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耬車為什麼是墾荒工具
現代耬車就是旋耕機,旋耕機功率大、工作高效,屬於現代化科技革命的產物,大大節約了人力,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旋耕機在廣大平原地區已經廣泛應用,旋耕機的墾荒功能強大,配合播種機也可以完成播種。
2. 耬車有什麼優勢
耬(lóu)也叫「耬車、「耬犁」、「耙耬」。舊時中國農具名。是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這種條播機只需要用一頭牛、一匹馬或一匹騾子來拉,並按可控制的速度將種子播成一條直線。
據史料記載,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已有耬車,最初的耬車一次只能播種一行,被稱為一腳耬。隨著播種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兩腳耬。我國古代的耬車,就是現代播種機的始祖。因播種幅寬不一、行數不同,漢武帝的時候,搜粟都尉趙過總結前人的經驗並吸收前代播種機的長處,獨具匠心,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
3. 耬車是不是唐代發明的
這種工具據東漢崔寔《政論》的記載,耬車由三隻耬腳組成,即三腳耬。三腳耬,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頃」。
可見不是唐朝發明的
4. 三腿耬車是做什麼用的
我國兩千多年前發明的三腿耬車是最早的先進播種機具,是西方人直到1600年才發明的播種機的始祖。
三腿耬車是一種畜力播種工具。據東漢崔寔《政論》記載,耬車由三隻耬腳組成,即三腳耬。三腳樓,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頃」。
據史書記載,耬車是漢武帝時主管農業生產的搜粟都尉趙過發明的。趙過發明的耬車是由種子箱、排種箱、輸種管、開溝器、機架和牽引裝置組成的。它的中央有一個盛放種子的耬斗,耬斗下有三條中空的耬腿,下面裝著開溝用的小鐵鏵。播種時,一人在前牽引架著耬轅的牲畜前進,另一人在後控制耬柄高低來調節耬腿入土的深淺,同時搖動耬柄,使種子均勻地從耬腿下方播人所開的溝內。耬車後面用兩條繩子橫向拖拉著一根方形木頭,能在耬車前進時把犁出的土刮入溝內,使種子及時得到覆蓋。這種耬車將開溝下種、覆蓋三道工序結合在一起完成,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和質量。西漢比較發達的農業和較強的國力與三腿耬車的普遍使用是分不開的。
5. 古代農業耕種主要有哪些工具
古代農業耕種主要有擔、耒耜、耬車、磨、礱這一些工具。一些傳統的工作用的農具是在人們的學習當中不斷被發展出來的,因為人們的手工勞動遠遠要比這些器具勞動要費力,所以他們就開始製造這樣的工具來幫助自己生產生活。雖然他們具體的樣貌肯定比不上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工具,但是在那個物質比較貧乏的年代中,這一些器具也是非常珍貴的,他為當時食品加工產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當然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大的,除了這幾項基本的工具之外,當然還有一些更加精妙的工具,他們都促進了當時的農耕業的發展。
6. 從前農民種田最常用的是什麼工具
一、耕地整地工具
1、漢代畜力犁成為最重要的耕作農具。
2、魏晉時期北方已經使用犁、耙、耱進行旱地配套耕作。
3、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體系。
二、灌溉工具
1、商代發明桔槔。
2、周初使用轆轤。
3、漢代創造並製作人力翻車。
4、唐代出現筒車。
三、收獲工具
1、春秋時出現的脫粒工具槤枷在我國南北方通用。
2、清選工具以簸箕、木揚杴、風扇車為主,風扇車的使用領先西方近千年。
四、加工工具
1、漢代出現了杵臼的變化形式踏碓,石磨盤則改進為磨,礱。
2、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碾。
3、元代棉花成為我國重要紡織原料,逐步發明了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等棉花加工工具。
五、運輸工具
擔、筐、馱具、車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六、播種工具
1、耬車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播種工具,發明於東漢武帝劉秀時期。
2、宋元時期北方普遍使用。
3、北魏時期出現了單行播種的手工下種工具瓠種器。
4、水稻移栽工具――秧馬,出現於北宋時期,它是拔稻秧時乘坐的專用工具,減輕了彎腰曲背的勞作強度。
七、中耕除草工具
1、鐵鋤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
2、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時期開始使用。
(6)耬車什麼工具擴展閱讀:
農具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的工具大致經歷了三種類型:原始社會主要是石器,所以我們稱之為石器時代,奴隸社會主要是青銅器,故我們稱之為青銅器時代,而封建社會主要是鐵器(戰國出現鐵)。
而自古以來我國都是一個農業社會,這些材質體現到我國漫長而燦爛的農具發展史上,表現為一系列重要的農業工具的創新和傳承。而這些農具的演變也印證了我國農業歷史的沿革。
1.耒耜:傳說中最古老的工具,是一種翻土農具,大至出現在炎帝時期。其發明開創新漢族的農耕文化,木製品。
2.銅鏟:鏟土除草用的農具,出現於商代,青銅製品。
3.牛耕:一種(腳踏耕具)播種工具,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標志著農耕社會達到新的高度。
4.鋤:一種翻土農具,出現於西周時期。
5.鐵犁:耕翻農具,始於戰國,標志著人類發展的新時期,人類改造自然斗爭進去新階段。另外,漢初使用犁壁,鐵犁牛耕得到推廣。
6.耬車:播種工具,漢初最先產生。公元前89年,漢武帝下令全國推廣,促進農業發展。
7.耦犁:二牛三人一組耕地農具,出現於西漢。
8.鐵鍬:一種耕地、鏟土的農具。出現於西漢。
9.東漢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10.翻車:一種農業灌溉工具,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曹魏。
11.曲轅犁:一種翻土農具,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它是耕作農具成熟的標志。
12.水轉筒車:亦為農業灌溉工具,出現於隋朝,興盛於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具
7. 耬車的構造
耬車
耬車是播種工具,由種子箱和三腳耬管組成。漢武帝時由農學家趙過創制。它的三個犁腳同時能播種三行,播種時以人或牲畜為牽引動力,一人挽犁,搖動耬車,種子順耬腳撒入土中,日播一頃,這是當時的先進農具。使用這種播種農具,省工省力,播速提高,行距統一,便於鋤耘、收割。這個耬車的模型是根據山西平陸新莽時期壁畫中的播種圖,並參考元代的王禎《農書》及南陽地區早期三腳耬車復制的,現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8. 耬車的應用有什麼
耬車,耬車是一種播種工具,有三個腳,能同時播種三行,且開溝、下種、覆蓋任務一次性完成(漏斗存放種籽,耬腳末端裝有小鐵鏵,起開溝作用,一人扶犁,一個牽牛),一天可播種一頃地,極大提高了播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