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婚刀是啥的繪制工具啊
蠟染的繪制工具是婚刀。蠟染,是我國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察檔、灰纈(鏤空印花)、夾纈(夾染)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印花技藝。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橋沒迅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敏此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由於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用於製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朴實大方、清新悅目。
2. 革家人的民族工藝
主要有蠟染、刺綉、織花、銀器、石器、樂器和竹器編織。 蠟染 革家蠟染歷史悠久,以圖案均勻、疏密相間、花紋別致、風格獨特著稱於世。 革家女孩從八九歲就隨母學點蠟,十七八歲便獨具匠心,成為蠟染能手。蠟染的製作方法是先用蠟繪花於布,用藍靛染缸染之,再用水煮沸,去其蠟則花現。蠟染紋飾圖案紋樣,有太陽、水波、瓜、米粒、蝴蝶、燕子、青蛙、鯉魚、水草、石榴、刺藤、野花、幾何紋樣等。也可隨意變化,組成圖案。 蠟染工具,蠟刀桿長不足七厘米,刀高僅零點三厘米左右。由呈三角形的薄銅片疊合而成,每套十餘把大小不一。蠟板(畫板),點蠟花,根據布料的大小精心構思圖案,用剪紙圖案的外形,在布上組合構成圖,確定其位置。點蠟者有一大疊形狀大小各異的紙樣,點出不同的圖案。 今存清代蠟染品,藍白分明,色彩鮮艷。 革家蠟染、除衣裙帽帕、背扇圍腰外,製品有提藍蓋帕、包袱皮、口袋、手巾、窗簾、被面、桌布、凳椅、傘套、帳沿等。 1955年,革家蠟染作品曾送德國柏林展出,深受國際友人的贊揚。之後,革家蠟染,曾在日本、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展出,為祖國爭得榮譽。1988年9月和11月,革家蠟染製品在北京又分別榮獲「首屆長城民俗民間藝術節」榮譽獎和「全國鄉鎮企業商品出口展銷」銀杯獎。同年12月,革家的蠟染文物在美國舊金山展出,深受贊譽。 織花 革家織花多製作頭帶、腰帶、背扇帶和腳帶等,少量則用於鑲嵌衣邊。花帶古樸典雅,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彩色的以紅色為主,加黃、白、藍色相間,以絲棉為料。
革家刺綉多用於蠟染服飾作配,針法有平綉、盤綉、插花綉、挑綉等。紋樣有幾何紋樣的蝴蝶魚鳥,刺綉花卉等,多以紅色為主。 銀器 革家銀器為革家傳統工藝,多是婦女服飾中的裝飾品。分未頭飾、頸飾、手飾的部分,頭飾:有發簪、銀摸額、耳環。頸飾:有戒子項圈、空心項圈、大螺螄項圈、板項圈和銀盤鏈。手飾:有板圈、螺螄圈、蒜葉圈、龍頭圈、蠶圖、毛蟲圈、蚯蚓圈、空心圈等。
革家蠟染應用久遠、風格獨特。革家人善於繼承和發揚傳統的蠟染工藝,並使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帽、頭巾、圍腰、背扇、枕巾、包袱布、蓋籃帕、手帕、挎包、窗簾,床單,桌布等都是用蠟染來裝飾的,就連背孩子的背帶也是使用精巧細致的蠟染。不僅如此,佯家婦女遍身穿上布滿細密蠟花的服裝,就像身著銀盔銀甲的武士一樣。黃平佯家等地婦女尤其喜頭戴蠟染的花帕。
革家傳統蠟染,有自然紋樣和幾何紋樣兩類。自然紋樣多取材於山雀、鷹、雞、蝶、魚,蝙蝠、石榴,花,草,葛藤之類。經過誇張、簡化、變形的藝術手法進行處理。似像非像,重在意念的表達。幾何形紋樣有螺紋、雲紋,回紋戚指逗、太陽紋,鋸齒紋、三角紋、帶紋、光紋、雷紋等。通過點、線的粗細和疏密組合排列,構成幾何紋的變化。銅鼓紋是黃平蠟染的中心紋樣。這種銅鼓形的中心花紋實際就是太陽紋,在圓形外輻射光芒。「太陽崇拜」早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至逗舉今有的民族仍認為太陽是萬物之源,萬物向著太陽才有生機。銅鼓紋構圖講究嚴謹、對稱,追求潔白、敞亮的效果。藍白色對比強烈。再如「烏紋方巾」,四周以鳥紋組成,中心借鑒了銅鼓紋,如太陽紋、圓心紋以及鳥身上裝飾的鋸齒狀紋,使自然紋樣增加了古樸與厚查感。圖案造型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圖案風格細膩綺麗、工整精緻。圖案組織嚴密對稱,構圖飽滿,細而不板,滿而不亂。裝飾手法豐富多樣,緊湊巧妙,趣味無窮。
革家傳統蠟染紋樣,善於使用「打散構成」方式與格律性的圖案結構,將她們最喜歡、具有特殊含義的自然紋樣重新組合在一起。其顯著的特點是自然紋中又套幾何形紋,使圖案更為豐富。對自然紋的描繪似乎比其他地區更大膽,有些動物只見輪廓或部分肢體,有些互不相乾的動物、植物叉奇妙地組合在一起。如「蝙蝠方巾」中的蝙蝠紋是重安江蠟染常見的紋樣,取其「福至天降」之意,但它又不同於於漢族的蝙蝠紋,而採用與鳥台體的手法,紋樣精練概括。在表現形式上,重安江蠟染為了增加藍白對比的變化,善於在線高賣旁邊用規則的點。線或鋸齒形成灰色,以增加層次,使圖案更富有裝飾性。
黃平的革家姑娘,在製作蠟染時,常常把白布放在木板上,用熔化的蠟液點住四周。有的用自織平紋布,也有的用商店出售的細白布或白府綢。然後拿出各種花樣子(在製作中通過採用紙型的排列,畫出成片的圖案,她們稱之為「麻雀」,每個姑娘都有二三十種紙型花樣)在布面上擺布,直到找到滿意的位置,然後用各種大小的銅刀,畫下花樣子的輪廓,取下花樣子後,她們便在這個簡潔的「樣子」里盡情地自由繪畫。
革家蠟染的繪制工具不是毛筆蘸蠟,因為這樣做蠟容易冷卻凝固,用的是能保持熱蠟溫度的、十分精緻的銅制畫刀。這種銅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易於蘸薔蜂蠟。有的蠟刀桿長不到8cm,刀高僅0.3cm。用結實的漁線綁在纖細的竹柄上,顯得小巧玲瓏。為了繪制不同形態的需要,還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蠟刀。革家蠟染的製作方法和工藝流程分為點蠟和浸染兩個步驟。
1.點蠟
把盛有蜂蠟的土陶碗放在火盆里,用火盆里的火使蠟熔化,保持在50 N60℃,然後用蠟刀蘸蠟作畫,俗稱「點蠟花」。用蠟刀點畫與固定四周,確定蠟染紋樣的總布局。用指甲或尖狀硬物沿著剪紙紋樣邊緣畫出輪廓,再用蠟刀蘸蠟點花。革家婦女點蠟花,一般沒有固定圖案,全憑想像點制。習慣上是根據布料的大小和構思,用紙剪出花、鳥的外形,在布上組合構圖,確定位置。同樣的紙樣,用不同的點、線裝飾,可點出趣味完全不同的圖案來。他們最愛點畫的是本民族崇拜的太陽紋樣,以及革家傳說中的城堡,還有龍鳳和本民族的日常生活習俗,革家婦女是想什麼畫什麼,畫什麼嘴裡還不停地唱著什麼,往往是一首贊美飛鳥的山歌唱完,一隻栩栩如生的小鳥也畫成了。
2.浸染
畫完蠟有的在自己家裡染,即將蠟花布取下夾在一竹竿上,使蠟花布平展地放入染缸中浸染。或者在趕集時送到染坊去染。蠟片放在藍靛染缸里浸染.一般經過五六天,連續經過十多次浸染後,將蠟布取出放入清水中漂去浮色,再置於沸水中煮去蠟質。脫蠟現圖,將蠟花布投入清水中漂洗,再經過肥皂水煮沸固色,漂洗晾乾即成。染出來的布,未點蠟花的地方是藍色底,點過蠟花的地方是白花圖案。
3. 我發現蠟染之美
蠟染、扎染、夾纈(jiā xié)是我國古代三大印花工藝,其中蠟染最為人知曉。暑假裡我跟著color美術機構來到貴州游學,發現了苗族蠟染的魅力。
老師帶我們來到蠟染房參觀,我發現,蠟染的材料原來是用蘭竹的樹根製成的,而一塊好的蠟染布包括十來道工藝:布料處理、構圖、蠟液製作、點蠟、藍靛製作、浸染、脫蠟、晾乾、縫合等,製作工程真的繁多又辛苦。蠟染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銅刀,讓銅刀浸泡在蠟里,拿起來就要趕快畫,否則不一會兒,蠟就幹了。在參觀結束准備自己動手學習蠟染時,我突然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就是:這些傳統的蠟染從紡線織布,到藍靛蜂蠟整個過程,全部都是取自大自然的饋贈,正如老師所講「蠟染,當把草木的生命融入布料,就是把美麗的大自然穿在了身上!」當我把素雅的蠟染布穿在身上,我發現自己離大自然更近了。
我的第二個發現就是蠟染圖案的魅力。首先,我被蠟染的花紋征服了。經常一幅圖可以出現:太陽紋、星辰紋、水波紋、漩渦紋、牛角紋等20種紋路,很形象、精美。此外蠟染圖的主題也很豐富,有:花鳥魚蟲、鴛鴦戲水 、夜鳥投林等等。仔細觀察這些圖案,我發現,它並不講究圖案的對稱,可這些不對稱又體現在極為細致之處。比如:左上角有一隻蝴蝶,右下角就一定有隻蝴蝶,但左右兩只蝴蝶翅膀的敬磨圖案就不一樣,有時還差別在觸角上的一撇一捺。我一邊玩著「找不同」游戲,一邊欣賞著這種構圖的美妙,並給它起了個名字——「神奇的大同小異」。
我還發現蠟染圖案有著不同的寓意。如果送女孩,大多圖案會有鱗光閃閃、娉娉婷婷的小魚;如果送男孩,圖案就大多會有蠢稿寬幾只飛揚跋扈、羽翼豐滿的大鳥;而如果送有恩之人,圖案一定會有一位有著蝴蝶翅膀的仙女——當地人們最崇拜的——蝴蝶媽媽。
蝴蝶媽媽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帶亮:蝴蝶媽媽與水泡戀愛,歷盡千辛生下了十二個蛋,小鳥來幫忙,這些蛋孵化成最初的人,而蝴蝶便成為苗族人的始祖「蝴蝶媽媽」。每一位藝術家的手中,都有著不一樣的蝴蝶媽媽,慈愛的、勇敢的、萬能的……這些都以圖案的方式來表達。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蠟染圖案這么漂亮了——有美的情感,才能傳達出美的圖畫。
蠟染至今2000多年的歷史,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蠟染房,我發現了一面照片牆,每張照片中的人都是從小到老、一輩子堅持蠟染工藝傳承的匠人。我更加明白蠟染為什麼這樣妙不可言了,一代又一代人們付出一生的心血研究,蠟染怎不美好?我赫然發現照片牆上方正的一行大字「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這就是苗族蠟染那美麗的精神。
銅刀作筆,蜂蠟為墨,圖案瞭然於心,在素色的手織布上信手拈來。這就是我發現的丹寨苗族蠟染之美。
4. 蠟染的工具材料
蠟染的基本原理是在需要白色花型的地方塗抹蠟質(古代是蜂蠟,現代是石蠟、蜂蠟、木蠟等混合蠟),然後去染色,將沒有塗蠟的地方染成藍色,有蠟的地方因為沒有上色而呈現白色,行話叫做「留白」。但是無論哪種蠟,在高溫下都會融化,因此用於蠟染的染料只能在低溫下染布,否則蠟一融化,就無法留白了。但是古代沒有化學染料,只有天然植物染料,能滿足低溫染色的只有靛藍一種。當然,可以製作靛藍的植物油多種,比如蓼科的蓼藍、十字花科的菘藍、豆科的木藍等多種植物莖葉都可以發酵製造靛藍染料。
為什麼靛扮閉喊藍能夠在低溫下染色呢?這是因為靛藍染色屬於氧化還廳野原反應,是可溶性隱色體滲入纖維之後、在纖維上就地合成靛藍染料的一個過程,這個氧化反應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進行。
古代染其他顏色的染料,比如紅色的紅花、茜草和黃色的梔子、姜黃,還有綠色的凍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較高溫度的熱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則就很容易掉色。而在這種高溫下,蜂蠟已經融化,無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難做出其他顏色的蠟染花布來的。
現代印染工業中,大量使用的X型活性染料都是低溫型的,可以在20-35度以下染色,態斗而且色譜齊全,因此,現代蠟染工藝品可以做到五彩繽紛,各種顏色都能加工。但是,從綠色環保的角度來說,還是靛藍蠟染布更加安全有益健康。 自織白棉布
5. 被譽為“民族藝術之花”的苗族蠟染文化
民族是我們中國一個人口比較多的少數民族,也是我們中國一個比較古老的民族之一,歷史已經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苗族的蠟染文化是為生產者自缺肆冊身需要創造的文化藝術。那麼,大家對於苗族的蠟染文化是否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 民族文化 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溯源與傳說
苗族蠟染歷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蠟染歌》(古歌),敘述蠟染的起源。早在秦漢時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據《貴州通志》記載:「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這種蠟染布曾被稱為「闌干斑布」。
宋代五溪地區的「點蠟幔」(蠟染)已很盛行。明、清時代,黔中一帶苗族也多用蠟染衣料。民國年間,蠟染盛行於湘西、貴州、雲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而以貴雹前州的丹寨、安順、郎岱(今六枝)、普定、惠水等地技藝最高。大多數地區都將蠟染成品作衣飾,湘西地區則用作床單、帳沿、枕巾等。
丹寨縣、安順縣及織金縣是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在長期與外界隔絕的艱苦壞境中,這里的居民逐漸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蠟染技藝因此得以保留下來。按苗族習俗,所有的女性都有義務傳承蠟染技藝,每位母親都必須教會自己的女兒製作蠟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學習這一技藝,她們自己栽靛植棉、紡紗織布、畫蠟挑秀、浸染剪裁,代代傳承。在此狀況下,這些苗族聚居區形成了以蠟染藝術為主導的衣飾裝束、婚姻節日禮俗、社交方式、喪葬風習等習俗文化。
主要工藝
蠟染實際上應該叫「蠟防染色」,其靈魂是「冰紋」。它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然後放入適宜在低溫條件下染色的靛藍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即現出因蠟保護而產生的美麗的白花。如果僅僅是藍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藍印花布沒什麼兩樣。蠟染的靈魂是「冰紋」,這是一種因蠟塊折疊迸裂而導致染料不均勻滲透所造成的染紋,是一種帶有抽象色彩的圖案紋理。
伏宏苗族蠟染有點蠟和畫蠟兩種技藝。蠟染的製作工具主要有銅刀(蠟筆)、瓷碗、水盆、大針、骨針、穀草、染缸等。此外,蠟染還有製作藍靛和發染缸等工序,各道工序前後連接,構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藝和操作規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紡織品的種類不斷豐富,蠟染作為貴州苗族地區主流紡織品的地位已漸動搖。而伴隨旅遊業的發展,精緻的蠟染手工藝製品正被當作特色旅遊紀念品推向市場,同時也亟待得到真正的保護與合理的開發。
6. 蠟染怎麼染
蠟染製作方啟余法,是將白布平鋪於案上,置蠟於小鍋中,加溫溶解為汁,用蠟刀蘸蠟汁繪於布上。一般不打樣,只憑構思繪畫,也不用直尺和圓規,所畫的中行線、直線和方圓圖形,折疊起來能吻合不差;所繪花鳥蟲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繪成後,投入染缸漬染,染好撈出用清水煮沸,蠟溶化後即觀出白色花紋。
蠟染的材料:
繪制蠟染的織品一般都是用民間自織的白色土布,但也有採用機織白布、綿綢、府綢的。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蜂蠟是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它不溶於水,但加溫後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這一特點作為蠟染的防腐劑。所用的染料是貴州生產的藍靛。貴州盛產藍草,這是一種蓼科植物,莖高約二、三尺,七月開花,八月收割。把藍草葉放在坑裡發酵便成為藍靛。貴州鄉村市集上都有以藍靛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藍靛買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繪制蠟花的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自製的鋼刀。因為用毛筆蘸蠟容易冷卻凝固,而鋼制的畫刀便於保溫。這種鋼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
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蜂蠟。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
的銅刀,一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貴州民間蠟染的製作方法和工藝過程:
『1、畫蠟前的處理
』
先將自產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凈,然後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狀塗抹於布的反面,待曬干後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點蠟
』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蠟放在陶辯旁模瓷碗或金屬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另外一些地區則不用花樣,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畫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3、染色
』
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折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冰紋"。這種"冰紋"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致的風味。
『4、去蠟』
經過沖洗,然後用清水煮沸,煮去蠟質,經過漂洗後,布上就會攜緩顯出蘭白分明的花紋來。
7. 蠟染的製作過程
蠟染的製作過程如下:
1、把白布平穩的放在桌面上,把蠟放在一個小型的電鍋里加熱,使蠟融化。
2、如果沒有經驗可以先在布上臘擾坦用鉛筆作畫,然後再用蠟刀蘸蠟,按照線條作畫,在苗族地區,一些李局有經驗的老人,在作畫的時候不借用任何工具,可以用蠟刀畫出標準的圓。有的工藝復雜的作畫可以不用染色,就能成為一件精美的裝飾品。
4、在經過幾次浸染,曬干後,經過反復沖洗,用清水煮沸,煮去畫布上的蠟質,再經過漂洗,畫布上就出現藍白分明的輪桐花紋。曬干就可以做成一件蠟染製品了。
5、經過沸水煮的蠟質,脫離蠟布後,待水冷卻,可以把漂浮在水面的蠟質收集,蠟可以反復使用。
8. 如何進行蠟染(Batik)
目錄方法1:基礎蠟染1、預洗布料。2、為布料染上底色。3、熔化蠟染用蠟。4、把布料張開放在綉花圈上。5、用你的工具開始塗蠟。6、控制蠟的溫度。7、准備把布料放入染缸浸染。8、再度塗上蠟,以在布料上添加更多層顏色和圖案。9、除蠟。10、清洗及風干布料。方法2:無需用蠟的蠟染1、把塑料保鮮膜鋪塵念在工作表面上,再把預洗和預染布料鋪在保鮮膜上。2、用可水洗的防染色媒介創造圖案。3、配製液態染料。4、塗上染料。5、用保鮮紙覆蓋布料。6、用微波爐加熱布料。7、把微波爐的布料取出。8、清洗並風干布料。方法3:蠟染絲綢(另一種方法)1、預洗絲綢。2、張開布料。3、抬起框架。4、塗上防染劑。5、塗上顏色。6、將塗好的絲綢靜置24小時。蠟染(Batik)是爪哇人使用蠟防染色,在布料上創造出各種圖案的方法。一旦布料塗上了蠟,就被浸在染缸里染色,有蠟的地方則染不上色。蠟染大師可以通過色彩分層創造出復雜圖案,並利用蠟的裂紋留下圖案細節的細線。即使你不是蠟染大師,仍可使用極少的材料,並發揮創造精神製作出一些美麗的效果。
方法1:基礎蠟染
1、預洗布料。用熱水和清潔劑(例如Synthrapol染浴助劑)清洗布料,以去除會影響染色的化學物質和雜質。
2、為布料染上底色。這些底色將顯示於防染色蠟的底下。
3、熔化蠟染用蠟。蠟染用的蠟為磚塊狀,需要放在電子熔蠟鍋或雙層蒸鍋里熔化。小心處理滾燙派攔困的蠟。切勿加熱至超過115攝氏度(240華氏度),否則它可能開始冒煙,甚衡並至是著火。
不建議你在爐灶上加熱蠟。熔蠟鍋及雙層蒸鍋在較低的熱度下慢慢把蠟加熱。
4、把布料張開放在綉花圈上。綉花圈能保持布料緊綳穩固,讓你能更精準地塗上蠟。如果你想在一大片細長布料上繪制圖案,則無需使用綉花圈,可將報紙或硬紙板鋪在工作表面上,然後放上布料。蠟會穿透布料,所以強烈建議底下必須鋪上報紙等保護面層。
5、用你的工具開始塗蠟。各種工具產生不同的線條特質,所以建議你提前試驗各種工具。使用有一尖嘴、名為tjanting 或canting 的筆似蠟染工具繪制圖案細線。這是非常萬能的標准蠟染工具,有各種不同的尖嘴尺寸。
雙尖嘴的tjanting工具能創造出平行線,也可用於填滿較大的面積。
畫筆可用於覆蓋大面積。傳統上它們用於寬闊描畫或成為創造圓點圖案的點彩工具。
利用印章創造出統一形狀。你可用任何耐熱的東西製作印章。嘗試把土豆雕成一個形狀,或使用芹菜莖部的末端印出半圓形。
6、控制蠟的溫度。蠟應該熱得足以穿透布料,然而也不能太熱太稀薄,以免在塗蠟時蠟會擴散。如果蠟穿透到布料另一面,它將變得透明。
7、准備把布料放入染缸浸染。考慮要染上何種顏色時,建議你從最淺的顏色(比如黃色)開始,然後才一步步染上較深的顏色。用Synthrapol染浴助劑清洗布料。
根據包裝上的指示溶解染料。有些染料(比如紅色)比其它顏色較難以溶解。
加入適量的無碘鹽。226克的干布料需添加409.5克鹽,而453克的布料則需使用819克鹽。
放入濕布料。溫和、頻繁地攪拌20分鍾。
加入蘇打粉。蘇打粉或碳酸鈉使染料粘合在布料纖維里的纖維素。將蘇打粉溶解於溫水中,然後用大約15分鍾慢慢將之放入染缸,小心切勿把它直接倒在布料上,以免引起褪色。226克的布料需放入45.5克的蘇打粉,至於453克的布料則需使用91克蘇打粉。溫和、頻繁地攪拌30分鍾。
沖洗布料,把多餘的染料洗干凈。用冷水沖洗布料,直到洗過布料的水重新變得清澈。然後再用熱水和Synthrapol染浴助劑清洗布料。某些較深的顏色,比如紅色或褐色,清洗一秒鍾即可去除所有多餘染料。讓布料風干。
8、再度塗上蠟,以在布料上添加更多層顏色和圖案。每添加一層顏色和圖案都必須遵循上述用染缸染色的步驟。記住,最後才染上最深的顏色。
9、除蠟。染完所有顏色後,你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之一除蠟:將蠟煮沸。在能容納布料的大鍋里裝水,並添上幾滴Synthrapol染浴助劑。一旦水開始沸騰,放入布料,並用石頭讓它沉底,以免浮上來的蠟再度黏附在布料上。數分鍾後,蠟就會脫離布料。當所有蠟離開布料,你可讓鍋子完全冷卻,然後把鍋子頂部的蠟層剝掉。
用熨斗把蠟燙出來。把布料夾在兩片吸水紙中間,然後用熨斗燙被夾著的布料。蠟會留下殘渣,所以小心確保所有蠟被去除。偶爾更換吸水紙以幫助除蠟。
10、清洗及風干布料。把布料放入洗衣機清洗,加入Synthrapol染浴助劑確保所有染料均已釋放。把布料放在細繩上曬干,或使用烘乾機。大功告成!
方法2:無需用蠟的蠟染
1、把塑料保鮮膜鋪在工作表面上,再把預洗和預染布料鋪在保鮮膜上。
2、用可水洗的防染色媒介創造圖案。和傳統蠟染一樣,你可使用有一尖嘴或雙尖嘴的tjanting筆似蠟染工具繪制圖案細線。用畫筆和防染色媒介在較大的面積上作畫。讓媒介風干約30分鍾,但確切的風干時間取決於你使用了多厚的媒介。考慮使用沾了媒介的印章創造重復的圖案。你也可以使用模板,把它放在布料上,然後用海綿刷把媒介輕擦在模板周圍。
3、配製液態染料。根據包裝上的指示配製染料。如果你使用液態燃料,需要調整水和染料的比例才能創造較柔和(加多水)或較鮮艷的顏色(加多染料)。
4、塗上染料。你可以滴、塗、噴或輕輕抹上染料。考慮混合兩種或以上的顏色,創造顏色變化。
5、用保鮮紙覆蓋布料。一旦塗完染料,用保鮮紙覆蓋布料,並把邊緣密封。
6、用微波爐加熱布料。把紙巾鋪在微波爐底部,以防染料溢出。把用保鮮膜包裹的布料放入微波爐里(你可能需要把布料疊起來),高溫加熱2分鍾。
7、把微波爐的布料取出。戴上厚橡膠手套,小心地從微波爐取出布料。布料將會很熱,所以必須小心!讓布料冷卻數分鍾才把保鮮膜撕開。
8、清洗並風干布料。用冷水沖洗布料,直到流過布料的水變得清澈。去除了最初的染料後,把布料放入溫水和溫和的洗衣劑清洗干凈,然後把布料風干。
方法3:蠟染絲綢(另一種方法)
1、預洗絲綢。在一缸或一桶水裡加入一兩滴的洗碗液。清洗並風干布料。趁著布料處於微濕狀態,用熨斗(設置為"絲綢")把布料壓平。如果你想要先草擬圖案,而非直接徒手隨性繪制,可在熨燙布料後進行此步驟。
2、張開布料。將連接了橡皮筋的扣針別在絲綢周邊,每個扣針相隔10至15厘米。把絲綢鋪在框架上,把圖釘推入框架里。把扣針里的橡皮筋鉤在圖釘,形成緊綳的蹦床。為了維持良好的張力,橡皮筋不宜太大,但需夠長,以免撕裂布料。
如果你使用的框架比絲綢還大,可把兩條橡皮筋連接在一起製造更長的橡皮筋。
此步驟地目的是要創造一個緊綳的描繪表面。布料表面應該被拉緊,但不能太過緊而導致布料撕裂。
3、抬起框架。把4個塑料杯或容器放在框架的4個角下支撐,抬高於工作表面。
4、塗上防染劑。你可用畫筆或有狹窄尖嘴的噴頭瓶塗上防染劑。待防染劑完全風干後才塗上顏色。取決於你的喜好,有兩種防染劑適合用於絲綢彩繪:以橡膠為基礎材料的防染劑或稱為防染膠筆(gutta)有類似於橡膠膠水的稠度。你可稀釋膠筆,讓它更稀薄,產生更細的線條。顏色凝固後,你可通過乾洗布料來去除膠筆痕跡。這種防染劑的的缺點是它會冒煙。所以建議你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塗上膠筆,並且戴上口罩。
水溶性防染劑無毒、無味而且能用溫水沖洗干凈。這種防染劑可與絲綢繪畫顏料配合良好(染料則相反),這些絲綢顏料需要熨斗高溫凝固。此防染劑的缺點是創造出的線條不如膠筆般流暢,所以較難繪制圖案細節。
5、塗上顏色。用畫筆小心地塗上染料或顏料。讓顏色流向塗了防染劑的部分。直接塗色於防染劑上可能會導致防染劑溶解,從而使該面積染色。你在顏色方面有兩種選擇:絲綢用顏料是以顏料色素為主的產品,它能讓布料表面染色,但不能穿透布料纖維。這些顏料可用於各種布料上(包括合成布料),而且可用干熨斗將之凝固。
絲綢用染料則通過黏附在布料纖維上將之染色。如果你不想絲綢的天然光澤減少,這是很好的選擇。顏色耐光並可水洗。
6、將塗好的絲綢靜置24小時。如果你選擇使用顏料,可用熨斗在布料底面燙上2至3分鍾,高溫加凝固顏料。燙好布料後用溫水清洗布料,把它晾乾,在微濕狀態下再用熨斗燙一次。如果你使用絲綢染料,待顏色風干24小時後,清洗布料直到流過布料的水變得清澈。把兩滴溫和洗衣劑或洗碗液添加到一桶或一缸水裡清洗布料。然後再用冷水沖洗,把它晾乾。在絲綢快要變干時,把熨斗設置到"絲綢",然後燙布料。
小提示如果你將染料放在有尖嘴的噴頭瓶里,就可一次過塗上多種染料。
警告戴上手套保護你的雙手,以免沾上染料。某些染料會傷害皮膚,而所有染料都會弄臟你的手。
使用會冒煙的染料時請戴上口罩。此外也強烈建議你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染布。
如果蠟染用蠟著火,切勿試圖用水撲滅火。水會讓火勢蔓延。請使用滅火器或小蘇打滅火。
你需要准備
9. 蠟染溫度多少合適
溫度為160度巧肢告。
蠟液溫度為160度時生產出飢旅來的蠟,蠟染效果最好,當制蠟溫度低於160度時,蠟的柔韌性較好,摔蠟時不易龜裂,但難形成蠟紋,若溫度太高,例如180度制蠟,則蠟太脆,摔蠟時蠟易從孝明布面上脫落,蠟紋又粗又短,易造成染疵。因此,蠟染和蠟畫常用的工具為金屬的蠟刀而非普通的毛筆,更便於保持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