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工具類書籍
工具類書籍簡稱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
工具書按內容分有綜合性的、專科性的;按文種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編輯體例與功用分有辭書、類書、政書、網路全書、年鑒、手冊、書目、索引、文摘、表譜、圖錄、地圖、名錄等。辭書。是以匯集和解說詞語為目的的工具書,包括字典和詞(辭)典。
工具書主要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
(1)工具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如何選擇工具書
1、以教學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情報意識,提高他們在學習和科學研究活動中利用工具書解答疑難和獨立檢索文獻的能力為主要目標。結合教學要點介紹常用的、重要的和最新出版的工具書,如:《中文工具書使用法》等。
2、以普及工具書知識為目的:既給讀者提供有關文獻和工具書的基礎知識,同時,或以工具書類型為綱重點介紹重要的工具書,或以問題為線索,重點介紹常用的工具書,如:《參考工作與參考工具書》等。
3、工具書的工具書:讀者按它的指引,知道解決某一門有什麼工具書可供查考,從而開拓視野,提高學習與科研的效率,如《中國工具書大辭典》等。
B. 閱讀古代文學作品為什麼要查閱工具書
當然需要。比如古代有不少生僻字詞。你需要查閱。還有一些字,看著不生僻。但古今意思不同。比如古代有這么一句話「熊虎丑,其子狗」。看起來不生僻。小孩都能讀。但不查閱,你一定會覺得,是說的,熊和老虎都很醜惡。它們兒子都是狗。(這不是瞎說嗎?)狗怎麼是熊和老虎兒子。查閱工具書你才明白,丑,在這里不是丑惡之一,實際是類別的意思。而狗啥意思。狗在這里不是動物里狗的意思。而是古代,凡是獸類的兒子,都統稱狗。它的意思是,熊虎這一類動物,兒子都叫「狗」。所以你必須查閱工具書!
C. 書籍類型分類
按照學科劃分,書可以分為社會科學圖書和自然科學圖書;按照文種劃分,書可以分為中文圖書和外文圖書;按內容劃分,可以分為小說、兒童讀物、非小說類、專業書、工具書、手冊、書目、劇本、報告、日記、書集、攝影繪畫集。
按用途圖書劃分,可以分為普通圖書、工具書;按特徵劃分,可以分為線裝專書屬、精裝書、平裝書、袋裝書、電子書、有聲讀物、盲人書、民族語言書。
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一般指裝訂成冊的、印刷有文字的紙張集合體,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傳承知識,獲取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人類傳播和記錄知識的重要工具。
書的保養主要是防老化、防蟲、除污和其他的綜合保養。防止書籍老化變脆主要是除去紙中的酸,當前最常採用的方法是把書放在碳酸氫鎂或碳酸氫鈣溶液中浸潤,然後晾乾,這樣做可以去除紙中的酸,並防止以後再發生酸反應。防蟲的方法主要是藏書的文章要清潔乾燥,通風良好;書架、牆壁或地板上都不要有裂縫;收藏的書籍要經常挪動一下,即使是不常用的書籍,也應該定期翻動。除污主要是除油跡、墨水跡、霉斑、手指印和蒼蠅便跡的話。綜合保養一般是指只限於紙質書皮的,用水輕輕塗在書封面上,有利於書保存。
D. 收進工具書的網路詞語有哪些
工具書按內容分有綜合性的、專科性的;按文種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編輯體例與功用分有辭書、類書、政書、網路全書、年鑒、手冊、書目、索引、文摘、表譜、圖錄、地圖、名錄等。 辭書。
網路語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縮寫。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路動畫和圖片,起初主要是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
網路上冒出的新詞彙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路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後我們就可以接受。而如果它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將很快的被網友拋棄。
(4)工具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詞意變異型:
在網路上,以文字、片語或英語單詞等原生詞衍變而來的諧音化用語相當普遍,變異後的網路詞,其表達的含義與字面原意已相差甚遠,但它的流行程度和使用環境決定了多數網民不會產生歧義。
這類網路詞比較常用的如:粉絲——英語fans 的音譯,對某人或某物超級迷戀的意思;果醬——過獎;稀飯——喜歡;斑竹(或板豬)——版主;腐竹——服主;群豬——群主等。諧音詞的大量運用,克服了網路交流時文字的生硬和呆板,增加了文字的靈性,因此很受網民喜愛。
E. 書籍是如何分類的
圖書分類法又叫圖書分類詞表,是按照圖書的內容、形式、體裁和讀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學思想指導下,運用知識分類的原理,採用邏輯方法,將所有學科的圖書按其學科內容分成幾大類,每一大類下分許多小類,每一小類下再分子小類。
中國圖書分類基本分為馬列主義毛鄧思想、哲學、社會科學總論、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科學、教育、體育、語言、文字、文學、藝術、 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總論、 數理科學和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醫葯、衛生、農業科學、工業技術、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環境科學、安全科學、綜合性圖書等這些類別。
1、哲學(縮寫:Phil)(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哲學分支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科學技術哲學等。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2、政治:它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4、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5、藝術: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F. 工具書戀戀不舍的意思
原形容極其愛慕,不能丟開。現多形容非常留戀,捨不得離開。
出自司馬遷·西漢《史記·范睢傳》: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間,故釋公。
譯文:但是你之所以會不會死的,以件繭綢袍,有朋友的機會,所以釋放你。近義詞有流連忘返,依依不捨和依依惜別。
G. 書籍一般分為哪幾類
大致可以分為3類。
第一類,思想類書籍。
比如像哲學類、宗教類。具體來說,比方說《論語》、《金剛經》、《道德經》等。閱讀這一類書籍,是需要反復精讀。甚至是需要背誦下來的。才能對書中的精髓內容掌握下來。
像自己10多年前開始學習《論語》,就斷斷續續地學了好幾年時間。累計背了超過100遍,也默寫了超過100遍。
當然,這樣做對自己還是非常受益的。盡管現在對《論語》的理解尚屬膚淺,而且很多內容已經忘記了。但字面的意思還是略知一二的。當看到與孔子相關的言語,是知道出自《論語》,還是《中庸》、《孟子》等地方。
總之,對於思想類書籍,是需要下很大功夫與精力的。當然,這有個前提,就是想把這本書讀好。如果對此不感興趣,也沒有打算去研究這種書籍。那就另當別論了。
第二類,工具類書籍。
比如像字典、地圖等。這類書籍的閱讀。採用分析法閱讀。就是不用精讀,不用知道所有內容。大概知道它的內容。知道它的目錄,及涉及的范圍。在用的時候,進行查找。
最典型的例子是字典,知道查找的方法。在具體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單詞時,進行查找。當然,現在是網路時代。字典用的少,基本上是直接在網上查。
記得在上學的時代。曾經聽說過,有些猛人。把英語字典《牛津大字典》所有單詞給背下來了。那確實牛的無與倫比,把工具書都可以背下來。所以即使是工具類書,因為目的不同,對於深入研究的人,也是可以精讀的。
換句話說,即使是工具類書籍。對於不同人,花費的時間、精力也是不一樣的。
記得自己10多年前離開學校,重新學習英語時。《新概念英語3》的前20篇,背誦、默寫也至少超過100遍。而對於如果不學英語,或者不用這本書學習英語的人。可能就只是翻一下。
再比如說地圖類、旅遊指南類書籍。剛開始知道它的大概內容。在出門遇到查詢路線或者某一地點時,再詳細翻閱。所以,像地圖類,可能會經常去翻閱。每次去翻閱自己要去的地方或者感興趣的地方。不一定每次從頭看到尾。
其它的,包括我們看的理財類、技術類、外語學習類。從不嚴格的角度來說,也可以歸為工具類。因為是提供一個學習的工具。但這一類工具類,對於不進入這個領域的人,純粹是工具,知道即可。對於要進入這領域的人來說,則類似於思想類,需要精讀,變成專業人士。
第三類,消遣類資料。
比如像小說、雜志、報紙。對於很多人來說,可以理解為消遣類。當然,這篇文章的標題把雜志、報紙也用書籍類代替。嚴格來說,這里的書籍是讀物的意思。實際也可以延伸到聽的錄音,看的視頻,道理是一樣的。
當然,現在是網路時代。紙質的書籍、小說、雜志、報紙等減少很多。很多時候,大家在網路上獲取資訊。所以,可以把范圍從紙質擴展到電子化資料。
這種消遣類資料。如果只是簡單了解一下內容,不打算深入研究,也基本上用不到工作、生活上,則可以歸為消遣類。對於消遣類資料,一般簡視閱讀,即簡單瀏覽就可以了。
因為本身可能只是打發時間,或者簡單了解一下。或許時間久了,細節內容都已經忘記了,甚至全部忘記了。
H. 如何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
「老師,這個字讀什麼,是什麼意思?」
「這個字我雖然知道,但是我不能告訴你,我現在直接告訴你,你會印象不深,你自己回去查查字典,然後回頭我再告訴你。」
小時候聽別人講過這么一個段子,這個段子是在諷刺老師不認識學生問的這個字,無法回答學生的問題,於是給自己找了個體面的借口,找個台階下。
以後,在我的學生時代,每每聽到有同學向老師提問,老師這樣回答時,我就特別懷疑這個老師一定也是因為不知道,才找了這么一個高大上的借口。
但是,在我當了老師以後,對這個段子的認識發生了一些改變。
有時候,確實有一些字不知道讀什麼,不知道什麼意思,需要讓學生回去查一查,自己也回去查一查才能確切地回答這個問題。但也有時候自己完全知道讀什麼,也知道什麼意思,卻偏偏在寫板書時,不把這個字或者這個詞寫出來,而是寫上拼音,讓學生查了字典或詞典,然後讓他們寫到黑板上來。
比如,在講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談到「三味」,講前人關於「三味」有這么個說法。
「讀經味如dào liáng,讀史味如yáo zhuàn,讀諸子百家味如xī hǎi。」
雖然這幾個詞我會寫,但是我偏偏把三個關鍵詞空出來,寫出拼音,要學生查了字典詞典把這幾個詞填上。
「稻粱」、「餚饌」、「醯醢」
當某幾個學生把這幾個詞都寫到黑板上之後,我再組織全體同學來確認這幾個詞書寫是否正確,為什麼選這個字形(詞形)而不選那個,依據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字義詞義的依據,有什麼樣的語境的依據,有什麼樣的字源的依據?等等。
之所以要費盡周折,本來能直接講,卻偏偏不直接講,實際上我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和能力。
在我的課堂上,《現代漢語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是必備的兩本工具書,學生在聽課時,要能根據需要隨時翻查,使用工具書需要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可能有人覺得這樣做意義不大,不就是訓練個什麼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之類的嗎?這些在小學一二年級就會了,沒有任何必要放在初中的課堂上來訓練。
而且,老師直接講不是更快更好嗎?幹嘛大費周章,花費那麼多的時間讓學生查閱和使用工具書呢?
甚至我在要求學生配齊一些基本的工具書時,還遇到這樣的情況,有學生家長拒絕給孩子購買,告訴孩子直接到圖書館或者別的同學那裡借一本就行了,又不是經常用,買了沒有必要。與此形成對比,給孩子買各種輔導書,各種練習冊卻眼睛眨都不眨,一堆一堆,一捆一捆地搬到家裡來。
可見,不買這些工具書,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意識的問題,從心理上沒有意識到工具書的重要作用。
那學會使用工具書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我們絕大多數人能想到的作用是可以查找某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如果再搜一搜,還可以查到諸如可以「提供文獻線索,檢索參考資料,掌握學術信息,獲得各科知識「等等作用。
但是,我要說的作用,不止是這些。我不止是從工具書能直接給學生提供什麼這個角度來看待其作用,而更願意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認識使用工具書的重要作用。
我們都特別熟悉這樣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意識和能力,正是「授人以漁」的過程。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不同學段都有非常明確的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相關規定。哪怕每周再多十節八節課,我們老師能給學生講的知識技能等等,總是非常有限。
我們更要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更要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不能一直背著抱著他們走,而是要扶上馬帶一程,剩下的路要學生自己去走,我們老師只是給指明了一個方向,養成了一種能力而已。
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就像教會農民使用鋤頭,工人使用扳手,戰士使用槍支一樣重要。
一定意義上來說,通過培養學生主動自覺使用工具書的意識和能力,從而真正引導他們養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比現階段教給他們掌握多少知識和技能都更重要。
【後記】關於工具書,計劃寫一個系列的文章。本篇作為這個系列的第一篇,後面還會寫到工具書的選擇,工具書的使用等。關中小學階段工具書的選擇和使用等方面有什麼疑問,大家可以在本文後留言,如果問題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我會嘗試著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更深入更系統地做一些回應。
I. 可以通過查什麼工具書知道作坊的意思是什麼
可以通過漢語大詞典工具書,知道作坊的意思。
J. 什麼是圖書
圖書是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手段將知識內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號(文字、圖畫、電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體例,系統地記錄於一定形態的材料之上,用於表達思想、積累經驗、保存知識與傳播知識的工具。
(一)圖書的概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圖書的定義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內49頁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書名和著者名,編有國際標准書號,有定價並取得版權保護的出版物稱為圖書。
圖書是以傳播知識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號記錄於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圖書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發展著的知識傳播工具。
「圖書」一詞最早出現於《史記·蕭相圍世家》,劉邦攻入咸陽時,「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這里的「圖書」指的是地圖和文書檔案,它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圖書是有區別。進一步探求「圖書」一詞的淵源,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辭》記載的「河出圖、洛出書」這個典故上來,它反映了圖畫和文字的密切關系。雖然是神話傳說,但卻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文字起源於圖畫。圖畫和文字確實是緊密相連的。古人稱各種文字形態為「書體」,寫字的方法為「書法」「書「字還被作為動詞,當「寫」講,如「罄竹難書」、「奮筆疾書」、「大書特書」等等。以後,「書」便進一步被引申為一切文字記錄。如「書信」、「文書」「刑書」、「詔書」、「盟書」等等。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對於圖書的認識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到了今天,人們已經不再把一創文字記錄都稱作「書」了。例如文書、書信、詔書、盟書,雖然都帶有「書」字,但已不包括在圖書的范圍之內。古文記載,其內容多是記事性質的,如甲骨卜辭、青銅器銘文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其作用主要是為幫助記憶,以便需要時檢查參考,其性質相當於後世的檔案。以後人們從實踐中認識到,這些記錄的材料可以改變成總結經驗、傳授知識的工具。於是便出現了專為傳授知識、供人閱讀的著作。這樣,圖書一詞便取得了較新而又較窄的意義。到後來,凡不以傳播經驗、傳授知識、供人閱讀為目的的文字記錄就不算圖書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有意識她運用文字來宣傳思想,傳播知識,同時也逐步地形成了一套書籍制度,而處理日常事務的文件又形成了一套文書制度。於是,圖書與檔案就逐漸被區分開了。
在我國古代,人們曾對圖書下過不同的定義。例如:從圖書的內容方面出發的就有:「百氏六家,總曰書也」(《尚書·序疏》)。從圖書形式上出發的則認為:「著於竹帛謂之書」(《說文解字·序》)。顯然,這些定義是時代的產物,是就當時的實際情況而言的,不可能對以後的發展作全面的概括。但上述定義已經正確地揭示了當時書籍的內容和形式特徵,並且把「書」看作是一種特指概念,把它與原始的文字記錄區別開來。經過了長達數千年演變,作為圖書內容的知識范圍擴大了,記述和表達的方法增多了,使用的物質載體和生產製作的方法發生了多次的變化;因而也就產生了圖書的各種類型、著作方式、載體、書籍制度以及各種生產方式。 所有這些,便促使人們對圖書有了較系統而明確的概念。
直到今天,圖書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遲到這樣一些有趣的現象:對於「圖書館」和「圖書情報工作」等概念來說,「圖書」是廣義的,泛指各種類型的讀物,既包括甲骨文、金石拓片、手抄卷軸,又包括當代出版的書刊、報紙,甚至包括聲像資料、縮徽膠片(卷)及機讀目錄等新技術產品;而在圖書館和情報所的實際工作中,人們又要把圖書同期刊、報紙、科技報告、技術標准、視聽資料、縮微製品等既相提並論,又有所區別。在前者與後者有所區別的時候,圖書所包括的范圍就大大縮小了,這是狹義的「圖書」。
(二)構成圖書的要素
從竹木簡牘到今天的各類圖書,不管其形式和內容如何變化,只要認真地加以考察和分析,就可以看出它們都具有下面這樣幾個要素:
1.要有被傳播的知識信息。
2.要有記錄知識的文字、圖像信號。
3.要有記載文字、圖像信號的物質載體。
4.圖書的生產技術和工藝也是產生圖書的基本條件。
(三)圖書的類型
圖書按學科劃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圖書。按文種劃分為:中文圖書和外文圖書。按用途劃分為:普通圖書和工具書。
(四)圖書的特點
與其它出版物相比,圖書的特點為:1.內容比較系統,全面,成熟,可靠;2.出版周期較長,傳遞信息速度較慢。
(五)圖書的種類
<1>按書的內容劃分:
小說
兒童讀物
非小說類
專業書
工具書
手冊
書目
劇本
報告
日記
書集
攝影繪畫集
<2>按書的特徵劃分:
線裝書
精裝書
平裝書
袋裝書
電子書
有聲讀物
盲人書
【圖書】 碼洋、實洋
這是出版專業術語,其它行業都不這么用。「碼」就是 指數量的多少,「洋」代表「錢」,「碼洋」就是「多少錢」。書刊的每一本上面都列有由阿拉伯數字(碼)和錢的單位(洋)構成的定價,相乘得定價總額,一本書的定價或一批書的總定價,其貨幣額俗稱碼洋。「碼洋」是圖書出版發行部門用於指全部圖書定價總額的詞語碼洋主要是指出版物價格的總和。圖書出版發行部門指全部圖書定價的總額。相對應的還有一個就是實洋,實洋就是打折過後的價格。
怎樣確定圖書的定價?
1988年以前圖書價格是國家規定的,按印張數計算,比如說每印張0。11元,考慮到很多學術性較高的圖書或發行量不大的科研圖書成本較高,之後是按利潤上下限訂價,1993年後國家放開了圖書價格,除教材、課本外圖書價格由出版社自行規定的,一般圖書定價包括選題策劃費,編輯費,審校費,印刷費等。
什麼是圖書的CIP數據?
CIP就是圖書在版編目數據。它是英文Cataloguing In P publicntion的縮寫,指依據一定的標准。為在出版過程中的圖書編制書目數據,經圖書在版編目產生的並印刷在圖書主書名頁背面的書目數據稱為在版編數據。
從出版社裡面出來的書都是正版書嗎?
不一定,99%的出版社出來的書是正版,但仍有那麼一部分比如,機械工業出版社的《沒有任何借口》是新聞出版部署公布的第一批偽書,企業管理出版社的《螞蟻軍團》、《沒有借口》《世界最佳公司大面試題》、《沒有任何借口全集》;九洲出版社的《成交,談判大師的獨家營銷秘方》,《氣度;管理大師的獨家領導藝術》等等這些書都是上了新聞出版部署的黑名單的,這里有一個特點;基本都是著作權不清或是亂造外國名人當作者的。
什麼叫做工具書,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碼洋書嗎?
工具書是為了滿足人們隨時查閱知識概念,事實與數據等的需求,將大量的原始文獻的內容進行分類、提煉、加工、濃縮和重組後而編制出版的一種文獻類型。目的是解決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叫做工具書,目前有些人將那些大碼洋。均價高的精裝書誤認為是工具書,其實那些只能算做是禮品書,精裝書,有收藏價值的書。
最低折扣與最優價格是否成正比?
就一般而言,圖書的最優折扣與最優價格。應該成正比。但是近年來圖書不規范定價現象日趨嚴重,導致圖書發行市場最優折扣與最優價格倒掛的現象比較嚴重比比皆是。此外,一些圖書供應商大量購進出版社的報廢圖書(按噸論價)轉而以2-3成的價格向學校或個人傾銷已經基本決有價值的廢品,買方雖然花的錢是較少,而買到是卻是一些垃圾,錯別字連篇的書,如果我們在選書的時候就可以避免浪費我們有限的資金了。
我國每年出版多少新書?
據統計中國內陸的圖書年出版量在16萬左右(包括在版圖書)這個數隨著經濟的發展對素質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而增加。有關權威人士預測國內年出版量在2015年有望突破25萬種,這么多書里多以市場暢銷書和專業書為主,此外還有大量的教科書,真正適合學校的我想不會很多。
我國共有多少家出版社?
截至目前為止,2005年我國共有268家出版社,其相應級別如下:
一級: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
二級:其它國家級出版社等。
三級:省級以及大學出版社等。
四級:省級以下規模較小的出版社等。
當前。我國出版社正面臨著全面改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除保留人民出版社為事業單位以外,其餘出版社將全部為企業,除了中央的人民出版社,各省都可以保留一家人民出版社或者其它一家政策性的出版社,加強為公共事業的服務,這些出版社不以贏利為目的,不能進行招商引資。也不能進行股份制改革。是純粹的服務性事業單位在今後5到7年的時間里,其餘530多家出版社將逐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轉制,轉制以後,國家將給予相應的扶持,在5年之內免收企業所得稅,國有發行集團轉制為企業的出版單位在原有投資主體控主體控股的前提下允許吸收國內其它社會資本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