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寶寶做手工要哪些工具
擴展閱讀
導熱油的價格受什麼影響 2025-07-14 01:28:27

寶寶做手工要哪些工具

發布時間: 2025-07-13 18:31:29

❶ 怎麼製作兒童手工布鞋

你好! 製作 兒童手工布鞋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工藝,因為這種鞋兒童穿上比較舒服,很多媽媽都想為自己的寶寶做幾雙,那到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製作兒童手工布鞋的工藝: 一.工具與材料 1. 工具:剪刀、錐子、1#手縫針、頂針、尖嘴鉗(系帶鞋打孔用)縫紉機(做鞋面滾邊用,沒有也可以全手工) 2. 材料: a.全棉布若干(新舊、顏色不限),用途是用來加工做鞋底的布殼(又稱袼褙)。 b.鞋面布(燈芯絨、條絨、帆布、斜紋布等)和鞋裡布,要求也是全棉的,這是因為只有棉布才能用漿糊很好的互相粘合,而且棉布的透氣性才是最好的,保證寶寶穿著不起腳汗。 c.納底用棉繩,(以前是用薴麻搓麻繩的,現在買不到薴麻了,改用棉繩,我多是用工人的那種紗手套自己來搓繩的)也要求全棉的繩哦,如果是化纖的繩納底會拽不緊的。 d.魔術貼(做搭攀鞋用)、氣孔和鞋帶(做系帶鞋用)。 二.布殼(袼褙)的製作: 用麵粉熬制漿糊,用漿糊把棉布泯成袼褙。具體來說就是在木板上刷漿糊,然後把布一層一層粘上去。注意布與布之間不要留縫,也不要重疊太多,總之要平整。 用來做鞋底的布殼,用布顏色新舊都不限,看個人啦,一般糊4——5層布,曬干。 個人心得是:用米粉或玉米粉來熬制漿糊要比麵粉熬制的好,因為他們的粘合性沒有麵粉強,而且要稍微熬稀點,這樣的布殼不是特別硬,納鞋底會比較不吃針,會省力些。 用來做鞋面的布殼,要求好一些的,大塊一些的布,別太厚的新布最好,只要糊2層即可,曬干。也可以用一層厚牛仔布刷上漿糊曬干代替。但是糊做鞋面的布殼漿糊要幹些。 三。鞋底的製作: 1,按照鞋底的紙樣裁剪布殼若干個,厚度由自己決定。但一雙鞋的兩只腳注意要一樣厚哦 2.將剪好的布殼用斜條布包邊,可以是一塊布殼包邊,也可以2——3塊布殼一起包邊,也隨個人決定。 3.再把另外幾塊(厚薄自己決定)布殼與包好邊的布殼粗針大線固定一起,上面貼一塊結實的新白布,邊上留出 1.5厘米的邊剪裁下來,刷漿糊,塞到與包好邊布殼的間隙中,用錐子將布邊塞緊,整理平整。這樣鞋底的胚子就完成了。 4.開始納鞋底,(鞋底太厚直接用針感覺困難可以先用錐子鑽後再走線繩),先用棉繩圈邊,再一行行納,注意每行錯針。 5.納好後要用鐵錘錘底,為了鞋底平整。 6.縫上鞋底的裡布,可以是2層布用縫紉機粗踩一下(我一般用一層牛仔布),然後大針腳固定在鞋底的針腳不好看那面,好看那面是對外的,直接踩在地下的。 7.如果是做軟底的小嬰兒鞋則不用納底,用幾層布縫紉機踩底即可。 四.鞋面的製作: 1.先在薄布殼上裁剪出鞋面,分別用麵粉熬制的較乾的漿糊糊好鞋面布和鞋裡布,曬干或熨干。 2.對合鞋跟,縫頭錘平並用同色裡布包住縫頭;方口搭攀鞋和丁字鞋等先接好搭攀。 3.滾鞋口邊,要用斜條布,顏色隨意。 4.搭攀鞋先訂好魔術貼,系帶鞋先打好氣孔。 5.把鞋面的前後2塊縫合到一起(方口搭攀鞋無需此步驟) 6.將鞋面的另一端的毛邊包邊(與鞋底的固定處),一般是包白色布邊。 五.上鞋:先固定好前後兩個點,看看歪不歪,也可以在左邊鞋腰處再固定一個點, 從鞋腰右邊對應處開始上鞋,針法是針針回針,這樣對新手保險些。鞋面如稍大盡量往鞋前方推,兩個固定點之間的鞋面要在固定點距離內上完,不能把多餘的推過固定點,如果推過去上,鞋就上歪了。如果右邊的鞋面有向前推,那麼在上固定點左邊時,就要預先把鞋面稍拉過來些,鞋才能上正。 不過上鞋的方法說是說,還是要多上才行的。我當初也是經常要拆了返工的,大家自己體會啦。 六.暄鞋:鞋上好後,扁扁的,很沒樣,要暄鞋的。過去暄鞋是有專門的木製的鞋暄子的,現在我沒有,就用破布來代替了。 方法:先把鞋面噴點水,微潮即可,然後將破布塞進鞋內,注意鞋頭一定要塞滿、塞緊,撐出圓形,直至整隻鞋塞滿、塞緊,鞋型好看為止,然後曬干,取出布。大功告成! 希望我的回答能成為你精典的答案,謝謝!

❷ 2歲寶寶手套編織教程有哪些

為2歲寶寶編織手套是一個既溫暖又有趣的手工項目,以下是分步驟的詳細教程和實用建議,適合新手和有經驗的編織者:

一、基礎款拇指分離手套(適合新手)

材料與工具

毛線:寶寶專用棉線或柔軟羊毛(約50g)

棒針:3.25mm~3.5mm(或根據毛線標簽建議)

輔材:剪刀、縫衣針、記號扣、軟尺

編織步驟

1. 測量尺寸

寶寶手掌周長:約10~12cm(可量手腕最寬處)

手套長度:約8~10cm(指尖到手腕)

2. 起針

使用彈性起針法(如長尾起針),起36針(根據線材調整,需為4的倍數)。

圈織,用記號扣標記起始點。

3. 編織腕部

單螺紋針法(1針下針,1針上針)圈織2~3cm,增強彈性。

4. 手掌部分

換全下針圈織,高度約4~5cm。

5. 分拇指

第1圈:織14針下針,滑8針到廢線或別針(拇指位置),用新線起8針(拇指橋),繼續織剩餘14針。

第2圈:正常圈織,拇指處新起的8針一並編織。

6. 收指尖

織至指尖(總長約8cm),開始減針:

每圈減4針(每織4針後2針並1針),直到剩餘8針,用縫衣針穿線拉緊。

7. 拇指

將預留的8針放回棒針,從邊緣挑4針,共12針。圈織2~3cm後同法減針收口。

二、連指手套(更簡單)

1. 起針和腕部同基礎款。

2. 手掌部分織5~6cm後,對半分成兩部分(如18針前片,18針後片)。

3. 前片每行開頭收1針(共收4次),剩餘10針時平收,後片同法,形成拇指與四指相連的「饅頭」形狀。

三、創意設計建議

動物造型:縫上小耳朵或刺綉鼻子(如小熊款)。

雙色編織:用對比色線織條紋或波點。

防丟繩:手套間用辮子針鉤一條短繩,穿過外套袖子。

四、注意事項

1. 安全第一

避免小裝飾物(珠子、亮片)被誤吞。

確保線頭縫合牢固,防止線頭纏繞手指。

2. 靈活調整

若寶寶手偏大,可增加起針數(如40針)。

毛線洗後可能縮水,建議織前先測小樣。

3. 快速修改技巧

如果手套偏大,用溫水輕揉後晾乾可適當縮水。

指尖若太緊,改用鉤針收口(如短針圈收)。

圖解與視頻推薦

圖文教程:Ravelry網站搜索「Toddler Mittens」免費圖解。

視頻教程:YouTube搜索「Easy Baby Mittens Knitting Tutorial」(推薦博主:Studio Knit)。

這樣編織出的手套既實用又充滿愛意,快為寶寶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