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四大計時工具是什麼
古代四大計時工具是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鍾。日晷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間的。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種類型,受水型精確度更高。沙漏在冬天時使用廣泛,在明朝的時候就記載有五輪沙漏。香篆鍾是流行於12世紀中葉的古代計時器。
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鍾特點
日晷在古代漢語中本意指的是太陽的影子,後來人們利用太陽的影子測得時刻,並成功得到了一種計時儀器,也由此命名,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間。日晷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
刻漏又被稱為漏刻,它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種類型,剛開始的刻漏大多都是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出來,遇到格叉和關舌時上升,讓服飾在水面上的漏箭隨著水面下降,再從漏箭上面的刻度來表示時間。受水型則是將水從漏壺裡面用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讓漏箭隨水面上升來表示時間,這種方法其泄水型精確度更高。
沙漏特點,刻漏雖然計時准確,但是到了冬天溫度比較低容易結冰,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改用流沙驅動,《明史天文志》中記載早在明初的時候詹希元就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又改成了六個輪子。
根據記載,香篆鍾是一種在12世紀中葉時中國古代流行的一種計時器,在《狄仁傑斷案傳奇》中記載了唐朝宮廷內使用香篆鍾計時的情況,香篆鍾是一個梅花形狀的黃銅盤子,盤子裡面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上都繚繞了一圈盤香,焚燒後可以根據盤香的燒沒程度計時。
Ⅱ 古代的計時工具有哪些
古代的計時工具有刻漏、沙漏、圭表、水運渾天儀、水運儀象台、大明燈漏等。刻漏:又稱漏刻、漏壺,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刻漏的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漢遺物,共3件,均為泄水型。刻漏的原理是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
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宋濂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圭表:又稱,日晷,日規,是我國創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種天文儀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板。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長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節氣的時刻。
水運渾天儀:其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運轉,能模仿天體運行的儀器,並可以測定時間。這個渾天儀改進了漢代科學家張衡的設計,注水激輪,令其自轉,晝夜一周,除了表現星宿的運動以外,還能表現日升月落。
Ⅲ 測量時間的工具是
日晷、水鍾、機械鍾表、石英鍾、原子鍾。日晷:史上用於記錄時間最古老的方法。|水鍾:最早的水鍾是一個帶有傾斜邊的石壺,可以讓水通過底部的一個小孔以一個固定的速率流出。這個壺的內部有刻度將不同的水位和橘高者時間聯系起來。石英鍾:石英鍾的原理是當施加電場時,石英晶體將以固定頻率振動。
測量時間的工具是日晷、水鍾、機械鍾表、石英鍾、原子鍾。
1、日晷:史上用於記錄時間最古老的方法是日晷。
2、水鍾:最早的水鍾是一個帶有傾斜邊的石壺,可以讓水通過底部的一個小孔以一個固定的速率流出。這個壺的內部有刻度將不同的水位和時間聯系起來。
3、機械鍾表:採用機械,使用一種可以在相同時間間隔釋放少許、可控制能量的方式來測量時間。
4、石英鍾:石英鍾的原理是當施加電場時,石英晶體將以固定頻率振念局動。
5、原子鍾:由於原子有非常規則的間隔能級,它們會以特定的頻率共振並發射圓薯電磁波。這些發射出的光波的頻率,可以被測量出來,從而非常精確地測量時間的推移。
Ⅳ 計時工具有哪些
計時工具有日晷、漏壺、秒錶、沙漏、懷表等。日晷:是一種由視太陽位置告知每天時間的裝置,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漏壺:是指計時用的漏,芹慧唯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單位,通過漏壺的浮箭來計量一晝夜的時刻。秒錶:由暫停按鈕、發條柄頭、分針等組成,是利用擺的等時性控制指針轉動而計時。
計時工具有日晷、漏壺、秒錶、懷表、沙漏等。
1、日晷:是一種由視太陽位置告知每天時間的裝置,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
2、漏壺:是指計時用的漏,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單位,通過漏壺的浮箭來計量一晝夜的時刻。
3、秒錶:由暫停按鈕、發條柄頭、分針等組成,是利用擺的等時性控制指針轉動而計時。
4、懷表:屬於機械鍾表,動力系統是發條,計時單位是小時、分鍾、秒,分別採用了12進位制和60進位制。表端有一條鏈子可以固定在身上。
5、沙漏:由兩個碧帆玻璃球和一個狹窄的連接管道組成。通過測量上方玻璃球中嫌培的沙子穿過狹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時間,來對時間進行測量。
Ⅳ 記時間的軟體
記時間天數的軟體如下:
1、《天數倒計時》。這款軟體使用起來步驟非常簡單,創建距離目標日期之後就會自動生成天數,在即將到來的時候就會以簡訊和知的形式來提醒用戶,在手機桌面上也會以小組件的形式呈現,熄屏之後也會有顯示。
2、《情侶記錄戀愛天數》。這是一款比較好用的恩沖返愛日記應用,每天雙方可以通過一起簽到打卡,來記錄戀愛的時辰,除此之外還可以日記和記賬散咐飢的形式來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簡州記錄一定的天數之後還會有豐富的獎勵等各位領取。
3、《倒數日》。這是一款簡潔記錄重要日子天數的小工具,什麼發工資日、還信用卡日、自己對象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等只要輸入一個特定的日期,都會直接生成天數,還可以以各種形式在手機上提醒用戶。
4、《桌面日期倒計時》。這款軟體的主要宗旨就是讓重要的日子一目瞭然,可以通過生成一款倒計時海報以桌面組件的形式提醒用戶,除了改變字體,報樣式和背景圖之外還能夠編輯事件,讓記錄變得有趣生動起來。
5、《戀愛記錄本》。這款軟體是小恩愛的情侶必須下載的一款手賬、回憶、日期記錄軟體,精準的計算相戀的日期時長,記錄戀愛中的幸福美好時光,銘記每個重要日子的間隔天數。
Ⅵ 我國古代有哪些計時工具
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有:
1.日晷。
水運儀象台是在北宋時代把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結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儀器,是蘇頌、韓公廉等人在開封設計製造的。宋元佑元年陵型大(公元1086年)開始設計,到元佑七年全部完成。
Ⅶ 計量時間的工具有哪些
時間測量工具:
1、秒錶主要有機械和電子兩大類,電子表又可分為三按鍵和四按鍵兩大類。絕大部分體育教師使用的多是電子秒錶,機械秒錶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歷史。
電子秒錶是一種較先進的電子計時器,國產的電子秒一般都是利用石英振盪器的振盪頻率作為時間基準,採用6位液晶數字顯示時間,具有顯示直觀、讀取方便、功能多等優點。
2、電磁打點計時器為磁電式結構。當線圈通以50赫的交流電時,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使振動片(由彈簧鋼製成)磁化,振動片的一端位於永久磁鐵的磁場中。
由於振動片的磁極隨著電流方向的改變而不斷變化,在永久磁鐵的磁場作用下,振動片將上下振動,其振動周期與線圈中的電流變化周期一致,即為0.02秒。
振動片的一端裝有打點針,當紙帶從針尖下通過時。便打上一系列點,相鄰點之間對應的時間為0.02秒。5個間距對應的時間為0.1秒。
(7)記時間的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時間的計量發展歷程:
遠古時期,人們以太陽的東升西落作為時間尺度,因此便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類生活;公元前二世紀,日晷出現,提高了時間的計量精度。
我國北宋時期的能工巧匠們設計出水鍾;六百多年前出現了機械鍾;十七世紀,單擺被用於機械鍾的設計,使其計時精度提高了近百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石英鍾誕生,計時精度進一步被提高。
這些計時器具即我們概念中的「時鍾」,細數這些鍾的發展,最古老的鍾追溯至太陽鍾,例如圭表、日晷。有據可查的太陽鍾始於公元前2357-2258年的堯帝時期。
《周禮•地官•大司徒》中有「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春官•典瑞》中也提到了「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之後出現水鍾,它屬於流體鍾的一種,除水鍾之外,流體鍾還包括沙鍾。水鍾和沙鍾都是使用一定數量的流體,通過測量流體在特定方式下流動所需的時間來表示固定的時間間隔,這類不依賴於天文現象的「漏刻」計時儀器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
我國最早的機械鍾也出現在北宋時期,而歐洲的機械鍾出現於十三世紀,最早傳入我國的機械鍾在明朝萬曆年間,被獻於萬曆皇帝。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時鍾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於是石英鍾應運而生,它是通過石英鍾內部穩定的石英振盪器來計時的。隨著科技發展的要求,以及人類對精密測量的執著追求,石英鍾逐漸不能滿足要求,逐漸被精度高於它的鍾所代替,例如原子鍾。
Ⅷ 古代計算時間有哪些工具
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二者統稱為太陽鍾。
圭表
1276年,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制了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復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鍾、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器。因其造型似宮燈,又放置於皇宮的大明殿,所以稱為大明殿燈漏。
除此外,還有油燈鍾、蠟燭鍾等計時工具。17世紀後,西方更為精密的鍾表傳入,人們逐漸放棄了原有的計時工具。在計時方法上,古人採用百刻制的方式,即將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約等於14.4分。隋唐時期發明了十二時辰計時。西方鍾表傳入中國後,為適應24小時計時的方法,百刻制改為96刻制;一個時辰兩個小時,一個小時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