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針插標本要怎樣製作
製作工具及製作方法:(1)昆蟲針:是製作昆蟲針插標本必用的工具,其長度多為38~39毫米,按粗細程度分為00、0、1、2、3、4、5等7個號,號數愈大針愈粗,其中以直徑0.6毫米的3號針最常用。00號又稱微針,長度為12毫米,供製作二重針插微小標本用。各號昆蟲針均用優質不銹鋼絲製成。
昆蟲針使用對象為各類成蟲,依蟲體大小選用適當型號蟲針。
各類昆蟲均有一定的針插部位和高度,一般部位是在蟲體胸部背面中央通刺到腹面;為保證分類鑒定上的重要特徵不受損傷,有些昆蟲的針插部位有嚴格規定,甲蟲一般從右鞘翅的前內方插進,在胸部腹面中後足之間穿出;直翅目昆蟲常從前胸背板的右側後方插入;半翅目昆蟲需從中胸小盾片的中央略微偏右進針;鱗翅目和膜翅目昆蟲多在中胸背板中央插入;雙翅目進針部位在中胸中央偏右處進針。微小的昆蟲標本可用微針穿插昆蟲於小塊軟木或卡片上,然後用3號昆蟲針固定;也可直接將微小昆蟲標本粘貼在特製三角紙卡上,再將紙卡插在3號昆蟲針上。
(2)三級台(平均台):木料製成,每一級高8毫米,三級共24毫米。各級寬度相等,第一級長、寬各20毫米,第二級長為40毫米,第三級長60毫米。每級的中央鑽一個穿透孔,孔的粗細以能插入5號針的針帽為度。三級台的作用是使針插標本高度一致,整齊美觀。使用方法是昆蟲針穿刺蟲體後,把蟲體翻倒過來,將有針帽的一端插入三級台的第一級小孔,使蟲體背上的蟲針長度為8毫米。第二級為採集標簽,方法是將昆蟲針穿刺採集標簽中央從第二級孔插到底,使採集標簽距針尖16毫米。最後從第一級孔插入定名念陸世標簽,使其距針尖8毫米。蟲體較厚的昆蟲,下方的兩個標簽之間的距離適當靠近。
(3)展翅板:鱗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在進行研究觀察時,需了解翅脈和體背、體側的有關特徵,因此,需製成展翅標本。展翅板則是必用的工具。為了便於操作,展翅板要盡量選擇質地松軟而輕的泡桐、杉木等材料製作。製作方法是用2塊刨成向內略傾斜的木板作面,一塊平木板作底,再用兩條木條兩端釘固而成。
其中一塊面板要能活動,使用時可隨蟲體大小調節,留出略大於蟲體的槽溝。溝下底板上應鋪一條軟木條或塑料板,以便插針固定蟲體。展翅板也可根據標本大小直接用軟木塊或泡沫塑料板切制而成。
展翅時,先將昆蟲用昆蟲針按要求插好,然後插在展翅板溝槽中央,並使蟲體背面與板面內側平,再用其他蟲針撥動翅基較粗翅脈,將左右兩翅展開固定在展翅板上,然後用透明玻璃紙壓住已展翅面,並用大頭針插於翅四周釘固。
展翅姿勢,鱗翅目以兩前翅後緣呈一直線為准,後翅前緣稍被覆於前翅下方;雙翅目以前翅尖與頭頂成一直線為准;膜翅目、脈翅目、蜻蜓目悉培則以後翅兩前緣成直線為准,前翅仔肢後緣稍向前傾。展翅後,再將頭部、觸角及足整姿,一般觸角與前翅前緣平行。如果昆蟲腹部下垂或上翹,可用透明紙帶抬起或輕壓,再以大頭針固定。全部處理完成後,宜放在特製的紗門櫥內陰干,櫥內再放些樟腦以防蟲蛀鼠咬損壞標本。
(4)整姿台:用於甲蟲類、椿象類、蝗蟲類等不需要展翅的昆蟲的姿態整理,以使其呈現自然狀態。整姿台一般可用較厚的方形或長方形泡沫塑料板製成,大小可根據需要而定。整姿時,將按要求用針插好的昆蟲插於檯面上,使蟲體腹面貼在檯面上,然後用昆蟲針或撥針調整蟲體,使觸角斜向前伸,特長觸角可沿體軀兩側彎向後方;並使前足向前方屈伸,中、後足向後方屈伸。整好姿的附肢可用大頭針交叉固定,使蟲體呈現活蟲靜止時的自然狀態。整姿後將標本放入通風櫥內陰干。
(5)軟化器(還軟器):是軟化已經乾燥的昆蟲標本的一種玻璃器皿,可用一般的乾燥器做成。在容器底部放一層濕沙,並加少量石炭酸以防標本霉爛。把干標本包於紙包內放在器內的瓷隔板上,磨砂蓋面四周塗以凡士林,然後蓋緊密閉。經過數天(夏季2~4天,冬季5~7天)蟲體變軟後,即可進行整姿展翅。
❷ 如何製作標本
網路資源,共享之:x0dx0ax0dx0a獸類標本製作方法x0dx0a獸類標本製作方法x0dx0ax0dx0a獸類標本是研究獸類學的重要資料之一,也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它可長期保存以便為科研、教學、陳列、觀展服務。可根據需要製成假剝制標本、骨骼標本、液浸標本、附屬物等標本。現將製作各種標本所需工具及製作方法分述如下。x0dx0a1.剝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長鑷子(尖形,前端內側不要帶鋸齒形的)、解剖盤或塑料布、細鉛絲或竹筷、取腦勺(取鉛絲一段,前端砸扁彎成勺狀)、針、線、棉漏輪花、竹絲、亞砷酸與明礬相混合的防腐劑。x0dx0ax0dx0a2.標本的測量 製作前,對標本有關部位的測量是獸類分類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驟,只有獲得准確的數據方能更好地鑒別物種。測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鋼捲尺、秤、標簽、採集本。測量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項(圖3-1)。體重:獸體的全重;體長:吻端至肛門,大型獸為吻端至尾基部;尾長: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長度;後足長:自跗關節的最後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對有蹄類動物要測到蹄的前端;耳長:耳殼基部至頂端(轎搜改簇毛除外)的長度。大型獸類還需測量肩高(肩背中線至前指尖)、胸圍(前肢後面胸部最大周長)、腰圍(後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長)和臀高(臀部背中線至後趾尖)(圖3-2)。x0dx0ax0dx0a3.獸類標本的製作x0dx0ax0dx0a(1)小型獸類標本 可分為科研用的假剝制標本及教學、展覽用的生態標本。x0dx0ax0dx0a① 假剝制標本(以鼠類為例)x0dx0a剝皮 將鼠體仰放在解剖盤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門前部 開始向胸骨後端切開皮膚,操作時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將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後用刀背或小鑷子將切口與後肢相連的皮膚與肌肉分離,將後肢分別往切口處推出,剪斷膝關節並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圖3-3a),剝離背部等周圍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腸與皮膚聯接處剪斷,清理好尾基部周圍的結締組織,用左手捏緊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緩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圖3-3b),繼續剝至前肢,在肘關節處剪斷,清除肌肉再剝至頭部,用解剖刀緊貼頭骨至耳部,剪或切斷耳根至眼部閉判時,可看到一層白色網膜狀的眼瞼緣,細心切開網膜的下端後,即露出眼球了。剝離上下唇時,先在鼻尖的軟骨處剪斷,然後再用解剖刀剝離下唇,這時皮與肉體已分離,去掉皮內脂肪和貼在皮上的肌肉,均勻塗抹防腐劑,並在四肢骨骼上纏以少許棉花以代替原來的肌肉,再翻轉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狀即可。x0dx0a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細而又均勻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鉛絲緊纏棉花製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長一些,以達到腹腔開口處的1/2處為好,這樣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撐整個身體。然後將蓬鬆的棉花捏成前細後粗形狀,用大鑷子夾緊棉花的前端,從開口處緊插至頭部,再在四肢和軀幹部不足處,適當填上蓬鬆的棉花。這時,削制的尾椎骨應緊貼腹部壓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翹。縫合切口時,要將標本擺正,針從里向外交叉縫制。x0dx0a整形與固定 標本製做的好壞與整形關系很大。整形時,需將標本橫放在桌面上,頭部向左,將前肢往裡縮,掌面朝下,後肢伸直,跖面朝上與尾平放,眼部用小鑷子將棉花挑開,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齊,兩耳要豎立,頭部稍尖,臀部要拱起(圖3-4)。標簽系於右足,將標本置於固定板上,四肢用大頭針固定,陰干後就製成了假剝制標本了。x0dx0ax0dx0a② 生態標本 在博物館、教學等單位,常將獸類標本製成生活時的姿態,做為科普用。剝制的方法基本與假剝制標本相同。只是在填裝時還需用鉛絲(大型動物用鋼筋或鋼板)支撐其肢體。所用的鉛絲型號要根據動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頭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鉛絲支撐。頭部的鉛絲先用棉花捲成與頸部原有肌肉粗細長短相同,一端固定在頭骨上。也可將原頭骨保留。另取鉛絲1根由足底沿肢骨後側插入肢內,外留一段做為固定用。穿入的鉛絲沿肢骨彎曲,用線縛於骨骼上,四肢處仍需補充棉花以代替原來的肌肉。尾椎骨的製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須以鉛絲方能捏成各種姿態。x0dx0ax0dx0a(2)中型獸類標本製作 中型獸類一般泛指兔、旱獺、巨松鼠、鼬科各種,如黃鼬等,製作方法與小型獸類標本基本相同。這類標本由於體大,腹部開口處要稍大些,用竹絲等做填充物填充軀體時,需加一個竹棍,以便支撐身體。x0dx0ax0dx0a(3)大型獸類標本製作 大型獸類泛指虎、豹、野豬、鹿類等,其製作方法一般有兩種,即生態標本和不作假體填裝而只保留皮張、頭骨等,做為科研上分類鑒定用。以此類標本為例,製作時可從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內側大開口。但在處理帶角的偶蹄類動物時,需在兩角間及頸背開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圍切離皮膚;角形較大時還需在頸側開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x0dx0ax0dx0a(4)液浸標本製作 對某些小型獸,一次性捕獲較多(如蝙蝠、鼠類等),因野外工作條件無法一次製作完畢或因分類的目的標本干後收縮無法看清、因內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為防止腐爛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從腹部開口露出內臟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爾馬林溶液內。浸泡前,需將每個標本繫上已編號的竹簽,便於查閱數據。x0dx0ax0dx0a(5)蟲蝕法骨骼標本的製作 本法適於製作脊椎動物的各類骨骼標本。以獸類標本為例,過去常採取剝皮去掉內臟再用清水煮熟,用鑷子剔去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製作,但費時費力而且易損傷標本從而影響標本的分類鑒定和收藏。近年來,國內採用鞘翅目昆蟲—皮_幼蟲嗜食肉類的習性來清除骨骼上附著的肌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x0dx0ax0dx0a① 形態與蟲源 我們採用的皮_身體呈橢圓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紋,身體長度在2~12毫米;幼蟲身體分節,周身有長毛。皮_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布。它們不但喜食肉類,也咬書籍、衣服、生皮張、葯材等。進行此法時,首先要採集和培殖蟲群,採集皮_的時間最好是溫暖的春夏季,這時可用帶骨肉來招引,也可以到皮_經常活動的屠宰場、賣骨肉的攤頭、畜產公司皮毛倉庫採集。x0dx0ax0dx0a② 培養 蟲蝕方法將採集的皮_放進四周光滑的容器內,如長方形鐵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鋪上一層棉花,如果容器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離內加上一層大眼的隔板或鐵絲網。為使容器內的空氣流通皮_不易爬出,頂端開一窗口,上面蓋細絲網罩即可。將野外捕獲的動物或擬蟲蝕的動物屍體剝皮去掉內臟清洗涼干,風干後放入容器內,這時容器的溫度要保持在27~29℃,濕度不超過70%,為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可在容器內放進一個盛水的小碟,如溫濕度適中,小型獸類的頭骨僅需十幾個小時即可清除干凈,中型以上動物有時要2~3天。實施此法時要隨時查看,以免蟲蝕過度導致筋骨脫落。完全脫水的干標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鬆軟晾乾後再進行此法。蟲蝕後的骨骼標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為分類鑒定用,可用4%過氧化氫塗抹骨骼表面,即可獲得潔白的標本。x0dx0ax0dx0a③ 注意事項 皮_是一類重要害蟲,飼養時要嚴防跑出來造成危害,蟲數量過多或停止飼養時可用沸騰的開水澆燙或用火焚燒。x0dx0ax0dx0a(6)蝙蝠標本的製作 根據用途製作的方法一般有兩種。x0dx0ax0dx0a① 液浸標本 蝙蝠為群棲動物,有時一次性捕獲較多,除部分製成標本外,其餘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個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內臟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還需將各種測量數據記錄下來,再用繪圖墨水或鉛筆將標本編號寫在竹桿上拴在左足(線要短,以免互相纏繞)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結束後,要盡快鑒定,以「種」為單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廣口瓶內,瓶外尚需註明學名、產地和採集時間。x0dx0ax0dx0a② 假剝制標本 利用此法可製成科研用標本。x0dx0a剝皮 分為背剝與腹剝兩種。由於背毛絨厚不易損傷標本分類,特徵明顯,故以背剝為好。具體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處入剪,沿背線剪至腰部,用刀柄輕輕將皮肉分離,至後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體的連接處剪斷,肌肉除盡,另一後肢也同樣處理。*骨可從基部割下,當切斷生殖器和直腸後,用鑷子夾住尾基部,左手將尾椎拉出,然後將皮翻轉,從胸部剝離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處剪斷,拉出並剃去筋肉;處理頭部時,應用刀緊貼頭骨依次切斷耳根、眼緣、上下唇。最後為避免蟲蛀在皮內各處均勻塗以砒霜。x0dx0a填裝 將毛朝外翻轉,把上膊骨、前臂橈骨及後肢拉回原處,以剝好的竹棍或細鉛絲代替尾椎。取一團比原體積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頭骨狀,用鑷子夾住自背開口處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補於不足之處,此時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滿後縫合,吻部不用縫,只需將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將毛理順,腹部朝上進行初步整形。整形時胸部要比原形稍許豐滿,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x0dx0a固定 蝙蝠標本的翼膜陰干後較脆易折,因此,須縫制在硬皮紙上,這樣不僅不易變形,長期使用也不至損壞。方法是先取一張大於單邊展翼標本的硬紙(馬糞紙即可),將已整形的標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紙上縫制。習慣上將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個定點一針(圖3-5)。蝙蝠外部形態特徵大都集中於頭部,因此在縫制完畢後,需將耳部(包括耳屏)、鼻葉整理好,在陰干過程中,應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陰干後仍能保持原來形狀。蝙蝠頭骨也是分類鑒定必不可少的,可隨同標本縫在紙上。x0dx0ax0dx0a昆蟲標本製作方法:x0dx0ax0dx0a昆蟲針的使用方法(一)x0dx0ax0dx0a一般是將昆蟲針直刺入蟲體胸部的中央。為保證分類上的重要特徵不被損傷,並使同一大類標本製作規格化,針叉甲蟲時要避開胸部腹面的胸足基節窩,將針穿刺在右翅鞘的內前方,使針正好穿過右冊中足和後足之間。蝽科等半翅目昆蟲,蟲針應穿插在小盾片略偏右方,這不但保護了小盾片的完整,也不會損壞胸部腹面的喙及喙槽。直翅目的昆蟲,如蝗蟲等,要將昆蟲針插到前胸背板的後方,背中線偏右側,這樣不會破壞前胸背板及腹板上分類特徵的完整性。膜翅目(蜜蜂螞蟻等)及鱗x0dx0ax0dx0a翅目(蝴蝶、蛾類)昆蟲,是從中央插入,通過中足基節的中間穿出。x0dx0a短針(二重針)的使用方法,是在一根長針上插上用硬白紙或透明膠片作成的長7.65毫米、寬1.8毫米的小三角紙(或一段長10毫米的火柴棍),再將00號短針刺在三角紙或火柴棍上(針尖向上),最後將昆蟲標本插在短針上。這種方法是專門為製作微小昆蟲設計的。x0dx0ax0dx0a製作微小不需要展翅的昆蟲標本還有一種方法,是把特製的小三角紙插在昆蟲針上,然後在尖端粘上透明膠液,將蟲體的右側面粘在上面。x0dx0ax0dx0a二浸制昆蟲標本的製作方法x0dx0a浸制昆蟲標本保存的大部分是無翅亞綱中的原尾目、彈尾目、雙尾目、纓尾目,以及蜻蜓目、蜉蝣目等等生活在水中的稚蟲和完全變態昆蟲的卵、幼蟲、蛹等。為使蟲體經浸泡後不致變形,採到後比較大的蟲體首先要用開水去煮一下。煮的時間要看蟲體的大小、老嫩以及種類而定,一般煮至蟲體伸直稍硬即可。蟲體較大皮膚厚的幼蟲,煮5-10分鍾才行,小的柔軟的2-3分鍾就夠了。x0dx0ax0dx0a未經煮過的幼蟲浸在保存液中,往往要收縮改變大小和形狀,x0dx0ax0dx0a甚至使蟲體變黑。因此,浸泡昆蟲的幼期及其它必要標本時,這個步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條件有限,也可以使用開水熱浴的方法,具體情況和泡方便麵類似^0^x0dx0a經過水煮或熱浴的標本,立即投入保存液中保存。但較大的蟲體或體內含水過多的種類,經過一段時間,要換液幾次,才能長久保存,不然會因帶入保存液的水分過多而使標本腐爛或污染。x0dx0ax0dx0a三展示標本的製作方法x0dx0a供展覽用的昆蟲標本,主要用於普及昆蟲知識、教學及參觀等使用。製作方法是將昆蟲的標本,按照一生的發育次序,如卵、幼蟲的不同齡、蛹、成蟲等,藝術的安排在展覽標本盒裡。同時要將相關材料也放入盒中:被害植物的葉片、天敵、防治或利用的照片等等。使觀眾通過一盒展覽標本就能了解一種昆蟲一生的概貌,以及和環境、天敵的關系。製作展覽盒中的成蟲標本時,需要展翅的種類,則不需要用昆蟲針刺穿固定。而是將標本背面向下,平放在整姿台上,用真尖釘住胸部x0dx0ax0dx0a展翅整姿。乾燥後將蟲針拔下來,貼在展覽盒適當的位置。幼蟲、卵、蛹可以用吹脹法製作,也可以用浸制標本,不過要將之密封好。浸制標本製作方法特別之處如下:先將標本放入質地好的玻璃瓶中,在標本下襯托上棉花或各種顏色的泡沫塑料,使蟲體不能在玻璃瓶中滾動然後用酒精噴燈或氧化噴火嘴,將玻璃開口的一端燒軟,用鑷子拉成極小的細口,用注射器將保存液注入,再用火燒軟細口使其癒合。按照需要固定在展覽盒中適當的位置。x0dx0a也可以用玻璃裝標本法,與展覽盒相似,但不用棉花,在標本上下都用玻璃,由於篇幅問題不作介紹,如果需要,請與本站聯系。x0dx0ax0dx0a四有機玻璃包埋昆蟲標本的方法x0dx0a採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機玻璃),把昆蟲標本包埋起來,作成一種類似人造琥珀的昆蟲標本。優點是不怕蟲蛀,不生酶和避免損壞的優點,由於透明度強,便於觀察,作為展覽、教學材料尤為適宜。x0dx0ax0dx0a材料及工具:x0dx0a製作有機玻璃包埋的原材料,是從化工原料商店買來的生、熟單體。⑴生單體,是未經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x0dx0ax0dx0a明的液體,在包埋標本時起溶劑的作用。⑵熟單體,是經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明的粘稠狀液體,只有在5攝氏度的低溫下才能保持原來的性狀,在高溫下即聚合硬化。因此,生、熟單體應盛於大型玻璃塞廣口瓶中,放在冰箱中保存;為應用時方便和避免處置不當浪費的材料,可用兩個50毫升的小廣口瓶,倒取部分單體以便隨時應用。x0dx0a准備包埋的昆蟲標本:x0dx0ax0dx0a最好選擇肢體完整,色澤鮮艷,外表皮比較堅硬些的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以及鱗翅目的成蟲,較大昆蟲的內部器官及各種昆蟲的幼體也可用來包埋,只是由於含水量多,需要的手續比較復雜。無論包埋哪種昆蟲,都要事先做好整姿及清潔工作,以便提高清晰美觀度。x0dx0ax0dx0a制模:x0dx0ax0dx0a用具是玻璃板(墊底)和載玻片(圍邊)。制模取決於包埋標本的有機玻璃外部形狀:方形、長方形、菱形(如果製作成圓形,也可選用質量較好的不同大小的平底玻璃皿,作為模具)。決定好模具的形狀後,先將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干凈,而且要反復檢查,表面已經有傷痕或起毛的便不能用,以避免脫模時發生困難或製作出來的標本埋塊表面不平整。制模時,先在玻璃板下墊一塊方格紙,以便用載玻片圍出另人滿意的形狀。然後用鑷子蘸少許熟單體滴在載玻片的接縫處的上方使其沿切縫外方自行下流將縫粘合,這樣的粘合處理方法要經過兩次進行。隨後放置在40攝氏度的溫箱中約半小時,使熟單體聚合硬化。x0dx0ax0dx0a模具制好後,即可注入4-5毫米的熟單體(不能過厚,以免接縫處的黏著部溶解,如有氣泡用解剖針將其刺破)。在放入40攝氏度溫香中12小時使其聚合硬化,作為固定層。如是注入幾次,使硬化後的單體厚度不少於3毫米。為了標記所包埋昆蟲的名稱,在第二次注入熟單體前,將在生單體中浸泡過的,用繪圖墨水清晰書寫的標簽放入,使其溶於熟單體中。擺放的姿勢因情況而定。x0dx0ax0dx0a包埋:x0dx0ax0dx0a先將經過整資的乾燥昆蟲標本,浸在生單體中約一小時,使蟲體完全浸透。這時便在預先制好的模具中注入熟單體,但這一次的量決不能超過蟲體厚度的一半,以免放入標本後蟲體漂移位置。然後從生單體中取出標本,使蟲體背面向下,放在模具中的熟單體上。用鑷子或解剖針調整標本的位置,待穩定後,移到有玻璃蓋的盒中,避免灰塵以便日後觀察。這樣聚合雖然時間較長,但不易產生氣泡。2日後用解剖針試探,當熟單體已聚合成半固體狀態尚未完全硬化之前,便可再加入5毫米的熟單體。以後每隔1-2日按上述方法檢查再加入熟單體。但以後的注入最好從模具的一端注入,以免不規則的注入相互擠壓產生不易排出的氣體。x0dx0ax0dx0a脫模整形:x0dx0ax0dx0a脫模後,可用剪刀、鋼挫、磨石等修整,尤其是最後聚合的部分。修整後,有些部分會失去光澤,可用布*拋光機進行拋光。x0dx0ax0dx0a昆蟲標本上的標簽,是一個標本上最原始的記錄,相當於單頁戶口本。製作好的標本要及時插上標簽。 ================x0dx0a返回x0dx0ax0dx0a初做好的標本,就要立即插上兩個標簽(有1.5厘米長1.0厘米寬的黑框):上面一個標簽寫有採集地點,海拔高度,採集時間;下面一個寫上寄主或採集方法、環境,採集人姓名。經過研究查對已經有學名的和經過系統研究起出中文名字的昆蟲標本,下面要再加上寫有中名、學名及鑒定人姓名的第三個標簽。經過研究,前人還未發現的新種,在標本下還要加上新種或新亞種標簽。x0dx0a新種標簽用三種不同的顏色來代表等級,在新種標本中選取最典型的一個,定為正模標本,下面用紅色標簽;在選與正模標本完全相同但性別不同的一個,作為配模標本,用蘭色標簽;其餘的,作為副模,標簽應該是黃色的。x0dx0ax0dx0a標簽要用繪圖墨水寫清楚,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識別。浸泡在標本瓶中的更要小心。
❸ 如何製作昆蟲標本
准備好工具材料:昆蟲針(insect pin)30支左右、適合大小的底板1塊、小KT板2塊、透明的塑料片
一、將昆蟲放到還軟缸里,幾小時後,把回軟好的昆蟲從乾燥皿里取出來。
❹ 動物標本的製作工具有哪些,製作動物標本需要哪些工具
動物標本製作(preparing of animal specimens):為了長期保存動物的特徵,採取物理或化學手段,對動物整體或部分進行製作處理。通常的動物標本製作方法有浸制和剝制兩大類。 1.白色無嗅無味粉末,劇毒,有防腐功能。
2.硫酸鋁鉀[K2SO4·Al2(SO4)3·24H2O]也稱明礬無色、透明晶體,具有防腐、硝皮作用。
3.樟腦(C10H16O)具有防止蟲柱標本作用。
4.硼酸(H3BO3)有防腐作用,但較差。
5.苯酚(C6H5OH)也稱石炭酸、來蘇水。有消毒防腐作用,可防止殘留肌肉變質。 1.解剖工具:如解剖刀、鑷子、剪刀、骨剪等,可根據經濟條件准備。
2.木工、金工工具:如鋼絲鉗、台鉗、鎯頭、電鑽、鋸等可根據條件准備。
3.石膏粉(或滑石粉):有吸水功能,主要用於吸收鳥類羽毛清洗後的水分,在剝制過程中撒在肌肉和皮膚之間,防止粘連,並防止血液、脂肪等污染羽毛。
4.鉛絲:用於動物標本支架。可根據動物的大小選用粗細不同的型號。
5.填充物:主要用於填入標本體內,可選用棉花、竹絲、麻刀、棕等。
6.玻璃義眼:可用來代替動物的眼睛。
7.針線:縫合標本剖口用。
8.標本台、樹枝等:固定動物標本用。
9.標簽、記錄動物標本的名稱、性別、採集地點等。
❺ 請問製作標本的具體步驟是什麼要怎麼做
製作植物標本的五個步驟:採集、壓制、上台紙、固定和貼標簽。
具體製作方法:
(一)工具准備:吸水紙、標本夾、採集袋、記錄本、號牌、台紙(白色、長40厘米、寬27米、卡紙)
(二)標本採集
1、採集標本力求完整。(莖、葉、花、果)
2、採集時記錄要詳細。
3、及時掛上吊牌。
4、標本裝入採集袋。
(三)標本壓制
1、修剪:壞的、臟的葉子;葉子易脫落的植物可放在沸水中浸1分鍾再晾乾。
2、壓制:給標本鋪上幾層吸水紙,用標本夾夾住,通風處晾乾。
3、換紙:每天換紙一次,使標本保色。
(四)標本製作
1、整理標本:將干制的標本整理。
2、上台紙:標本平鋪在台紙上,調整葉子排布均勻,使同一標本同時看到正面與反面葉的形態。
3、固定:用透明膠粘貼標本:透明膠寬度0.6厘米最漂亮。
4、貼標簽:在右下角貼上標簽。內容:標本名稱、採集地點、採集時間。
❻ 如何製作標本需要哪些材料怎麼做
0,把樹脂弄起來就可以了
❼ 如何製作標本需要哪些材料怎麼做
製作標本的方法主要有兩類:即針插和液浸。 對於昆蟲來說,一般多採用針插法製作標本。 用針插法製作標本都需經過下列8個步驟: 1.殺死 要想製作形體完整、色彩和形態都栩栩如生的標本,常常需要用剛剛捕捉到的新鮮活蟲,讓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擊倒力強的殺蟲劑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炭等葯劑來自製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採用廣口的玻璃瓶來製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軟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蝕的橡皮塞。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後將葯液倒入,以達到剛好飽和,葯液不外流為度,再用厚長紙或軟木片將葯層蓋住。紙片或木片上要有幾個透氣孔,使毒氣能夠透出。 2.去除內臟 在製作標本前,必須先將昆蟲的內臟取出,便於針插後能迅速乾燥。但象蜻蜓中的豆娘那樣身體極細的昆蟲,則可不必去除內臟。 解剖時,可用鑷子直接從蟲的頸部和前胸背連接膜處插入,取出各個臟器。或在腹部側面沿背板和腹板的連接膜處剪開一個口子,然後用鑷子取出臟器。 接著用脫脂捏成一長條狀的棉花栓,用鑷子將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蟲腹腔內,保持蟲體原來的體形。 3.臨時保存 昆蟲被毒氣殺死後,應盡早將其從毒瓶中取出,除去內臟後,放在預先制備好的棉花紙包內,以避免攜帶時使蟲子遭到擠壓而變形受損。 棉花紙包的紙,宜選用吸水性好的,將其剪成方塊,大小根據蟲體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蟲體為度。脫脂棉可扯取一塊約0.5厘米厚、比紙稍小一點的小塊,壓平後放在紙片中間。 最好再備一小張白紙附置在脫脂棉上,作為臨時棉簽,以記載採集的時間和地點等。 准備就緒後,就可以在將蟲子取去內臟之後,將其臨時包裹在裡面,防止其受到損壞變形。 保存期不宜過長,應在1~2天內,注意及時將包打開,讓其通氣乾燥,不使變質。 4.還軟 乾燥變硬後的蟲殼一般都會發脆,若不採取措施使其軟化,很可能一碰就會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針之前必須使其還軟。 還軟的方式是:用玻璃換軟缸或別的器皿,底部加進蒸餾水,加入幾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蟲子,加蓋密閉2~3天後就可換軟。 沒有換軟缸設備的,也可直接將蟲浸於溫水中,用熱氣也能使其還軟。 5.針插 固定昆蟲標本用的昆蟲針,系用不銹鋼製成,由細至粗,共有00號、0號、1號、2號、3號、4號、5號等7個級別。 從0至5號,6個級別的針都帶有針帽。只有00號不帶針帽,其長度僅為其他各號針長的一半,是作為雙重針插標本用的。 對於死後還未乾燥變硬的或是還軟後的昆蟲,就是用上述的針將其固定起來的。使用哪號針,應根據蟲體的大小來定。 插針開始時,先將要製作的蟲體放在刺蟲台或桌縫上,再根據蟲的大小,選用合適的號針,昆蟲針插前翅基部背中線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蟲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線偏右方,其他昆蟲插中胸中央。 6.整姿 完成針插後的昆蟲,還須根據該種昆蟲最正確的姿勢,對針插後的昆蟲作局部調整,如翅膀的位置、蟲足的彎曲度、觸角的伸長方向等逐項加以調整,使其完全與活昆蟲具有相同的姿態。 有些昆蟲愛好者喜歡按他所喜歡的姿態來固定昆蟲,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適當調整昆蟲身軀、翅、腿或觸角的姿勢和位置。 7.乾燥 當插針和整姿之後,下一步就可將昆蟲放置到安全通風出去乾燥一段時間,這個階段一般需時1~2周,就可以完全乾透。 8.防腐和保存 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在製成的昆蟲標本上加放適量的防蛀防霉葯劑,然後插上標簽。若標本的數量較多,則需分門別類將標本置入標本盒內,將其置於避光的乾燥處保存。 若需要製成昆蟲生態景箱,還可將昆蟲標本與經過乾燥處理的植物、花草配置在同一個玻璃罩內,也可配置在其他藝術鏡框中
❽ 如何做標本
蝴蝶標本:
所需工具:uv膠,uv紫外線手電筒,圓形模具。
1、先用鑷子把死了的蝴蝶弄平耐悶信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