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外主要交通工具!快快!
在國外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陸路指引如果是商業性的旅行不必說,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都市與都市之間的飛機來往。但這種飛行的旅行是否有更多的樂趣呢?這種走馬觀花、直達目的的旅行似科不能充分地領略異地的山水人情,有時我們走過的路程所經歷的風景會比原先預想的美妙很多。倘若能夠驅車走遍名勝古跡,一定比坐飛機來的有意思。目前的世界,除了極少數的沙漠、熱帶雨林地帶以外,都有很方便的交通工具。至於旅行坐什麼交通工具,且�勒漳愕男諧淌奔浣舸儆敕瘢�衷誚檣薌鋼職踩�穆鉸方煌üぞ摺?
歐洲的交通工具
如果參加過歐洲旅行的人,一定聽說過歐洲國際火車月票,這是歐洲13個國家聯營的鐵路期限月票,可以不拘次數的來回搭乘,分為一般月票與學生月票兩種。除此以外,還有歐洲國際擴大線(歐洲21個國家鐵路聯營車票)、歐洲國際列車群(10人以上的團體)……等。歐洲的列車,通常是採用情人座的方式,所以要乘火車旅行時,最好是湊成偶數。
國際特別快車
世界各地的機場,通常都分為國際機場和國內機場兩種,而且大部分的機場都有來回分別設立的設備。因此坐飛機旅行,對於一個初次旅遊的人比較沒有問題。但是在歐洲乘坐火車,就必須特別注意了。歐洲大城市的火車站,是以目的地不同而分別設立。所以往何處去,要在哪個火車站坐車,自己都要仔細想清楚、打聽清楚。縱橫歐洲主要城市間的國際特快車票,通常要先預約購買。在火車上有豪華的餐車,餐票也可在車內預約。由於歐洲的列車都有餐車的設備,使人有置身旅館之感。如果能夠在車上用餐,一面欣賞窗外迷人的景色,也是旅遊的一大樂事。所以有很多的觀光客,都是利用搭乘國際特快車來作歐洲旅行。
各站停車
到各地去旅行,最好能夠每站都下車去走一走。如果旅行時間很匆忙的話,可以搭乘二等快車,由於這種車有卧鋪的設備,比在一個旅館里過夜要便宜的多。歐洲列車的開往、到達都有詳細的時刻表,這種附有時刻表的小冊,可以在零售攤上買到,只要能夠把握時間,就可以做一次快樂的旅行另外歐洲的火車,在開車及火車到站時,都有播音員的廣播。在瑞士,火車要開動時,沒有鈴聲作響,所以初次旅行的人不要趕不上火車,或錯或站才下車。
歐洲的公共汽車
搭乘公共汽車,除非是當地的居民,其他人每每無法善加利用。如果你想坐公共汽車旅遊歐洲,可利用長途巴士,參加市內的小型觀光旅遊團。你可以免費在旅館里拿到這種小冊子。坐公共汽車與火車不一樣,比較容易疲勞。歐洲的國內鐵路和巴士,即使是初次搭乘的人,也會逐漸習慣。如果想到歐洲去,為了節省昂貴的飛機費用,可以搭乘經過西伯利亞的火車去歐洲,這樣的旅行顯然比飛機的費用來得便宜,並且能看到不易見到的景色。但是在火車上坐一個多星期,吃一成不變的食物,也不能洗澡,對一個旅遊者來說會覺得很勞累,這是需要有思想准備的。
美國的交通工具
美國的USA鐵路月票美國也有像歐洲那樣的USA線月票,但是美國的月票屬於二等車的車錢,如果想坐頭等車,就必須再加錢。美國國內的火車,從普通到特級有很多種,而且都可通到加拿大。美國鐵路網分布很廣,共有38000多。當你有機會到美國,從紐約到芝加哥、洛杉機、舊金山等,不妨搭乘看看。美國國土之大令人嘆為觀止。置身於火車上,縱橫於一望無際的新大陸,心裡會覺得很舒暢。美國的火車,也有兩層的設備。
美國的長程公共汽車在美國旅行,最不能缺少的交通工具,就是公共汽車。這些公共汽車可到達加拿大、阿拉斯加,無論遠近,且都是定期公車。尚有一種長程公車,可以提供食物和場所,是一種很方便的交通工具,同時費用還可以打折扣。有時也有成群的計程車在招呼乘客。
印度
印度的鐵路網非常發達,車行迅速。倘若在印度坐上一等的列車,會讓你稱心滿意的。因為在列車上,不但有冷暖氣的設備,還有個別的包廂,並且有淋浴器供旅客洗澡之用。服務員的態度非常殷勤。只要你付給他一點小費,他會連說「謝謝!」且優先為你服務。
埃及
埃及的國有鐵路對一等車的旅客服務非常周到,不僅有冷暖氣設備,且有單人和雙人包廂,但速度很慢,需極大的耐心。如果你坐計程車到車站,下車時會有兩三個行李員,過來幫你提行李,他會將行李妥貼的放在車上。在雙上包廂里,高有桌子、洗臉盆、飲水器和衣櫃。椅子用純白的布蓋著,有時也可當作床鋪用。
非洲
繼埃及的列車之後,還有東非鐵路的火車也很舒適。在列車上,雖然沒有衣櫃可供使用,但是服務員笑容可掬,服務態度親切熱情,令人難以忘懷。
乘坐東非列車,為了要保護動物,時速限制為40公里,列車行駛中窗外徘徊的野生動物清晰可見,因此有如乘坐狩獵車。列車上的餐車和卧鋪都非常豪華,特別是服務員的熱誠執行使旅客有置身旅館的感覺,美中不足的是車速慢了一點。
東非鐵路的服務員也知道火車的時速比各國都慢,但他們會這么對旅客們說:「旅行的目的是要使身心兩皆愉快,因此不要太匆忙。坐我們的列車,你們可以心情地享受野外風光。」
出租汽車的利用
對於一個有時間限制,且拿著笨重行李的旅客來說,坐公共汽車或火車游覽是很不經濟的。這時,可以租車以達到旅遊的目的。目前我國尚未能申辦國際駕照,蛤相信不久的將來定可以實現。只要你在國內拿到了駕駛執照,到國外就能很方便的取得一份駕照,到於交通規則,各個國家大體相同。
在歐洲或澳洲,只要我的駕車技術不錯,通常可以暢行無阻。因為在各處都有明顯的交通標志可供人參考。就是歐洲的古老城市,街道也很整齊;尤其是巴黎、羅馬、倫敦,到處都有指示標,因此可以不用擔心會迷路。
租車旅行自由自在,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但是如果一個人乘坐,租費昂貴。如果能三、四個人合租,大家平均分攤就劃算多了。世界上規模宏大的租車公司有兩家,一家是赫茲(Herts),另一家是愛維斯(Avis),其他還有很多的租車公司。
規模小的租車公司,他的分公司較少,因此對旅客來說比較不方便。比如你在某地要租交通公司的汽車,碰巧在那裡沒有分公司,或者是車子行到半途發生故障,不能立刻送到公司修理。這些情形,對於大規模的租車公司來說,是很容易解決的。
《天津日報》
當東方的「自行車王國」在汽車文化的暴力面前顯得日漸蒼白無力之時,在歐洲的富國荷蘭,自行車早已不再拘囿於交通工具的藩籬,成為幾乎全民喜愛並積極參與的運動方式,也升華為獨特的文化。多年來,荷蘭政府在修建道路、制定交規和道路管理方面對自行車的行駛進行了特殊規定,以此保護騎行者的安全並激勵、促使自行車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荷蘭,各城市都辟有專門的與交通主幹道隔離的自行車道,而不僅汽車被禁止駛入自行車道,就連機動腳踏兩用車也不得駛入。另外,由於自行車文化的風行於世,自行車道兩旁也自然派生出許多專門針對自行車的服務設施,如:自行車修理店、自行車出租行及自行車停車場等。
在這樣的特殊「關愛」之下,騎自行車出行成為荷蘭人「迷戀」的交通手段和鍛煉方式:荷蘭人30%以上的旅行是靠騎自行車完成的,在荷蘭的老年人當中,48%的旅行也是靠步行或騎自行車完成的。而擁有1600多萬人口的荷蘭,自行車的數量幾乎與人口數量相當。
自行車文化在荷蘭的流行離不開政府對自行車這種環保、實用、節約能源而又有益於鍛煉騎行者身體的交通工具的大力支持。
㈡ 目前哪個交通工具最安全
從事故率來說,自行車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任何一種交通工具都會有危險,只是看事故概率的高低。通過比較,自行車的事故率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的。
交通工具的危險系數排名:
第一,汽車。事故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全球每天接近8人死於車禍。隨著私家車數量的飈升,車禍率還會上升。
第二,江河輪渡。由於管理上的疏漏,一直是個重磅殺手,其特點是單次死亡人數多,事故多發於貧困國家。
第三,火車。火車的脫軌事故相當慘烈,723溫州動車事故實在觸目驚心。世界上火車事故率最高的國家是印度,嚴重超載是發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第四,輪船。天氣原因和觸碰暗礁是航海事故的主要原因,從總體上來說,航海事故並不多見。
第五,飛機。理論上來說,飛機是比較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一旦發生空難,逃生就比較困難了。
第六,自行車。16世紀法國人發明了自行車,它是名副其實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於速度慢,所以不易發生事故。
㈢ 在德國出行方便嗎用什麼交通工具比較好
第一,在德國公共的交通設施是非常完善的,不論是老人 小孩 孕婦還是殘障人士,都會有專門的位置以及上下車方式,第二,如果您選擇私家車在德國也是非常有感覺的,德國的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對於那些喜歡駕駛的人在德國開車絕對是一種享受。
㈣ 全球最快的火車是哪個國家的
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飛機,然而事實上雖然火車不像飛機那樣可以飛越海洋,但是並不意味火車不能像飛機那樣跑得快。在現代社會中,出行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就是高速列車和飛機。火車也分為快車和慢車,在全世界領域里,速度最快的火車就是對於大家來說可能都比較熟悉了,甚至有不少人乘坐過。那就是上海磁懸浮列車。
不得不說我國現在的綜合國力就是世界的前列水平,我們也應該可以有這樣強大的國家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㈤ 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鐵路是多快哪個國家的
1.運營速度最快的是中國,武廣線上很多車次,平均運行時速都接近300公里,很多線路上最高運行時速都輕輕鬆鬆超過300了。
2.實驗速度最快的還是法國阿爾斯通的TGV最高時速574。
㈥ 請問在義大利旅遊用什麼交通工具最好
11月份的義大利還是適合旅遊的,不是最冷的時候. 換城市的話最好坐火車.歐洲的火車線路是很發達的. 旅遊歐洲最舒服、最便捷、最輕松、最浪漫的交通工具,莫過於搭乘火車。很多時候,搭火車比搭飛機便捷,因為火車站總是設在市中心,不像機場設在郊區,還得花時間和金錢前往。正因為這樣,歐洲出現了很多火車聯票,比如給住在英國半年以上的人用的Inter-Rail Pass,對住在毆盟外的人使用的歐元pass,北歐的Scandinavia,以及各個國家內部的各種火車聯票。 對於在歐洲旅遊,如果想一次多看幾個國家的話,Inter-Rail pass肯定是第一選擇了.
㈦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交通最發達
德國堪稱世界上交通最發達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擁有高速公路的國家,同時也是酷愛自行車的國家。作為汽車王國,今天我們來看看到底德國的公路交通文化和發達程度在哪?
√機動車在德國
德國的公路分為聯邦級、州級、縣市級和鄉鎮級組成,總里程65萬公里。對不同的路段規定有不同的車速限制。通常高速車速為100-130公里/小時,國道為70-80公里/小時,市區內為50公里/小時,住宅區內一般只允許30公里/小時(一般路邊會有限速標示)。只有部分高速公路無車速限制。同時,對某些車輛如載重汽車、大型公共汽車等也規定有最高車速。
德國獲准行駛的機動車約4000多萬輛(德國人口為8000多萬人),其中絕大部分為小轎車。德國城市交通的三分之二是靠居民自己的小汽車解決的,只有三分之一是靠公共交通工具。但近年來選擇公共交通和自行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認為更加經濟環保。
√為什麼德國高速部分路段敢不限速
德國的高速公路已有80年的歷史,目前總長度約13000公里,第一條高速建成於1932年。高速沒有收費站,你可以看到高速上有人騎著摩托車,它也是世界唯一一個高速部分路段不限速的國家,為什麼德國高速部分路段敢不限速?
原因一:車輛性能。德國車輛以本土車為主,在這個汽車王國里,本土生產的無論是高端汽車還是低端汽車,車輛性能和安全系數都在嚴謹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此外還要歸功於德國嚴格的生產質量標准和眾多的汽車媒體,很多權威機構或媒體會公布各個品牌汽車在性能和安全性上的對比。
原因二:路況。德國高速路況極好,傾斜度僅為4%,採取兩側封閉。德國高速的路面厚度在55-58厘米之間,還有向兩側2.5度傾斜的防雨水設計,這些都增加了高速使用壽命和安全性,因為有研究表明,雨水對高速的破壞遠比時速200公里的汽車對高速的破壞要大的多。
原因三:車檢。德國的車檢新車一辦是在使用後第3年開始年檢,之後為每兩年一次車檢,車檢機構也非政府所有,而是由企業擔任(因為車檢為盈利機構),車主可根據自己的車輛品牌、車輛狀況、車輛性能選擇不同企業進行車檢,車輛檢驗不僅對行車安全進行檢驗,還要對污染程度進行檢驗,檢驗費用一般在100歐以下。
原因四:完善的法規。完善的法規可以減少行車事故,增強行車安全性。在德國考駕照十分嚴格,不僅有分為理論考試和路考,還有駕照試用期,並不是考試通過後就意味著拿到了正式駕照。在德國法律規定開車每2小時需要休息10-15分鍾,每4小時需要休息半小時以上;在高速路段,除了休息區,高速上禁止無故停車在應急車道;到了冬天車輛必須更換冬季輪胎,否則將受到處罰。
原因五:司機守規矩。大車走大車道,小車走小車道,變道一定打轉向燈,還要扭頭查看死角是否有車輛,所有超車全部從左側超車,如有人要超車,車主會主動打轉向燈並入右側讓出超車道。很少有人會行駛在應急車道。遇到前方事故或突然減速,所有車輛自覺打開雙閃燈提示後來車輛。
原因六:完善的道路管理。技術方面,包括:監視器、電子顯示屏、中心伺服器、路面的感應線圈、電視攝像頭及基建等,整個處理中心有交通部門和警察部門共同協助管理。人員方面,會有高速便衣警察進行路面巡邏有安全隱患或不按規矩行車的車輛,也有路面修護人員進行行車巡視,查看道路安全性。
原因七:處理事故速度。在德國,有36個直升機救援極低,能在15分鍾內到底全德任意一個事故現場進行救援。此外有高速車輛能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現場進行處理,很多賓士寶馬應急車輛是經過改裝的,且不會安裝限速解調器,還有寶馬應急摩托K-1200GT,時速最高240公里,0-100加速為3.7秒。80%的事故車輛能在現場直接修理完畢。
原因八:高速無廣告。在德國高速兩旁是幾乎看不到任何商業廣告牌,因為這很有可能引起駕駛員分心。所有兩旁除了交通標志和綠地外,最多的就是警示牌,比如禁止酒後駕車,系好安全帶,控制行車速度等。
原因九:道路廣播:完善的電子系統可實時監控道路狀況,並通過廣播提前通知提醒行車車主,哪裡有事故,哪裡車輛擁堵,哪裡有道路維修等,需慢行或繞行。
√在德國的駕照
在德國考駕照十分嚴格,分為理論考試和駕車考試,一般在1500歐到2000歐不等,順利的在3個月內完成,也有超過1年的。最多一人能考5次,如果3次不過需檢查智商。有半年的試用期,合格後可換成終身駕照,無需檢驗,但2013年新規定駕照需15年更換一次。
通常新手要先學習理論知識,包括交通標志,行車規矩,比如遇到斑馬線必須停下,遇到行人必須避讓等。此外還要學習急救知識,如何在緊急情況下自救和救助他人。理論考試滿分100,90分通過,1小時答題。
之後就是駕駛學習,直接上路學習,用的是專門的駕校車輛,教練會在副駕駛進行指導,車內一般都會有額外的制動系統以便教練在緊急狀況下使用。除了啟動、停車、倒車練習和基本行車練習外,另有12次特殊上路練習,每次45分鍾,5次鄉間小路,4次高速,3次夜行。駕駛考試約45分鍾,包括啟動前和停車後車內的一系列動作,如系安全帶、觀察倒車鏡等,然後就是車市行車,高速行車和居民區內行車等。順利通過後,教練會當場頒發駕照。
2014年5月1日起將執行新的處罰政策和積分體系,駕照總分改為8分制,被扣1-3分的將被登記記錄,4-5分的將警告並自願參加補習課程,如果參加課程後可少扣1分,6-7分的會被嚴重警告並自願參加補習班,不會因為參加補習班而減少扣分,8分直接吊銷駕照。
新的交規處罰力度更加嚴格:開車打手機60歐扣1分;冬天不使用冬季輪胎60歐扣1分;兒童不系安全帶或不使用安全座椅60歐扣1分;闖紅燈(紅燈亮後1秒)200歐扣2分;違反先行權70歐扣1分;危險超車100歐扣1分;酒駕(含量超千分之五)500歐扣1分;轉彎不回頭看行人或騎自行車者70歐扣1分;另外在市區或郊區等超速也將收到不同程度的罰款和扣分。另外除了罰款和扣分處罰外,部分違規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禁駕(從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
交通犯罪將直接吊銷駕照。一般兩年內無再次扣分會消除記錄,交通犯罪行為記分5年後自動消除。但在德國21歲以上是可以部分酒後駕駛的,只要血液酒精濃度低於千分之五,相當於一瓶啤酒。很多飯店會提醒客人請勿酒駕。
新交規除了扣分外,罰金也提升了標准,比如從行車打電話罰款40歐提升到了60歐,冬天不換冬季胎也從40歐罰款上漲到了60歐,佔用緊急車道從50歐變為65歐。此外有些超速或闖紅燈還會被禁止開車一段時間。
想用中國駕照在德國駕駛或租車,需公證並在當地相關部門再次認證。在第一次入境半年內有效,超過半年需考德國駕照。通常車行只願意租車給擁有2年以上駕照的駕駛員。
√在德國停車
在德國停車,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收費的,可根據路邊的標示來區分,大多數道路兩旁設有停車帶均可免費停車,有些地段是只允許短時間停靠,大多數公共停車場位於室內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平均一小時的停車費用最貴的城市是在Saarbrücken,每小時2.21歐,最便宜的在Oberhausen,每小時0.08歐。
德國交通管理部門按交通流量情況,分時間和地段,規劃了有限時和不限時停車帶、收費和免費停車區等形式不一的停車帶。很多收費停車場在晚7點到次日8點或周末也可免費停車。
在很多公共停車場都設有控制系統、引導系統、繳費系統、立體式設計等,可以通過技術支持,計算車輛進出數量,指示空餘車位位置,建議車輛停泊時間、節約停車平面空間等,來滿足停車智能管理。
停車時需注意幾點,一不可停靠在殘疾人專用停車位,二不可佔用應急車道、出口或入口處。
√在德國加油
在德國主要分為汽油和柴油,德國很多車輛均有柴油發動機,柴油相比汽油價格略為便宜,每個加油站的油價也略有不同,甚至每天每個時段的價格都有所不同,有德國人說一般晚上7點左右油價是一天中最便宜的。
加油站多為民企,主要有Shell、Aral、Total、Jet、Orlen、Esso等,油種類可分為汽油為Super Plus(即98號汽油),Super(即95號汽油),部分加油站還提供Super-E10(一種95號的環保型汽油),還有柴油等,一般價格約在1.4歐每升到1.7歐每升不等(含稅)。
大多數加油站為自主加油,只需選擇自己所需加油種類,然後自行加油,當加完後,自己去收銀台告訴工作人員油箱號,加了多少油就行了。
√在德國洗車
在德國洗車並不用太頻繁,即便遇到雨天,車身一般很少會有大量泥沙,但如果想要洗車,一般加油站都會設有自動洗車的地方,也可去專門的洗車行,價格約在10歐到20歐不等。如果想要清洗車輛內部,通常使用洗車行的吸塵器自行清理。所以很多人為了省錢,會在自家院內自己清洗車輛。
㈧ 什麼交通工具最安全
相對來說,馬車比較安全。
第一名:馬車。自行車以前的幾千年,馬車一直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馬兒良好的脾氣在工作崗位上盡心盡責,很少發生事故。
第二名:自行車。16世紀法國人發明了自行車,它是名副其實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於速度慢,所以不易發生事故。
第三名:飛機。理論上來說,飛機是比較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一旦發生空難,逃生就比較困難了。失聯客機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四名:輪船。天氣原因和觸碰暗礁是航海事故的主要原因,從總體上來說,航海事故並不多見。
第五名:火車。火車的脫軌事故相當慘烈,723溫州動車事故實在觸目驚心。世界上火車事故率最高的國家是印度,嚴重超載是發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第六名:江河輪渡。由於管理.上的疏漏,一直是個重磅殺手,其特點是單次死亡人數多,事故多發於貧困國家。
第七名汽車。事故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全球每天接近8人死於車禍。隨著私家車數量的飈升,車禍率還會上升。
㈨ 哪個國家的汽車是最好的
因為德國人發明了汽車
卡爾·本茨 1844-1929
汽車的定義
按照《詞海》的權威說法:「汽車是一種能自行驅動,主要供運輸用的無軌車輛。原稱『自動車』,因多裝用汽油機,故簡稱汽車」。《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汽車是用內燃機做動力,主要在公路或馬路上行駛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橡膠輪胎。用來運載人或貨物。」但這樣給汽車下定義有失嚴謹。一則摩托車也是自行驅動、無軌、用汽油機;二則拖拉機也使用內燃機、無軌、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車輪;三則過去的蒸汽機車是採用外燃機;四則現在的汽車還可以用天然氣、煤氣、甲醇等為燃料,何況還有太陽能車、電力車等。因此,目前對汽車的解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對此作以探究從而較科學地反映汽車的特徵。
我們認為,給汽車下定義必須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第一,汽車的產生與發展。汽車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歷史,不同時期的汽車有著不同的結構特點,並且汽車的種類和用途也是日新月異;第二,以汽車原意為依據。汽車源自西方,應以西文原意為主要依據,並結合現代意義上的汽車予以定義。英文中的「汽車」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會動的�」構成的,這就是「Automobile�汽車�」的來歷,其意思是自己會動的,即自動車;第三,汽車與其它相似機械相比是有區別的。在汽車定義中,不應完全涵蓋相似機械的所有特點。
下面從蒸汽機車的出現及其發展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車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為車輛的動力源,後來發展到利用自然力製造出了風力車。再隨著機械業的發展,又有人製造出了滑輪車、發條車等。但這些車輛都因缺乏使用價值而沒有得到世人認可。
十八世紀中葉,瓦特蒸汽機的出現,成了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導火索,它為蒸汽機車的誕生奠定了基礎。1769年,法國工程師兼陸軍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諾(N·JCUGNOT)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前三輪車(題圖)。當時製造這輛車的主要目的是為牽引火炮。車身為木製,用三個龐大車輪支撐。前輪直徑1.28米,後輪直徑1.5米。車的前部設有「梨」形鍋爐,鍋爐後部有兩個容積為11加侖的汽缸,鍋爐產生的蒸汽被送入兩個汽缸,推動兩個活塞運動。通過簡易曲軸把活塞運動所產生的力傳給前輪,由前輪帶動整車行駛。這輛車看上去雖顯笨重,製作簡陋且工作效率不高。但它採用了機械動力,實現了自驅動,亦即現代意義上的「自動化」,這完全可以說是一次歷史性飛躍。以此為起點,到十八世紀末,歐洲各國及美國又先後製造出運載物資、運送人員等用途更加廣泛的蒸汽機車,車身和其它結構有了很大改進。到十九世紀中期,便形成了一個蒸汽機車的全盛時代(本文專指公路蒸汽機車)。所以,蒸汽機車在人類交通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蒸汽機車與現代汽車相比具有自身驅動,不依靠軌道和架線,裝有車輪,能在道路上行駛等特點。不同之處,它是以外燃機作為動力源的。但外燃也好,內燃也罷,都屬發動機范疇,只是形式不同。由此可見,從動力來源看,不論它使用何燃料,只要靠自身驅動,就已具備汽車的基本條件。因此,蒸汽機車可以稱之為汽車。
二、以內燃機為動力
的車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Karl Benz),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燃料,以內燃機為動力,主要用於人員乘坐的現代汽車「賓士一號車」(圖2),並獲得了專利權。車上裝有三個實心橡膠輪胎的車輪,前面一個小輪,後面兩個大輪;將一台單缸四行程汽油發動機設置於兩後輪之間;發動機產生的動力靠齒輪和鏈條機構傳給裝有差速器的後軸,行駛方向靠操縱桿控制。為了提高人員乘坐的舒適感,在車架和車軸間裝有鋼板彈簧懸架,使之更加具有現代汽車的特點。
以內燃機作為驅動力可使汽車的車體輕穎靈巧,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省力。同時也使得汽車工業得到了一次技術和理念上的升華。「汽車」一詞是外來語,冠之「Automobile〃�其中並沒有內燃機、外燃機和使用什麼燃料之意,更沒有特指以汽油為燃料,其本意就是「自行驅動」。因此,諸如前文所述的汽車定義,就不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了。
㈩ 在美國如果要外出主要靠什麼交通工具有達人可以詳細介紹下嗎
美國的交通雖然十分現代化,但是各類交通工具有利也有弊,剛到美國的朋友可能會不知所措,出行時如何選擇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便顯得尤為重要。美國的私家車比較多,所以公共交通比較差。通常如果出行的地方比較近,自行車是最好的選擇。除非住在大城市,否則盡量不要依賴公交車。
在美國,自行車通常屬於人們的健身工具,如果在校內或者學校附近可以作為交通工具。騎自行車的學生一般都需要向校內警察登記,以防車被偷竊,如果沒有登記可能還會被罰款。在美國騎自行車比較危險,需要多加小心。
美國幾乎每戶都有汽車,一般日常出行或者較短的外出旅行,成年人都會選擇開車。在美國,租車業也比較發達,只要有駕駛證和信用卡就可以租到車,自駕旅行需要備好路線圖,帶上必要的工具,以防出現汽車故障。
美國的大多數城市都有公交車,車票價格較低,但是其交通路線和車次不能和中國相提並論。由於美國乘坐公交車的人很少,每趟車之間相隔時間一般為20分鍾左右,而且交通網路也不密集,一般車站只有一個站牌。但在中國,公交車間隔時間較短,且交通網路密集。
美國的計程車一般都會集中在機場和市中心,可以招手即來,其他地方乘車則需要提前訂車。在計程車內都有計價表,以里程計算。小費一般是車費的10%到20%,也有的按行李數支付。
在美國,有地鐵的城市不多,地鐵四通八達的城市更是寥寥無幾。紐約是美國地鐵最發達的都市,華盛頓、芝加哥地鐵也發展得不錯。如果剛到美國,可以選擇在地鐵附近住,出行會很便利。
美國人如果長途旅行的話,一般會選擇乘飛機或者自己開車。如果距離不是很長的話,主要以自己開車為主,或者坐長途汽車、火車。但是,由於美國航空事業發達,飛行路線密集,票價相對合理,再加上美國地域遼闊,所以一般長途旅行還是以坐飛機為主。
而火車在美國交通業的發展非常落後,與飛機相比價格也不太優惠,短途旅行時乘坐火車會比較方便,如一些城際列車,是工薪階層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美國的長途汽車和火車類似,不是人們的首要選擇,不過長途汽車票價便宜,往往比火車便宜很多,如果去偏遠地區而不想開車,可以選擇乘坐長途汽車。長途汽車車票和火車票一樣可以隨到隨買,價格相對穩定。
(10)哪個國家的交通工具最好擴展閱讀:
交通
美國擁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運輸工具和手段多種多樣。相較於其他西方國家,由於汽車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相當早,美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都提前顧慮到了將城市和住宅區搭配道路網路的設計。
為了連結國土,美國設計並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國的國家交通系統主要便是依賴這些高速公路網。當中最重要的是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設。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經由當時的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授權建造。
地鐵
紐約市的地鐵網路是世界上載客量最為沉重的捷運網路之一。而區域鐵路和公共汽車網路則延伸至長島、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都成為了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交通網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國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為薄弱,人們出行更多地使用私人汽車。
鐵路
美國建造了橫貫大陸的鐵路網路,用以在48個州之間運載貨物。美國鐵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鐵路網也橫貫了48個州中的46個,專門用於客運用途。美國的鐵路貨運系統是世界最繁忙和先進的,且美國的鐵路總長度位居世界第一。
根據2007年的數據,美國的鐵路總長為226,427公里。然而美國鐵路的客運並不如西歐和日本發達,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國國土的遼闊;若要到達數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飛機會比搭乘火車還要省時。美國政府的分析便認為空中客運是導致客運鐵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連倒閉的主因。
公路
美國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系統覆蓋全國,截止2014年全國公路總長超過651萬公里。約有1.4億輛車使用公路系統。高速公路是由地方、州與聯邦政府建造的。自1811年起,聯邦政府首次擔負其公路建造的責任。2012年7月6日,奧巴馬總統簽署「在21世紀中前進」的運輸法案,在2013財年和2014財年為陸地交通建設撥款1050億美元。
空運
2004年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有17個位於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Hartsfield-Jackson Atlanta International Airport)。以運貨量而言,在同一年裡,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MEM)。
水運
許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於美國;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以及紐約港,它們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區(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倫湖、安大略湖)也有許多船運交通,每大湖都與密西西比河的河網路廣泛連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個連接五大湖與大西洋的伊利運河(Erie Canal)則促成了美國中西部的快速農業和工業發展,並使得紐約市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