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種菜怎麼撒種子菜均勻
廢話不說,上干貨。
[心]1、土地表面先撒一層有機肥——雞糞、豬糞、牛羊糞、油枯豆餅都可以,但一定要是腐熟的,最好是粉碎的。
土壤含沙多,建議用雞糞和豬糞。土比較粘,建議用牛羊糞,有機質含量多,會讓土壤更加疏鬆透氣。
因為我的菜園是黃土,所以我用的是羊糞。
羊羊們腳下就是羊糞,植物愛好者眼中的黃金
[心]2、將有機肥翻到地下,大概挖土20-30厘米就可以。如果是盆栽,直接拌在土裡就好。
挖出幾鐵鍬土放在一邊待用。
[心]3、將土平整好,土塊全部拍碎,不允許有大土塊存在。
強迫症患者可以把地塊的邊緣部分修方正,這樣種出來效果更好。
我覺得我可能有病,我都是拉上線,然後用小鏟子把邊緣修成直角……
[心]4、地塊澆透水。
注意保持土地的平整,如果有的地方被水流沖出小坑,一定要修補好。
[心]5、待水完全滲透後,將種子均勻的撒在泥土表面。對,這時候土地已經變成泥了,種子撒下去後就不會亂跑了。
如果怕撒不均勻,可以多撒幾遍,或者在種子里摻上土灑。
寧可稀一點,也不要過密。否則間苗就夠你忙的了。
陳年種子或者菠菜、香菜這種外殼比較硬,不容易發芽的種子可以適當撒密一些。
[心]6、把剛才預留的土放到鐵篩子里,均勻的篩到已灑好種子的菜畦上。
一般來說,厚度一厘米左右就夠了。種子越小,土層越不能過厚,這是影響發芽率的關鍵,一定要注意。
接下來就坐等發芽吧,保准你種的小菜出芽又全又整齊。
Ⅱ 有哪幾種播種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1、撒播2、點撒3、條播4、機器播種。有點就是省事,缺點就是費錢。
一、播種前的種子處理
1、一般容易發芽的種子,可在播種前用冷水或溫水浸種,水溫控制在40度以下,使種皮變軟或種子吸脹後播種
2、種皮堅硬的種子,由於種皮堅硬,不透氣,不透水,可採用刻傷種皮、葯劑處理等方法。
3、對要求在低溫和濕潤條件下完成休眠的種子,常採用冷凍和低溫層積(即砂藏)的方法處理。
二、播種期
花卉通常在春季天氣已經變暖時播種。但種類比較多,一些冬春季開花的種類,常在夏末秋初播種,生長期短的也可秋末冬初播種。
三、播種
花卉一般用泥炭土3份加沙1份配成的播種用土;也可用腐葉土或細砂土作播種用土;現在還可以用買來的培養土直接播種。
Ⅲ 播種的方法有哪四種
播種的方法與作物的種類、地域類型、生長習性密切相關。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點播、一體機播種:
1、撒播
撒播即將種子均勻地撒於田地表面。根據作物的不同特性及當地具體條件,撒播後可覆土或不覆土。撒播是一種古老而粗放的播種方式,大多用手工操作,簡便省工,但種子不易分布均勻,覆土深淺不一,後期不便中耕除草。
中國目前主要用於蔬菜、水稻、油菜等作物的苗床播種或綠肥、牧草等的播種。山區、沙漠地帶的林木、固沙植物、牧草的播種以及大面積稻田直播,常用飛機撒播,以克服播種技術上的困難和節省人力。
2、播種條播
條播即將種子成行地播入土層中。特點是播種深度較一致,種子在行內的分布較均勻,便於進行行間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措施和機械操作,因而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方式。按行距及播幅的不同,又有各種不同規格:
①寬行條播。行間距離一般為35~70厘米不等。適宜栽種植株營養面積較大、或需中耕的作物,如玉米、高粱、棉花、甜菜、大豆等。
②窄行條播。一般行距10~30厘米,機播行距通常小於人播行距,適於植株小而密植的作物,如小麥、亞麻和某些牧草等。
③寬窄行條播。寬行與窄行相間,便於機械化作業。適宜種植生長後期易受蔭蔽的作物,如棉花、大豆、花生等。
④帶狀條播。若干窄行間隔一寬行,兩個寬行之間的幾條窄行稱為帶。採用這種方式,利於在寬行內進行中耕除草或套種其他作物。
⑤寬幅條播。播幅寬於一般條播,而幅距往往較窄。土地利用率較高,有利於密植和集中施肥,常用於小麥等作物。條播一般採用播種耬、畜力條播機、機引條播機等進行。機引條播機落種均勻,播深一致,種肥、農葯可同時播下,效率較高。
3、播種點播
點播又稱穴播,即在播行上每隔一定距離開穴播種。點播能保證株距和密度,有利於節省種子,便於間苗、中耕,多用於玉米、棉花、甜菜、向日葵等作物。
採用精量播種機播種,可按一定的距離和深度,精確地在每穴播下1或2粒種子,還可結合播種撒入除草劑和農葯。玉米、棉花等作物採用精量播種時可大大節約種子,減少間苗、定苗作業;但對整地和種子質量的要求較高,如棉花必須用硫酸脫絨,發芽率在90%以上等。
4、一體機播種
播種機集播種、施肥、鋪膜、噴葯於一體,省工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播種
人民網-一體機播種真省心
Ⅳ 菜種怎麼撒得均勻
l1、規整土地
用農具把土地翻開,松軟土壤,增加空氣濕度,在合理分壟。
2/5
2、種子拌土
由於種子太小,直接撒到地裡面恐怕撒不均勻,造成部分種子集中生長,部分土壤沒有種子。所以用拖子盛點土與種子拌均勻,這樣撒開就均勻多了。
3/5
3、撒種
松軟好的土壤可以直接播撒種子,均勻播撒待發芽時整塊地才綠油油的。
查看剩餘1張圖
4/5
4、蓋土
播撒完種子以後,要在地表蓋上一層土,這樣防止太陽照射損壞種子,也是為了防止水分蒸發過快造成種子曬死、乾死。
5/5
5、播撒技巧
播撒種子時不能站直身體,要下腰半蹲著走著撒,這樣播撒時離地面近才保證均勻,太高也會受風的影響把種子吹跑,造成不均勻播種。
Ⅳ 播香菜種子的工具能夠使香菜種子播得均勻。
好像沒有,具體的可以登錄我愛菜菜網,或者下載 掌上菜園 這個app,加入全國最大的菜友圈交流下(從各大應用市場搜索下載)
Ⅵ 如何均勻的撒化肥/撒草籽
一般賣草籽的地方,或者是賣園林工具的有賣播撒機的,操作起來簡單,省力,還提高工作效率。
草籽,草的種子。
形態特徵]:隴東紫花苜蓿在我區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栽培面積最大的地方當家品種,株高1m左右,株形半直立,軸根型、紮根很深,單株分枝多,莖細而密,葉片小而厚,葉色濃綠。花深紫色,花序較小而緊湊,莢果暗褐色,螺旋形。種子腎形,黃色,千粒重1.8g左右。
適應性及栽培利用]:隴東紫花苜蓿抗旱性強,抗寒性中等,早熟草產量高。其中頭茬占總產量的55%,二茬佔31%,三茬佔14%。畝產鮮草產量2000-4000kg。一般旱地草原含水量小,乾草產量高。是旱作區域內首選的高產地方草種。
Ⅶ 怎樣讓草籽播撒的更均勻
使用手搖或電動播撒機,一般賣園林工具的或賣草籽的地方都有賣。
Ⅷ 種白菜的時候,怎樣撒種子長的均勻又好
種大白菜怎麼播種?需要種植的土地,用鋤頭是軟的。土地除了松軟,還要用鋤頭平整;用鋤頭在要種植的小塊土地周圍挖一個坑,把土地分成小塊。然後把白菜種子放在口袋裡,放入細土,攪拌均勻,然後把混有土的種子均勻地撒在地上,這樣種子不需要澆水就可以均勻地撒在地上,過幾天種子就會發芽。另外,種植前要保持土壤濕潤。大白菜種植方法的詳細介紹選種和整地選擇籽粒飽滿、生長快、葉片嫩、抗性強、無病蟲害的種子種植。
一般來說,大白菜的種植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復雜,大白菜種子有明確的種植說明,可以根據大白菜種子的說明和當地的氣候來種植。選擇種子播種應選擇整齊、籽粒飽滿、千粒重大、生命力強、發芽率高的種子。種子可以用直徑1.1毫米的篩子篩選,種子純度可達98%以上,千粒重可達2.8克左右。農民種大白菜,播前就種了。大白菜發芽勢好,長勢壯晾曬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勢,種子可以在播種前每天晾曬2~3天,每次2~3小時,然後放在陰涼的地方散熱。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種子長期貯藏後的活力。用溫湯浸泡種子為了防止種子帶菌,可以把種子泡在溫湯里。將種子在冷水中浸泡10分鍾,在50~54C的溫水中浸泡30分鍾,立即轉移到冷水中冷卻,然後撈出放在通風的地方晾乾播種。
Ⅸ 草坪種植撒種子有什麼方法
播種法大部分草坪可春播或秋播,以深秋播種出苗整齊。播後用釘耙縱橫條耙一遍,然後用木磙鎮壓。微粒種子下種後需要覆蓋稻草保墒。
鋪砌法將草皮如同鋪地磚一樣移栽到別處,可以快速建成草坪,但投資和用工較大。
播莖法適用於狗牙根、地毯草、細葉結縷草、匍匐剪股穎、野牛草等。時間最好在早春,也可在雨季進行。先從草坪地上剪取匍匐莖,剪成5~8厘米長的小段,每段上必須有一個節,然後進行條播或撒播。
栽根法適用於植株沒有莖蔓而具多數分櫱的草種,如羊鬍子草、天鵝絨草等。時間最好在早春或雨季進行。將植株剪去部分須根,以2~3苗為一撮,撕開,然後按一定的株行距穴栽或條栽。隨栽隨覆土,覆土厚度以2厘米左右為宜。覆土後輕輕壓實,並充分灌水。在一般情況下,種植草皮比較簡單易行而又節省資金的辦法,是採用播莖法和栽根法。
Ⅹ 大棚菜種子怎樣才能撒的均勻
大棚菜種植技術大棚內進行蔬菜育苗,常有幼苗在短期內倒苗枯死的現象有三點,一是蔬菜種子帶有病菌;二是苗床土壤帶菌;三是持續低溫、陰雨、濕度過高誘發病害。茄果類、瓜類蔬菜幼苗倒苗一般為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為害所致。 猝倒病多發生在幼苗2片真葉以前,棚內溫度在15—16℃時發病最快,發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葉片保持綠色,持續2—3天,幼莖基部水浸狀病斑呈黃褐色,並收縮乾枯,局部成片倒伏。 立枯病多為害茄果類蔬菜幼苗。棚內溫度在20—25℃時較易發病。開始幼莖基部呈現紅褐色橢圓形病斑,多斑相連後,莖基萎縮成線狀,幼苗頭重腳輕。間有點片狀倒苗發生。 枯萎病多發生在瓜類蔬菜幼苗期,系由種子發芽後發病腐爛擴散的。病菌可在土壤內存活數年。幼苗發病子葉萎蔫,幼莖病部收縮折倒。大苗發病,幼莖基部分泌黃色汁液,葉片發黃。晴天中午幼苗萎蔫,夜間恢復,數天後枯死。 在防治方法上,均應以預防為主,配套進行綜合防治才能收到實效。 首先,開展農業防治。一是每年更換苗床,不能年年重床育苗;二是苗床基肥應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農家肥,以防未腐熟的肥料帶菌;三是選用惠滿豐或醇素菌顆粒肥料作基肥,可有效地抑制土傳病菌;四是種子消毒,最簡易的方法就是用55℃的溫水浸種10分鍾。也可用拌種靈等葯劑拌種。 其次,進行床土消毒。一可在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8克進行土壤處理;二可每平方米用7.5克3%的米樂爾顆粒拌細土撒入墒情較足的苗床,深翻20厘米,然後整平床土播種。 第三,化防保護幼苗。發病初期,一可用勞·k素植物生命肽800—1000倍液噴施;二可噴施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三可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四可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 大棚蔬菜多採光技巧 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由於棚內採光不足,不僅使蔬菜的增產潛力難以發揮出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蔬菜的質量,並延長了蔬菜的生長期。據試驗,人工增加大棚內的光照,可使蔬菜增產20%以上,且品質大為改善。生產實踐證明,可採取以下幾種技巧增加採光。 合理搭配種植大棚內種植不同品種、不同高度的蔬菜時,要考慮到北半球太陽光線的照射方向,按照「北高南低」的原則合理搭配,移栽時子葉平行排列,並嚴格栽培規格,株、行距協調一致,使植株生長整齊,盡量減少株間遮光。 改變搭架方法大棚栽培黃瓜、菜豆等搭架蔬菜時,可用廢舊薄膜作吊架代替搭架,可有效地提高光線利用率。方法是沿拱架上方固定一根鐵絲,在黃瓜或菜豆根部插一根25厘米長的竹棍,然後把舊薄膜剪成條,垂直綁在竹棍和鐵絲上,當黃瓜或菜豆伸蔓後,將蔓盤繞在舊膜條上,以後每隔5~7天盤繞一次即可。此外,如需搭架處理,採用前排向南傾斜、中排直立、後排向北仰的做法,可使光線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保持棚膜清潔據調查棚膜上附著一層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30%~5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後,因沾染塵物可使棚內光照依次減弱14%、25%和28%。因此,應堅持清掃棚面,可於每天早晨大棚揭完草簾後,將軟布條捆在木桿上,自上而下把塑料薄膜棚面的灰塵和雜物清掃干凈,這樣可增加光照30%以上,但貴在堅持。減少棚膜上的水滴,可採用棚內地膜覆蓋;改變灌水方法,採用地膜下灌水法或軟管進行滴灌;清晨用干凈抹布揩凈棚膜上的水滴;灌水後立即放風降濕等,均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下雪後應及時清除棚膜上的積雪,增加透明度和進光量。 適時揭簾蓋簾適當提早揭簾、延遲蓋簾,可以延長大棚光照時間。一般在太陽出來後0.5小時至1小時揭簾。蓋簾時間以太陽落山前半小時為好,不宜太晚。陰天也應揭簾,爭取散射光的照射。下雪時一般不揭簾,待天氣轉晴以後再揭。 利用反光幕利用3米長、2米寬的鍍鋁膜反光幕,掛在塑料大棚後立柱上端,下邊垂至地面。這樣可使地面增光20%左右,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棚溫和地溫,有利蔬菜健壯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此外,地面鋪設銀灰膜,也能增加植株間光照強度。 大棚蔬菜澆水應該注意的四點 合理澆水,是保證大棚蔬菜健壯生長、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冬季氣溫低,大棚菜澆水不同於其它季節,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根據經驗,大棚菜澆水應採取以下四個對策: 一是淺水:且不宜過大在低溫下,棚內蔬菜蒸發慢,需水量相應減少,故澆水量要小,間隔時間適當長些,切忌大水漫灌,應以澆灌或噴霧為宜,以免低溫高濕導致蔬菜漚根。澆水後的頭兩天,易引起棚內濕度加大,應注意合理通風降溫,防止誘發病害。通風一般在中午氣溫較高時為宜。 塑料大棚覆蓋的反季節蔬菜生產
(一)塑料棚的種類
1、塑料棚按棚的高矮分為塑料小棚、中棚、大棚
(1)塑料小棚:塑料小棚按80-100厘米的間距插一拱架,棚高50-80厘米, 棚寬130厘米左右,用竹竿縱向連接形成拱棚,在其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做成園拱形小棚。小棚結構簡單,取材方便,建造容易,但因棚矮小,升溫快,降溫也快,棚內的溫度,濕度不易調節,主要適用於春季育苗和瓜、茄、豆蔬菜及早春速生葉類菜的提早栽培。
(2)塑料中棚:與小棚相似,棚高約1.5米左右,棚寬4米左右,人能在棚內操作,分圓拱形和半圓拱形棚。適宜於育苗及栽培,其性能優於小棚。
(3)塑料大棚:塑料大棚長度隨場地及使用面積而定,一般長20-30米,棚寬6-8米,棚架高2.2-2.8米,拱間距0.6-0.8米,拱肩高1.4-1.7米(含插入土40厘米)。塑料大棚棚體大,保溫性能好,冬季可以在棚內增加保溫或加溫設施,人可以在棚內較方便的操作,溫度、濕度的管理也比較方便,適用於蔬菜育苗、提早和延遲栽培。
(4)連棟大棚:連棟大棚長度隨使用面積而定,一般長20-30米。每棟大棚棚寬6-8米(視不同建造材料和地形而定),棚肩高1.5-3米,3-10棟大棚連成一個整體。每棟棚的建造規格與塑料大棚相似,兩棟棚間的拱肩相通,構成連棟的大棚。連棟大棚面積更大,在棚內生產操作更方便,溫度、濕度更穩定。
2、塑料棚按建造材料不同分 竹木結構棚,鍍鋅薄壁鋼架棚,水泥架棚。
(1)竹木結構棚:以硬頭黃,蘭竹等竹子木桿作為原材料搭建的大棚。這種棚造價低,取材方便,適合於建造小棚、中棚,但是這種棚立柱多,採光受到影響,造成遮陰,影響作物生長,拱桿易變形造成頂膜積水等,一般竹木結構棚使用期為2-3年。
(2)鍍鋅薄壁鋼架大棚:這種大棚是工廠生產的成套產品,以鍍鋅薄壁鋼管為原材料,拱架多由單管對接而成半圓形,拱架之間有拉桿作縱向穩定作用,使用專制的壓膜槽,壓膜卡來固定薄膜,這種大棚結構合理,抗風力強,使用壽命一般在10年以上。然而第一次資金投入較高。
(3)水泥架棚:這種大棚採用澆鑄彎曲的水泥拱架構成,每一個拱架有兩塊水泥預製件在棚中間對接而成。水泥架棚造價比鋼架大棚低,使用壽命長,但一般周年固定在菜地,水泥大棚遮光比鋼架大棚多,對蔬菜生長有一定的影響。
在生產中還有一種用水泥架做成棚肩,用竹子架成圓拱的混合型大棚,在實際生產中比較實用。
(二)大棚的建造
1、 大棚建造的場地及方位
(1)場地:大棚的投資較高,使用壽命長,建成後一般不進行搬遷。因此,要選好大棚的建設地址。
①地形選擇:光照是塑料大棚獲取熱能的主要來源,因此,選擇背風向陽、東西、南三方沒有建築物或樹林、地勢開闊,平坦的地方,同時,還應該避免風口,防止春季大風吹垮大棚。
②土壤的選擇: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強的地塊。
③水源的選擇:大棚內水份供應完成依靠人工補充,因此,選擇水源方便,距水源近的地方。
④建棚朝向的選擇:大棚建設的朝向應該是東西向、南北延長為好。
⑤位置的選擇:為了避免粉塵,汽車駛過的含鋁廢氣的污染,選擇遠離公路200米的位置建大棚。
(2)大棚的建造
①整地:在選定的土塊上平整土地,畫線,按拱間距定出棚桿位置,夯實棚桿位置周圍的土壤,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大棚四周夯實後修建磚或混凝土基礎。理好棚周圍的排水溝。
②棚的跨度,高度和拱間距:大棚棚寬一般6-8米,棚高2.2-2.4米,棚肩高1-1.2米,棚桿間的距離0.8-1米。
③搭架 用鋼管等材料製作的棚架生產廠家在製作時已經進行了防護處理,購買後可直接按要求建造。以竹材建造大、中棚,重慶地區採用硬頭黃竹作材料較多,以直徑5厘米左右、長度5米、3齡以上竹子較好。建造1公頃大棚約需18000-22500公斤竹竿。 製作時將黃竹頭端留邊柱1.4米(含插人地下的30-40厘米),在1.4米和1.5米處用鋸在竹的內側鋸兩個小口,然後在旺火上烤,待竹表發燙呈褐色時彎折成橫架拱桿。將彎折的棚桿入土深度必須一致,並且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棚桿對應交接處用鐵絲固定捆緊,使棚高距地面2.3-2.5米。棚的頂部和腰部設3排縱向拉桿,縱向拉桿捆在橫向棚桿的下面。棚的中部和兩側設立支柱(如跨度不大,拱間距稍密一點,也可只設中部支柱或只設兩側支柱),與每排骨架捆緊,支撐棚架不下塌,使棚架堅固、扎實、不漏水,增強抗風能力。棚的兩端各設一個棚門。竹結構大棚竹竿的接頭處、鐵絲捆紮處和轉彎處必須用舊薄膜或舊布條包紮緊實,以防劃破棚膜。
④棚膜的製作 塑料大棚採用透光率高、 膜厚度為0.08-0.12毫米的無色聚乙烯薄膜,一般每公頃用膜1800-2250公斤。也可採用無滴透明膜和PE防老化膜、轉光膜覆蓋。
大棚塑料薄膜的長度和寬度視建造的大棚長度和跨度而定。下料時薄膜長度為棚長+2×(棚高+埋入土的部分約0.5米)之和, 如果棚長30米、棚高2.3米、兩端入土各0.5米,那麼薄膜長應為30+2×(2.3+0.5)=35.6(米)。大棚塑料薄膜寬度應為從棚頂至大棚兩端的土面加埋入土部分(兩端共約1米)之和,如果是跨度6米、高2.3米、距度(寬)6米,薄膜下料5幅,每幅長36米,再將5幅粘接成一個整體,就形成了建造的該塑料大棚的覆蓋薄膜。然後將粘接好的塑料薄膜在大棚架上,四周蓋嚴,拱間距之間用尼龍繩和壓薄膜,防止風吹移動。鋼架大棚採用卡子固定棚膜。
(三)大棚生產的管理
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生態環境與外界明顯不同,但其變化又隨外界的變化而改變,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存在著明顯的季節差異與日變化差異,大棚內的環境即有利於作物的生長,又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因此,必須根據作物生長發育對環境的要求,進行合理、靈活的調節和控制,即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要避免病害的發生。
1、大棚內溫度的管理: 棚內氣溫隨外界氣溫變化而變化,一般的規律是:棚外氣溫愈高,棚內增溫值愈大;棚外氣溫低,棚內增值小;棚內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比露地晚2小時左右。晴天日溫差較大,陰雨天日溫差小;氣溫愈高,日溫差愈大;氣溫愈低,日溫差愈小。據測定,重慶市郊菜區塑料大棚內氣溫:3月份平均氣溫,白天為20-28℃,夜間11-15℃,日溫差為9-13℃;4月份平均氣溫,白天為24-35℃,夜間13-18℃,日溫差為11-17℃;5月份棚內最高氣溫可達40-50℃。塑料大棚早熟栽培的黃瓜、番茄、菜豆和速生葉菜等生長適溫,以白天18-26℃,夜間13-18℃為宜;辣椒、茄子等以白天24-30℃,夜間18-20℃為宜。
根據大棚溫度變化規律和早熟栽培蔬菜品種適宜生長溫度要求,加強棚內溫度調節管理工作。秧苗定植後緩苗之前一般不通風,以提高棚內地溫和氣溫。早春因光照弱,棚內增溫效果較差,可採用大棚內再覆蓋地膜加小拱棚措施,來提高增溫保溫效果,促進秧苗迅速返青成活和生長。隨著季節的推移,氣溫逐漸升高,棚內溫度也逐漸升高,當白天上午或中午氣溫達32℃以上時,敞開棚門或四周通風,棚內溫度降到26℃左右時間閉通風口。 4-5月更應注意溫度管理,當氣溫達35℃以上時,加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或結合施肥澆水降低棚內溫度,防止徒長和灼傷秧苗。6-8月氣溫高,持續時間長,一般應揭去大棚膜,或覆蓋遮陽網膜遮陰降溫,以利於果菜繼續開花結果,增加產量。
2、大棚內濕度的管理 塑料薄膜不透氣,棚內栽培由於土壤水分的蒸發和作物的蒸騰作用,使棚內空氣濕度增長,若不通風,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可達90%以上, 甚至達100%。其變化規律是:棚溫升高,相對濕度降低;棚溫降低,相對濕度升高;晴天、有風天相對濕度低,陰天、雨(霧)天相對濕度增高。棚內的絕對濕度(水汽量)隨棚溫升高而迅速上升,甚至成倍增加。一般春季8-9點鍾之後,由於土壤水分大量蒸發和作物的蒸騰作用增大, 棚內水汽量迅速增加,至中午時水汽量為早晨的2-3倍;下午5-6點鍾時, 由於通風和氣溫下降,棚內水汽量減少;夜間隨著溫度下降,棚內水汽量減少,但棚膜上凝結大量水珠(水滴)。
一般大棚早熟栽培蔬菜, 適宜的相對濕度白天為50%-60%,夜間80%-90%。 如果棚內相對濕度過高,植株葉片的蒸騰作用就會受到抑制,土壤濕度和棚內的空氣濕度增高,棚膜上凝結大量水珠,既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利於植株的生長發育,又使病菌繁殖,病害流行,危害嚴重。因此,調節棚內溫、濕度,特別是夜間溫、濕度,是防治病害、促進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措施,應給予重視和加強。
大棚蔬菜秧苗定植後至開花前,一般不施肥水,進行蹲苗。棚內管理要提高溫度,降低濕度,促進根系生長;陰天、晴天中午適當通風排濕,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堅持經常颳去棚膜內側的水珠或在棚內放置一些生石灰等吸潮物質,這樣,既減少病害,又有利於果菜生長發育、開花結果。速生葉菜棚內濕度可稍高一些。
3、大棚內光照的管理 塑料薄膜透光性良好,一般透光率達70%-80%,紫外光和紅外光的透過率高於玻璃。但棚內的光照強度比棚外弱,據測定,春季大棚內的光照強度為露地的50%-80%,冬季最弱,棚內約為2000勒。冬季中午短時間可達3萬勒, 陰雨天僅1000勒。因此,在春季大棚早熟栽培上,如何爭取更多的光照尤為重要,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基礎條件,光照充足,早熟豐產就有保證。
大棚內栽培應作畦,東西向栽培。春季隨氣溫回升,植株開展度逐漸增大,應適當稀植,葉片盡量減少重疊,擴大受光面積。早春光照不足,要提高棚溫增強光合作用。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溫度的條件下,適當早揭膜,遲蓋膜,充分利用中午前後多接受光照,延長受光時間,增加光照強度;注意保持棚膜清潔,減少灰塵污染,以增加透光度。若光照嚴重不足,也可採用人工補光等措施,爭取早春及春季增大受光面積,延長受光時間,增加光合強度,促進作物健壯生長,早開花,早結果,早上市。6-8月光照逐漸增強,對果菜類應揭膜、遮光,降低溫度和光照強度,提高單產。
4、大棚內栽培的肥水管理: 塑料棚早熟栽培,因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需施用的肥料種類和濃度也不相同。果菜類定植後要控制肥水施用,蹲苗,促進迅速返青成活;開花前要控制施用氮肥,防止徒長,勤施清淡人畜糞水;坐果後重施追肥,促進多開花、多結果和果實迅速膨大成熟,早上市,防止早衰,提高單產。速生葉菜,返青成活後,應勤施肥水,促進葉菜生長發育,早上市。肥水施用時,與保溫、通風和排濕相結合,視棚內氣溫、濕度、光照強度和作物生長發育狀況,靈活掌握施用。
5、大棚內栽培的病蟲害管理: 塑料大棚栽培,因棚內的溫度較高,濕度大;很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常見的有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等等,在生產管理上必須要進行苗床土的消毒,調節好棚內的溫度和濕度,避免低溫高濕的條件出現,防止播種過密,幼苗徒長。出現病害,盡快葯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