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質量管理工具
這樣的提問空泛而無意義,建議先說清楚想「知道」的具體問題。
Ⅱ 質量管理新老七種工具分別是什麼
質量管理新老七種工具分別是:關聯圖,親和圖,系統圖,過程決策程序圖,矩陣圖,矩陣數據分析法,箭條圖。
以下對每種工具做出詳細介紹:
1、關聯圖(Relationship Diagram)
關聯圖,又稱關系圖,20世紀60年代由日本應慶大學千住鎮雄教授提出,是用來分析事物之間「原因與結果」、「目的與手段」等復雜關系的一種圖表,它能夠幫助人們從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親和圖法,又叫KJ法,是日本川喜田二郎首創,把大量收集到的關於未知事物或不明確的事實的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這些資料,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3、系統圖(System Diagram)
系統圖就是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 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種方法。
4、過程決策程序圖(PDPC)
過程決策程序圖,又稱PDPC(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法是隨事態的進展分析能導致各種結果的要素,並確定一個最優過程使之達到理想結果的方法。
5、矩陣圖(Matrix Diagram)
矩陣圖法就是從多維問題的事件中,找出成對的因素,排列成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來分析問題,確定關鍵點的方法,它是一種通過多因素綜合思考,探索問題的好方法。
6、矩陣數據分析法(Matrix Data Analysis Chart)
矩陣數據分析法是對多個變動且復雜的因果進行解析。 矩陣圖上各元素間的關系如果能用數據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確地整理和分析結果。這種可以用數據表示的矩陣圖法,叫做矩陣數據分析法。在QC新七種工具中,數據矩陣分析法是唯一種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但其結果仍要以圖形表示。
7、箭條圖(Arrow Diagram)
箭條圖法是將項目推行時所需的各步驟、作業按從屬關系用網路圖表示出來的一種方法。
(2)質量工具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統計質量控制是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控制圖為起點,半個多世紀以來有了很大發展,這些方法可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初級統計
又稱為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圖、因果圖、相關圖、排列圖、統計分析表、數據分層法、散布圖等所謂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運用這些工具,可以從中找出質量變化的規律,實現對質量的控制。全面質量管理的推行,也離不開企業各級、各部門人員對這些工具的掌握與靈活應用。
中級統計
包括抽樣調查方法、抽樣檢驗方法、功能檢查方法、實驗計劃法、方法研究等。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業全體人員都掌握,主要是有關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部門的人使用。
高級統計
包括高級實驗計劃法、多變數解析法。這些方法主要用於復雜的工程解析和質量解析,而且要藉助於計算機手段,通常只是專業人員使用這些方法。
Ⅲ 測量質量的工具是什麼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里,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 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 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最大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 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 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Ⅳ 質量管理工具有哪些
質量管理有五大工具:
PPAP: 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生產件批准程序
AQPQ: 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ing ,先期質量策劃
FMEA: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潛在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MSA: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測量系統分析
七大手法:
魚骨圖 追原因查檢表 集數據
柏拉圖 抓重點直方圖 顯分布散布圖 看相關管制圖 找異常
層別法 作解析
Ⅳ 質量管理新工具有哪些
質量管理新的工具有:
新QC七大手法。
質量體系五大工具。
PDCA戴明環
5W2H思維模式
5M1E分析問題方法
8D報告
6σ
這些都能幫助你管理質量。
Ⅵ 質量管理七大工具
1、控制圖是用圖形顯示某項重要產品或過程參數的測量數據。在製造業可用軸承滾珠的直徑作為例子。在服務行業測量值可以是保險索賠單上有沒有列出某項要求提供的信息。
依照統計抽樣步驟,在不同時間測量。控制圖顯示隨時間而變化的測量結果,該圖按正態分布,即經典的鍾形曲線設計。用控制圖很容易看出實際測量值是否落在這種分布的統計界線之內。
2、帕累托圖又叫排列圖,是一種簡單的圖表工具,用於統計和顯示一定時間內各種類型缺陷或問題的數目。其結果在圖上用不同長度的條形表示。
所根據的原理是十九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德.帕雷托的研究,即各種可能原因中的20%造成80%左右的問題;其餘80%的原因只造成20%的問題和缺陷。
3、魚骨圖也稱為因果分析圖或石川圖。它看上去有些象魚骨,問題或缺陷標在"魚頭"外。在魚骨上長出魚刺,上面按出現機會多寡列出產生生產問題的可能原因。
魚骨圖有助於說明各個原因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它也能表現出各個可能的原因是如何隨時間而依次出現的。這有助於著手解決問題。
4、走向圖有時也叫趨勢圖。它用來顯示一定時間間隔內所得到的測量結果。以測得的數量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繪成圖形。
走向圖就象不斷改變的記分牌。它的主要用處是確定各種類型問題是否存在重要的時間模式。這樣就可以調查其中的原因。
5、直方圖也稱線條圖。在直方圖上,第一控制類別中的產品數量用條線長度表示。第一類別均加有標記,條線按水平或垂直依次排列。直方圖可以表明哪些類別代表測量中的大多數。同時也表示出第一類別的相對大小。
6、分布圖提供了表示一個變數與另一個變數如何相互關聯的的標准方法。例如要想知道金屬線的拉伸強度與線的直徑的關系,一般是將線拉伸到斷裂,記下使線斷裂時所用的力的准確數值。以直徑為橫軸,以力為縱軸將結果繪成圖形。
7、流程圖有時也稱作輸入-輸出圖。該圖直觀地描述一個工作過程的具體步驟。流程圖對准確了解事情是如何進行的,以及決定應如何改進過程極有幫助。這一方法可以用於整個企業,以便直觀地跟蹤和圖解企業的運作方式。
Ⅶ 質量管理工具有哪些,能簡單分析就行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也稱品管五大工具。包括: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2.測量系統分析(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e);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一、SPC
SPC是一種製造控制方法,是將製造中的控制項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數據,通過過程能力的分析與過程標准化,發掘過程中的異常,並立即採取改善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的方法。
利用統計的方法來監控製程的狀態,確定生產過程在管制的狀態下,以降低產品品質的變異
SPC能解決之問題
:
1.經濟性:有效的抽樣管制,不用全數檢驗,不良率,得以控製成本。使製程穩定,能掌握品質、成本與交期;
2.預警性:製程的異常趨勢可即時對策,預防整批不良,以減少浪費。
3.分辨特殊原因:作為局部問題對策或管理階層系統改進之參考。
4.善用機器設備:估計機器能力,可妥善安排適當機器生產適當零件。
5.改善的評估:製程能力可作為改善前後比較之指標。
二、MSA
一是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使用測量系統分析(MSA)方法對獲得測量數據的測量系統進行評估;二是確保使用了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試驗設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
測量系統分析(MSA)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復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
三、FMEA
在設計和製造產品時,通常有三道控制缺陷的防線:避免或消除故障起因、預先確定或檢測故障、減少故障的影響和後果。
Ⅷ 質量五大工具分別是哪五種,求解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也稱品管五大工具。包括: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種製造控制方法,是將製造中的控制項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數據,通過過程能力的分析與過程標准化,發掘過程中的異常,並立即採取改善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的方法。
2、測量系統分析(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e)
測量系統分析(MSA)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復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
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以評估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對於被測量的參數來說是否合適,並確定測量系統誤差的主要成分。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
在設計和製造產品時,通常有三道控制缺陷的防線:避免或消除故障起因、預先確定或檢測故障、減少故障的影響和後果。FMEA正是幫助我們從第一道防線就將缺陷消滅在搖籃之中的有效工具。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
產品質量先期策劃(或者產品質量先期策劃和控制計劃)是QS9000/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部分。 定義及其他知識點: 產品質量策劃是一種結構化的方法,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某產品使顧客滿意所需的步驟。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PPAP生產件批准程序(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為一種實用技術,其目的是在第一批產品發運前,通過產品核准承認的手續,驗證由生產工裝和過程製造出來的產品符合技術要求。
Ⅸ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有哪些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也稱品管五大工具。
包括: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2、測量系統分析(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e);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9)質量工具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目的
1、對過程做出可靠有效的評估。
2、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
3、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
4、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