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挖冬筍到底有什麼方法呢
竹筍富含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口感脆爽,有山珍的美譽,而且竹筍是不會存在農葯污染的隱患,深受民眾喜愛,尤其是深藏地下的冬筍。但冬筍的採挖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技術,根據竹農的介紹和總結,總結為三個要點,即遠觀竹園長勢斷區域,近看走勢定方位,細搜走向挖竹筍,下面給感興趣的朋友做詳細介紹。
自然生長的竹園一般都有大小年之分,當某一年雨水充沛,氣候溫潤,竹子生長非常茂盛,積累的養分較多,某一年便會萌生大量竹筍,稱之「大年」,而經歷了「大年」,竹子積累的養分耗盡,次年盡管竹子生長正常,肯定很少萌生竹筍,稱之「小年」。竹農一般在「大年」多採集竹筍,減少竹子養分消耗,在小年加強撫育施肥,促進竹子生長,來避免大小年的存在,確保竹園穩產豐產。所以,在「大年」採挖冬筍很簡單,而在小年挖冬筍就很困難了。
2. 挖筍的過程
一看林地條件。從竹林地形看,海拔500米以下,朝南或東南的竹林地,這種地方溫度高,冬筍多,成熟也早,多數能成竹,不能挖。而竹林地勢越高,冬筍轉化為春筍時間越長,一般退筍較多,成竹難,可以挖。
二看冬筍形成的季節。竹農的經驗是:「九前冬筍進春爛,九後冬筍清明出」。即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筍,只有少數能轉化為春筍,一般可挖;冬至以後形成的冬筍,大都能轉化為春筍出土成竹,就不應該挖。
3. 挖竹筍有什麼方法訣竅嗎
竹鞭為橢圓形狀。如果平卧,則筍結在兩邊,挖筍時,中間可重鋤,兩邊要輕鋤,以免傷筍;如果側卧,則筍結在中間,挖筍時,兩邊可重鋤,中間要輕鋤,同時要注意結在下側的「翻鞭筍」。
有的鞭主鞭斷了(死了)可能出現兩根杈鞭,而兩根杈鞭都可能結筍,這時可先追一根,另一根留作以後再追。以此技巧擴大自己挖筍的面。
當挖了前鞭、後鞭以後,杈鞭可暫時不挖,留作以後再挖。因為人家看到鞭已被追過,不會在意,這根鞭也就成了你專有的了。當山上挖爛了,沒有新的地方可以開劈,你就可以找過去有意留下的鞭再顯身手。
4. 關於寫挖竹筍的日記一則
今天,爸爸帶著我去挖筍,我非常開心因為從來沒有去山上挖過筍,更沒有見過挖筍的過程,今天終於可以親眼見到了。
馬上,吃完午飯後,我們就拿著挖竹筍的工具——鋤頭,向山上走去,邊走爸爸邊問我:「你知道鋤頭原先是用什麼做的嗎?」我搖搖頭,爸爸接著說:「在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發明用石頭做鋤頭,後來因為用石頭做的石鋤頭比較不耐用,所以後人就把石頭做的石鋤頭改成用鐵做的鐵鋤頭。」我聽了這個鋤頭的來源感覺祖先好聰明啊!
說著說著我們已經到了竹林,爸爸一直叮囑我要小心點,馬上我就看見爸爸在專心的找筍,不一會兒,爸爸就大喊:「我發現了一顆筍,」我聽著叫聲激動地跑向爸爸,一看果然有一顆筍,我高興的問爸爸:「爸爸,您是怎麼知道這兒有一顆筍呀?」爸爸笑著說:「你看,這兒有一條裂縫,說明土裡正有一顆竹筍在長著,」我有點不相信,只見爸爸拿起鋤頭向土裡挖下去,三兩下的功夫就把筍給挖出來了,我大吃一驚,原來裂縫下真有筍啊!而且還很大。
過了一會兒,爸爸挖到了好多竹筍,爸爸一邊牽著我的小手一邊拿著鋤頭和挖到的竹筍,開開心心的下山回家了。
今天很開心,雖然我沒有挖到一顆筍,但是我學會了挖筍的過程,只要等我長大了,就能拿起鋤頭自己挖筍。
5. 如何找冬筍
1,挖冬筍者,不光一把鋤頭,還須一把柴刀,這柴刀用處很大,用於挖出冬筍後,四處泥土刨干凈後用,將刀口放於冬筍柄處,上面鋤頭敲刀背,使冬筍留柄式切開,這樣的冬筍挖來家,埋在有泥的沙里,可保留很久不壞,又保護了竹鞭,又增加了賣相,還有點重量。
最理想的冬筍竹子↗
2,往山上趕,快到竹林處時,首先在遠處就得用肉眼分辨好,這片竹林冬筍將會在那裡出現。主要是分辨冬筍的大小年成。大年(旺生年)竹子比較墨綠,象定位一樣先心裡想著那最墨綠的,一到竹林中,眼往上看時,心裡記住那最的幾根毛竹,確定。因竹林中光線混暗,走幾圈你就會看到都差不多了(特別是整片旺年的竹子)。
幾乎很少冬筍竹子圖片↗
3,走到定位的竹子下時,可用刀或鋤頭對著竹子離地二,三節處敲敲,發生共震的泥土那一邊,就是竹鞭來去走向(竹子只有一根鞭,來去走向,所有的冬筍都在這竹鞭上孕成)。也可抬頭看竹子第一個丫生長方向的朝向90%的竹鞭就是這樣生長的。
竹子第一個竹丫90%就是竹鞭方向↗
4,一般這樣竹子在竹鞭離竹子30至40厘米處會孕生出第一條本竹子最大的冬筍,挖完這冬冬筍後,隨鞭掏去,將挖出許多的冬筍。首先這就增強了你挖筍的信心和彩頭。
5,挖完第一根最中意的竹子後,依次,依上屬經驗尋找冬筍,你這一天將有滿意的收獲哦!
6,提醒喜挖冬筍朋友,挖筍不要剪斷竹鞭,那是竹子的吸收容養的地方,隨意剪,挖斷竹鞭,比砍掉此根竹子危害更大,砍斷竹子,地下竹鞭仍可孕生筍,而剪,挖斷竹鞭就有一頭不會孕筍了,另外,挖筍後翻出的泥土,請原樣蓋回去,有利於春筍發生。維護生態是我們來年更好收獲的開端。
6. 宜興挖筍帶什麼工具
鍬。背簍
7. 挖冬筍的工具
一把鋤頭即可,
尋找開裂的土,斜坡上筍會多一點。
到竹林後看地上的土是否有開裂的痕跡,如果有說明有冬筍要破土而出了,如果一點痕跡都沒有,那地下有冬筍的可能性很小。同時一點痕跡沒有,可能土下的筍是是很小的。一般筍喜歡沿斜破走,所以,偏斜破的地方,筍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挖筍是要從兩邊挖起,這樣不易斷。
(7)挖筍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吃筍「五注意」
1.筍含難溶性的草酸,草酸很容易和鈣結合成為草酸鈣,草酸鈣對尿道系統和腎結石患者很不利。所以,患有尿道結石和腎結石的人不宜多吃。
2.筍性味甘寒,又含較多的粗纖維素,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等疾病的患者,忌食寒性、難消化之物,所以不宜吃筍,以免吃後加重病情。
3.筍系寒、澀之品,凡脾胃虛弱者或婦女產後以及因吃筍會誘發、復發哮喘的人,不宜吃筍。此外,筍還能助發瘡毒,故凡癰瘡患者,也應忌吃筍。
4.處於發育期的兒童,骨骼發育尚未成熟。因筍中含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和利用,如吃筍過多,會使兒童缺鈣易患軟骨病,缺鋅會造成生長發育緩慢。所以,15歲左右尤其應注意不宜多吃筍。
5.由於筍中含大量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為防其弊,在食用筍時,應將它燒熟煮透,若用筍片、筍丁炒菜,也要先把筍用開水燙5-10分鍾,然後再配其它食物炒食。這樣既可因高溫分解大部分草酸減少其弊,又能使菜餚無澀感,味道更鮮美。
8. 挖冬筍用什麼工具最好
現在正是冬筍生產的時候,這個時候挖冬筍最好了,這幾天剛好去了一趟山裡,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挖冬筍的方法。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操作方法
01
選竹子
竹子不要選太老的,最好一兩年的那種竹子,看竹子也比較容易,嫩竹是不會長筍的,嫩竹表面顏色比較淺的,總之顏色越深就越老的。一兩年的竹子比較綠的。
02
選地
最好先土比較松的地方,還有要看地上的裂縫,竹株最下一盤竹枝伸展的方向與竹鞭的走向大致平行,沿此方向觀察地面,凡見地表有土塊微微隆起、松動、開裂的地方,用腳輕踩有松軟感則是有筍的徵兆。
03
結筍的方向
年長的母竹,筍結在竹鞭的母枝上和母竹的前方;年幼的母竹,筍結在竹鞭的分鞭上,一般在母竹的後方。對判定無筍的竹鞭,不要開挖,以免損壞竹鞭又浪費力氣,更不要盲目地把母竹四周都挖空,遇上刮風下雪,母竹就會連根拔起,使母竹全都被毀。挖筍時應選擇枝繁葉茂、竹葉濃綠但帶有少量黃葉的竹株作為找筍的對象。
04
挖筍
挖筍的方法,就是不要太用力,要沿線路撥開泥土,不要挖傷筍,就可以了
05
挖筍沒有太多技巧的,主要是找筍比較難。最後就是收獲了
9. 專家找冬筍的方法
眾所周知,冬筍是竹子的嫩芽,但它長在地下,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找筍技巧,挖筍就會特別困難,有時浪費很多時間也找不到冬筍。那些經常採收冬筍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技巧,今天就把這些專業知識寫出來,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都能輕松找到冬筍。
1、全面翻土法
平時找冬筍的時候可以採用全面挖土法,這種方法適合結合竹林冬季鬆土和施肥一起進行,可以把朱琳細致的深翻一次,深度應該在三十到四十厘米之間,在深翻的過程中就能看到大量冬筍,可以直接把它們採收干凈。
2、沿著竹鞭找冬筍
沿著周邊找冬筍時,應該在3到4年生的母竹附近,而且要選擇那些枝葉濃密,葉色深綠瓶帶有黃葉的孕筍竹,可以在它們的附近淺挖,當尋找到黃色或者棕黃色的竹鞭以後,再順著它繼續挖,當發現竹鞭上須根發達時再挖一會就能找到冬筍。
3、開穴挖筍法
找冬筍也可以用開穴挖法,在進入竹林以後先看地面,如果發現表面泥土松動或者出現了開裂,那麼就要以這個裂縫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用腳踩踏一下,如果發現土壤松軟,就可以深挖一下,這種情況說明地下肯定有冬筍存在。
4、尋找孕竹找冬筍
平時找冬筍時首先要學會識別竹子中的孕竹,因為只有孕竹才會長筍多,找到它以後挖出冬筍的機率就會特別高,平時發現那些葉片長而細而且尖上略帶金黃色,植株看上去濃綠而健壯的竹子就是孕竹,它們的竹鞭附近多有冬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