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稻田養甲魚需要什麼工具
擴展閱讀
鑽石怎麼邀請白銀好友 2025-07-26 19:36:26
購房成本如何提升 2025-07-26 19:36:18
石油的安全指什麼 2025-07-26 19:35:36

稻田養甲魚需要什麼工具

發布時間: 2022-06-09 22:47:19

Ⅰ 稻田裡怎麼養甲魚

養不了吧?以稻田的水質留不住甲魚,老早就跑了,養鯉魚還行

Ⅱ 稻田怎麼養甲魚

(1)稻田養鱉的原理與作用稻田養鱉是利用稻田有效水面,在不影響種稻的基礎上養鱉。在種養過程中,稻能吸收田中的肥料凈化水環境,利於養鱉,鱉的活動能清除田裡的雜草和驚跑老鼠等敵害。同時,排出的糞便可肥田,互相起到預防病害、促進生長、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2)稻田養鱉的基本條件稻田用水應是無污染、無公害的江河湖庫水。稻田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最好是種單季稻的田塊。(3)稻田養鱉的基本設施①防逃設施:防逃最好用石棉瓦橫放圍欄於養鱉稻田四周的田埂內,並要求扎實牢固。此外,還應設好進出、水口的欄柵,欄柵既要考慮農田注排水,又要考慮甲魚防逃。所以,進、出水口最好用木製閘門框帶鐵柵網,網目以不超過5厘米為宜,而閘門上可做一個溢水口,以便下大雨超過標准水位時溢水。

②挖好鱉溝:挖鱉溝是為了鱉能在農田施肥撒葯時作躲避的場所,也是乾田時躲避萬一出現敵害的場所。挖鱉溝一般在離田埂2米的稻田中,根據稻田大小不同,魚溝可挖成十字、田字、口字、日字和井字形,魚溝深40厘米、寬50厘米就可。挖魚溝最好是在稻苗返青直立後進行。

③設飼料台和曬背台:飼料台設在溝兩頭的邊上。飼料台可用水泥瓦,其既是飼料台也是曬背台,放時可順溝坡斜放,底部最好用木樁固定。(4)鱉種放養稻田養鱉的鱉種,除了無病無傷身體健康,規格要求每隻不小於350克,這樣經過幾個月的稻田飼養,才能長成500克以上的商品鱉。鱉種在放養時要求用3%的鹽水消毒5分鍾,放時應把鱉種放在鱉溝里任其遊走。同時,馬上在飼料板上放養人工飼料,讓鱉盡快找到投餌點,並形成到投餌點吃食的習慣。所以切不可隨便放養,放養時間最好是秧苗返青豎直後,因太早易爬壞秧苗。放養密度如投喂畝放200隻,不投喂35隻為宜。(5)飼養管理①投餌:稻田養鱉的投餌每天分2次,一般為9:00和16:00。飼料可購買廠家生產的成鱉料配合料,也可根據當地的飼料資源自己配製團狀料。特別是有鮮活性動物飼料資源的地方,如小雜魚、畜禽的新鮮無腐變內臟等,養殖效果也不錯。但喂時應切成小塊或打成肉糜,魚漿與面和成團狀投喂,切不可整個投喂。投餌以鱉吃飽吃好,並根據吃食情況與氣候變化情況靈活增減。一些人擔心鱉會捕捉田裡的青蛙,對水稻防蟲害帶來不利,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青蛙在田裡本身的活動和反應比鱉靈敏,除了病傷的,鱉很難抓到青蛙,另外由於人工投餌,鱉在有食物保障的情況下也很少會去主動捕食活動能力比它強的水生動物。相反,田裡的一些蟲和蟲卵及螺雜魚等,倒是鱉捕捉的好飼料,也會給種稻帶來好處。

②巡田:在稻田中養鱉,巡田很重要。因在養殖過程中會有大型的鼠、蛇和一些野貓等敵害侵襲,它們不但直接危害鱉的生命,也在鑽洞挖穴後給鱉防逃帶來不利。所以在巡田時,必須十分認真檢查進、出水口和攔牆,如發現敵害和洞穴,應馬上清除和修復。另外,打葯施肥是稻田的常規管理,但如不注意,也會給鱉帶來毒害。所以在打葯施肥前,應先到稻田走一趟,把鱉趕到鱉溝的水裡,然後再打葯施肥。而打葯施肥時,也應注意盡量別把葯噴灑到水溝里,以免鱉中毒死亡。巡田還應注意稻田水位的變化,特別是下雨天應加強夜間巡查,如發現攔牆傾斜倒塌,就應及時修固好,閘門框柵網粘貼的雜物也應及時清出,以免堵死網眼影響溢水,對田埂破損的地方也應及時修復,以防塌牆逃鱉。(6)捕撈和暫養捕撈時間通常在水稻收割前後,當然最好是看市場情況,誘捕夠規格的及時上市,誘捕可用倒須籠,如第二天有人要買鱉,當天晚上就可把誘捕籠放在飼料台邊的鱉溝里。如不上市就不要放籠,否則會造成進鱉後因不捕出反不能正常活動和覓食而染病死亡。最後是放干水清底捕撈,但也不能完全捕出。所以即使清底後,也不應把防逃牆拆除,等捕捉到放養數量成活率基本接近時再放棄。為了方便捕撈,一些地方利用鱉喜鑽沙底的習性,在鱉溝底部先鋪上水泥板,然後在板上鋪上20厘米左右的細沙,等捕撈放水時,大多數鱉都會鑽到沙層中去,這樣就方便了捕撈,但相對增加了設施和成本。有些地方稻田需在秋季翻耕,而抓出的鱉一時又銷不出,此時最好在自家小院或室內用磚砌一小型暫養池,池中鋪上30厘米厚的潮沙,一般如果溫度不超過15℃,每平方米放30隻,可暫養1個月左右。

Ⅲ 在藕田裡面養甲魚好不好要注意什麼

在稻田養甲魚符合生態養殖,主要包括開挖暫養溝、開挖養殖溝、防逃設施、食台設置、甲魚苗放養和飼養管理;從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魚又能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葯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保護了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6、飼養管理:飼料主要投喂甲魚全價配合飼料,適當投喂小魚、小蝦、螺蛘肉、玉
米、小麥。7-9月份是甲魚攝食生長旺季,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5%,10月 下旬以後投餌量要少一些;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3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天堅持巡 田,定期對養殖溝潑灑生石灰消毒。合理使用農葯,確需用葯應選擇對甲魚危害小的生物農 葯。

Ⅳ 稻田甲魚如何養殖,稻田甲魚養殖方法

稻田甲魚養殖流程

一、稻田准備

首先你選擇的稻田一定要水質趕緊切水資源充足,還要交通方便,但是又不能很靠近交通要道。要知道這塊稻田不僅要適合水稻的生長還要適合甲魚的養殖。大家可以在水稻田內挖一條一米深左右的投食溝,每十五厘米左右設置一個投餌台,但是投餌台一定要注意傾斜度,目的是防止甲魚受傷和正常進食。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防逃網的設立。主要目的是防止甲魚的防逃。

二、插秧及投放甲魚

在選好地塊之後我們需要根據水稻種植的具體流程進行。一般根據正常時間插秧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要適當擴大種植密度。在插秧後半個月左右後便可投放甲魚苗,在投放甲魚的時候要注意溫度。如果溫度在30度左右的話,要合理調節溫度。甲魚苗要盡量選擇重量在450克左右的為宜,這種規格的甲魚能夠很快的適應環境、生長速度快且成活率也比較高。最後在投放甲魚的時候要注意對其消毒,防止攜帶病菌。

三、日常管理

在養殖甲魚的時候,不能夠只注意甲魚的生長。還要做好水稻的管理工作,控制好溫濕度,防止水稻品質降低、產量不足。然後每天要定期觀察甲魚的生長情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當發現甲魚出現異常情況的話要及時出來,避免影響甲魚的正常生長。當甲魚生長到一定階段,且水溫低於15度的時候,要及時捕撈。如果由於市場等原因需要養殖二齡甲魚的話,那麼我們便需要適當加高水位,提高水溫,幫助甲魚越冬。

四、投喂管理

在甲魚苗投放的第二天便需要根據其實際情況適當投餌。投喂時直接將餌料放在投餌台上即可,首先放入少量的餌料,吸引甲魚上投餌台。每天將投喂次數控制在兩次,一般在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然後要根據甲魚的體重控制好投餌量。每天在投喂後還需要觀察甲魚的進食情況,靈活調整投喂量。並且在投喂的時候可在餌料中適當添加食物油,這樣既可增加甲魚的食慾,又能提高飼料的利用轉化率。

無論養什麼樣的動物,最怕的就是它們得病,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我們來了解一下甲魚常見的疾病首先就是水霉病。這種病主要是由環境引起的。一旦入侵甲魚之後,就會瘋狂的吸收甲魚的營養,並且繁殖速度極快在幾天之內就可以覆蓋甲魚全身,這樣會讓甲魚行動變得緩慢,一開始是食慾減退,後來身體過度虛弱就會導致死亡,而且這種病在發病初期沒有異常情況,到了後期的時候就會發現甲魚的表面出現了灰白色的棉絮狀的東西,大家一定要加強水質的管理,避免這種病菌感染甲魚同時也可以在飼料當中添加一些維生素,提高它們的抗菌能力。如需了解更多可以看看河洲甲魚

Ⅳ 稻田養殖甲魚是一種生態型水產養殖,稻田養殖甲魚要注意什麼

水田可以養稻花魚,栽好秧之後就放稻花魚苗,田裡面的水不能幹,要細水長流,養到收稻穀的時候就可以撈魚了,一千多畝的水田,真的可以考慮養稻花魚。目前單單依靠水田種植水稻是很難賺到錢的,所以目前興起一些水稻套養模式,既種稻又養殖比較熱門的生物,來達到互利雙收的目的,下面小編介紹下目前主流的水稻養殖模式,僅供參考。


總之,有十畝水田,可以減少你的前期投入,但是能不能賺到錢,能不能持續發展下去,就要看你的技術了。所以在學習好技術後,再從事養殖業,才是比較穩妥的方法。

Ⅵ 稻田裡怎麼養甲魚

由於鱉的繁殖期較長、稚鱉的出殼時間也不一致、個體大小不一,每年秋後稚鱉孵出不久,有的還沒能攝食生長就已進入冬眠期。由於剛出殼的稚鱉體小 (一般4克左右)幼嫩、覓食能力差、抗病較弱,死亡率較高。如何提高稚鱉的成活率成為養鱉的技術難點。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一套飼養稚鱉的有效方法,現介紹如下。

科學投喂

飼養稚鱉要求選用優質、新鮮、營養全面、適口性好、蛋白質高的餌料。一般稚鱉出殼後2~3天卵黃囊吸收完後,便開始攝食,這時可投喂一部分小紅蟲、搖蚊幼蟲、蚯蚓絲、熟蛋黃等食物。經飼養7天後,可投喂新鮮的豬肝、絞碎的鮮魚肉、螺蚌及動物內臟,有條件的地方可人工飼養蚯蚓投喂(由於蚯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及礦物質,投喂蚯蚓飼養稚鱉生長快,成本低、成活率高)。

飼養稚鱉要堅持"四定":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養成稚鱉定時定點的攝食習性。高溫季節在早9點投喂一次,下午5點鍾投喂一次。秋後則每天投喂一次、飼料要投在食台上接近水面處。食台可用木板或石棉瓦架設在水下10厘米處,成25度坡度。

為了避免稚鱉攝食時爭奪與撕咬,可多設幾個投食點。投食量要根據稚鱉實際吃食情況而定,讓稚鱉吃飽下次投喂無剩餘為度。在水溫25℃~30℃時,一般投飼量可占稚鱉體重10%~20%。所投餌料要求新鮮、無腐爛、無霉變現象。每天在投食前要對食台進行清掃消毒,防止沾污新投飼料和污染水質。

二、嚴格水質管理

稚鱉皮膚細嫩,易受外界機械損傷,加之剛出殼的稚鱉有互相撕咬的惡習,在高密度人工飼養情況下極易被咬傷,受傷後的稚鱉若生活在水質不好的池水中,很容易被感染致病而死。所以飼養稚鱉要求水質肥嫩、新鮮、淡綠色、無污染、無病菌,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pH值7~8。

由於稚鱉池較小、水又淺(一般水深20~30厘米)、放養密度大,水質極易敗壞,必須在2~3天內換一次水,每次換水量為水體總量的l/3左右。換水水溫要和養殖池內水溫保持一致。飼養稚鱉的水以綠色為好。養殖池內可放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等,這樣能使稚鱉在隱蔽狀態下飼養生長,減少稚鱉互相撕咬,提高稚鱉成活率。

三、及時防治病害

稚鱉在放養前,要對養殖池進行徹底消毒處理。 可用10ppm漂白粉、或150ppm生石灰潑灑浸泡,經7天後放人新水備用。 稚鱉下池前要進行鱉體消毒,用8ppm高錳酸鉀浸泡稚鱉20分鍾(水溫20℃)。或用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鍾,也可用3%的食鹽水浸泡10分鍾,以殺死病菌。在飼養過程中,可用15ppm生石灰或lppm漂白粉交替潑灑,一般15天潑灑一次。

為了預防病害,可在飼料中拌入磺胺葯物,或與抗菌素兩種葯物交替投喂。在稚鱉飼料中加入一點Ve、Vc增強稚鱉抗體。飼料中加入2‰的甜菜鹼可增加稚鱉的誘食量。

Ⅶ 甲魚套養生態養殖方法

泥鰍與大閘蟹或草魚套養的方法,請點擊下面文章觀看:

【養殖天地】紅燒、清燉、爆炒、粉蒸,套養大閘蟹或草魚,泥鰍好吃又發財!

一、泥鰍與甲魚混養

1.池塘條件

仿生態養殖甲魚池面積2~3畝,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池塘四周用石棉瓦、磚牆或水泥預制板作為防逃牆。防逃牆高度應在1m左右。每個池塘放置用木板或水泥預制板做成的食台2~3個。

2.苗種放養

放養前做好徹底清塘消毒 培肥水質等工作。甲魚苗種要求行動敏捷、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規格100~200克/只,畝放200~300隻,下塘前用10~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分鍾。或用3%~4%的食鹽溶液進行浸浴消毒5~10分鍾。

鰍苗可選擇本地優質青鰍親本自繁,4月中旬,挑選性腺發育較好的青鰍親本,每畝5~10kg,雌雄比例1:2,打完催產針後放入池中自行產卵,待產卵結束後取走親鰍,卵在塘中孵化為鰍苗;也可放養台灣泥鰍大規格鰍種,4月底至5月初,每畝放養5厘米以上鰍種3~5萬尾。養殖期間甲魚投喂45~48%蛋白配合飼料,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泥鰍可選用全價配合飼料,也可使用自配飼料。

3.收獲

台灣泥鰍生長較快,7月就可長至50尾/kg,10月就可達10~15尾/kg;青鰍生長較慢,9月用地籠捕撈上市,可畝產泥鰍500~600kg。

二、稻田套養泥鰍

1.稻田條件

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堅實不漏水,面積2~10畝。加高加寬田埂,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紗網做防逃設施,膜或網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在距離田埂內側50cm處挖深30cm、寬20cm的環溝,插秧後對環溝進行修整。進排水口採用密目鐵絲網或尼龍網做成攔魚柵。插秧前重施底肥,每畝施雞、豬糞250kg,繁殖天然餌料,促進泥鰍生長。水稻插秧結束後,稻田每隔15天追施雞、豬糞每畝25kg,直到8月中旬結束。

2.鰍種放養與稻田管理

在栽秧後隔10天,待秧苗返青後放養規格為5cm以上鰍種,畝放15~20kg。保持田中水質清新,適時加註新水。鰍種放養後,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厘米以上,養殖中期,此時正是高溫季節,田水深度應保持在10cm以上。養殖期間3~5天換水一次。投喂麥麩、米糠等植物性餌料,投餌一般在傍晚進行,一次投足。堅持經常巡田,檢查各項設施是否有損壞,特別在雨天要對進、排水孔及堤壩進行嚴格檢查。

3.收獲

收獲時先將池水抽干,在池底挖1~2個集魚坑或排水溝,池水抽干後,泥鰍大部分便集中在集魚坑或排水溝中,然後用手網捕捉。也可採用沖水捕撈,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鋪上網具,從進水口放水,因泥鰍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時間後將網具提起捕獲。

Ⅷ 稻田甲魚怎麼養,稻田甲魚養殖方法

三、防逃設施建設
可在田埂四周架設防逃網,防逃網可用網目5cm左右的鐵絲網,網高60cm,埋入土下10~15cm。進排水口用網扎緊防逃。
四、水稻栽插及團魚投放
水稻種植應用機插秧或人工插秧,秧苗株距和行距比不養團魚的田塊略大些。插秧時間為6月中旬,插秧15天後即可投放團魚,選擇連續晴天投放團魚,當氣溫上升至28~30℃,可與團魚苗種場聯系,進行團魚適溫調節,投放團魚規格在400~500g為宜,這種規格的團魚適應性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團魚運輸要選擇空調箱式貨車,每框裝20~30隻,雌雄要分開投放,養殖密度為60~100隻/畝,下塘前用聚維酮碘溶液浸泡2~3分鍾消毒,消毒後直接投放入水溝中。
五、投喂管理
苗種投放後第二天便可投餌,將餌料投放在食台上,開始少投,吸引團魚前來攝食,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時,下午5-6時,投餌量為團魚總重2%~3%,每天觀察團魚的攝食情況,適時調整投餌量,在製作餌料時可加入3%左右植物油,既可增強團魚的食慾,又可提高餌料中蛋白質的利用率。
六、防病治病
每天巡塘兩次,觀察團魚的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措施,病害防治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七、捕撈銷售
當水溫下降到15℃以下時,應及時捕撈銷售,也可根據市場情況選擇養二齡團魚,如養二齡團魚,要加深水位,讓團魚能安全越冬。
團魚在稻田當中養殖的話,那麼這些不必要的現象也能夠適當的降低,團魚不僅能夠吃得很飽,而且它們還能夠獲得更多的養分。更重要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團魚本身就不能夠長時間待在水中,它們偶爾可能需要外出透氣,那麼大家就一定要做好防逃工作,只要防潮工作做得比較好,那麼團魚也就可以適當的,在稻田邊休息和曬太陽。

Ⅸ 什麼樣的水稻田適合養殖甲魚

適合養殖甲魚的水稻田,養甲魚稻田應選擇在地勢相對低窪,能保水穩水;緊靠水源,水質較好無污染,土質是保水力強的壤土,泥層深 15~20cm;遠離交通要道,環境安靜。背風巧陽、田面開闊、排灌能滿足水稻滿灌、全排的要求,又能保一定的養甲魚水體,稻田底質為壤土的稻田。易旱易澇的稻田不適宜用於養甲魚。養甲魚稻田面積的大小可據飼養規模而定。水稻品種應選擇中或中遲熟的具有耐濕、耐肥、抗倒伏、抗病力強的單 產水平高等特點的品種,插秧時間應盡量早些。採取寬行密 株、應提高田埂內側溝旁的栽插密度,發揮邊行優勢,每畝 1. 5萬株為宜。養甲魚稻田的設施既要保證水稻栽培的需要,又要有利 於水產動物的養殖。養甲魚稻田的基本工程設施有:加高加 固田埂、開挖甲魚溝、溜(凼)、注水排水口和設置攔甲魚等 設施。加高田埂可以保持一定水位,防止田埂滲漏。加高加 固田埂可結合冬季農田整修或在插秧前進行,用犁起的大塊 田泥把田埂加高到50 - 100厘米,埂面加寬至40厘米左右, 並要求夯實堅固,防止水蛇、田鼠等打洞、雨水沖塌或滲漏 水而逃逸甲魚種苗。丘陵山區養殖稻田的田埂外圍需要挖1 條排水溝,防止水漫田逃甲魚。開挖甲魚溝、甲魚溜溝的時 間,提前到冬季或早春農閑季節進行。開挖出來的泥土分散 到大田中,但插秧前要清溝理涵,要求開挖的溝溜深度為1 米左右,寬度為2米左右。

2、插秧及投放甲魚

一般來說,甲魚苗的投放需在插秧半個月之後進行,在投放時盡量選擇重量在450克左右的甲魚苗,這種大小的甲魚苗有足夠的適應環境的能力,能保證成活率。同時在投放甲魚時要注意先給甲魚苗消毒,防止其攜帶病菌進入稻田內。

3、投喂甲魚

投喂甲魚時可直接將餌料放在投餌台上,一天的投喂次數保持在兩次左右就可以了,投喂時間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每天要記得觀察甲魚的進食情況,並根據進食情況適當調整投喂量,如果發現甲魚食慾不佳,可以在餌料中稍微添加一點食物油。

4、日常管理

平時要多觀察多注意,一旦有什麼情況出現就要及時研究及時解決,對水溫和水位要嚴格控制調整,定期觀察甲魚的狀態,嚴防疾病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