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量性評估方法與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如何分析一個成本核算 2025-08-01 21:08:22
廣告怎麼費用 2025-08-01 20:58:33

量性評估方法與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6-15 05:30:32

① 評估方法有哪幾種

評估方法有五種:
1、收集評估資料的途徑。
a、收集服務對象檔案進行評估。
b、收集服務對象對介入過程和結果的意見與看法。
c、使用調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數據和事實資料。
2、基線測量評估。
a、什麼是基線測量:基線測量是在介入開始時對服務對象的狀況進行測量,建立一個基線作為對介入行動效果進行衡量的標准基線,以評估介入前後的變化,以此判斷介入目標實現的程度。
b、應用范圍:個人、家庭、小組、社區的工作介入評估。
c、操作程序:建立基線(一是確定介入的目標,二是選擇測量工具,三是對目標行為進行測量並記錄目標行為)、進行介入期測量、分析和比較。
3、對服務對象影響的評估。
a、服務對象滿意度測量。
b、差別影響評分。
4、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評估。一般來說,可以運用5個等級尺度來測量任務的完成情況:
a、沒有進展。
b、極少實現。
c、部分實現。
d、大體上實現。
e、全部實現。
5、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評估。目標核對表、個人目標尺度測量。

② 常見的評估方法有哪些

企業績效評估方法較多,每個企業應結合本企業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運作的方法。對最常見的9種評估方法,即強迫選擇量表法、行為尺度評定量表法、行為觀察量表法、混合型標准量表法、關鍵績效指標法、平衡計分卡法、關鍵事件法、目標管理法、強制分布法按成本最小、操作簡單、客觀有效、改善績效4個比較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提出每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和選擇原則。
各種評估方法在滿足不同比較指標的程度上各不相同,為使比較結果清晰易見,我們簡單地把各種程度劃分成三級,即滿足程度高、滿足程度一般和滿足程度低,並且採用數值來表示這三種程度。「3」表示滿足該比較指標的程度高,「2」表示滿足該比較指標的程度一般,「1」表示滿足該比較指標的程度低。
我們在比較各種評估方法時,排除了360度評估法和關聯矩陣法。這是因為,360度評估法和關聯矩陣法並不是單獨使用的一種方法,比如在進行強迫選擇量表評分時,也可以結合360度評估法;而關聯矩陣法更多的是評估採用的一種形式,如關鍵績效指標法中關鍵績效指標通常是一個指標體系,其體現的形式就是關聯矩陣的形式。
在9種評估方法比較中,我們選定強迫選擇量表法作為參照。它對四個比較指標的明確表述是成本較低、操作簡便、客觀性得到保證,但無法使員工在評估中產生自我激勵。據此,對該方法打分(見表1)。其他評估法則通過與強迫選擇量表的比較進行打分。例如,行為尺度評定量表與強迫選擇量表相比,需要提供具體行為等級與考評標准,設計成本比較高,因此在「成本最小化」指標得分為1;每個尺度標准都用具體行為與評估者自己的專業術語來表述,操作也同樣簡便,因此在「操作簡便」得分為3;由於存在評估者判斷差異,客觀性不如強迫選擇量表,但由於有關鍵行為作依據,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因此在「客觀有效性」得分為2;為員工提供了所需的工作改進信息和強化性反饋結果,有利於績效改進,在改進績效作用方面比強迫選擇量表好,在「改進績效的作用」得分為3.再如,目標管理法與強迫選擇量表相比,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成本比較高,第一項得分為1;需要管理者與下屬一同進行計劃、組織、控制、交流和討論,操作比較復雜,第二項得分為1;目標具有明確性,因此客觀性得到保證,與強迫選擇量表不相上下,第三項得分為3;下屬參與目標管理的全過程,並能得到反饋,因此有利於績效改進,在改進績效作用方面比強迫選擇量表好,第四項得分為3.經過與強迫選擇量表法的比較,各種評估方法在比較指標的各項得分見表1。
通過對各種評估方法的比較,可以看到,強迫選擇量表和強制分布法是成本最低並且簡便易行的方法,但是無法對員工績效進行反饋和指導,不利於改進績效。行為尺度評定量表、行為觀察量表和混合型標准量表都是耗時耗力的一個方法,但是它操作簡便,對改善員工績效起到促進作用。關鍵績效指標法、平衡計分卡和目標管理法是需要花費大量成本,操作起來比較復雜,需要企業具備良好的管理基礎,這三種評估方法能提高企業管理的規范性,有利於促進企業和員工績效的持續改進。關鍵事件法主要運用於對作業層人員的評估,可以與行為尺度評定量表和行為觀察量表配合使用。

③ 教育學問題,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

  1. 質性評價方法的基本取向在於對評價信息的收集,整理與評價結果的呈現都充分發揮教育主體自身的投入,並以非數字的形式呈現評價的內容與結果。

  2. 觀察,訪談,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

  3. 量性評價方法是根據數學教育目標,通過編制試題,量表等對學生進行測試,並按照一定的標准對測試結果加以量化分析的一種評價方法。

  4. 測驗就是一種量性評價方法

拓展資料:

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突出「綠色評價」,具體內容和指標包括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5個方面20個關鍵性指標。

其中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是針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出的。品德發展水平包括行為習慣、公民素養、人格品質、理想信念4個關鍵性指標,由低到高、循序漸進。

學業發展水平包括知識技能、學科思想方法、實踐能力、創新意識4個關鍵性指標,不是簡單強調考試分數,而是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和應對未來挑戰所需能力和素養。

身心發展水平的指標最多,包括身體形態機能、健康生活方式、審美修養、人際溝通、情緒行為調控,不僅重視孩子們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要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興趣特長養成包括好奇心求知慾、愛好特長、潛能發展3個關鍵性指標,主要目的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學業負擔狀況,包括學習時間、課業質量、課業難度、學習壓力4個關鍵性指標,主要關注學生學習效率,保護學習興趣和熱情,著眼孩子們的長遠發展,就像現在衡量經濟發展強調「綠色GDP」一樣,評價教育質量也應該強調「綠色」。

據了解,此次改革的總體思路主要是「強化導向,促進發展,協同推進」。在評價方式上,強調注重全面客觀地收集信息,注重考查學生進步的程度和學校的努力程度,注重促進學校建立質量內控機制。評價結果也將強調教育質量的改進和激勵功能,將被作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強教育宏觀管理的重要參考,作為考核獎懲學校的主要依據。

④ 常見的評估方法有哪些

按照評價的發生時間分為以下幾種評價:

1、診斷性評價

在教學開始前進行,主要功能是分置(即對不同條件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安置)。在教學過程中進行, 確定造成對補習性的輔導毫無反應以及一直反復出現的學習上的缺陷的根本原因。

在開始學習之前,對學習者所具有的認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條件進行評估,使教學更加適合於學習者的需要和背景。布盧姆認為,診斷性評價旨在促進學習,為缺少先決條件的學生設計一種可以排除學習障礙的教學方案;為那些已經掌握了一部分或全部教材內容的學生設計一些發揮其長處並防止厭煩和自滿情緒的學習方案。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就是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使用的系統性評價,以便對這三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過程加以改進。」形成性評價是掌握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思想和措施。掌握學習非常重視自我糾正系統的作用,「即通過頻繁的反饋和按照每個學生的需要因人而異的幫助進行改進」。也就是說,形成性評價的宗旨主要在於為教學提供頻繁的反饋從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而不帶有評價成績。

3.總結性評價

布盧姆認為,「終結性評價的首要目標是給學生評定成績,或為學生作證明,或者是評定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概括地說,終結性評價是在學完某門課程或某個重要部分之後進行的旨在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概括性水平較高的測試和成績評定。

⑤ 評定測量工具測量精確度的方法都有哪些

評定測量工具在規定條件下的測量精確度。常見的評定方法有檢定法、比對法和誤差分離法。
1、檢定法
測量工具按檢定規程檢定合格後,方能使用。一般是利用長度標准器檢定,例如:用量塊檢定千分尺和卡尺;用標准線紋尺檢定比長儀和測長機等。
2、比對法
利用兩台以上相同精度等級的測量工具相互對比,以確定其精確度。這種方法適用於評定一些精度等級很高的測量工具,例如激光干涉儀、激光干涉比長儀等,因為對於這類高精度的測量工具,沒有合適精度的長度標准器可供檢定之用。
3、誤差分離法
適用於一些高精度(形狀誤差小)和具有封閉圓周角的測量工具。例如檢定1級平晶,如待檢的三塊平晶1、2、3的平面度誤差分別為x、y、z,則把它們按1與2,2與3,3與1組合起來互檢平面度。得出的量值分別為a、b、c。列出方程式x+y=a,y+z=b,x+z=c。解方程式後即可求出x、y、z的量值。此外,檢定圓度儀和多齒分度台也可用這種方法。常用石英玻璃球圓度儀和多齒分度台也可用這種方法。常用石英玻璃球檢定圓度儀,因玻璃球等也有誤差,所以利用多次轉位方法分離出玻璃球和圓度儀精密軸系各自的誤差。多齒分度台也是利用其具有封閉圓周的特性,把兩台多齒分度圓台重疊在一起,各自向相反方向依次轉動一個相同的角度,從單色光自準直儀中讀出其量值,把一系列測得的量值處理後從中求得每台各自的分度誤差。
測量工具還可按工作原理分為機械、光學、氣動、電動和光電等類型。這種分類方法是由測量工具的發展歷史形成的。但一些現代測量工具已經發展成為同時採用精密機械、光、電等原理並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測量工具,因此,這種分類方法僅適用於工作原理單一的測量工具。

⑥ 典型質量分析工具有哪些

一般典型的分析工器具,有一些電腦版的WPS以及表格處理的文檔。

⑦ 企業如何選用測評工具有哪些測評工具

  • 企業的測評有:人才測評、文化測評、戰略測評、規模測評、品質測評、產能測評、財務測評等。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測評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測評工具。經過分析,筆者認為選擇測評工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選擇成熟的測評工具
    一般來說,成熟的工具是指那些信度和效度都比較高的量表。這種量表一般開發較早,經過了多次修訂,收集了充分的樣本,建立了完善的常模,使用效果比較好。更重要的是這類工具一般都經過了本土化的修訂,擁有中國人自己的常模。例如16PF人格測驗(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大師卡特爾研製的)、EPPS個人興趣量表、瑞文推理測驗等。這些量表應用都比較廣泛,效果也不錯。
    二、工作說明選擇工具
    根據工作分析,企業可以整理得到崗位的工作說明書。它可以將崗位所需的能力、人格特質等具體化。在此基礎上可以使每一種能力對應一套測驗題目,也方便測驗中著重注意所需的人格特質,綜合幾套測驗題目,就可以選出具有所需能力和人格特質的人才。事實上,只要公司能夠結合自身工作的特點有的放矢的使用人才素質測評,就能基本上保證選出合適的人才。
    三、據測評者性質進行選擇
    曾有一家大型的IT公司選拔管理人才,每個應聘者都要參加2個小時的筆試。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人中途放棄了考試,也有人草率作答,使得管理者很難根據這個結果進行有效地篩選,浪費了企業和個人的時間。相反地,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這種方法非常有效,他們可以認真地把所有的題目答完。對於以上情況,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測評工具,應體現出對社會應聘者「經驗和尊嚴」的高度重視。這個時候評價中心技術也許是最佳選擇。
    選擇合適的人才素質測評工具之後,還得保證有效地使用工具,這需要專業人士的現場指導和對結果的准確分析才能測出想測的東西,選出所需的人才。

⑧ 質量7大手法和8大工具都有哪些

五大工具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是一種製造控制方法,是將製造中的控制項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數據,通過過程能力的分析與過程標准化,發掘過程中的異常,並立即採取改善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的方法。

2、測量系統分析(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e);

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復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

FMEA實際是一組系列化的活動,其過程包括:找出產品/過程中潛在的故障模式;根據相應的評價體系對找出的潛在故障模式進行風險量化評估;列出故障起因/機理,尋找預防或改進措施。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

產品質量策劃是一種結構化的方法,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某產品使顧客滿意所需的步驟。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一種實用技術,其目的是在第一批產品發運前,通過產品核准承認的手續,驗證由生產工裝和過程製造出來的產品符合技術要求。

七大手法

1、樹圖

樹圖就是以「目的—方法」或「結果—原因」層層展開分析,以尋找最恰當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原因,因其形狀如大樹分枝,因此取名樹圖,目前在企業界被廣泛應用。

2、關連圖

關連圖就是把現象與問題有關系的各種因素串聯起來的圖形。通過連圖可以找出與此問題有關系的一切要圖,從而進一步抓住重點問題並尋求解決對策。

3、親和圖

親和圖也叫KJ法,是指把收集到大量的各種數據、資料,按照其之間的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朗化,從而有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4、矩陣圖

矩陣圖是指從問題事項中找出成對的因素群,分別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間行與列的相關性或相關程度大小的一種方法。

5、矢線圖

矢線圖即網路分析技術,是以工序之間相互聯系的網路圖和較為簡單的計算方法來反映整個工程或任務的全貌,指出對全局有影響的關鍵工序和關鍵路線,從而做出切合實際的統籌安排。

6、PDPC法

PDPC法是英文原名ProcessDecision Program Chart的縮寫,中文稱之為過程決策程序圖法。所謂PDPC法是指為實現某一目的進行多方案設計,以應對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變化的一種計劃方法。

7、矩陣數據分析

矩陣數據分析法是指通過運用主要成分分析等計算方法,准確地整理和分析在矩陣圖上用數據定量化表示的各元素間關系的一種方法。是一種定量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品質管理新七大手法中,矩陣數據分析法是唯一一種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

八大原則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組織依存於其顧客。因此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並爭取超越顧客期望。

2、領導作用:領導者確立本組織統一的宗旨和方向。他們應該創造並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3、全員參與:各級人員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幹為組織獲益。

4、過程方法:將相關的活動和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5、管理的系統方法:識別、理解和管理作為體系的相互關聯的過程,有助於組織實現其目標的效率和有效性。

6、持續改進:組織總體業績的持續改進應是組織的一個永恆的目標。

7、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基礎上。

8、互利的供方關系:組織與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⑨ 教學評價工具有哪些

評價工具有如試題、問卷、檢核表等。其它常用的評價工具有:

⑩ 6sigma綠帶培訓中評估階段的方法和6sigma工具有哪些

評估階段數據收集工作常用的六西格瑪工具是檢查表,檢查表又叫做調查表。檢查表的用途是收集有待改進的流程績效的數據。檢查表的統一格式通常為一張表格,檢查表的設計要盡量簡單,並且要與評估的特性保持一致。檢查表的具體形式取決於所收集的數據是連續型的還是離散型的,一般而言,離散型數據的檢查表比連續型數據的檢查表要簡單一些,因為離散型數據的檢查表主要是基於技術。

常用的檢查表有以下四種:
1、記錄檢查表
記錄檢查表也稱為不合格品項目檢查表。它可以記錄一段時間內某幾項特徵出現的次數,或者是抽查的幾批同型產品中各種缺陷出現的頻次。

2、分布檢查表
分布檢查表有時也被稱為質量分布檢查表或生產工序檢驗表,用以記錄產品的某一項質量特性值的分布情況。

3、缺陷位置調查
如果一種產品的缺陷類型和其在產品上的位置有關,這時可以採用缺陷位置檢查表。缺陷位置檢查表可以直觀地反映各種缺陷的位置和密集程度。

4、缺陷原因檢查表
缺陷原因檢查表也被稱為矩陣檢查表,用來查明缺陷產生的原因。該檢查表也要求事先確定缺陷的種類和代表符號,然後把生產過程對應的設備、操作人員和工作時間等分別作為橫欄和縱欄標題。調查時在交叉欄上記錄出現的各種缺陷及其數量。

在六西格瑪改進方法中,檢查表提供了很好的改進基礎,由下表可以看出,油漆是最常發生的缺陷來源。

檢查表

除了直接收集數據以外,檢查表也能用來確認流程的分布和連續型數據的頻率。製作檢查表是收集評估流程所需數據的有效工具,將檢查表存入計算機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並有助於在下一階段的分析工作中更好地利用這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