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的鄰邦日本朝鮮等都曾經借用漢字作為他們的書面交通工具
朝鮮是自1946年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但是到了1968年朝鮮發現完全不用漢字弊端太大,又開始讓學校重新恢復漢字教學。
而韓國是1948年開始逐步廢除漢字的使用,到1970年開始正式廢除漢字,但韓國和朝鮮的問題一樣,也出現了離不開漢字的現象,不得不重新讓年輕人學習漢字,但漢字丟掉簡單,想要重新找回來,那可就不簡單了。
至於說朝鮮和韓國在文字方面有什麼共性,那共性可就大了,畢竟,朝鮮和韓國正式獨立建國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而朝鮮文字的形成,卻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朝鮮文字的前世今生。
朝鮮文字的誕生
其實由於古代中原王朝的強大和漢字及其完善的信息承載能力,漢字隨著中原王朝的一次次擴張,也迅速在周邊的藩屬國成為主流的文字,朝鮮也不例外。
事實上直到15世紀中葉,朝鮮都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朝鮮的上流社會也都抱著崇拜的眼光看待漢語言文字,以學習和書寫漢字作為上流社會的標志,反之,如果不懂漢字,那麼必然被朝鮮上流社會所鄙視排斥。
在當時的朝鮮半島,依據知識和階級的高低,不同人群之間形成了這幾種發音與寫字的方式:
一是說漢語寫漢字,這是極少數文化精英才能做到的事。
二是說朝鮮話寫漢字或者寫吏讀,這是主流社會的大部分精英所能做到的
三是說朝鮮話,不會寫字。這是占人口大多數的的底層人民。
而當時朝鮮的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覺得同是蠻夷之地的蒙古和日本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字,而自詡為儒家文明的完美繼承者的朝鮮卻連個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實在沒有面子,就糾集了幾十個當時朝鮮的知識分子一起研究,費了老大的勁,終於弄出了一套叫做訓民正音的字母文字,並由此發明了韓語,也被稱為諺文。
發明一種文字相對還算容易,但是要想讓人民願意使用,那可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當時的朝鮮的上流階層,也就是士大夫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諺文,理由就是諺文的推廣會影響漢字的主流地位,是開歷史的倒車,是野蠻對文明的一種替代,更是朝鮮民族自甘墮落的表現。
這可把世宗大王氣的夠嗆,但是氣歸氣,他也沒辦法有違巨大的民意,乾脆也不再強行推廣了,但不管怎麼說,代表這朝鮮文字的諺文算是正式誕生了。
朝鮮文字的發展
朝鮮諺文雖然誕生在15世紀,但是朝鮮諺文真正開始發展卻要從19世紀說起。
19世紀是什麼年代,相信大家都懂了,隨著大清王朝江河日下,兩次鴉片戰爭把清王朝徹底打落神壇,西方工業文明的時代正式開始。
到了1894年,中日爆發的甲午戰爭,更是把清王朝推向了深淵,隨著清王朝一同隕落的,就包括漢字。
而朝鮮這邊,由於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輸掉了底褲,清朝對朝鮮的影響力開始大減,朝鮮開始掀起了一場「文明開化運動」,逐漸開始從專門使用漢字過渡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而真正讓朝鮮放棄漢字的,卻是日本殖民者。
1910年,強大起來的日本吞並朝鮮,並沖肆喚在朝鮮到處宣揚日本和朝鮮是同一個祖先,而確實日語與韓語也有幾分相似,這也成了日本吞並朝鮮並企圖徹底消滅朝鮮雹談民族認同的一個有效手段。
按理說,這樣發展下去,朝鮮諺文本應該更加沒有生存空間,但事情往往沒有這么簡單,由於日本對朝鮮的處處打壓,反而激發了朝鮮人民的反抗意識,他們不但開始認為學習日文是一種屈辱,順便也把漢字也當成了另一種屈辱的標志,開始極度渴望擁有自己的文字。
直到二戰結束,朝鮮終於擺脫了日本的控制,贏得了民族的獨立,但是卻不受控制地受到美蘇兩大超級強國的強行切割,雖然國土被強行切割了,但是朝鮮文字卻成了兩國文化與文明的聯系紐帶。
從這一點上講,朝鮮半島也算是實現了另一種形式的統一。
這也成了兩國都在追求領土統一的一大重要原因。
結語
文字是一個文明的載體,文明強大了,代表這個文明的文字就會廣泛傳播,而文明一旦衰散凱落,文字也會隨之走衰,甚至消亡也不是不可能,
朝鮮如此,我們中國也是如此,想想民國時期,我們的先輩們一度懷疑自己的文字是不是落後挨打的原因,想要改成拉丁文字。
幸好沒有,才有了今天文明自信的大中華,中華文明才得以保存,中華幸甚!
願我們永遠不要再走到任人欺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