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用的質量管理工具有哪些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也稱品管五大工具。包括: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2、測量系統分析(MSA,Measure System Analyse);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APQP 是質量計劃,但其實也是項目開發的計劃。既然是計劃,它的時間起點是項目正式啟動的那一時間點到 PPAP 結束,正常量產後進行總結,認為沒有其他問題,可以關閉開發項目的那一時間點為止。執行人是整個 APQP 小組。
PPAP 是生產件批准程序,只是整個 APQP 計劃中的一個環節,通常居於 APQP 計劃的後半階段,一般來講是 APQP 計劃的核心。
FMEA/SPC/MSA 都是質量管理的工具。誠如有朋友指出的,FMEA 有 DFMEA, PFMEA,這些工作的導入事件多為 APQP 的初期或中、早期。它們主要正對的產品的設計、生產工藝或過程而言的。屬於預防性的計劃。
MSA 很簡單,是校對量、檢具。
SPC 也很簡單,是管制住某幾個重要參數,監督它們生產的穩定性。若發現有較大的波動,則立即採取措施,糾正工藝或生產流程。
MSA 與 SPC 一樣,都在 PPAP 階段實施比較妥當(太早有很多影響因素導致 MSA 無效等)。實施者多為質量工程師。
(1)質量工具哪個使用最多擴展閱讀
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即產品質量先期策劃,是一種結構化的方法,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某產品使顧客滿意所需的步驟。
產品質量策劃的目標是促進與所涉及的每一個人的聯系,以確保所要求的步驟按時完成。有效的產品質量策劃依賴於公司高層管理者對努力達到使顧客滿意這一宗旨的承諾。
產品質量策劃有如下的益處:
1、引導資源,使顧客滿意;
2、促進對所需更改的早期識別;
3、避免晚期更改;
4、以最低的成本及時提供優質產品。
㈡ 質量管理七大工具
1、控制圖是用圖形顯示某項重要產品或過程參數的測量數據。在製造業可用軸承滾珠的直徑作為例子。在服務行業測量值可以是保險索賠單上有沒有列出某項要求提供的信息。
依照統計抽樣步驟,在不同時間測量。控制圖顯示隨時間而變化的測量結果,該圖按正態分布,即經典的鍾形曲線設計。用控制圖很容易看出實際測量值是否落在這種分布的統計界線之內。
2、帕累托圖又叫排列圖,是一種簡單的圖表工具,用於統計和顯示一定時間內各種類型缺陷或問題的數目。其結果在圖上用不同長度的條形表示。
所根據的原理是十九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德.帕雷托的研究,即各種可能原因中的20%造成80%左右的問題;其餘80%的原因只造成20%的問題和缺陷。
3、魚骨圖也稱為因果分析圖或石川圖。它看上去有些象魚骨,問題或缺陷標在"魚頭"外。在魚骨上長出魚刺,上面按出現機會多寡列出產生生產問題的可能原因。
魚骨圖有助於說明各個原因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它也能表現出各個可能的原因是如何隨時間而依次出現的。這有助於著手解決問題。
4、走向圖有時也叫趨勢圖。它用來顯示一定時間間隔內所得到的測量結果。以測得的數量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繪成圖形。
走向圖就象不斷改變的記分牌。它的主要用處是確定各種類型問題是否存在重要的時間模式。這樣就可以調查其中的原因。
5、直方圖也稱線條圖。在直方圖上,第一控制類別中的產品數量用條線長度表示。第一類別均加有標記,條線按水平或垂直依次排列。直方圖可以表明哪些類別代表測量中的大多數。同時也表示出第一類別的相對大小。
6、分布圖提供了表示一個變數與另一個變數如何相互關聯的的標准方法。例如要想知道金屬線的拉伸強度與線的直徑的關系,一般是將線拉伸到斷裂,記下使線斷裂時所用的力的准確數值。以直徑為橫軸,以力為縱軸將結果繪成圖形。
7、流程圖有時也稱作輸入-輸出圖。該圖直觀地描述一個工作過程的具體步驟。流程圖對准確了解事情是如何進行的,以及決定應如何改進過程極有幫助。這一方法可以用於整個企業,以便直觀地跟蹤和圖解企業的運作方式。
㈢ 實驗室稱量質量常用的工具是什麼精確度最高可達多少常見的衡器有哪些最好有圖來說明。
1、實驗室用的有托盤天平、機械分析天平、電子分析天平,稱量精確度可高達0.0001g。
2、常見的衡器,參見下面示意圖:
(1)機械台秤(案秤);
(2)托盤天平;
(3)磅秤;
(4)電子台秤(案秤);
(5)電子台秤(案秤);
(6)電子台秤(案秤);
(7)電子台秤(案秤);
(8)桿秤;
(9)彈簧秤;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附圖如下:
㈣ 全面質量管理常用的7大工具有哪些
分別是:控制圖、因果圖、相關圖、排列圖、統計分析表、數據分層法、散布圖。
㈤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如何使用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使用: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
SPC是一種製造控制方法,是將製造中的控制項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數據,通過過程能力的分析與過程標准化,發掘過程中的異常,並立即採取改善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的方法。
實施SPC的目的:
•對過程做出可靠的評估;
•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
•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
•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2、測量系統分析(MSA)
測量系統分析(MSA)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復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
MSA的目的:
了解測量過程,確定在測量過程中的誤差總量,及評估用於生產和過程式控制制中的測量系統的充分性。MSA促進了解和改進(減少變差)。
在日常生產中,我們經常根據獲得的過程加工部件的測量數據去分析過程的狀態、過程的能力和監控過程的變化;那麼,怎麼確保分析的結果是正確的呢?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保證:
1)是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使用測量系統分析(MSA)方法對獲得測量數據的測量系統進行評估;
2)是確保使用了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試驗設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 MSA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以評估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對於被測量的參數來說是否合適,並確定測量系統誤差的主要成分。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潛在的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FMEA)作為一種策劃用作預防措施工具,其目的是發現、評價產品/過程中潛在的失效及其後果;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並不斷地完善。
FMEA的目的
1)能夠容易、低成本地對產品或過程進行修改,從而減輕事後修改的危機。
2)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這些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
APQP是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產品滿足顧客要求所需步驟的結構化方法。
APQP的功能
為滿足產品、項目或合同規定,在新產品投入以前,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生產某具體產品或系列產品使客戶滿意所採取的一種結構化過程的方法。為制訂產品質量計劃提供指南,以支持顧客滿意的產品或服務的開發。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
生產件批准程序為一種實用技術,其目的是在第一批產品發運前,通過產品核准承認的手續,驗證由生產工裝和過程製造出來的產品符合技術要求。
PPAP的目的
1)確定供方是否已經正確理解了顧客工程設計記錄和規范的所有要求。
2)並且在執行所要求的生產節拍條件下的實際生產過程中,具有持續滿足這些要求的潛能。
㈥ 哪個質量工具或方法最常用於產品設計
負責設計開發的人員必須確保具有達到設計要求的能力,並能夠熟練的掌握適用的工具和技術。適用的工具和技術主要包括:A)CAD(計算機輔助設計);B)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DOE(試驗設計);D)QFD(質量功能展開);E)VE(價值工程);F)DFM(製造設計)/DFA(裝配設計);G)CD&T(幾何尺寸和公差);H)FMEA(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I)FEA(有限元分析);J)模擬技術;K)實體模型;L)IE(工業工程)手法等;M)基於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從事影響產品質量符合性的工作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能力、意識和培訓:評價培訓所要求的有效性;確保達到必要的能力。
㈦ 下列質量管理方法中,經常使用的老七種工具有( )。
【答案】A、B、D
【答案解析】目前,全面質量管理中廣泛運用各種方法,有老七種工具,具體包括因果圖、排列圖、直方圖、控制圖、散布圖、分層圖、調查表;還有新七種工具,是指關聯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矢線圖法。
㈧ 簡述全面質量管理七大工具用法。
質管理七大手法即:QC七工具,是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又稱為初級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查件表、柏拉圖(又稱排列圖或帕累托圖)、層別法、特性要因圖(又稱魚骨圖,石川圖)、散布圖、直方圖(又稱品質分布圖)、管制圖。
1、查件表:是QC的基本功。
是以簡單的數據、容易理解的方式,製成圖表或表格,必要時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檢查核對用的工具;
2、柏拉圖:是把握重點的利器。
是根據收集的數據系統的層別分類,計算出比例並從大到小排列,製成累積值的圖形,是識別重點的有效工具,對重點影響項目改進,效果會比較明顯;
3、層別法:撥開迷霧見本質。
將得到的數據資料和調查對象人員、設備、產品等進行分類,層層對比,分析發現真正問題所在;
4、特性要因圖:尋找原因的捷徑。
即採用由結果到原因層層倒推法,從人、機、料、法、環方面逐一分析,最後找出關鍵原因;
5、散布圖:查看數據分布的工具。
當兩組特性值或數據中的一組發生變時,對另一組數據產生的影響,兩組數據值稱為相關。用圖表的形式表現其關系,就是散布圖;
6、直方圖:品質穩定性的分析工具。
是根據收集的數據畫成以組距為底、以次數為高的直方矩形圖,能一目瞭然的預測並監控產品品質狀況;
7、管制圖:及時發現問題的工具。
通過日常的監測來判定製程是否處於穩定的狀態的圖表就是管制圖。可以及時發現品質問題,並通過相應的調整手段,使製程處於穩定狀態。
㈨ 哪些品質管理工具比較好用
品質管理工具——QC七大手法
品質管理工具的基礎是QC七種工具(包含控制圖),可以說一個企業QC七種工具應用的水平代表著它質量管理的水平。
分層法
有人說沒有層別就沒有管理是很有道理的。前一段時間我參加一些質量會議,會議的幻燈片做的很精美,裡面提到了一些質量問題如空調電機噪音大,然後採取了對策提高噪音檢測標准。看到這里,我很疑惑,電機噪音大究竟是內機噪音大還是外機噪音大?什麼風速下噪音大?哪一個廠家生產的電機噪音大?哪一階段生產的空調產品噪音大?哪一條線體生產的空調電機噪音大?哪一種型號的電機噪音大?哪一種型號的電機與哪一種型號的風扇配合電機噪音大?等等一系列問題不得而知,當然我也不知道空調電機噪音大的根本原因,我想提高噪音檢測標准也是空談。
排列圖
有人會說做排列圖太死板了,我們都知道突出問題,根本不需要做排列圖。我要說你錯了,你根本不知道義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提出排列圖的真正用意。排列圖隱含著一個潛在的規則即20/80原則,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製作排列圖的目的就是通過不同的分層方法找到關鍵的少數並改善它。
因果圖
我們在日常的質量工作中應用的也不多,即便應用也是很不規范的;因果圖的應用首先要清楚質量特性,而一個質量特性就要用一個因果圖,在用因果圖的過程中要學會使用布萊明四原則、5W2H和5WHY分析。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個QC小組製作焊接不良率高的因果圖,其中提出焊接環境不好,為什麼環境不好?因為光線差,為什麼光線差,因為日光燈懸掛太高,為什麼懸掛太高,因為日光燈是車間通道照明燈而不是焊接照明燈,這樣就找到了根本原因,重新安裝焊接照明燈,從照明度和距離上保證良好的光線。
控制圖
最後談一下控制圖的應用,2000版9000明確了統計技術的作用,而統計技術重要的工具就是控制圖。對於國內企業提起控制圖,大家都能說出一二三,而應用的很少。美國的休哈特在提出控制圖的同時提出了質量是可以預防的理念,目前就SPC本身來說已發展到SPCD(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和診斷)、SPCDA(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和診斷與調整)。西方的一些客戶包括台灣的客戶在內,到工廠審核關注的焦點就是SPC的應用和過程能力指數。而對於我們質量管理人員來講,這些都是書本上的事情。談到這里,有人會問控制圖究竟怎麼應用,在哪裡應用,我個人認為在每一道工序和每一個檢驗環節都可以應用,關鍵是在應用的過程中要區分計量值和計數值,一般來講計量值的結果都符合正態分布,另外還要區分偶然因素和異常因素,堅持打點,按照控制圖的判穩判異原則對工序進行診斷和改進。
品質管理工具——防錯法
針對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裝漏裝等不良介紹一種防錯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目的在於充分利用流程設計、模板設計、可視化、順序控制、自動化、定位等方法避免人犯錯誤。2003年前後,我負責製造部革新工作,周經理找到我提出這樣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生產的空調器多次出現用戶服務指南的機號與機器本身的機號不對應。我們到現場進行了觀察,發現用戶服務指南機號的粘貼是由記台帳工位來完成的,而該工位員工是坐在一張大的工作台前完成,前一道工序將機號提供給該工位,該工位粘貼完成後由後一道工位取走放在空調器上,出現錯誤的原因在於前一道工序經常將兩張及三張機號提供給記台帳工位,而記台帳工位隨手粘貼完畢後即提供給下一道,造成粘貼機號與機器機號不對應,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製作了兩個小盒防止錯誤的發生,一個小盒盛放從上一道提供的機號,另一個小盒盛放提供下一道的粘貼完機號的用戶服務指南,而且規定一個小盒只能放一件,這樣就從流程上順序控制上避免了錯誤的發生。
再舉一個例子:曾經一段時間市場上經常反饋產品說明書或遙控器漏裝。我們到現場觀察發現工藝流程存在缺陷:首先一個操作人員將塑料袋套在內機上後,然後再放一本說明書,產品流入下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工人粘貼兩個膠帶,然後再放上一個遙控器,因線體生產存在時快時慢的現象,線體速度快的時候這兩個操作工人都是手忙腳亂,容易出現漏裝;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進行了流程改善,由前一道工序工人套塑料袋、粘貼膠帶,由後一道工序工人放說明書和遙控器,而且說明書和遙控器進行核對。因說明書在廠家來料的時候每10本一疊,疊與疊之間交叉存放,每一包說明書100本,共10疊;遙控器廠家來料時每個遙控器放在一個方格里,每排10個,每箱共14排。這樣,我們讓放說明書與遙控器的工人每10件進行一次對數,查看說明書1疊是否用完,遙控器1排是否用完,有效地防止了漏裝現象的發生。
品質管理工具——DOE實驗設計
最後,我們再談一個分析問題的重要品質管理工具即謝恩DOE實驗設計的方法。
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出現失效的概念,如某個器件失效或在用戶家、實驗室出現問題,我們在分析的時候考慮最多的就是要用實驗的方法再現故障,找到其失效的模式或機理,從而採取對策進行改善。
DOE實驗設計的方法可以為每一個操作工人、技術人員所應用。06年,我有幸參觀了國內知名空調的兩個工廠,我驚奇的發現兩個工廠同樣生產空調,但加工的工藝參數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後來,我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工廠,90%的技術規范和標准都是錯的。現在想來,這句話是對的,至少可以這樣理解:一個工廠,90%的技術規范和標准都不是最佳的。比如:波峰焊的工藝參數焊接溫度、時間長期沒有改變,但原材料、印製板類型、波峰焊設備發生了較多的變化,很難說沒有改變的工藝參數是最佳的。針對幾年前波峰焊焊接不良率較高的現狀,我們調整了輸送鏈爪,現在想想就是利用了實驗設計的方法。當時,波峰焊的焊接不良率高達12000 多個PPM,首先我們時間對時間、材料對材料、參數對參數、控制板對控制板、控制板內部進行了實驗分析,通過實驗發現不同的時間段波峰焊焊接不良率沒有差異,不同廠家的印製板波峰焊焊接不良率也沒有差異,不同的工藝參數波峰焊焊接不良率存在較小的差異,不同類型的印製板波峰焊焊接不良率也沒有差異,最後我們調整了焊接的方式,將印製板豎著焊變成橫著焊,結果發現在印製板焊接的左端都存在焊接不良率較高的現象,分析原因是因為左側輸送鏈爪變形造成印製板過波峰焊的時候助焊劑沒有得到有效的浸潤,同時錫爐的焊錫沒有較好的附著,這樣我們調整了輸送鏈爪,使波峰焊的焊接不良率下降到2000PPM的較低水平。
以上就簡單地談了談我對品質管理工具的應用及心得,品質管理工具的應用水平代表著一個企業的質量水平,也代表著一個企業的經營水平。作為一個普通職員,在公司做質量管理工作是很難得,費力不討好又容易得罪人,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www.infinityqs.cn為找對管理方法和改善的品質管理工具,可能會轉變你在進行質量管理工作過程中的體驗。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歡迎指正。
㈩ 簡述常用的質量管理七大工具用法
質管理七大手法即:QC七工具,是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又稱為初級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查件表、柏拉圖(又稱排列圖或帕累托圖)、層別法、特性要因圖(又稱魚骨圖,石川圖)、散布圖、直方圖(又稱品質分布圖)、管制圖。
1、查件表:是QC的基本功。
是以簡單的數據、容易理解的方式,製成圖表或表格,必要時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檢查核對用的工具;
2、柏拉圖:是把握重點的利器。
是根據收集的數據系統的層別分類,計算出比例並從大到小排列,製成累積值的圖形,是識別重點的有效工具,對重點影響項目改進,效果會比較明顯;
3、層別法:撥開迷霧見本質。
將得到的數據資料和調查對象人員、設備、產品等進行分類,層層對比,分析發現真正問題所在;
4、特性要因圖:尋找原因的捷徑。
即採用由結果到原因層層倒推法,從人、機、料、法、環方面逐一分析,最後找出關鍵原因;
5、散布圖:查看數據分布的工具。
當兩組特性值或數據中的一組發生變時,對另一組數據產生的影響,兩組數據值稱為相關。用圖表的形式表現其關系,就是散布圖;
6、直方圖:品質穩定性的分析工具。
是根據收集的數據畫成以組距為底、以次數為高的直方矩形圖,能一目瞭然的預測並監控產品品質狀況;
7、管制圖:及時發現問題的工具。
通過日常的監測來判定製程是否處於穩定的狀態的圖表就是管制圖。可以及時發現品質問題,並通過相應的調整手段,使製程處於穩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