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從文明開始到現在有多少計算工具

從文明開始到現在有多少計算工具

發布時間: 2022-05-17 14:16:17

1. 古代人除了算盤,還有哪些計算方法

1、指算

遠古時代,從人類社會開始形成的時候起,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數打交道.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狩獵,採集野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手段.伴隨著生存斗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多與少;有與無;等最早的數學萌芽,數的概念就此應運而生了.人們對數的認識是和計數的需要分不開的.計數,應該有計數工具的幫助才不容易出錯.那時候又有什麼計數工具呢 原來,人的雙手就是最古老最現成的計數工具.最初,人們用一隻手錶示一,兩只手錶示二,等等.由於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平衡,在澳洲的原始森林中至今還有停滯於這種發展水平的原始部落.他們一般人只知道一,二,三.即使部落中的;聰明人;,充其量也只知道四和五.再多,他們一概稱之為好多好多;.這其實就是人類遠古狀態的再現,可以看作是活化石.隨著狩獵水平的提高,接觸的數也多了起來.人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用一個手指代表一,五個手指代表五,來一五一十地計數.於是,數的范圍得到了擴大.用手指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運算呢!

用手指計數固然很方便,可是不能長時間保留,它們還得幹活呀!何況,它們能表示的物體個數也很有限.我們不是常用屈指可數表示東西少得可憐嗎 於是,有人想到了用小石塊,小木塊等表示數.小石塊,小木塊等不僅能計數,還能做簡單的加減法.這無疑是一個進步.

2、結繩計數

石塊,木塊等物雖然能計數,可是不太保險稍不留意,一腳碰著就亂了套.於是我們的祖先又創造了一些更為牢靠的計數方法.結繩計數就是華夏祖先較早的一種創造.在世界各地區,幾乎都有過結繩計數的歷史.它出現早於任何的文字,因此對於它被發明的時間和地點都找不到記載。結繩就是指以繩子上打結的數量來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時結的大小和形狀都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含義。我國上古時期的「結繩記事」法,史書上有很多記載。漢朝鄭玄的《周易注》中記載:「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九家易》中也說:「古者無文字,這種計數方法在沒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經被廣泛地採用,有些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據記載,韃靼族在宋代時仍沒有掌握文字,每當發生戰爭要調發軍馬時,就在草上打結,然後派人火速傳達,有多少結就表示要調多少軍馬。現在一些秘魯的牧羊人,還在用這種方法計算牲口。

2. 最早的計算工具是什麼在那個世紀發現的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據《漢書·律歷志》記載:算籌是圓形竹棍,它長二十三點八六厘米、橫切面直徑是零點二三厘米。到公元6、7世紀的隋朝,算籌長度縮短,圓棍改成方的或扁的。根據文獻記載,算籌除竹籌外,還有木籌、鐵籌、玉籌和牙籌。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如六千七百零八表示為⊥ ,遇到零的時候用空位表示),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計算。負數出現後,算籌分紅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3. 算盤發明至今多少年了

算盤的起源與普及 算盤是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限制,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器--算盤.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珠算最早見於文獻的當推東漢《數術記遺》一書,可見漢代已出現用珠子計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論.算盤名稱之見於算書者以宋代《謝察微算經》為最早,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梁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至元代,算盤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間的劉因就寫有《算盤》詩.明代記載更多,如《瀛涯勝覽》、《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諸書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俄國,又從俄國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算盤材料有木、竹、銅、鐵、玉、景泰藍、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 《演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說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演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煉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算盤的種類 值得注意的是,算盤一詞並不專指中國算盤.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算盤.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沙盤類,算板類,穿珠算盤類. ①沙盤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鋪上細沙,人們用木棍等在細沙上寫字、畫圖和計算. ②後來逐漸不鋪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線紋,上面放置小石子(稱為「運算元」)來記數和計算,這就是算板.19世紀中葉在希臘薩拉米斯發現的一塊1 米多長的大理石算板,就是古希臘算板,現存在雅典博物館中.算板一直是歐洲中世紀的重要計算工具,不過形式上差異很大,線紋有直有橫,運算元有圓有扁,有時又造成圓錐形(類似現在的跳棋子),上面還標有數碼. ③穿珠算盤指中國算盤、日本算盤和俄羅斯算盤.日本算盤叫「十露盤」,和中國算盤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縱截面不是扁圓形而是菱形,尺寸較小而檔數較多.俄羅斯算盤有若干弧形木條,橫鑲在木框內,每條穿著10顆算珠.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 算盤的傳說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帳先生,或者說,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說,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著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 、夕、十.比如三斤八兩的寫法「 」二斗四升寫法是「‖×」十八丈布寫法「十」;三尺四寸木材寫法「 ×」. 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制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戶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7隻山羊,保管獵物的石頭只承認交回1隻,於則一查實物,正好還是7隻.為啥只記1隻呢?原來石頭把七聽成1,在草繩上只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9張虎皮,石頭在草繩上只打了6個結,短少了3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 有一天,黃帝宮里的隸首上山采野果,發現一樹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樹邊摘邊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覺得口流酸水,肚內發脹,再沒敢多吃,跳下樹來,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發現扔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個一個從地上揀起來,一數個,正好20個.他想:這十個桃核好比10張虎皮,另十個好比10隻山羊皮.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就發給他們多少山桃核.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帳.隸首回到黃帝宮里,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就命隸首管理宮里的一切財物賬目.隸首擔任了黃帝宮里總「會計」後,他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帳.誰料,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一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賬目全混亂了.為這事隸首氣的直跺腳.最後,他終於想出一種辦法.他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里.這下記賬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由於隸首一時高興沒有嚴格保管.有一天,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來一群玩童,一見隸首家放著很多盤盤,里邊放著不同顏色的美麗石片,孩子們覺得好奇,你爭我看一不小心,盤子掉地打碎,石頭片全散了.隸首的賬目又亂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個個往回拾.隸首妻子花女走過來,用指頭把隸首頭一指說:「好笨蛋哩!你給石片上穿一個眼,用繩子串起來多保險!」聰明人就怕人點竅.隸首頓時茅塞大開,他給每塊不同顏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十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隸首自己也經常心中有數.從此,宮里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隨著生產不斷向前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賬目.隸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尋孩子,發現滿山遍野成熟紅歐粟子.每株上邊只結十顆,全部鮮紅色的,非常好看.他順手摺了幾枝,拿在手裡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紅歐粟子作算帳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過去已經失敗過.隸首獨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沒主意了.這時,岐伯、風後、力牧三個人上山采草葯,發現隸首手裡幾串紅歐粟子.人坐在地上發呆.風後問隸首在想什麼?隸首扭頭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趕忙站起來,把剛才記賬,算帳的想法告訴了三位老臣.風後是指南車創始人之一.他聽了隸首的想法,接過隸首的話說:「我看今後記賬,算帳不再用那麼多的石片.只用100個石片,就可頂十萬八千數.」隸首忙問:「怎麼個頂法?」風後叫隸首把紅歐粟全摘下來,又折回下十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顆,一連穿了十串,一並插在地上.風後說:「比如,今天獵隊交回5隻鹿,你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顆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隻鹿,你就再往上推6顆.」隸首說:「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顆,已經推上去5顆,再要往上推6個,那就沒有紅歐粟子可推了.」風後說:「我問你,5個加6個是多少?」隸首說:「當然是11個!」風後說:「對呀!你就該向前進一位.從顆數上看,只有兩個.實際上是11個數.再有,如果獵隊交回九隻鹿,那你怎麼記算?再進一位;9個加11個是多少?當然是20個.從竹棒上的顆數看;只有兩顆紅歐粟子,實際上頂20個數.就是說,每夠十個數,每夠100個數,都要向前進一位.比如,再有獵隊交回80隻鹿,那麼怎麼記演算法?20加80,整100數,再進位,竹棒子顆數就成為一個紅歐粟子.實際上它頂100個數.」隸首又問:「進位後,怎麼能記得下!」力牧接著說:「這好辦,進位後,應劃個記號.比如,十個數後邊劃個圈(10);100個數後邊劃兩個圈(100);1000個數後邊劃三個圈(1000);10000個數後邊劃四個圈(10000).這就叫個、十、百、千、萬.隸首明白了進位道理後,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龜肚子挖出來白色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從此,記數、算帳再也用不著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中華民族當代「計算機」前身,5000年前就這樣誕生了.隨著時代不斷前進,算盤不斷得到改進,成為今天的「珠算」.特別是民間,當初認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規程,人人都會應用. 所以,算盤在古老中國民間很快廣泛流傳和被應用.

4. 從古到今有哪些計算工具

1、手指

指算手指可算是最方便的計算工具。兒童學算,總是先扳動指頭,成人表示數目也常常伸出手指。中國古代有「掐指一算」之說,歐洲直到15世紀還盛行著指算,現代有些地方的人還用手指來進行簡單的計算,可見手指長期以來被用作計算工具。

2、算尺

算尺(slide rule),或計算尺,即對數計算尺,是一種模擬計算機,通常由三個互相鎖定的有刻度的長條和一個滑動窗口(稱為游標)組成。在1970年代之前使用廣泛,之後被電子計算器所取代,成為過時技術。

3、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葯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4、機械計算機

機械計算機(英語:mechanical computer)由杠桿、齒輪等機械部件而非電子部件構成。最常見的例子是加法器和機械計數器,它們使用齒輪的轉動來增加顯示的輸出。更復雜的例子可以進行乘法和除法。1960年代曾出售一個計算平方根的模型。

機械計算機在二戰期間達到頂峰,它們構成了復雜投彈瞄準器的基礎,包括Norden以及類似的船舶計算設備,諸如美國的Torpedo Data Computer和英國的海軍部消防隊。

5、計算器

計算器是現代人發明的可以進行數字運算的電子機器。

現代的電子計算器能進行數學運算的手持電子機器,擁有集成電路晶元,但結構比電腦簡單得多,可以說是第一代的電子計算機(電腦),且功能也較弱,但較為方便與廉價,可廣泛運用於商業交易中,是必備的辦公用品之一。

除顯示計算結果外,還常有溢出指示、錯誤指示等。計算器電源採用交流轉換器或電池,電池可用交流轉換器或太陽能轉換器再充電。為節省電能,計算器都採用CMOS工藝製作的大規模集成電路。

5. 計算器發展歷史

早期的計算器為純手動式,如算盤、算籌等。算盤通常是以滑動的珠子製成。在西方,算盤在印度阿拉伯數字流行前使用了數個世紀,且在近代中國的記帳與商務上仍廣泛使用。

後來出現機械計算器。17世紀初,西方國家的計算工具有了較大的發展,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的"納皮爾算籌",英國牧師奧卻德發明了計圓柱型對數算尺。

1642年,年僅19歲的法國偉大科學家帕斯卡(Pascaline)發明了第一部機械式計算器,在他的計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聯鎖的齒輪,一個轉過十位的齒輪會使另一個齒輪轉過一位。

1694年,萊布尼茲(Leibniz)在德國將其改進成可以進行乘除的計算。此後,一直要到20世紀50年代末才有電子計算器的出現。

19世紀,巴貝奇將計算工具的概念更往前推,試圖創建第一個可編程式計算器,但他建造的機器太重了,因而無法操作。

20世紀,20世紀70年代開始,微處理器技術被吸納進計算器製程,最初的微處理器是Intel於1971年為日本名為Busicom的計算器公司生產的,1972年惠普推出第一款掌上科學計算器HP-35。

(5)從文明開始到現在有多少計算工具擴展閱讀:

計算工具的歷史演變過程:

1、石塊、貝殼計數

原始社會,人類智力低下,當時把石塊放進皮袋,或用貝殼串成珠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算需要計數的物品。

2、結繩計數

就是在長繩上打結記事或計數,這比用石塊貝殼方便了許多。

3、手指計數

人類的十個手指是個天生的「計數器」。原始人不穿鞋襪,再加上十個足趾,計數的范圍就更大了。

至今,有些民族還用「手」表示「五」,用「人」表示「二十」,據推測,「十進制」被廣泛運用,很可能與手指計數有關。

4、小棒計數

利用木、竹、骨製成小棒記數,在我國稱為「算籌」。它可以隨意移動、擺放,較之上述各種計算工具就更加優越了,因而,沿用的時間較長。

劉徽用它把圓周率計算到3.1410,祖沖之更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在歐洲,後來發展到在木片上刻上條紋,表示債務或稅款。劈開後債務雙方各存一半,結帳時拼合驗證無誤,則被認可。

5、珠算

珠算是以圓珠代替「算籌」,並將其連成整體,簡化了操作過程,運用時更加得心應手。它起源於中國。

元代末年(1366年)陶宗義著《南村輟耕錄》中,最初提到「算盤」一詞,並說「撥之則動」。十五世紀《魯班木經》中,詳細記載了算盤的製作方法。

到了現代,一種新型的電子算盤已經問世,它把算盤與電子計算器的長處集為一體,是一種中外結合的新型計算工具。

6、計算尺

公元1520年,英國人甘特發明了計算尺,運用到一些特殊的運算中,快速、省時。

7、手搖計算機

最早的手搖計算機是法國數學家巴斯嘉在1642年製造的。它用一個個齒輪表示數字,以齒輪間的咬合裝置實現進位。

低位齒輪轉十圈,高位齒輪轉一圈。後來,經過逐步改進,使它既能做加、減法,又能做乘、除法了,運算的操作更加簡捷、快速。

8、電子計算機

隨著近代高科技的發展,電子計算機在二十世紀應運而生。它的出現是「人類文明最光輝的成就之一」,標志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其運算效率和精確度之高,是史無前例的。在此之前,英國數學家桑克斯用了22年的精力,把圓周率π算到小數點後707位。

6. 古代計算工具有哪些

有算籌、算盤。

1、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

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

2、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6)從文明開始到現在有多少計算工具擴展閱讀:

1、算籌的計算規則

按照中國古代的籌算規則,算籌記數的表示方法為: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再用縱式,千位再用橫式,萬位再用縱式等等(到搜狗可以查)這樣從右到左,縱橫相間,以此類推,就可以用算籌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數了。

由於它位與位之間的縱橫變換,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擺法,所以既不會混淆,也不會錯位。毫無疑問,這樣一種算籌記數法和現代通行的十進位制記數法是完全一致的。

2、算盤的計算規則

從右往左分別是個,十,百,千,萬,十萬,以此類推。最右邊第一豎排,下面五個珠子代表一二三四五。當到五時,就撥動上面一個珠子。下面一個珠子代表一。上面一個珠子代表五。當第一豎排滿十了就進到十位。同理。後面也一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算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算籌

7. 歷史上有哪些計算工具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中國曾經在早期計算工具的發明創造方面寫過光輝的一頁.遠在商代,中國就創造了十進制記數方法,領先於世界千餘年.
到了周代,發明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籌.這是一種用竹、木或骨製成的顏色不同的小棍.計算每一個數學問題時,通常編出一套歌訣形式的演算法,一邊計算,一邊不斷地重新布棍.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就是用算籌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結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盤是中國的又一獨創,也是計算工具發展史上的第一項重大發明.這種輕巧靈活、攜帶方便、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計算工具,最初大約出現於漢朝,到元朝時漸趨成熟.珠算盤不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過有益的作用,而且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至今仍在使用.
中國發明創造指南車、水運渾象儀、記里鼓車、提花機等,不僅對自動控制機械的發展有卓越的貢獻,而且對計算工具的演進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張衡製作的水運渾象儀,可以自動地與地球運轉同步,後經唐、宋兩代的改進,遂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
記里鼓車則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數裝置.提花機原理對計算機程序控制的發展有過間接的影響.中國古代用陽、陰兩爻構成八卦,也對計算技術的發展有過直接的影響.萊布尼茲寫過研究八卦的論文,系統地提出了二進制算術運演算法則.他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二進製表示法就是中國的八卦.

8. 兩種從古到今人們發明的記計算工具是什麼

計算工具:古:算盤,
現:計算器,電腦
正確請採納

9. 古代的計算工具有哪些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中國曾經在早期計算工具的發明創造方面寫過光輝的一頁。遠在商代,中國就創造了十進制記數方法,領先於世界千餘年。

到了周代,發明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籌。這是一種用竹、木或骨製成的顏色不同的小棍。計算每一個數學問題時,通常編出一套歌訣形式的演算法,一邊計算,一邊不斷地重新布棍。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就是用算籌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結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盤是中國的又一獨創,也是計算工具發展史上的第一項重大發明。這種輕巧靈活、攜帶方便、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計算工具,最初大約出現於漢朝,到元朝時漸趨成熟。珠算盤不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過有益的作用,而且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至今仍在使用。

中國發明創造指南車、水運渾象儀、記里鼓車、提花機等,不僅對自動控制機械的發展有卓越的貢獻,而且對計算工具的演進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張衡製作的水運渾象儀,可以自動地與地球運轉同步,後經唐、宋兩代的改進,遂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

記里鼓車則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數裝置。提花機原理對計算機程序控制的發展有過間接的影響。中國古代用陽、陰兩爻構成八卦,也對計算技術的發展有過直接的影響。萊布尼茲寫過研究八卦的論文,系統地提出了二進制算術運演算法則。他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二進製表示法就是中國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