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帶什麼工具上山
擴展閱讀
如何分析一個成本核算 2025-08-01 21:08:22
廣告怎麼費用 2025-08-01 20:58:33

帶什麼工具上山

發布時間: 2022-06-15 05:19:24

❶ 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帶些什麼工具詳細點。

攀登珠峰的人需要許多專門的裝備,包括衣物、工具和食品等。此處提供了一份不完全清單,通過這份清單,您可以大致了解所需裝備的數量。如果您隨登山隊一起攀登,那您應仔細核對登山隊提供的物品。另外,出發前應測試所有裝備是否能正常使用。點擊Alpine Ascents和MountEverest.net網站查看登山設備詳細清單及品牌推薦。

登山鞋

帶內外靴體和腳套的雙層高山靴
HowStuffWorks Shopper供圖
帶內外靴體和腳套的雙層高山靴

登山者需要准備多雙襪子,包括戶外襪、羊毛襪和里襪。另外還需准備輕便的遠足靴以及有襯里的塑料登山靴。靴子最好稍大一點,為腳部留出足夠活動空間,並減少凍傷危險。可以使用電熱線和加熱墊來幫助靴子保暖。另外,對於有些靴子,您可能還需要准備一雙絕緣隔熱的高腰套靴。有些靴子會配有腳套。如果沒有,那您需要自備一些,以保持雙腳溫暖乾燥。

登山衣物

厚重的巴拉克拉法帽
HowStuffWorks Shopper供圖
厚重的巴拉克拉法帽
頭部裝備需要頭燈、備用燈泡和電池、帶側蓋的雪鏡、滑雪護目鏡、棒球帽或面甲、羊毛帽及輕便型和厚重型巴拉克拉法帽。准備一條合成材質的大手帕以保護脖子。另外還需要四副不同的手套:可用在其他手套裡面的輕便合成材質手套、戶外羊毛手套、防水手套及戶外長手套。

登山裝備

在登山鞋底部扣上卡式冰爪。帶好備用冰爪以防損壞。准備適合全副衣裝的高海拔攀登吊帶一副、帶鎖鉤環和固定鉤環各三個、左右上升器各一個、保護器一個、普魯士繩結(也可以使用長度為12米、直徑為6毫米的貝綸繩製作普魯士繩結)。攀爬洛子峰和沖擊峰頂時,冰斧(配有專門設計的腕帶)也必不可少。冰斧長度應根據自己的身高進行選擇——如果身高不超過1米64,應選擇長度為60厘米的冰斧;如果身高在1米64至1米 85之間,則應選擇長度為65厘米的冰斧。冰川繩也很重要。有關「繩結製作」和冰川繩索用法的詳細信息,請查看Get Outdoors網站上的冰川行走入門(Glacier Travel:Fundamentals)。

鉤環和保護器
鉤環和保護器

營地物品

在每個營地中,都需要兩個高質量的羽絨睡袋(戶外徒步型,至少能抵禦零下20至40攝氏度的低溫)、至少兩個自充氣式防潮墊和一個保溫墊;在有些營地中,將兩塊墊子疊起來用可能更舒服一些。

您還需要准備幾頂帳篷:在珠峰大本營時需要一頂大帳篷,海拔越高,所需的帳篷必須越小、越輕、質量越好。指南針或小型GPS設備能幫助您找到珠峰峰頂的位置。攜帶兩個鈦質爐頭,確保在需要時至少有一個能正常使用(可以加快做飯速度)。至於炊具和餐具,您需要二到三隻輕便的鍋子(帶鍋蓋)、塑料杯、熱水壺、勺子、刀(如萊澤曼(Leatherman)刀具)以及幾塊隔熱墊。

多准備一些火柴和打火機,取暖和做飯都少不了它們。但要確保打火機質量過硬,在海拔較高地區也能正常使用。准備一架化學凈水器能減少您燒水的麻煩,但您需要額外攜帶凈水材料。

准備兩個塑料水壺,再准備一個供小便用的大口壺。有條件的戶外運動旅行社會提供煤氣和氧氣。可使用大容量遠足包或登山背包來裝運您的裝備(您或許還需要一隻較小的可隨身攜帶的背包)。背包上必須有可供懸掛冰斧和其他登山裝備的掛鉤。別忘了在背包里放上防曬霜、潤唇膏和一小套個人急救用品。

電子裝備

❷ 戶外探險需要什麼裝備

戶外探險需要准備的基本裝備如帳篷、背包、睡袋、服裝、鞋、炊具、地圖、指北針、頭燈(含備用燈泡與電池)、備用糧食、備用衣物、太陽眼鏡、刀、火種、急救箱等。

專業裝備如探險隊的衛星定位器、登冰山用的冰爪、登山的登山索、滑雪運動的滑雪板、潛水運動的潛水器材等。此外,出外在外記得給自己辦理一份戶外保險。

一、服裝篇:一般用沖鋒衣配一兩件抓絨衣即可,另外沖鋒衣褲應比日常大一號為宜。

1、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鞋襪篇:到野外,常需要長時間走路,避兔疲勞受傷,最好不穿新鞋子。尤其是走石頭路、山坡路、特別不易。到野外爬山郊遊,一天來回的行程,穿普通的鞋子即可。如果是爬1000公尺以上的山,就要穿更結實的鞋子,有很厚的鞋底,又能支持腳踝,不會使水侵入鞋內。通稱為登山鞋。

1、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腳踝;

2、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帽子、手套、眼鏡:

1、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2)帶什麼工具上山擴展閱讀:

戶外探險需要注意的事項:

1、要注意天氣,了解所要去區域歷年(至少是10年內)此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情況;

2、了解同行人是不是志同道合,是否有豐富的相關經驗;

3、要量力而行,沒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的水平,最好不要輕易登上海拔6000米的高度;

4、對所要去地方的地域情況應該充分了解,並作好各種不測的准備。比方說,登山時要作好雪崩、滑墜等情況的緊急處理;

5、除了要帶足常用的葯品外,還要有相應的急救葯品,要掌握一定的急救方法;

6、不能自發組織,一定要有相關資質單位帶隊,以保障安全性;

7、戶外生存就離不開火和水的需求,而戶外條件下我們怎麼能恰當又方便的獲得和使用自然中的火和水就是我們戶外生存必須掌握的技能;

8、營地要選擇離水源近的地方,這樣既能保證做飯飲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會遇到野生動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9、建營地時要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的足跡、糞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帶,以防傷人或損壞裝備設施。要有驅蚊、蟲、蠍葯品和防護措施。在營地周圍遍撒些草木灰,會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蠍、毒蟲的侵擾。

❸ 野外生存必備工具

1、瑞士軍刀(SWISS ARMY KNIFE)

徒步戶外,一把小刀、一副剪刀往往能幫到大忙,很多背包客偏愛小巧輕便的瑞士軍刀,尤其是維氏經典款,僅21g,小刀、剪刀、改錐、鑷子、牙簽、指甲銼,應有的功能盡有,至於罐頭刀、開瓶器、瓶塞鑽之類,野外根本用不到,就更不用說其他花胡哨工具了。輕量化的宗旨是簡單為王,不要為了耍酷背一個幾十種功能的多功能鉗,又大又沉還沒用。

❹ 戶外徒步爬山需要哪些裝備

一:背包需要具備背負系統和支架從設計、功能上看,容量相對大型背包小一些,背負起來也會更輕松。

登山杖分為折疊式和伸縮式。可折疊的登山杖便於收納,折疊後基本與50L背包同高,但全部打開後長度固定,無法根據實際需要調節長度。伸縮式登山杖可調節長度,但最好不要調到極限長度,會加重節與節結合處的負擔,這類登山杖的鎖定系統有快扣式和旋轉式兩種,一個從外部鎖定,一個從內部鎖定,外部鎖定的結構相對更不容易壞。

六:護膝在人的一生中,只要走路,膝蓋總會有所損耗,徒步過程中的負重也對膝蓋造成很大壓力,而膝蓋一旦損傷幾乎是不可逆的。連日高強度的徒步或爬山後,會導致肌力下降,出現雙腿顫抖、膝蓋搖晃的現象,你需要一副護膝,它有助於固定髕骨,從而提高步行的穩定性。常見的護膝有全包型、圓孔型、束帶型三種。全包型固定和支撐作用最好;圓孔型護膝在髕骨位置設計有一個開口,可更好固定髕骨;束帶型也叫髕骨帶,戴在髕骨下方一點的位置,但對膝蓋的其他部位沒有防護。

❺ 上山要帶什麼東西

1、必備的適量飲用水:礦泉水、純凈水、淡鹽水、功能型飲料等,甜度多大的果汁汽水最好不要選擇,記得:山上不明水源不要輕舉妄動!2、食物:以包裝小巧緊湊、方便攜帶、能隨時補充能量體力並且不易致渴為主,巧克力、壓縮餅乾等,事實上,若不是未開發的荒山野嶺,到處都能找到食物,只是花費多些而已3、可以適量帶些方便食用的水果蔬菜 。帳篷、睡袋、衣物用品和技術裝備等。登山時要注意:1、在山上產生的垃圾主要是食品的包裝袋和水瓶,請不要亂扔,雖然山上有垃圾桶,和清潔池,我們還是建議大家自備塑料袋把這些垃圾裝下山,因為那些垃圾最後還要靠工作人員一處一處清理,擔運下山。2、山上的廁所不是很多,所以建議大家要合理安排,並千萬注意社會公德。

❻ 去山上野營要帶什麼工具

背包:雙肩背包(50L及以上),背包防雨罩,建議再帶一個腰包。
宿營用品:帳篷(可租),睡袋(0度),防潮墊

工具類:頭燈或者手電筒,折疊小刀,小掛鉤

餐飲必備:飯盒(可加熱),筷子或*,水杯,水壺,爐具(4-5人一套,

服裝:登山鞋、徒步鞋或備用鞋(要求防滑),襪子多帶幾雙,速乾衣褲,雨衣或者沖鋒衣

個人葯品:,清涼油,雲南白葯,創可貼,,感冒葯,消炎葯,其他根據自身條件准備。

飲食准備:主食:正餐3頓,面,米,粥均可,熟食請注意鮮。

備用食品:巧克力,糖果,牛肉乾,壓縮餅乾等體積小,高熱量高蛋白食品。

其他可選裝備:攝象機,照相機等

一、露營地的選擇

露營地點的選擇,除考慮個人的實際情況之外,首先應考慮靠近水源和燃料,同時還要考慮防避風雨和蚊蟲。此外,還應注意防避雪崩、滾石以及突如其來的山洪和漲水等。

夏季, 露營地點應選擇在乾燥,地勢較高,通風良好,蚊蟲較少的地方。通常,湖泊附近和通風的山脊、山頂是夏天較為理想的設營地點。

冬季,設營地點應視避風以及距燃料、設營材料、水源的遠近等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森林和灌木叢是理想的設營地。應避開易被積雪掩埋的地點,如避開崖壁的背風處,因為在這種地形上,風很快會吹起大量的雪將帳篷或遮棚埋沒。

二、簡易帳篷的架設:架設簡易帳篷可使用方塊雨衣,毛毯、帆布等就便器材。

1、屋頂形帳篷:將繩子拴在兩棵樹之間,或用隨身攜帶的工具等作為支柱,用背包帶連接,兩端固定在地上。然後將方塊雨布搭在繩子或背包帶上,底邊用石塊壓牢即可。也可將數塊雨布連接,構成4~8人用的大帳篷。這樣屋頂帳篷適合各種地形。

2、一面坡形帳篷:這種帳篷適於在斷牆、棱坎等處架設。架設時,把雨布一頭固定在牆壁或棱坎上,另一頭固定在地面,兩邊用樹枝、野草堵塞擋風。在林地架設時,也可以用樹木固定。

冬季架設帳篷應注意:在雪層較薄的地區,應先將架設地點的雪掃盡。在雪層較深的地工,如果只是暫時駐留,可不必清掃積雪,但應將尋壓實、壓平,在凍結的地面上形在一道隔絕層。如果暫時不轉移,則應在雪地中挖坑埋設帳篷。這樣可以更好地抵禦寒風。在開闊地上架設帳篷時,可在帳篷迎風面築一道雪牆,既可擋風又便於生火。

三、在森林中露營

在森林中過夜,最好不要露宿。因為當人睡著之後,血液循環變慢,皮膚鬆弛,對外界的抵抗力降低,皮膚上的露水蒸發時又帶走了熱量,會使人著涼受寒,關節酸痛。林區露營,可就地取材搭制臨時的遮窩,首先,選擇兩棵樹作立柱。然後在距地面一米處綁一橫桿,橫桿上斜搭(約45度)若干後桿,後桿的再綁上兩條橫桿,即可將樹枝像鋪瓦一樣,一層層重疊地搭掛在支架上。遮棚的兩側也用樹枝遮堵。冬季,在遮棚透空面可架設長條形篝火以取暖。

四、在熱帶叢林中露營

在熱帶叢林地帶,應搭制較嚴密的遮棚,以防蛇蟲的侵擾和暴雨。通常,遮棚可設置在便於排水的高地,在天氣悶熱時,高地也常有涼爽的微風。

在叢林中可充分發揮創造性,利用樹木、竹、藤、茅草、芭蕉葉並結合雨布、蚊帳等就便器材,搭制各種形式的遮棚。其基本方法是:「先撐棚架後蓋頂,圍牆鋪床同時行,最後挖出排水溝,鏟除雜草把地平。」

在熱帶叢林是露營,注意不要搗破螞蟻窩、黃蜂窩,要清除營地四周雜草,周圍挖一道排水溝,並且撒一層草木灰,以防蛇蟲爬入。床鋪應離開地面30~50厘米,若打地鋪,可用樹枝、樹葉或細竹墊鋪,盡量不要用雜草。臨睡前先在地上敲打,捕除爬上的昆蟲。醒來是,應首先仔細地察看身體周圍,否則附近若的蛇和昆蟲會被突然的活動驚動。還要注意保持遮棚的清潔,所有垃圾必須及時掩埋。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而蜥蜴則又會把蛇引來。注意不要火燒魚骨頭,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

此外,由於叢林地帶地面潮濕,毒蛇、毒蟲多,在地面搭鋪易受其侵害,因此吊床非常適用, 在吊床的兩端拴在兩棵樹上,上面再拉一根繩子,搭上方塊雨布,四角用繩子系牢,便形成一個防水帳篷。

五、在冬季露營

1、寒區積雪厚的地區可以掏築雪洞以避風寒,洞容量的大小根據需要而定。如無臨時棲身的洞穴、帳篷時,燒石睡床也適於冬季露營,挖一個適合身材的坑,在坑底鋪上已燒熱的石頭,上面覆上熱灰土使之平坦,然後再鋪枯草、枯葉即可。

2、雪地宿營睡袋不能直接放在冰雪的地面上,可把松樹枝和外衣鋪在睡袋下面,以免人體使冰雪融化而發冷。在使用睡袋前應使其充分蓬鬆,這樣保溫效果更好。睡袋必須經常保持乾燥,晴天時應將其曬干。每次使用後,要把袋內的暖空氣放掉,以免暖空氣遇冷後水汽凝結弄濕睡袋。進睡袋時衣服不可穿得過多,穿多了會使人出汗,致使睡袋潮濕,而隔熱性能降低。

3、如果沒有睡袋,可將毛毯折迭成睡袋的形式,方法是:將毯子對折,上部比下部長,將較長的部分迭壓在身體下方,再把腳部的毯子迭到毯下,如此就可以如睡袋一樣保暖。

4、保持服裝乾燥,特別是手套和襪子的乾燥很重要。夜間最好用火烘乾或放在睡袋裡,在人睡眠時用體溫使其乾燥。鞋最好也放在睡袋裡面,如把鞋子放在睡袋外面,到第二天早晨,它會被凍硬,不僅不好穿,而且還會磨傷腳。融化凍鞋子要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不可穿著鞋子烤腳,這樣不但不易烘乾,反面使鞋內產生水汽,再外出時在冰雪中步行會凝結成冰,容易發生凍傷。還可在襪子外面套上塑料袋再穿上鞋,可使雙腳保暖並隔潮。

5、冬季露營,還有一些輔助增溫的方法。例如,將裝滿熱水的軍用水壺,去掉保溫套,抱在懷里,既可取暖,次日還可洗臉。又如,把一兩塊燒的石頭、磚頭放在被窩里取暖,效果也很好。此外,可將少量的生石灰,打碎後裝入瓶子、厚塑料袋或水壺內,加入一些水,密封放入被窩,10~20分鍾後可產生熱量,並可在4~5小時內保持較高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