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北京什麼地方有賣篆刻有關的用品
美術館附近的小店~!又便宜又多~!
我經常去那邊買哦~
或者去榮寶齋(呵呵~這個…稍有點專業有點貴~不過挺不錯的~!有條件的話去這個最好~也沒貴到哪裡去……~)
初學者的話:
◆石頭建議買:青田石(找顏色均勻,剖面、側面看沒有「細碎花斑」的,行話管那玩意兒叫「釘子」……你可以直接向老闆要沒「釘子」的,不過最好自己看一下)
◆刀建議買:普通刀(不準備長期用或專業學習的…)
硬質合金刀(這個品質好~!要是真有興趣就買把這個~!)
刀大小型號,看你手握的習慣了^-^
『貳』 篆刻工具
篆刻刀 通常用永字牌的 大概20元左右
石料 普通的3,5元的練習石就行
砂紙 一粗一細 用來磨平石料的
墨和毛筆 墨最好用一得閣
拷貝紙 用來印稿上石的
篆刻用書 可用鄧散木的《篆刻學》,《漢印文字征》,漢印分韻
印泥 用於鈐印用的
『叄』 篆刻工具有哪些
您好 您可以淘寶搜索西泠印社網店 這裡面都有的 。對於初學者篆刻工具主要有:篆刻刀、拓印用紙拓包、牛筋墊、篆刻用筆、拓印版、棕老虎、印床等。但對於對篆刻有一定經驗的人來就不大需要印床了,因為對於初學者篆刻時拿印章拿不穩,所以就需要印床來固定印章。希望對你有用!
『肆』 篆刻治印的常用工具都有哪些最好列出完全詳細目錄
[刻刀]
初學可備大小適中的一把,能備有大小不同的數種更好,除選購外,可用廢鋼銼、廢白鋼車刀改制。為防滑手須纏以紗繩。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圓,可崐作處理印面的輔助工具。
[印泥]
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產品為最好。如果無條件可用一般的辦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綿印泥)。印泥宜放瓷質印泥缸中,須常用牙質或塑料的印筋攪拌。
[印床]
初學用印床便於動刀,但熟練者常不用印床,以便執石之手靈活轉動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製、金屬制多種,自製印床價廉實用。(只要買一付元寶螺絲)。[筆墨硯刷]
筆一般以5、6號圭筆為宜。刷子可用舊棕絲自扎,也可用舊牙刷、舊油畫筆代替,用以鈐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殘剩的石屑。
[印規]
幫助鈐印時定位的工具,類似於木工用角尺,可自製。鈐印後印規暫不稱動,如鈐得不清晰,可將印章緊貼印規重復鈐印。
[紙]
復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邊紙、毛太紙等,鈐印可用連史紙、薄宣紙。[砂紙鏡子]
磨印石開始可在廢砂紙、水泥地上磨,然後再用砂紙磨至細潔為度(可備鐵砂、水砂粗細不同的兩種)小鏡子用來反照印文。
[印筋]
攪拌印泥用,可用牙、骨製品,也可用舊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屬的。
[執刀法]
執刀如同執筆,一般是無定法的。各種執刀都有利弊。無非是適應刻者的習慣。看篆刻作品的好壞,並非觀摹操作表演。但採用適合自己習慣的執刀法可有助於刻好印。編者喜歡採用的執刀法,如同執鋼筆。一般青少年都易接受。是以拇指、食指、中指執定,無名指、小指輔於中指之後,角度約45.靠上述三指的關節收送,由右下方朝左前方刻去,運刀方向不變,象打拳一樣便於向外發動。熟練後還可變換刀刃角度、方向,隨意運刀加工細節之不足。[書法與刻印的關系]
傳統認為,篆刻必先篆後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藝術。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師傅刻出的領工資用的印章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是「寫」的,講究章法篆法,後者是靠「描的」,並不計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講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學習篆刻的同時一定要十分認真地選擇篆書碑貼臨寫,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便會明顯覺得篆印時的便利,不少初學者重刻輕寫,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與刻印的關系]
章法就是一個字或一個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藝術、比較復雜而變化多端,實在是篆刻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練的刀法而無高明的章法,必無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組的創作,必須方方有變化,更要顯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設計印稿時應反復構想。這一點,篆刻大師吳昌碩慎重的創作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根據文字具體的筆劃、筆勢、形體及字與字之間的相互關系設計出相宜的形式。
繼續追問: 頂!請教傳統中應稱刻印、制印或治印?或其他?
補充回答:
有區別嗎?刻,制,治,歸根還是要用手執刻刀啊 ,我理解的,刻印為單純的雕刻;治印就要求在製作的時候按自己的思路做,帶有創造性的;治,有修改加工之意,就是要完善自己的印章。
其實上面那些工具什麼的是摘錄下來的,我自己也愛好篆刻。你如果是初次接觸建議你不要買好的石頭和比較差的刀。篆刻刀有好有差,差的2.00,那種容易生銹,而且刀口用幾次就鈍了,我買的是20一把的(好像廠價是28,講一講價) ,不生銹,很好用的。建議你買兩把好的就好了,一大一小,在買一兩把差的補充。我就是這樣的。石頭剛開始用一些差的就好,練手嘛。
『伍』 篆刻入門去哪買篆刻用品比較靠譜呢
確實是,網上現在的東西都不敢確信,我以自身經驗推薦你去金石印坊,很多的篆刻入門用品以及篆刻工具都有的
『陸』 按手印的印泥去哪買
文化用品商店購買就行。
印泥是鈐蓋印章的材料。一般情況下,篆刻中國印用的印泥與用於公文的印油不同,前者主要是以艾葉纖維、硃砂和蓖麻油為基本原料,經過精細的加工才製成。好的印泥鈐出的印文,色澤鮮明沉著,具有立體感,不會滲油,文字醒目清晰。
印泥除了紅色外,還有各種特殊的印泥,如綠色、黑色、褐色、藍色等。選擇印泥除了色澤外,還要注重質量和產地,上海、杭州、漳州、蘇州都產有質量很好的印泥。上海產的西泠印泥及福建漳州產的漳州八寶印泥是中國印泥的兩大主要門類。
對顏料的選擇主要看其是否會褪色,滲不滲油。對油脂的選擇主要是對其乾性度,粘性度和滲透性的考量。對纖維的選擇是彈拉力的強度和吸取色漿能力的大小。所以好的印泥應該是容易上章,容易上紙,不滲色,基本不褪色。
(6)篆刻工具哪裡買擴展閱讀:
翻調印泥
印泥顏料分輕質的有機顏料和重質的有機顏料。而同一有機顏料或同一無機顏料的材質,輕重有時候也有所不同。而顏料與油脂的比重更不一樣。
油脂,顏料和纖維的調和僅僅是一種物理反應,所以擱置日久會發生分層現象。輕的顏料會隨著油脂緩緩上浮,重質的顏料就會緩緩下沉。隨著時間的延長,分層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久而久之印泥表層會出現油狀的色漿,該色漿會發生酸敗,變得又粘又稠。
下沉的重質色漿逐漸結塊變硬。這種變化不同程度的挫傷著纖維,最後造成纖維腐爛,而印泥變成硬塊或者是十分粘稠的有色漿,無法使用。為使印泥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必須經常正確翻調之。至少3個月翻調一次。
所謂正確的翻調,即指翻調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翻調工具:光滑的牛角片,光滑的竹片或者光滑的塑條。翻調手勢:順著一個方向上下翻動,不宜切割、打轉式的翻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泥
『柒』 我一朋友想自學篆刻,請問都需要什麼材料啊,在哪能買到,好不好學啊
學習篆刻之前,必須作好有關准備工作。猶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備料。否則,「臨渴掘井」,就會影響學習進度與成績。篆刻學習的准備工作,主要是工具材料,和備置有關的印譜和工具書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選置恰當,過多雖用時方便,但一時難以齊備,過少則用時不便;過好一般價錢較貴,過賤則難於適用。
為了初學者的方便,現將學習中最主要的工具材料介紹如下:
(一)工 具
1、印 刀
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它的粗細、長短、輕重和刀角的大小、銳鈍、平斜,都將直接影響到刻印的效果。選用印刀如同寫字時選用毛筆一樣,都會影響書寫的表現力。當然其中還有一個熟練掌握的過程,因此在遠用時要考慮自己的喜愛與習慣。
(1)刀口,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兩面開口,刀口兩角需成九十度角。若刀口太子九十度,刻時易滑刀,不易刻准、刻直。
(2)刀刃的利鈍,與兩面開口的斜面高低成正比,斜面高則銳,斜面低則較鈍。從刀角側視,刀口出鋒角度不宜太銳或大鈍,一般以45度至15度為宜。角度大小則太銳,刻出的線條易光滑、缺乏含蓄之韌勁;角度大則較鈍、刻出的線條易碎澀,往往缺少爽利的感覺。
(3)刀桿的祖細與輕重、厚薄,一般根據自己的習慣與喜好所定。一般刀桿較祖者重,刀桿較薄者輕。粗重者,墜力大,有助力;但過重則欠靈活;輕薄者,易執使,較靈便,但若過輕薄,則不易執運,不易發力。一般可備輕重二把,粗重者,可寬一厘米左右,二、三毫米厚,較小者可六至七毫米寬,一至二毫米厚即可。
(4)刀仟一般長約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於之虎口即可。著過長,刻運時擺動大,影響運刀時的穩定性和准確性。著過短,執運不方便,也不易著力。初學時,一般可上書畫社選擇成品。如有條件自製,可根據自己喜好而做。刀桿上可用細線繩(塑料繩,藤皮或市條等均可)裹纏,以利於鐫刻時緊握著力,同時可免刻時刀柄滑動,傷指或傷印石。
2、筆、墨、硯
用於臨摹,起稿,拓款等用。
(1)筆一般應備狼毫或兼毫小楷二支,一支新,一支較舊,用於摹印、起稿、反書上石等用。羊毫大小各一支,大者用以臨寫印稿,小者用以拓邊款時蘸清水用。
(2)墨油煙墨一錠,或用較好的書畫墨汁一瓶(如中華墨汁、曹素功墨汁等)。用時需磨濃,不致滲開為宜。硃砂墨磨出後用於塗抹在深色印石上,再書上墨稿,清晰可見便於鐫刻。有時雖稿誤寫、亦可以來筆修改之。一般用此法的較少。
(3)硯可備二小塊,如不用磨硃砂,一塊硯亦可。硯選用一般的青石硯即可。但要光平、滋潤、易發墨。若有梢好的欲硯、端硯當然更好。平常要保持硯的清潔,尤其是拓款時用墨,一定要事先將硯洗凈,然後研磨,否則托出印款,墨色灰暗。著用宿墨拓款,裱托後易滲化出墨暈。
3、砂 紙(砂布更好)
用於磨印石,一般可備粗細各一張,更細者可備有水砂紙一張。若無砂紙時,較平坦質細的水泥板或磚石亦可利用。
4、印 床
印床是用來固定印章的,以便鐫刻時省力,尤其是刻較堅硬質地的,或較小的印材時更為有效。一般刻質地較軟印材,如青田,壽山石等,或較大的印章,以左手扶持,也:可以不用印床。印床有木製和金屬制二種,一般以木製者為好,既適用,又容易買到,即使市上買不著,也可自己仿做。
5、印 刷
印刷用以刷滌印面。一是在刻時刷去石屑粉未,二是在鈴印時,先刷凈印面,以免石屑等臟物帶人印泥。一般以小毛刷或以牙刷代用即可。
6、棕 帚
一般稱「棕老虎」,用以拓制邊款時用。大城市書畫社有賣。不過一般市上所賣,棕絲粗細未經挑剔,用時容易損破紙面。買時應挑選其較細勻者。初用時過硬,可在熱鐵板上,或砂石、水泥地上磨擦,使之變軟,棕絲變得較細尖,再擦上少許菜油,使之光滑。若市上難賣,亦可自取棕絲,選其圓直細勁者捆紮成直徑粗約2一4公分,長約5一8公分的棕帚,兩頭略留一公分不扎,用訣刀切齊,亦可使用。
7、拓 包
為拓邊款時用。拓包製法:先取硬版紙,剪成如硬幣二分大小的圓塊,外包以新棉花,底部略厚,再裹以塑料紙和加嘩嘰布一層,最後再用軟細緞包紮一層(或用的確良代之亦可),使成扁圓球狀,其頸部用線扎緊即成。拓包要求包紮得緊,表面光滑。
8、印 規
印規是在鈴印時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使之不偏不至。或是復印用之,即第一次鈴印時不夠清晰厚重,可以重復鈐二遍、三遍,使之印文更加厚重,鮮艷奪國。木或全屬等製成的印規均可用。只要規角成九十度,兩邊各長約三至四厘米,厚約五至十毫米即可。鈴印時,先以印規定位,印章緊靠印規內側鈴蓋。復印時,印規掀壓住不要移動,蘸印泥後再依原印規內側復鈴下即成。一般鈴蓋熟練後,也可以不用印規。
9、印 筋
用以調拌印泥用。印泥久不用,油會沉漬滲出,使油泥分離,故用一段時間後,或無冷時易凍,應常攪拌,使之勻潤,用之如新。冬天攪拌之前,可在太陽下曬半小時左右,使之變坎,再攪拌。印筋在一般書畫社和印泥店都有出售。若買不著時可自製,材料選骨或竹等均可,以不易染色為好。
10、玻璃小鏡
用以檢查印石上印文的正反及准確時用。一般市上出售之小玻璃鏡即可用。
11、其 他
如保護印章的印盒(或印套),鈴印用的硬橡皮墊板;裁鋸印石的鋼鋸條,擦拭印章的軟布(或小毛巾)等等,都可根據情況來備,不一定要馬上備齊。有些東西可用可不用,或取它物代用亦可。
(二)材 料
篆刻用材有印石、印泥、紙張等。
1、印 石
印章材料,有銅、石、全、玉、木,牙、骨、磚、有機玻璃製品等。但現在作為篆刻藝術用材,還是以石質材料為主。因為石質印材,柔、脆、膩、堅適中,易於受刀,並能表現出特有的金石韻味,故明清以來多為印人所喜用。同時也促進了篆刻藝術的發展。印石由於產地很多,質地也各有差別,其中以青田、壽山石等為好,產量也較多,價廉物美,到處可買,現將有關印石概略介紹如下:
(1)青田石產於浙江省青田縣,石質細膩、溫潤、不硬不燥。易於鐫刻。色有黃、白、青、綠、黑、灰等,其中以有凍者更為珍貴。即石質呈半透明狀,如燈光凍、魚腦凍、封門青等即是。一般青田石雖不如凍石窪妙,但亦可稱為印材中之佳品。為學習篆刻的理想材料。
(2)壽山石出產於福建福州郊區之壽山。石質鉸青田石微膩,受刀不如青田石爽決,但細潤光潔,亦為印材中之佳品。色彩較豐富,有黃、白、紅、藍)青等。其中較珍貴的如田黃。田白、牛角凍、瓜瓤紅等,為世所寶。
(3)昌化石產於浙江省昌化縣。色多呈儲、黑、黃、自等雜色,質地溫潤可刻。但略有膩澀、走刀不如青田石爽訣。其中有鮮紅色如同雞血者,俗稱為雞血石,最為名貴。一般底色較燥,多砂釘與石筋,石質堅硬刀不可人。
(4)赤峰石產於內蒙赤峰,為近年來所發現,石質與壽山、昌化石類似。尚可刻。其中有的紅似雞血,有商賈冒充雞血石的。
(5)其他產於浙江的尚有:寧波的大松石。色灰黑,間有黑斑,石性較膩,近似壽山石。天台之寶花石。形、色如同壽山石,比較粗松、易脆,溫州之平陽石。形、色近似青田石,質地不如青田石脆,蕭山之紅石。質較粗,一般尚可作練慣用另外還有如冊山掖縣之萊石,福建蒲田之蒲田石,湖北之楚石,陝西之煤精石,河北之房山石,豐潤石,以及各地所產之印石,只要質地軟、脆、堅、膩兼備者,皆可作為練慣用。
2、印 泥
印泥是傳達印章藝術的媒介物,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印章藝術表達的效果。質地好的印泥,鈴印出來則色彩鮮美而沉著,有立體感,顯得有精神。質地差的印泥鈴印出來,則顯得色澤灰暗或淺薄,有的油跡浸出,使印文模糊,更加難看。印泥的品種很多,紅色的一般分硃砂、朱膘、廣嫖等。
(1)硃砂印泥色深紫紅,有人稱為紫紅砂,是漂制硃砂時沉澱在乳缽最下層的一種硃砂,製成的印泥,鮮紅帶紫,厚重沉著,最為美觀。
(2)朱嫖印泥略現紅黃色,比較清雅,是漂制時較上層的硃砂細未與文絲、油等調制而成。硃砂或朱膘也有加銀朱的,也有加調洋紅或其他原料的,故其名稱有八寶、魁紅、鏡面等。不管何種名稱,只要以厚亮細膩、色彩鮮明沉著者為上品。市上一般較好看有三、四十元一兩的,一般初學練習,買三至五元一兩的即可。現製作印泥的城市很多,以上海、樟州,杭州、蘇外等地的產品較好,可供選擇,只要色沉著而不滲油者即可應用。過去有人喜自治!印泥,其原料是「艾」葉的纖維、殺砂和煉制過的菜油(或蓖麻油)等調制而成,方法較復雜,(解放前出的《篆刻入門》一類書中有較詳細介紹可參考),現多不自傲。
(3)還有仿古印泥(深褐色)和黑色、藍色、綠色等印泥,作為特殊場台用外,)般較少用。若有興趣者,亦可備用。印泥的保管,應放置在瓷盒內為好。不要放在全屬盒內,因印泥與金屬物接觸,甲.久會變黑,影響質量。印泥用一段時間後;要用印筋調拌,使之油、砂、艾絨拌和在一起,否則易結板。印泥日久會用於,也可適當調人一些印油(印泥店有加工或出售),攪拌後再用。冬季天冷,印泥容易受凍,變得於硬起來,用之前應在太陽下曬一些時間,使之變軟後再用。
3、印 紙
用於寫印稿,拓邊款和蛻印等。
(1)印稿紙一般的白報紙、毛邊紙等均可。
(2)拷貝紙紙質薄,半透明,用於事印和拓邊款。
(3)生宣紙可用於拓邊款時吸水用,或作鈴印印花、起印稿等。
(4)連史紙用於拓邊款、鈴印花。紙質較薄而勻細,最好的是江西的六吉綿連,
(5)印譜紙 一般書畫社有賣的,可供遷用。如自製,可遷用邊史紙,其次是羅紋紙、或較薄的宣紙。主要用於鈴蓋印章和拓款留存。
(6)卡紙近來有入喜用白卡紙作為粘貼「印花」用,口同常用的卡片紙一一樣。可隨時抽檢觀審或修改,或分類保存之用。此根據習慣,不用亦可。
『捌』 秦皇島哪裡有賣篆刻工具和石頭的地方
秦皇島昌黎縣就有賣篆刻工具和石頭,買完了就來我們大靖安轉轉吧!一點不比昌黎縣城差!
『玖』 永字牌篆刻刀在哪裡可以買到急問!!!
永字牌篆刻刀已經入駐了很多電商,像淘寶、天貓、京東都有
『拾』 篆刻刀一般去哪買好些
一般文化市場也有,不過比較雜
你去金石印坊店,我的篆刻刀都是那買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