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衣服如何染色
衣服染色步驟圖解,以衣服染色靛藍為例子:
所需材料和工具包括:靛藍染料、還原劑、橡皮筋等,以及白色衣物。
Ⅱ 黑褲子如何染色
可以用萵苣水來給黑褲子染色,以下是具體步驟:
所需工具:萵苣葉,食鹽。
1、萵苣葉放入盆中後倒入開水,製作萵苣水,萵苣水可以將黑褲的顏色染的更深。
2、加入食鹽,利用食鹽的固色作用。
(2)染缸如何撈工具擴展閱讀:
染色方法:
紡織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階段進行,可以在纖維、紗線、織物及成衣等不同階段景進行染色:
1、散狀纖維染色 在紡紗之前的纖維或散狀纖維的染色,裝入大的染缸,在適當的溫度進行染色。色紡紗大多採用散纖維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纖維單染的效果),常用於粗紡毛織物。
2、毛條染色 這也屬於纖維成紗前的纖維染色,與散狀纖維染色的目的一樣,是為了獲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條染色一般用於精梳毛紗與毛織物。
3、紗線染色 織造前對紗線進行染色,一般用於色織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紗線(縫紉線等)。紗線染色是染織的基礎。
常規紗線染色的方法有三種:
①絞紗染色——將鬆散的絞紗浸在特製的染缸中,這是一種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紗線卷繞在一個有孔的筒子上,然後將許多的筒子裝入染色缸,染液循環流動,蓬鬆效果與柔軟程度不如絞紗染色。
③經軸染色——是一種大規模卷裝染色,梭織製造前要先製成經軸(整經),將整個經軸的紗線進行染色,如聯合漿染機與經軸紗線束裝染色。由於是經軸,所以多適用梭織染色使用。 但隨著經軸落筒的出現,我們可以把染色後經軸上的紗線落成筒子紗。
4、匹染對織物進行染色的方法為匹染,常用的方法有繩狀染色、噴射染色、卷染、軋染(不是扎染)和經軸染色。這里不一一介紹。
5、成衣染色 把成衣裝入尼龍袋子,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裝入染缸,在染缸內持續攪拌(槳葉式染色機)。成衣染色多適合於針織襪類、T恤等大部分針織服裝、毛衫、褲子、襯衫等一些簡單的成衣。
6、藝術染色—主要有扎染、蠟染、吊染、段染、潑染以及手繪等。
7、染色過程中固定面料的夾具最好選用全塑料製作的夾子,避免彈簧金屬圈耐受不了酸性或者鹼性的染色劑而生銹沾染面料,所以選用純塑膠夾是最妥當最安全的夾具,這在淘寶網上可以很容易購買得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染色
Ⅲ 泰拉瑞亞染缸怎麼做
泰拉瑞亞染缸:
染缸只能通過購買獲得,玩家需要在染料商人處購買。
染料商人入住條件:
1、當玩家獲得染料或任何用於製造染料的物品後會入住,玩家採集植物或者刷怪掉落部分物品,顯示能製作材料幾可以了。
2、染料商人出售有染缸,以及銀染料。
3、在染缸加工你獲得的材料,製作成染料。
泰拉瑞亞背景:
在完成角色自定義後,游戲就把玩家扔進了一個完全隨機生成的像素世界中,手頭的工具意味著玩家需要造東西、探索世界並打敗怪物。
整個游戲世界都是可破壞的,破壞某些障礙物後,就可以找到各種資源比如石頭、木材、鐵礦或者其他裝備,當然,在不斷深入的同時,也會遇到各種怪物。游戲的主要任務就是讓玩家利用各種資源按自己的想法創造出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所以這就讓玩家充滿了探索的動力。
地面生活有日夜交替。在早晨,玩家可以到處亂跑也可以建造各種庇護所等等;而當夜幕降臨後,僵屍和各種眼球怪就會出現,要麼殺死他們,要麼就逃走。
地面愜意的生活讓人流連忘返。但是,黑暗的地下才是真正刺激的地方。一些必需品玩家可以在地表找到,但稀有的材料只會出現在地下。地下世界就像是一部傳統的2D動作游戲。從巨型史萊姆、骷髏、蠕蟲到各種蟲子,相當豐富多彩。
如果說地面的重點在於建造和探索,那麼地下就是玩家戰斗的地方。
Ⅳ UO做染缸用什麼工具
木頭
Ⅳ 土家蠟染介紹
蠟染製作方法,是將白布平鋪於案上,置蠟於小鍋中,加溫溶解為汁,用蠟刀蘸蠟汁繪於布上。一般不打樣,只憑構思繪畫,也不用直尺和圓規,所畫的中行線、直線和方圓圖形,折疊起來能吻合不差;所繪花鳥蟲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繪成後,投入染缸漬染,染好撈出用清水煮沸,蠟溶化後即觀出白色花紋。
蠟染的材料:
繪制蠟染的織品一般都是用民間自織的白色土布,但也有採用機織白布、綿綢、府綢的。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蜂蠟是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它不溶於水,但加溫後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這一特點作為蠟染的防腐劑。所用的染料是貴州生產的藍靛。貴州盛產藍草,這是一種蓼科植物,莖高約二、三尺,七月開花,八月收割。把藍草葉放在坑裡發酵便成為藍靛。貴州鄉村市集上都有以藍靛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藍靛買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繪制蠟花的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自製的鋼刀。因為用毛筆蘸蠟容易冷卻凝固,而鋼制的畫刀便於保溫。這種鋼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 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蜂蠟。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 的銅刀,一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貴州民間蠟染的製作方法和工藝過程:
『1、畫蠟前的處理 』
先將自產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凈,然後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狀塗抹於布的反面,待曬干後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點蠟 』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另外一些地區則不用花樣,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畫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3、染色 』
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折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冰紋"。這種"冰紋"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致的風味。
『4、去蠟』
經過沖洗,然後用清水煮沸,煮去蠟質,經過漂洗後,布上就會顯出蘭白分明的花紋來。
Ⅵ 染缸出布後有料點怎麼辦
摘要 ①選擇染料研磨較好的染料,適量加一些擴散劑,防止染料凝聚。
Ⅶ 藍夾纈技藝的製作工藝
溫州藍夾纈是中國雕版印染、印刷的源頭。其技藝曾普遍流傳於浙江南部的溫州市,至今下轄的蒼南縣以及瑞安和樂清兩個縣級市均得到較好保護和傳承。藍夾纈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有胡義早、陳松堯、黃宣法、張承桃、薛勛郎。 原材料及使用工具 織布——主要材料:棉紗、米湯等; 主要工具:紡車、織布機等; 雕版——主要材料:木版、紙張、漿糊等;主要工具:雕刻刀具、鋦子棒、鑽頭、刷子等; 制靛—— 主要材料:靛藍枝葉、海灰等;主要工具:竹棍、靛耙、木桶、密篩、靛筐等; 印染——主要材料:雕版、靛青、坯布等;主要工具:染缸、元寶石、杠桿組、染布棚等; 工藝製作流程及方法
包括織布、雕版、制靛、印染等程序:1、織布流程包括紡紗、上漿、織成等;2. 雕版流程包括貼粉本、刻紋樣、通水路、拓回粉本等;3. 制靛流程包括浸泡、打花、過篩、沉澱等;4. 印染流程包括染液發酵、坯布裝版、下缸上色、漂洗晾曬等。 藍夾纈從制靛到製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多,環環相扣。首先是打靛,每年十月靛青收割好,打靛師傅通過包含十幾道工序的製作環節,使監靛植物變成印染的靛青染料;其次是准備好質量上乘的雕版,雕版紋樣以傳統戲劇中的人物形象圖案和花鳥走獸吉祥圖案等為主,藝人精雕細刻,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動物形象;在前兩個工序的基礎上再通過多達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印染。藍夾纈技藝程序繁瑣,工藝精湛,幾百年的手工傳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1、去漿。將坯布放在鍋里煮熟,泡洗去漿。
2、理布。按雕版尺寸要求,把半濕坯布折理。
3、上版。將折疊好的坯布夾在雕版中。
4、上箍。用鐵箍套住整組夾版(一副雕版17塊,正好夾印一條被面)。
5、敲花版。將一塊塊榫頭用棒槌敲進夾版組上端,越敲越緊,一直敲到敲不進去為止。
6、挑布邊。用竹條挑開露在夾版組外的坯布邊,不讓粘攏,重要部位用小竹條撐著,為的是著色均勻。
7、下缸。將沉重的布版組放進染缸。
8、印染。布版組在染缸里每隔10分鍾被提上來一次,反復幾次,視色而止,期間還要翻面染。
9、出缸。將染好的布版組提出來。
10、沖洗。將布版組放在離地面的架上,用清水沖洗表面浮色。
11、吸水。用布將布版組包裹,撒草木灰其上吸干水份。
12、卸架。卸下布版組上的鐵箍,將布取出。
13、晾布。染好的藍夾纈在高高的竹架上晾乾,完成。 農歷六月中旬前後靛青葉生成熟,呈黃綠色,桿高一米左右,以手指碾碎液汁變青,此時可摘割,再隔二三月,可第二次摘割,藍葉之內含有靛質,浸於水中使之發酵,則靛藍可以煉制,浸漬可用陶缸或磚池,浸泡時間80-100小時(根據氣溫而定)發酵完畢後,將殘葉撈去,浸出之液呈黃綠色,同時用鹼劑石灰按10%比率加入攪拌使之氧化,可使靛藍沉澱而成,靛藍沉澱後去掉上部的水,再進行過濾,靛藍膏製成,然後在恆溫室內保存,並在靛藍膏中保持足夠的水份,用時加入發酵劑及發酵培養劑即成為植物染料靛藍用於染纈。
Ⅷ 泰拉瑞亞染缸怎麼做呢,不要買
當然是專用的工具了 顧名思義 燃料使用及存放的器皿 或大或小而已
Ⅸ 紹興三缸的蘭鄉話染缸
據史料記載,在新石器時代,於越先民開始用葛、麻等野生作 物韌皮纖維紡紗織布,偶稱「越布」(越布」這一名稱即由此而來)。
隨著歲月的流逝,越布產量逐年上升,例如,越王一次就獻給 吳王夫差葛布十萬。至漢代,山陰越布曾被列為貢品。三國時,越布 蜚聲海外。魏晉南北朝時,葛布、麻布已成為江西百姓主要衣飾,唐 代,越州的交梭白紗、花紗全國聞名,暢銷各地。宋代,棉花種植業 傳入浙江後,於是,紹興農村始有棉紗、棉布土紡土織業。明代、成 化年間曾有詩雲:「女織有餘布,男耕有餘谷」,隨著生產的發展,越 布的暢銷,於是到清代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就出現了印染業。
由於生產的不斷發展,社會的安寧,當時紹興城鄉煉染業也開 始逐步發達起來,並出現「練色比生鄰,凌晨展素鎬」的盛況。許多 染坊招收藝徒,雇傭工人,生產規模逐年擴大。
嘉慶年間(1796一1820年),山陰縣還設有官辦織染局來掌 管全具紡織印染業。
宣統初年,會稽具有民間染坊35家,那時普遍採用「一隻淘鍋 二根棒,一頂土灶二隻缸」的手工生產方式,使用植物顏料染色,當 時農村較為多見的是採用媒染法染靛藍色。
清代時,紹興除「越布」染色外,又出現絲綢染色。據史料記載, 春秋越國時期,越王勾踐把「勸農桑」定為富國裕民國策之一,境內 男女老小努力耕桑,並向魯國學習絲織技術。至漢代,桑蠶業地位 在畜牧業之上,蠶絲生產也成為會稽農婦主要勞動內容,三國和晉 朝時,會稽蟬絲織綢技術有所提高和發展。隋朝初期,實行「永業桑 田」制、至唐代,越州已成為南方新興蠶絲繅織業中心,明代萬曆年間, (1573一1619年)紹興農村普遍栽桑養蠶,朝廷在紹興城區設 有「染織局」,向機戶低價攤派宮用絲綢織造數。
當時,紹興絲綢重點產地華舍、齊賢鎮出現一批染坊,原料已 從用桑柴、豆柴、山扼等天然植物染料,改為純鹼,胰子、石灰等。
宣統年間,商品經濟發展,紹興一些絲織高手和名染匠 還聘外出,到南京、蘇州、杭州等地絲坊、染鋪傳授技藝。
民國初期,國外化工染料輸入,各染坊逐漸改用進口染料。民 國14年(1925年),紹興齊賢鎮已有寶泰、岡茂、晉昌、漫泰、晉沅等 14家絲綢染坊,有染缸120餘只,還有料房達500多家,民國15年 (1926年),張茂德染廠,同德染坊先後在紹興西廓門外和上虞豐惠 西大街開業。次年3月,染色業同行公會——紹興具染司業職業大 會成立,時有會員80餘人。
民國21年(1932年),王和甫在紹興昌安門外開設震旦恆記染 煉布廠,有資金三萬元,產品有各色陰丹士林布,斜紋竹布,各種洋 紗,海昌布,海昌斜紋布,各種光斜布,各種素紅標布等近20種,年 加工能力約2萬余匹,同年,張茂德染廠已發展到能染五色布達2 萬余匹,價值4000元。
進入40年代,染坊已遍布各縣鄉鎮,由於這些染坊均以七石 缸作為主要生產工具,「染缸」一詞便成為染色業之代稱,歷久不 衰,延名近代。
新中國建立初期,除紹興市染織廠稍具規模外(年加工棉布1 萬余匹),染色業仍多為前店後坊的小型後工生產,其時,紹興城區 有32家。國家實行棉花統購政策後,隨著土布生產減少,不少染坊 相繼歇業。 60年代初,多數染色企業因工藝落後,業務清淡、陸續停業。
紹興現代化染色業始於70年代後期,紹興絲綢印花廠等單位 陸續購置香港、義大利、丹麥、德日等地區和國家產的一整套先進 染色設備,形成機械化。自動化染色體系。
進入80年代,紹興染色業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89年底,紹 興市有印染廠44家,職工數為8188人,產值28207萬元,利稅 1568萬元。
在這眾多的印染廠中,紹興絲綢印花廠染色綢,印花綢年產量 達1000萬米,在全市同行中名列前茅。
紹興的紡織印染業則形成棉、麻、毛、 化纖門類齊全,紡紗、機織、針織、印染、整理配套成龍的紡織工業 體系。
(注)紹興系越王勾踐最早栽種蘭花之處,紹興人又喜愛蘭花, 故蘭花被命名為紹興市市花,於是紹興又有「蘭鄉」之譽。
Ⅹ 如何翻新衣物
有色衣物染色翻新方法
一種有色衣物染色翻新方法,其特徵在於:將3-5克染料倒入盆內,先用溫水調成糊狀,再用熱水沖稀,充分溶解後備用; 將染缸內倒入15升水,先把1-3克純鹼用水化開,倒入染缸,染缸用蒸汽加溫,待水溫達到50-60℃,把已經化開的染料倒入染缸,攪拌均勻,再把已經洗凈潤透的衣物放入染缸,進行染色,並不斷翻動; 染缸持續加熱,在10分鍾內由50-60℃升到90-100℃,並保持10分鍾,將被染衣物挑起,將3-5克食鹽放入染缸,放入衣物繼續染色並保持水溫90-100℃,30分鍾後停止加溫,使染液自然降溫,3-5分鍾後將衣物取出用清水涮洗三遍並甩干; 將染缸內染液放掉,重新倒入15升水,用蒸汽加熱到40-50℃,將3-5克定色劑加入水中攪拌均勻,把染過的衣物放入染缸進行定色處理,開始翻動3-5遍,以後每隔5分鍾翻動一遍,20分鍾固色完畢,然後將衣物脫水晾乾。
白衣服穿時間長了常常會變黃,把它浸泡在加有藍靛的溶液里漂洗,會整潔如新。
藍色的綢緞衣服,日子久了如果變成淡紫色時,用硼砂溶液浸泡一小時左右,就能恢復原色。
深色的舊衣服,象綠、紅、黑等色,洗滌時,若在水中加幾滴醋,就能使衣服恢復原有光澤。
羊毛衫衣服縮短變硬了,用干凈的白布裹捲起來,放進蒸籠里蒸10分鍾左右,取出後用手把纖維抖松,然後把它拉成原來的樣子和尺寸,平放在木板上,於通風的地方陰干,就能恢復原狀。
毛線、毛衣等羊毛織物,洗的次數多了會逐漸失去原來的光澤,遇到這種情況,先把衣服加到清水中漂洗幾次,再在清水中加進一點醋,使酸、鹼性中和,羊毛織物就會恢復原有光澤。
舊呢絨衣服翻新,可用一盆清水,加少量氨水,把一塊干凈白布浸泡在溶液中,然後擰干,敷於絨衣上用熱熨斗熨燙,就會去舊變新。夏季防止衣服褪色竅門:
(1)反曬法晾曬衣服時,把衣服反過來,要衣里朝陽,衣表背陰。
(2)加劑法人造纖維衣服洗滌時,要在水中加一些食鹽;洗高級的衣料可以在水裡加少量的明礬,這樣就可以避免或減少衣服褪色。
(3)酸洗法洗滌有色布料衣服時,在洗滌劑中加1~2匙食醋,也能防止衣服褪色。
晾曬衣服要訣
(1)衣服最好不要在陽光下曝曬,應在陰涼通風處晾至半干時,再放到較弱的太陽光下曬干,以保護衣服的色澤和穿著壽命。
(2)晾曬衣服要注意風向。由於近年來城市空氣污染嚴重,特別是靠近工廠區的下風處,空氣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粉塵,如果忽略了這一 現象,就很容易使衣服沾上粉塵,影響穿著效果。
(3)晾曬衣服時不可將衣服擰得太干,而應帶水晾曬,並用手將衣服的襟、領、袖等處拉平,這樣晾曬乾的衣服會保持平整,不起皺褶。
保存方式及燙衣技巧
(1) 保存方式
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的衣物要懸掛保存.
避免引起蟲蛀,用樟腦球處理.樟腦球應用紙袋包紮好與衣物隔開,避免衣物與樟腦球產生化學作用.
(2) 燙衣技巧
A: 燙衣前准備事項:(燙斗分直立式蒸氣和家庭式燙斗)
1). 首先把燙衣板放在平坦的地面上.
2) 檢查燙衣板是否已加上隔熱罩.
3) 燙斗的溫度是否適合該件衣物的質料(燙前應參考洗水標志)
4) 清楚了解該件衣物適用於哪種溫度;大部分衣物均可適用蒸汽,唯蒸汽不適
用於有粘撲之部分. 5) 容易反光(起鏡面)的衣物,要使用燙斗隔熱罩,(或用布隔著) 使衣物的纖維不易受損.
6)燙斗的儲水量要適中,不可太滿,否則會有多餘的水漏濕衣物,引致衣物出現衣漬.
7)燙斗入水後,切勿平放,應微微向上斜放,否則便會漏水.
8)燙斗的溫度調節應由低溫到高溫慢慢調,調到該衣物所適用的溫度.
備註: 整齊熨斗不能燙用粘撲的位置,如西裝的前襟,領位等. 白衣服穿時間長了常常會變黃,把它浸泡在加有藍靛的溶液里漂洗,會整潔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