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舌下取栓的介紹
舌下取栓是中醫普通外科的一種,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目前以羅氏刺絡療法1為代表,在社會廣泛傳承,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貳』 舌下取栓是使用什麼工具
一種特製的刀片,其他工作都不好,以前用三棱針,注射針、針刀都用過,出栓量不多,後來在安徽脈立方學習的舌下取栓技術後,才知道工具的重要性,是特製的。
『叄』 舌下取栓好學嗎
對專業的人員還是好學的。
在當今時代,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失眠、心梗腦梗、腫瘤癌症,各種慢性疑難雜病發病率非常高,對人類生命健康構成重大傷害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嘗試中醫里的舌下取栓。這里為大家詳細的講解下舌下取栓的起源,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工具/原料
紗布 小針刀
方法/步驟
1/5 分步閱讀
舌下取栓術是用特製刀具施以放血的微創術,從患者舌下金津玉液二穴中取出瘀堵在頭腦,臟腑中的血垃圾(血毒,血栓、血瘀、血稠)。
2/5
在中醫針灸學腧穴中,舌下有兩個奇穴,左為金津,右為玉液,一般採用三棱針刺血,治療「舌強,舌腫,口瘡,喉閉,消渴,嘔吐,腹瀉,失語」這些個問題。3
古代文獻的治療記載大概如此。舌下取栓術正是採用手術刀或其他鋒利器械切下舌下靜脈,大概0.3-0.5厘米這樣子的口子吧,然後令患者舌抵上齶,等血液出血大約滿口時,吐出來。
44
舌下取栓術的原理
那麼到底舌下金津玉液穴位靜脈是怎麼個解剖呢?大家可以網上科普,舌下淺靜脈就是我們看到金津玉液部位的血管了,在大約舌根部位與舌的深靜脈匯合,直接注入頸內靜脈。頸內靜脈收集顱內的靜脈血,如果在舌下靜脈處放血,等於減少了頸內靜脈的壓力,那麼由於虹吸作用,顱內血管會較快的流動,也能較快帶走顱內一些代謝廢物,那麼有些放血後感覺頭清目明,也就是有其根據了,新鮮血液流過多了嘛。一些腦梗塞的病人,在金津玉液放血後,舌頭立即感覺靈活了,能說的也感覺流利點了,與腦、舌的供血改善都有關系。同時,眾所周知西醫舌下給葯技術也是基於舌下靜脈迴流心臟路徑短,起效快,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用於心絞痛急救意在於此。
5方法/步驟
5
舌下取栓的適應症廣泛
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症, 有明顯改善,能預防及治療眾多慢性疑難疾病及其後遺症。如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冠心病等等),腫瘤,癌症,老年痴獃等等。
『肆』 舌下取栓的針具施術
1.三棱針:由不銹鋼製成,分為粗細兩種,針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鋒利.粗針長7~10厘米,針柄直徑2毫米,適用於四肢、軀幹部位放血。細針長5~7厘米,針柄直徑1毫米,適用於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2.小眉刀:長7~10厘米,刀刃長1厘米,十分鋒利。
3.臨時沒有上述工具,也可暫用縫衣針、注射針頭、瓷片、刮臉刀片等代替。 1.先將針具煮沸消毒,然後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
2.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
(1)刺絡法: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點刺有速刺(對准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採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腘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後,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於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於扭挫傷、脫發、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2)劃割法:多採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後進刀劃割。適用於口腔內膜舌下取栓、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3.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以配合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