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撈面的工具叫什麼
擴展閱讀
石油小鎮怎麼被襲擊的 2025-05-02 06:55:08
周期很長如何計算成本 2025-05-02 06:32:40

撈面的工具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3 17:26:23

⑴ 撈面條的 鋼絲的 小巷裡撈面條用的大勺子 叫什麼

哪個是:笊籬[zhào lí] 。

笊籬是一種發源於中國的漢族傳統的烹飪器具,用竹篾、柳條、鉛絲等編成。像漏勺一樣,有眼兒。在烹飪時,用來撈取食物,使被撈的食品與湯、油分離,即過濾、篩分、瀝水(或者說漓液),跟漏勺的作用差不多,但又有不同用途。主要用於撈餃子、撈面等等。由於笊網形狀酷似蜘蛛網,故英文譯作Spider。閩南語俗稱面摵仔,摵仔面(俗寫作切仔面)一名即源於此。材質有竹編的、金屬的(舊時有用黃銅、鋁等金屬打造,當前多用鐵和不銹鋼製成)。福建農村用的笊籬都用毛竹編成,用於打撈番薯米和未完全煮熟的大米飯,然後裝到飯甑中蒸煮。笊籬把手也用毛竹片而製成,長約三尺。

⑵ 過去用來磨面的東西叫什麼

叫石磨,石磨是用於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開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晉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用水作動力的水磨。通常由兩個圓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兩層,兩層的接合處都有紋理,糧食從上方的孔進入兩層中間,沿著紋理向外運移,在滾動過兩層面時被磨碎,形成粉末。

⑶ 什麼是撈面

什麼是撈面
你好,撈面是一種古老的特色傳統麵食品種,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多流行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在不同的地方名稱有些不大一樣,有叫河撈面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餄餎面的,還有叫壓河撈或叫軋河撈的。製作河撈時,有專門壓河撈的工具,稱為「河撈」。
撈面也是廣東人對拌面的地方語言名稱(「撈」粵音lou1,為自造字,與「打撈」的「撈」音義皆無關連),是指把面條瀝干後加上醬料一起挍拌的食品,有時亦會加上一些配料食用。
中國之中,撈面是河南大部分地區的傳統主食,尤其是中午正餐,方言叫做「撈面條」(láo撈字二聲),但「撈」字在這里卻是指撈面的動作,因開水鍋中下入鮮面條煮熟後要隨時「撈」入碗中,再扮上提前炒好的澆頭即可食之;夏季則是將煮熟的面條先「撈」入乘有冷水的大容器中(鍋與盆兼可)過水後,再「撈」入碗中,扮上炒好的澆頭食之。澆頭依據每個家庭和季節都有不同的口味,葷素兼有。經典澆頭有西紅柿炒雞蛋、芹菜炒肉、涼拌黃瓜絲、南瓜絲炒雞蛋、蒜香清炒豆角、土豆雞蛋、白菜豆腐等。另有純蒜泥拌之芝麻油、醋等調料用作澆頭的稱之為「蒜面條」;飯後則會再盛一碗鍋中的面湯來喝,有「原湯化原食」之說。
撈面是一種古老的特色傳統麵食品種,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多流行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在不同的地方名稱有些不大一樣,有叫河撈面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餄餎面的,還有叫壓河撈或叫軋河撈的。製作河撈時,有專門壓河撈的工具,稱為「河撈」。撈面是也廣東人對拌面的地方語言名稱,是指把面條瀝干後加上醬料一起挍拌的食品,有時亦會加上一些配料食用。

⑷ 擀麵皮用來彈面的工具叫什麼

擀麵杖是一種烹飪工具,呈圓柱形,用來在平面上滾動,擠壓面團等可塑性食品原料。

⑸ 撈面條的東西叫什麼

撈面條的東西叫笊籬,拼音zhào lí。

笊籬是一種發源於中國的傳統的烹飪器具,用竹篾、柳條、鉛絲等編成。像漏勺一樣,有眼兒,烹飪時,用來撈取食物,使被撈的食品與湯、油分離。主要用於撈餃子、撈面等等。由於笊網形狀酷似蜘蛛網,故英文譯作Spider。

材質有竹編的、金屬的(舊時有用黃銅、鋁等金屬打造,當前多用鐵和不銹鋼製成)。福建農村用的笊籬都用毛竹編成,用於打撈番薯米和未完全煮熟的大米飯,然後裝到飯甑中蒸煮。笊籬把手也用毛竹片而製成,長約三尺。

(5)撈面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笊籬的文獻記載:

1、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餅法》:「揀取均者,熟蒸,曝乾。須即湯煮,笊籬漉出,別作臛澆。」

2、元劉君錫《來生債》第三折:「我一日編十把笊籬,著 靈兆 孩兒貨賣。」

3、明 吳承恩 《西遊記》第四六回:「劊子手將一把鐵笊籬,在油鍋里撈。」

4、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沒有名號,只有標記,有的門口掛著一隻笊籬,有的窗口放著一對笊籬。」

⑹ 搗辣椒面的工具叫什麼

手很多工具都可以搗辣椒面,比如:石臼。用石鑿成的舂米穀等物的器具,用以砸、搗、研磨葯材或食材的工具。
還有比較小型的工具,搗缽(或叫搗罐),別名搗葯罐,也可以用來搗辣椒面。

⑺ 撈面是什麼

撈面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品種,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多流行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在不同的地方名稱有些不大一樣,有叫河撈面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餄餎面的,還有叫壓河撈或叫軋河撈的。製作河撈時,有專門壓河撈的工具,稱為「河撈。 撈面是也廣東人對拌面的地方語言名稱(「撈」粵音lou1,為自造字,與「打撈」的「撈」音義皆無關連),是指把面條瀝干後加上醬料一起挍拌的食品,有時亦會加上一些配料食用,

⑻ 廚房用來撈面的東西叫什麼

那個叫笊籬,一般用來撈面條或者撈油炸的食物等等。

⑼ 烤肉店撈面是用什麼工具我想知道

不至於 怎麼可能學不到。如果像傳統的學法,學徒在店裡要跑堂一年,撈面一年,揉面一年,然後才能下面。拉麵學校可以說用一個月時間把技術教給你。這是優點。

⑽ 撈餃子的工具叫什麼

叫漏勺,也叫笊籬。

漏勺和笊籬的材質工藝不同,但是用處都是由一樣的,只不過笊籬中的網密度比漏勺小很多。

笊籬主要用於撈餃子、撈面等等。由於笊網形狀酷似蜘蛛網,故英文譯作Spider。閩南語俗稱面摵仔,摵仔面(俗寫作切仔面)一名即源於此。

材質——

笊籬材質有竹編的、金屬的(舊時有用黃銅、鋁等金屬打造,當前多用鐵和不銹鋼製成)。福建農村用的笊籬都用毛竹編成,用於打撈番薯米和未完全煮熟的大米飯,然後裝到飯甑中蒸煮。笊籬把手也用毛竹片而製成,長約三尺。

漏勺一般比笊籬小,而且撈的效果不如笊籬。現在笊籬和漏勺的材料有很多種,有全金屬的、全木質的、金屬頭木把的。

(10)撈面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漏勺的特性——

1、漏勺的表面是採用鏡面拋光工藝與磨砂相結合,手感舒適,不易打滑;

2、優質不銹鋼,易清洗,衛生健康;

3、空心柄設計,不易傳熱,不會燙手。

笊籬由來——

笊籬=炸厘(香港粵語叫法),是不起眼的一種廚具,也是廣東菜館里常見的木柄鐵絲編織物。以「炸厘」稱雄市場的卻是僑鄉廣東四會的江谷鎮。

笊籬像漏勺一樣,有眼兒。主要實現烹飪過程中撈的動作,達到被撈的食品與湯、油分離的目的,即達到過濾、篩分、灕水(或者說漓液)的目的,跟漏勺的作用差不多,但又有不同用途。主要用於撈餃子、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