且大规模地买进或者卖出证券,未能按照预定价位成交,从而多支付的成本[1]。冲击成本被认为是机构大户难以摆脱的致命伤。比如,机构大户看好一组股票时,必须花很长时间才能实现自己的建仓目的,如果急于建仓,由于短时间内大量买进会抬高股价,势必会使建仓的成本远高于预期成本;同样,如果急于抛股时,等于是自己在打压股价,最后实现的卖出价低于原来的预期价格。对散户而言,由于买卖交易量很小,冲击成本几乎为零。
报告显示,2007年上海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上升,交易的间接成本(价格冲击成本)显着下降。以交易10万元股票的价格冲击成本为例,1995年高达199个基点,2006年下降到31个基点,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了20个基点。但2007年沪市的流动性指数(使价格上涨1%所需要的买入金额和使价格下跌1%所需要的卖出金额)有所上升,2007年比2006年上升了119%,比1995年上升了369%[2]。
总体来看,上证50成分股流动性成本最低,上证180成分股(不含上证50成分股)次之,B股和ST股票(含*ST股票)的流动性成本最高。此外,流通市值越大、股票价格越高,则流动性成本越低。从按行业分组情况看,
金融、保险业及采掘业的流动性成本最低,传播与文化产业及信息技术业的流动性成本最高。另外,2007年沪市的相对有效价差则进一步下降,订单执行质量良好[2]。
冲击成本的分析冲击成本的大小,既与委托交易的数量有关,也与流动性大小有关。市场的流动性越小,冲击成本越大。股票市场上每天的成交金额有几百亿元,看上去规模不小,流动性也可以。但那是上千只股票共同交易的结果,如果细分到不同的个股
,不难发现其中一些股票的流动性还是很差的。相对而言,买卖股指期货的冲击成本就非常小。这是因为相应的股指期货合约只有几个,交易集中导致流动性非常强,即使是机构大户,在其中进出也很方便。[3]
举个开放基金为例说说冲击成本:如果开放式基金是由大量的小额持有人持有的话,每日和长期申购赎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发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低。如果大额持有人频繁申购将引发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发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高。开放式基金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是小额持有人资金的集合投资
,不应该成为大额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机构投资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在国内,目前对单一持有人的申购规模是不做限制的。基于此,如果大型机构持要频繁进出,应该向这些机构收取费用以弥补长期持有人。应该给中小投资者补贴的赎回费并没有全部计入基金资产做为对长期持有人的成本弥补。相反,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了赎回费之后,反而有一定的财力变相减免机构持有人的交易成本。在赎回费和申购费“补贴”下,机构投资人更加频繁进出开放式基金,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中小投资人的交易成本负担。
打个比方,开放式基金犹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基金管理公司是船长,持有人是乘客。一部分乘客频繁上船和下船,导致航行时断时续,给还在船上的乘客造成冲击。频繁的申购和赎回让基金资产处于不稳定状态,而由此增加的交易成本由长期持有人即还在船上的乘客承担。赎回费本来是作为对长期持有人的补偿,却被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作为销售费用。基金行业希望持有人长期投资,但结果却是长期投资者负担短线客交易成本并承受由此引起的冲击。这背后暴露的是全球开放式基金“共同集合”理财存在的内在缺陷问题
(南方财富网SOUTHMONEY.COM)
(责任编辑:张晓轩)
Ⅳ 黄金期货套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1、基差风险
基差是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间的价差,因此基差的变动反映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相对走势。基差的变动会对套期保值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通常称之为基差风险。为此,套利者需要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股票组合同沪深300指数的拟合度,做好期货头寸的资金管理,真正使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交易成为“无风险”的获利途径。
2、跟踪误差风险
构建的股票组合通常不能完全同指数构成相匹配。首先,由于沪深300指数样本较大,构建相应的股票组合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次,按照权重匹配的原则,在构建时通常会出现不满一手(100股)的股数。此外,套利者正向套利时,如遇到某权重股涨停或停牌,构建组票组合需进行调整。因此构建的股票组合通常并不能和指数构成相吻合,从而形成一定的跟踪误差。
3、强行平仓风险
当我们考察期货市场时,建立股指期货头寸所产生的风险也不可忽视。由于期货交易的杠杆机制和强行平仓制度极有可能使套利者面临被强行平仓的风险。例如,套利者进行正向套利(买现货卖期货)后,指数向上收敛。此时,现货头寸盈利,期货头寸亏损。尽管总和为盈利,但是套利者的期货头寸处于不利地位。如果指数持续上涨,套利者需追加足额保证金,否则就有可能被强行平仓。
4、冲击成本风险
在构建股票现货的组合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冲击成本,即成交价高于(买入时)或低于(卖空时)计算套利时的股价,从而使指数产生一定偏差,影响套利收益。事实上,套利者往往会对冲击成本形成一定的预估,以拓宽无套利区间。然而冲击成本的预估精确度与套利决策仍高度相关,体现为错失一些套利机会或者套利后收益为负。
Ⅵ 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与跨期套利的特点有哪些
无alpha策略的情况下,完全跟踪沪深300指数 也就是tracking error可以做的很小 按照点数计算可以低于0.2个点 就是小于IF的波动最小区间
交易成本最大的地方在印花税,千一,还有冲击成本,因为要迅速的扫单购入股票组合,为了防止时间上的风险暴露,基本就是现价对手价在扫,有什么价 拿什么价(基本可以做到几秒钟完成所有交易)。交易成本按照点数计算的话 大概是8/9个点一手(对应股指期货一手)
套利区间 纯粹的无alpha的 完全复制沪深300的套利区间 基本就是 IF股指和CSI300的指数的spread,随便弄个交易软件 拉一拉就看到了。套利区间在市场资金紧张或者市场波动大的时候会有。比如上次光大出事的当天 价差就拉大了很多。属于开着机器交易系统挂上 不用管 躺着都可以赚钱的。
现货拟合好不好 这个不是重点,拟合可以拟合的非常好。
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组合,拟合的会更好。因为对应的股指期货的手术多,资金量大,股票组合精度高(因为股票只能100股为精度 有的时候会出现算出来需要买150股的情况)。
融资融券原来不太做 虽然账户都基本开了 不过不太做的原因是成本高 不划算。每日持仓成本就将近一个点了。转融通上线之前我就不在大陆了。所以上线以后也就没关注。
再说点技术方面的吧。纯粹的 跟踪指数 做完全期现套的 技术难度其实不算高。
有潜在空间的是 被炒了很多很多的alpha策略 寻找alpha因子
就是通过 各种条件来进行筛选股票 比如说 行业的alpha因子 把股票组合当中的某些行业的占比调高 某些行业的占比调低 然后再输出新的组合。这是一类方向 不过基本上持仓时间会久一些。
还有一类方向是做纯粹spread的arbitrage的。就是调节组合 进而使得组合的波动增大,持仓不久,但是能够比纯粹期限套 拉大 spread 配合一定的杠杆 进而获利。
其实两者都是以一定的风险暴露来换得超额收益的。只是相比普通公募基金的手段可以更加灵活。
Ⅶ 目前,股指期货套利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套利是指利用同一资产在价格上的差异,低买高卖并获取利润的投资行为。一般来说,套利是无风险的,或者是低风险的投资行为。与股指期货有关的套利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结算日套利和阿尔法套利。
股指期货上市以后必将带来很多套利机会,投资者在把握这些套利机会的同时也要区别它们的风险收益特征。结算日套利是风险最小的一种套利方式,但它出现的几率非常低,每次套利的收益率很少,可供套利的资金容量也较少。
股指期货上市初期,预计期现套利每笔收益率为1%至2%,随着股指期货市场逐渐达到均衡,期现套利可能只会伴随重大事件的发生才会出现。考虑到冲击成本,采用股票组合构建现货头寸的期现套利单笔资金规模宜控制在3亿元以内,而运用指数基金复制指数的期现套利单笔资金规模最好控制在500万元以内。
股指期货套利的方法:
1、结算日套利
2、期现套利
3、跨期套利
跨期套利因为存在一个转换成期现套利,存在一个弥补损失的机制,风险略高于期现套利。考虑到合约间跨期的时间较长,预计上市初期存在3%至5%单笔盈利的跨期套利机会。
4、阿尔法套利:
它在套利中属于典型的高收益、高风险套利方式。此种套利仅适合有能力挑选出具有稳定阿尔法证券产品的投资者,投资者在做阿尔法套利的时候应该与市场驱动因子监测体系结合起来分析。
阿尔法套利因其高风险、高收益特性,有可能在股指期货市场回归均衡,低风险套利机会减少的时候成为主流套利方式。总而言之,投资者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套利方式,提升单位收益。
Ⅷ ETF与股票如何进行套利
一般资金量不够,是没法进行套利交易的。
首先要理解套利的原理:二级市场上ETF的价格是由其净值决定的,但受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从而出现价格偏离净值的现象。当这种偏离足够大到超过套利成本时,就产生了套利机会。我们所说的套利是指ETF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跨市场套利。
一般ETF套利有四种形式:
1、瞬间套利(ETF市场价格与净值瞬间偏离足够大);
2、延时套利(正确预测当日行情走势);
3、跨日套利(正确预测后期行情走势);
4、事件套利(意外事件导致股票停牌或者跌停或者涨停之下的ETF套利)。
具有ETF真正普遍意义和独特优势,又切实可行的套利是延时套利。在此,就以它来举例说明。以深100ETF159901在2012年4月5日的走势为例,假如当天能准确预测深100ETF当日要大涨,那么就可以在早盘买入数倍的一蓝子股票申购深100ETF份额,在尾盘由二级市场卖出ETF份额获利了结。因为ETF交易规则规定,当日申购的ETF份额不可以赎回,但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而如果不引入ETF机制,当日买入的股票是无法在当日卖出获利了结的。
所以,这个延时套利充分说明了ETF套利机制的特点:
1、由于ETF的出现,使得股市T+0交易成为可能;
2、ETF套利是基于对市场的正确判断,并非100%获利。如果当日深ETF100大幅下挫,那么这次套利交易将以失败告终。
3、ETF套利交易是有套利成本的,主要包括:交易成本(手续费和印花税),冲击成本和等待成本。尤其是对于流动性比较差的成分股,冲击成本和等待成本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