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什麼交通工具成為時尚
擴展閱讀
鑽石山氛圍怎麼樣 2025-08-06 05:49:22
為什麼石油股走強 2025-08-06 05:48:30

什麼交通工具成為時尚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08:59

① 德國的製成了世界上一輛三輪汽車

簡介 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依吧四四年依依月貳5日-依9貳9年四月四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汽車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在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的確也帶來了一些煩惱。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對任何生活方式的評價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化哦。 發展 依吧90-依9貳0 馬車過渡到汽車,金屬車身出現依吧吧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車,並於依吧吧陸年依月貳9日申請並獲得了發明專利,所以,依吧吧陸年依月貳9日被認為汽車的誕生日。幾乎同時,,德國工程師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製成一輛公認的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四輪汽車.依吧9四年賓士velo是最早的量產汽車. 材料方面,依900年,金屬車身獲得專利,但主體結構仍是木材和連接 它們的鋼材.二十世紀初, 創建了美國鋼鐵公司,為迅速成長的汽車工業提供充足原料,依9依四年 發明了全金屬車身.同年道奇公司生產了第一輛全金屬汽車.依9依吧年義大利藍旗亞公司也開始生產全金屬汽車.非承載式車身向承載式車身轉變,汽車不再是底盤和車身的簡單疊加,而是成為整體. 技術方面,依吧90年 公司(法國)製造的第一批汽車為後來汽車設定了很多標准並沿用至今.如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布局和最早的變速器.依90四年 又對汽車布局做出了註解,包括發動機艙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現代汽車雛形. 顏色方面,早期汽車只有黑色,依9貳四年龐蒂亞克前身 公司與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輛彩色汽車(藍色). 代表車型 依吧吧陸 戈特利步.戴姆勒四輪汽車 依吧90 四輪汽車 依9依四 道奇 依9貳貳 藍旗亞 依9貳5 奧迪 M型 依9貳0年-依950年 哈利·厄爾時代 德國發明了汽車,美國則把這個行業帶入了藝術設計的聖殿,而哈利厄爾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汽車設計大師,對現代汽車的影響不可估量. 哈利厄爾進入通用公司,依9貳漆年設計出凱迪拉克lasalle,哈利厄爾時代開始.它有圓潤的線條,錐形的尾部,修長低矮的輪廓.依9貳吧年哈利厄爾在汽車設計中加入了鍍鉻裝飾.三十年代開始,他建立的藝術色彩使通用汽車逐漸成為最強大的汽車帝國.依9三吧年.他,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車別克Y job.船型車身,復雜曲面構建的流線型車身都是此後幾十年廠商模仿的對象.Y job還第一次引入黏土模型技術,使汽車外形更加靈活.該技術一直沿用至今.依9四漆年,凱迪拉克sedanet用銀光閃閃的鍍鉻裝飾和漂亮的尾鰭征服了世人是哈利厄爾將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了藝術和時尚. 依9三0年-依950年 流線型與船型車身 貳0世紀三0年代的大蕭條到二戰結束的貳0年,是汽車設計向現代化轉變的重要時期,由美國人獨占鰲頭的汽車設計領域也加入了歐洲人.歐洲在流線型設計方面走在前面.義大利giuseppe merosi依9依三年為count ricotti公司設計的汽車是流線型的最早期作品,paul jaray第一次開始了風洞實驗並獲得了美國專利. 由於經濟不景氣,美國製造商也認識到空氣動力學在節省燃料方面的重要.流線型在三0年代幾乎就是時尚的代名詞.車頭變寬,將輪胎包入,前大燈陷入車頭,掛在車尾的獨立式行李箱也與車尾融為一體,奠定了現代三廂轎車的雛形,完全擺脫了馬車的影子.依9三四年克萊斯勒airflow採用了更輕的承載式車身,達到了5四:四陸的前後軸質量分配(當時同類產品為三0:漆0)大幅提高了操控. 但習慣了浮誇風格的美國人並不甘心完全屈從於空氣動力學,因為這讓車看起來過於相似,不利於刺激消費.到了四0年代,流線型潮流如時裝一樣褪去.以別克J job為代表的新型汽車擁有了高高隆起的鼻子和向下的車尾,成為船型車身. 這段時間中,歐洲製造商卻在工程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雪鐵龍在三十年代就將獨立式前懸架和前輪驅動技術大規模應用於轎車traction avant.為了降低自重,它還採用了來自賽車的承載式車身. 依9世紀末,汽車的最高速度達到了50km/h,開放式車身向封閉式車身過度. 貳0年代是美國汽車產業的第一個爆發期,為了刺激消費,通用汽車在依9貳四年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改款",這在現在幾乎被所有的大型汽車廠商使用. 代表車型 依9貳漆年 paul jaray的流線型汽車 依9三四 年克萊斯勒airflow 依9三四 年泰托拉T漆漆 依9三四 年雪鐵龍traction avant 依9四0年-依9陸0 年國民車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憑借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模式進入汽車普及時代,而汽車在意,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是二戰後才大量進入家庭的,並在陸,漆0年代進入高峰. 希特勒在二戰前提出的"生產國民大眾使用的汽車"思想使二戰結束後歐洲車壇誕生了很多實用,經典的國民車,採用盡可能簡單耐用的機械結構,而造型只是附屬品. 大眾甲殼蟲,汽車史上劃時代的經典,也是歷史上生產周期最長的一款車(即使今天甲殼蟲依然是時尚實用的代名詞,雖然與當時國民車的理念有所背離),出自費迪南德.保時捷之手,依9三0年誕生原型車,依9三9年正式開始生產,簡單耐用,便宜省油,迅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暢銷的車.也奠定了大眾汽車今後在汽車界的地位. 依9四吧年法國雪鐵龍貳CV,依9四吧年英國morris minor,依95漆年義大利fiat500,依959年英國mini,都是那個時期國民車的經典,也是汽車史上的經典.依950年-依9漆0 年長尾鰭到短尾,coupe短暫興起當時典型的美國汽車是火箭式車頭,飛船式車尾.二戰結束後十幾年美國汽車爆發式增長是史無前例的,更大更好成為格調,性能的重要性變得稍遜於外表,舒適和款式變為最重要.而長尾鰭這是那個時代美國車的典型特徵.後來,楔形車身,即短尾設計的運動汽車開始普遍.陸0-漆0年代的中置發動機跑車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以及福特野馬,克維特,道奇蝰蛇,都採用了長車頭(放置排量巨大的前置發動機),短而寬闊的車尾(容納巨大的車輪). 美國經濟的強大以及義大利英國為首的歐洲小廠熱衷表現美學功底,使追求運動氣息的年輕人開始追求coupe車型.阿斯頓馬丁DB貳,阿爾法羅密歐giulietta,,瑪莎拉蒂A陸和5000GT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經典.漆0年代後,石油危機爆發,人們逐漸失去對coupe的熱情轉向經濟實用的小型車,尤其是日系車. 編輯本段 依9漆0年-依990年 平面直角和多元化 依9漆四年是個重要的年份,馬里奧.甘地尼設計的蘭博基尼countach和喬治羅亞設計的大眾高爾夫都在這年誕生,它們採用的直角造型將流行數十年的曲線美學無情拋到了一邊.此 後幾年喬治羅亞有設計出類似的fiat熊貓和蘭西亞delta等.他們的出現改變了很多設計師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對當時汽車零配件工藝的一種妥協,我們都知道要准確製造幾個使用不同材料構成的帶有復雜線條和曲面結構的零件並完美組合在一起的難度要遠遠高於搭幾塊集合積木.所以方方正正的造型能夠在吧0年代異軍突起,並被日本廠商發揚光大至90年代.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非volvo莫屬,漆0年代後期的貳四0和後來的漆00.900,廠商希望方正的造型設計給駕駛者帶來安全的心理暗示. 貳0世紀漆0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吧0年代財政相對困難,汽車開始向多樣化的實用性發展.來自軍用,農用,遠征等領域的設計,憑借特別"缺少風格"的懷舊情結和強烈的實用性特點,在汽車界掀起波瀾並在後來成為時尚.最能體現這種轉變的美式吉普逐漸成為四0年代以後美國人文景觀的一部分.依9漆四年,第一輛切諾基誕生,成為吉普汽車史上最為成功的系列.但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人們開始關注更精巧,外觀更像轎車的運動多用途車.依9吧四年新切諾基問世,吉普把以前的粗獷越野車變成了一種時尚都市汽車.同時期誕生的路虎攬勝則抓住了高端市場.吧0年代開始,MPV誕生,依9吧三年依依月克萊斯勒第一款也是全球第一款廂式旅行車-大捷龍問世,與以往麵包車不同,這種車在為乘客提供更大空間的同時,還具有轎車般的安靜舒適.MPV旋風至此從北美延伸至全球.雷諾espace則是歐洲第一款MPV.90年代,雪弗蘭盧米娜和豐田大霸王也加入陣營. 依990年-present 分裂的時代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現代經濟發展迅速,人們更加追求個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這也導致多種風格同時涌現. 其中之一經典主義.其中又包含多種層次.一層是設計師本身對於過去經典的緬懷與尊敬,另一層是設計師力圖在原來的經典車型中賦予自己的色彩,還有試圖使用經典車型為公司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各自代表分別為大眾新甲殼蟲,mini,和克萊斯勒PT漫步者. 另一分支是新經典主義,傳統是要遵循的,但更多的還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創新.90年代末賓利和勞斯萊斯分別被大眾和寶馬收購,隨後在全新設計團隊的操作下推出的歐陸GT和幻影雖然有著全新的面貌,但是依然有著對傳統的尊重,這才換來其能夠繼續壯大 更為重要的,邊鋒主義和流線主義,他們雖然各有特點,但是設計中卻擺脫不了對方的影響,可以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邊鋒主義(new edge)設計理念被普遍認為從福特GT90開始.寬大的曲面,尖銳的圓角,過渡凌厲,線條果斷而富有張力,區別與圓潤流暢的造型風格,設計上更注重線條層次感,這種對於線條強調的設計在視覺上會讓人感覺車型尺寸更為寬大,針對小型車設計來說非常合適.所以頗受廠家歡迎,代表車型賓士A級.可以看出,邊鋒主義的實施過程中依然擺脫不了流線主義,如果沒有流線,設計出來的小型車只能是箱子一塊,缺乏美感,當然,在邊鋒主義的影響下,流線主義的設計更為運動和時尚,這在90年代末出現的一些跑車上可以看出,比如第一代奧迪TT,福特雷鳥等,車型充滿了氣勢和沖勁. 進入貳依世紀後,從現在的汽車設計趨勢來看,最後邊鋒主義還是戰勝了流線主義,不管是在內飾還是外部線條都追求極其硬朗的線條.這種線條可以讓汽車看起來強勁有力,很安全,但缺點是它迫使汽車變得更長更寬更高.這可以從小車越做越大的狀況上體現.但是這對於中大型車和跑車就非常合適,比較經典的如克萊斯勒三00C,蘭博基尼GALLARDO等

② 一個輪子的代步工具叫什麼

IPS (自平衡獨輪車)

IPS獨輪車是一種電力驅動、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交通工具。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交通擁堵也成了最終現象,一款時尚的獨輪車,讓您享受穿梭於鬧市的輕松與快樂。獨輪車代替自行車和電動車作為交通工具是時尚潮流的發展。獨輪車的興起,即將引發一場新的交通革命。
使用者把腳分別放在輪子兩側的折疊式踏板上以後,通過控制重心,從而控制車體的加速與減速。身體向前傾斜是加速,向後傾斜是減速,向左和向右傾斜身體是轉彎。身體向前傾斜的角度越厲害,速度就越快,車內的一系列迴旋裝置確保它能很好地保持平衡。
IPS思維輪是新一代的節能、環保、便攜的代步工具,可以代替公交和地鐵,短途代步非常方便。IPS思維輪體形小巧、攜帶方便,最輕的一款只有8.8kg。可以隨身攜帶,提到家裡或是辦公室,也可以直接放進汽車的後備箱。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背景下,IPS思維輪作為一種新型環保的代步工具,可以有效地緩解資源消耗和空氣污染。

③ 自行車什麼時候在中國流行

改革開放中期,也就是八十年代初

④ 現代交通工具有哪些

現代交通工具狹義上指一切人造的用於人類代步或運輸的裝置。如:自行車,汽車,摩托車,火車,船隻及飛行器等。

種類

bicycle自行車

motorbike摩托車

bus公共汽車

double decker bus雙層公共汽車

coach, motor coach,
bus大客車

taxi, taxicab計程汽車, 出租汽車

trolleybus無軌電車

tramcar, streetcar電車,
有軌電車

underground, tube,
subway地鐵

air train, H-Bahn空中軌道列車

train火車

boat, ship船

(passenger) liner郵輪, 客輪

sailing boat, sailing ship帆船

yacht遊船

(ocean) liner遠洋班輪

packet boat定期客船, 班輪

cabin船艙

hovercraft氣墊船

life buoy救生圈

lifeboat救生艇

civil aviation民用航空

plane, aircraft,
airplane飛機

airliner班機

jet, supersonic plane噴氣機

airliner, passenger aircraft客機

medium-haul aircraft中程飛機

long-range aircraft, long-haul
aircraft遠程飛機

propeller-driven aircraft螺旋槳飛機

jet (aircraft)噴氣飛機

turbofan jet渦輪風扇飛機

turboprop渦輪螺旋槳飛機

turbojet渦輪噴氣飛機

hot-air balloon熱氣球

影響

在人類文明社會早期,工具十分落後,交通工具也是如此,隨著人類社會科技的發展,古老的農業社會開始出現了馬車,牛車以及船等交通工具,這些早期的交通工具改變了人類長期以來依靠步行的交通方式,是一次巨大的飛躍。這些發明促進了古代社會的科技,政治尤其是經濟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古代社會的文明交流與融合。

交通工具的另一次巨大飛躍開始於工業革命。18,19世紀人類進入了「科學的世紀」,詹姆斯·瓦特發明的現代蒸汽機的成型,標志著人類開類經入了新的交通發展階段,蒸汽機車,汽船發明,極大地「縮短」了區域之間的距離,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交通工具的種類大大增多,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世界最終成為一個整體。

今天,方便快捷的交通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展望未來。交通工具將往快捷,方便和安全等方向發展,尤其是在航天領域交通工具的發展,將帶領人類進入全新的時代。

總而言之,交通工具的發展見證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促進了世界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發展,進而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繁榮進步。

⑤ 時尚交通工具有哪些

體感車,電動車,油電混動車。

⑥ 未來的交通工具會是什麼樣的呢

你好,未來的交通工具一定是。輕量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需要人操作的越來越少。安全系數卻越來越高。就像我們現在的共享單車一樣,各大廠商提供共享機車,我們只需要進行。共享出行就可以了,維修保養基本上。我們就可以。不用去考慮。當然。車輛自身的價值或者品牌。地位就沒有辦法得到身份的彰顯。他只是單純的起到交通工具的作用。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⑦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近現在化中的潮流與表現

第一,交通工具的變化.火車、輪船、汽車、飛機逐漸成為時尚交通工具.
第二,信息傳遞的變化.近代郵政的開辦和電報電話等通信工具的使用,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
第三,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照相、電影、交際舞等成為娛樂新時尚.
第四,社會習俗的變化.易服飾、剪發辮、改稱呼等成為社會潮流.

⑧ 世界交通工具發展史

交通工具是現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周圍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給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六千多年前,人類進入了滾木時代。
在五千多年前,人類進入了手推車、馬車時代……
在漢代,四川民間出現了「雞公車」
,車架安設在獨輪兩側,由一人掌扶兩個車把推行,有時也可前拉後推,載人載物均可。在鄉村,建築工地仍有它的身影。
自行車發展史:
1791年,法國人西弗拉克發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車。在1874年英國人羅松在自行車上別出心裁地裝上鏈條和鏈輪,用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1886年英國人詹姆斯把自行車前後輪改為大小相同,並增加了鏈條,使其車型與現代自行車基本相同。
1888年,愛爾蘭獸醫鄧洛普發明了充氣輪胎,充氣輪胎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四百多年前,人類進入了四輪馬車時代……
在19世紀,馬車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一百多年前,人類進入了蒸汽機車和汽車時代……
1817年,斯蒂芬森製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號」機車。1766年?英國發明家瓦特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1769年?法國古諾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機為動力分別獨立製成了最早的汽車.
1956年中國第一輛自行設計製造的汽車「解放」載貨車問世。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是飛機的鼻祖。
萊特兄弟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架實用型直升機誕生。
陸地上的汽車,海洋里的輪船,天空中的飛機,大大縮短了人們交往的距離;火箭和宇宙飛船的發明,使人類探索另一個星球的理想成為了現實。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到太空中去旅行觀光。
這個網站上有更詳細的。
http://www.designcn.s.e.cn/forums/index.php?showtopic=774

⑨ 誰知道關於世界的交通工具發展史啊

自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1、自行車誕生記
1791年,法國人西弗拉克發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車。它只有兩個輪子而沒傳動裝置,人騎在上面,需用兩腳登地驅車向前滾動。
1801年,俄國人阿爾塔馬諾夫設計出世界上第一輛用踏板踩動的自行車。
1817年德國人德雷電斯在自行車上安裝了方向舵,使其能改變行駛方向。
1839年,蘇格蘭人麥克米倫製造出木製車輪,裝實心橡膠輪胎,前輪小、後輪大,坐墊較低,裝有腳踏板入曲柄連桿裝置,騎者可以雙腳離開地面的自行車。
同年,麥克米倫又將木質自行車改為鐵制自行車。
1867年,英國人麥迪遜設計出第一輛裝有鋼絲輻條的自行車。
1869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出現了由後輪導向和驅動的自行車,同時車上採用了滾珠軸承、飛輪、腳剎、彈簧等部件。
1886年英國人詹姆斯把自行車前後輪改為大小相同,並增加了鏈條,使其車型與現代自行車基本相同。
1887年,德國曼內斯公司將無縫鋼管首先用於自行車生產。
1888年英國人鄧洛普用橡膠製造出內胎,用皮革製造出外胎,以此作為自行車的充氣輪胎。從此,基本奠定了現代自行車的雛形。

時至今日,自行車已成為全世界人們使用最多、最簡單、最實用的交通工具。也許人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自行車的發明者們,他們的名字,絲毫不亞於汽車的發明者卡爾.本茨。
2、中國自行車歷史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入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滬上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民國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郵電事業發展,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需求激增,市區又新開一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今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路。
民國17年同昌、大興(兩家)、得利、泰昌、潤大等成為上海六大車行。一批華人創辦的自行車零配件製造商和商辦工場也逐步創辦。如王發興工廠生產前叉、泥板;大興車行進口鋼管接頭,聘請2名日本技工,生產車架(自行車主件),組裝「紅馬」、「白馬」牌自行車,這是最早國產自行車。民國19年6月,以經營橡膠車胎及車料為主的車行成立上海橡皮五金車料同業公會。民國21年,得利車行等17家規模較大的車行(職工135名)成立上海腳踏車販制同業公會。修租兼營零售的中小型車行王興業等240餘戶,次年4月組成上海市修租腳踏車同業公會。它們都參加了市商會。
民國26年;腳踏車販制業公會從17家增至30多家,稱為「大同行」;修租腳踏車同業公會由240多戶發展為400餘戶,稱為「小同行」。前者以販制為主,後者以修租為主,整個自行車市場受「大同行」中幾家大車行控制。抗日戰爭期間三輪腳踏車風行於市。三輪車身與黃包車相似,配件與自行車大同小異,車胎、鋼圈、飛輪、鏈條、牙盤、車條、車把、踏腳等都可通用。一些零件廠、工場以及車行投入三輪腳踏車裝配和經營。40年代初,上海的三輪腳踏車達2.6萬余輛。源隆、順昌、順風等一批新的車行應運而生。
民國31年12月,上海市三輪車出租商業同業公會成立,有團體會員(車行)29家,擁有出租三輪腳踏車9700餘輛;個體會員6000餘人,擁有營業三輪腳踏車16300多輛。民國35年2月,上海腳踏車販制業同業公會更名為上海市腳踏車商業同業公會,有會員110戶。
民國之後,中國還沒有真正自己的自行車製造工業,絕大部分的所謂車行,只能製造和銷售自行車的零配件。1930年前後,華商聘請了日本技師,才組裝出「紅馬」和「白馬」牌的兩種最早的國產自行車,但不少部件仍靠進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有了自己生產的「永久」、「飛鴿」
輪船的發明 18世紀蒸汽機發明後,為船舶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蒸汽機船是誰發明的呢?一般人們總是歸功於美國人R·富爾頓。富爾頓最初是學習繪畫的,可是他很喜歡機械,結果畫家沒當成,卻發明了大理石切割機、紡麻機、搓繩機等。不久他對船舶發生了興趣。

從17世紀起,許多人開始試驗船用蒸汽機,也造出了蒸汽機船。例如法國的戴高頓於1615年就造出了一艘蒸汽機船,1781年,美國也造出了一艘蒸汽機船。但是這些船隻都有明顯的缺點,有的不能載貨,有的速度太慢,遠不如帆船來得優越,有的費用超過了收益,以至於難以投入運用,曇花一現後就被廢棄。

1786年,富爾頓從美國來到了英國倫敦,他結識了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激發了發明蒸汽機船的熱情。1803年,他造出了一艘蒸汽機輪船,在巴黎塞納河上試航時,轟動一時。但是,由於這條船的船體太薄弱,船身竟然折斷了。他的失敗引來了許多人的冷嘲熱諷,甚至有人對他進行人身攻擊,當時的法國政府也不以為是。可是富爾頓並沒有灰心,他認定蒸汽機輪船會有廣闊的前景,他從法國回到美國,繼續研製輪船。

1807年8月,富爾頓設計的「克勒蒙」號輪船在紐約市的哈德遜河下水了。這條船長約45米,寬9米多,排水量100噸。該船的發動機是英國伯明翰的布爾頓和瓦特製造的。富爾頓為這條船的兩舷設計了兩個明輪,蒸汽機帶動明輪旋轉,明輪上的葉片在水中劃動,推動著船隻前進。這利用明輪的船在古代也出現過,中國宋代就有用力踏動明輪的戰艦。公元6世紀,羅馬也造出用畜力轉動明輪的戰船。可是,富爾頓巧妙地把明輪和蒸汽機結合了起來,並獲得了成功。克勒蒙號的航速達每小時6公里,比帆船快三分之一。它曾往返於紐約和奧爾巴尼之間,作為哈德遜河上的定期班輪。因為富爾頓造出這條船投入了使用,所以,人們就把輪船發明者的桂冠,戴到了富爾頓的頭上。

富爾頓在獲得成功後,又連續造了17條船。一時建造輪船成為一種時尚,在短短的5年中就有50艘以上的輪船問世。可是,當時幾乎所有的蒸汽機船都裝有風帆,這不是像今天人們在海輪上裝上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風帆那樣,為了減少能源消耗,而是當時的人對蒸汽機船不夠信任。如 1819年建造的薩凡納號,在橫渡大西洋的27天中,蒸汽機只開動了60個小時。

1839年,英國人史密斯成功發明了船用螺旋槳,並安裝在阿基米德號船上。這條船長38米,蒸汽機功率60匹馬力。以前不少人懷疑螺旋槳能推動船舶。可是在一次試驗中螺旋槳被打掉了一半,出人意料的是船反而更快了。由此奠定了人們對螺旋槳的認識,這樣導致了阿基米德號的誕生。

早期的蒸汽機船是把蒸汽機裝在木帆船上而成,從1850年以後,逐漸改用鐵板造船。1880年以後,鋼又很快代替鐵,成為造船業的主要材料。1854-1858年英國人布魯內爾建造的大東方號鐵船被認為是造船史上的奇跡。布魯內爾發明了用梁的力學理論去造船,首創縱內架結構和格柵雙層底的結構,形成了雙層船殼。船長 207米,排水量27000噸,比當時最大的船大6倍,船上安裝兩台蒸汽機,一台驅動明輪,另一台驅動螺旋槳。船上還有6根桅桿,桅桿上的帆若全部掛起,面積達8750平方米。能載客4000人,裝貨6000噸。直到50年以後,才有更大的船超過了它。

1892年德國人狄塞爾發明了柴油機,20世紀初就被應用在船上。到本世紀 40年代末,柴油機船的噸位已超過蒸汽機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戰爭需要大量船艦,另一方面大量船艦又毀於戰火,船艦的製造工藝和製造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美國在建造26 10艘萬噸級的自由型船時,創造了鋪龍骨後10天就下水、下水後4天完工交船的紀錄。

19世紀70年代以前,船舶的貨運和客運是不分的。1870年英國人在英國和北美的航線上投入條件舒適的客船航班。到了80年代,已經有了載客千人以上,航速超過每小時37公里的豪華客船。此後,大型遠洋客船的建造熱興起。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建成於1912年,其豪華程度在當時首屈一指,總噸位46328噸,航速可達22級。可是在它的第一次首航紐約的途中,碰上了冰山,葬身海底,船上2201人中有1490人喪生。20世紀30年代,客船建造到達高峰,著名的「瑪麗皇後」號、「伊麗莎白」號和「諾曼底」號都是在那個時期問世的。它們的載重量都在8萬噸以上,主機採用汽輪機,功率16萬馬力,航速每小時超過55公里。 添加評論
.評論讀取中...請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取消
.xiao034 | 2009-03-16 20:08:29
有0人認為這個回答不錯 | 有0人認為這個回答沒有幫助
交通工具的發展
人類特長之一是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人類利用外物製造器械,讓自己架乘或者運輸物品,這種器械就是交通工具。從原始人類藉助一般漂浮的木頭,順留而下開始,至今千萬年來,交通工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起了巨大的變化。
古代交通工具跟現代交通工具相比較。根本的差別題在於使用動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風,水流。而現代交通工具是藉助於蒸氣機、內燃機、電視機甚至原子鍋爐來驅動的。
因為藉助於人力、畜力、自然力,所以古代的交通工具速度比較慢。當人們懂得藉助於風帆是,船的速度要比搖槳交篇快的多,但是「雲開遠見僅陽城,就是孤獨一日程」眼望得到的路程,帆船還得走上一天。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僅慢,而且載量也很小。一匹馱馬運貨不過幾百斤,而今天一列賓士的火車可運載的貨物數量超過千萬匹馱馬。茫茫大海上,幾萬噸級的油船以每小時幾十海里的航速破浪前進,其疾如箭的水翼船瞬間走完者日孤獨一日之程,幾十萬噸級的油輪,跨洋躍洲。在速度載邁量上。古今交通工具是不能同日而遇的。
由於使用動力的限制,古人頭腦中雖然有風載土遁的幻想,但他們的交通工具只限於在陸地或水面上使用。今天人們藉助於強大的動力,把昔日的幻想變成為現實。地下鐵路、海底隧道走著飛快的火車,飛機已變成
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時航天器也日益完善,終將擔任星際的交通運輸任務,運涉重洋,巡天攬月。
但是,即使在現代交通工具不段的出現,新的動力紛紛採用的今天,這些老的工具,古老的動力,還遠未在人類生活中消逝。深山坳谷,鐵路公路未通,牛車馬車還是很好的交通工具;瑞急的河流,曲折的高山河道,木筏、皮筏好保留著;在能源出現匱乏的今天,風帆的價值重新人們所認識。經試用,證明裝有帆片的輪船可以節省燃料兩成。
當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目標局勢正在發展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中和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
我們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行政興目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順應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開拓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新途徑。發展必須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要集中人民的力量。聚精會神搞經濟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交通工具幫助人類縮短兩地的距離,促進了交流,節省了時間,可以說交通工具載著人類走向文明,今天的交通工具不僅能利用電能、原子能。甚至還能夠利用磁能、光能。因故從獨木舟,獨輪車開始的交通工具的發展史展望未來,深信人類的發展是止境的,人類的文明是日新月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