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散養家雞
1、首先,土雞的養殖對環境的搜櫻要求比較高,因為土雞是散養的,必須要有足夠大的空間讓其活動奔跑,一般來說土雞的養殖理想地是獨立的山頭或者是成片的開闊地,這樣的地方空間足夠土雞日常的活動范圍需求。
2、養殖的場所有了,接下來就要說養殖用的飼料了。土雞成雞的體重較輕,約為1.5到2公斤左右,但是因為土雞的日常活動范圍稿漏櫻較廣、活動量大,它對食物量的要求就比較高。主食還是要以玉米、豆粕為主,一天的餵食次數在兩到三次。
3、除了主食之外,土雞也會自己在環境中覓食,昆蟲、青草等。為了合理的喂養,在沒有青草的季節還應輔以草料喂養,比如花生秧、紅薯秧,這些都需要在收獲的季節提前儲備並曬干打成草料,在多雨季或者冬季就可以用這些草料來喂土雞。就像我們人類的葷素搭配一樣,在這樣的喂養下,土雞的成長才會正常健康。
4、還有就是土雞窩的搭建。其實這點最簡單,土雞對窩棚的要求不高,只要是能遮風擋雨就可以,最好可以找幾根長點的樹枝,直接橫放在雞舍里就可以,大多數時候土雞都是在樹枝上休息。
5、因為土雞的活動范圍較大,一定要注意土雞蛋的收集,可以在多個向陽平坦的角落為土雞製作簡易的下蛋窩,把地面整平,然後鋪上松軟的雜草鍵叢,周遭用石頭簡單的圍一下,這樣就可以了。要注意經常觀察土雞的下蛋場所,隨時更換或新增窩點,畢竟土雞蛋價格也不低,下了蛋找不到也挺可惜的。
6、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防備不速之客。一般是老鼠、黃鼬、野狸等,這些都會對土雞或者土雞蛋造成威脅。可以適當的建一些圍欄阻擋,養殖一些大鵝也是比較好的。
『貳』 怎樣散養土雞
農村飼養的土雞肉質好、味道鮮,深受消費者喜歡。但由於它生長速度慢(5個月才長大出欄),農戶零星散養量不多,因而養殖者的總體經濟效益不高,難增收致富。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開發農村土雞產業,使土雞長得快,肉質又好,戶養量多呢?採用「優質高效養殖土雞新技術」養殖土雞,既能達到保持土雞肉味特色,又有較快的增重速度(90~100天達1.5~2.0公斤)。現將技術要點介紹於下。
品種選擇
土雞,即本地雞,有的叫草雞。由於品種間相互雜交,因而雞的羽毛色澤有 「黑、紅、黃、白、麻」等,腳的皮膚也有黃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場消費也不一樣。故要選養適宜當地消費市場的品種,就廣東而言,三黃雞、杏花雞、麻雞均是較好的品種。
溫室育雛
修建「立體式網床」育雛溫室,進行專業化規模育雛,農戶養育成雞成活率高、風險小、容易成功(能育雛的則可從育雛開始)。育雛中主要注意幾點:
1. 室溫:0~1周齡時為35~32℃,2~3周齡時為31~24℃,4周齡為23~20℃,也可在1周齡之後以每天降0.5℃。
2.相對濕度:室內的相對濕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為60%~65%,10天之後為55%~60%;室內保持空氣新鮮,無刺鼻、熏眼的感覺。
3.補充光照:頭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時的光照,以後為17小時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內)。
4.適時飲水和開食。小雞應盡早開食和飲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斷,自由採食。在初次的飲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連用兩天;第三天在飲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錳酸鉀。
5.高密度育雛。在15天之前為60~70隻/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雛在5000隻(視養殖戶對雛雞的需求量來定育雛規模)。
「網、床、散」結合
養殖戶應根據自己飼養的數量來適當改造雞舍,要求室內地面為水泥地面,有窗戶和地窗,使空氣流通和雀核採光充足,並做好網床或雞籠,且以立體式三層為宜。網床的多少以養雞的數量來定,一般按45~20隻/平方米來計算(前期密度大一點)。
網床第一層離地面高40厘米,網床高30厘米,上下層之間的距離20厘米,一二層網床頂部應擱置承糞板(可用三層板)。網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夾竹,網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網目的塑料網固定好。料桶和飲水器均置於網床內。將庭院林地用尼龍網圍起來,每隔2~3米遠打一根樁柱,將尼龍網捆在樁柱上,靠地面的網邊用泥土壓實。所圈圍場地的面積,一般以每隻雞不少於1.5平方米計算,越寬越好。
買回的脫溫小雞(已經過育雛的小雞)至1公斤體重的階段在網床內飼養,1公斤後至出欄期間在所圈圍的院林地內放養(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飼喂中,做到料、水不斷,自由採食。網床內飼養,雞活動范圍小、雞體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雞在圈圍的院林地散養,能捕食野生雜草和生物昆蟲,改變食物結構,肉質品味高(保持土雞肉質的品味)。
日糧搭配
選擇營養全面、適口性好,易於消耗的肉雞全價顆粒料,再適當搭配其他的飼料養雞,才能保證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雞肉風味不變,因此要科學地搭配日糧。
育雛期,應選用肉雞全價顆粒料,最初開食時要將飼料稍浸泡轉化一下,並用手搓碎一點。脫溫雞至1公斤體重期間,則選用中雞料,更換時應逐步替換,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換,以免造成應激反應。同時,應添加5%~10%的完整穀粒(或小麥),並給予10%~15%的青綠飼料。
在庭院散養期間,選用大雞全價顆粒料,日糧中還要加入10%~15%的完整穀粒(或小麥),添加15%~20%的青綠飼料。若光喂全價飼料,一來飼養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來雞肉的肌間脂肪多,吃起來不爽口;三是無土雞肉的獨特風味,消費者不喜歡。添加適量的青綠頃納掘飼料,一來可增加維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養殖成本,三可減少茄答雞肉的肌間脂肪含量。
消毒免疫
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這是規模養雞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種和消毒防疫工作,減少雞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
對土雞的免疫程序,應結合生產的性質(商品肉仔雞)而定,最好是按肉雞的免疫程序來參照進行,即1日齡的雛雞免疫接種馬立克氏疫苗(無條件時也可不搞,這主要是在孵化場搞);6~7日齡的雞用雞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傳支H120苗等混合飲水免疫;24~28日齡用雞新城疫Ⅱ系苗飲水免疫一次;60日齡再用雞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種一次,以後不再免疫接種。
在飼料飲水中添加一些葯物可預防疾病的發生。在2~7日齡添加0.02%的痢特靈和0.01%的土黴素或青黴素、慶大黴素等,13~17日齡又重復用上述葯物。19~90日齡在飼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蟲的葯進行驅蟲、雞舍每天要清掃干凈,並用生石灰對地面和承糞板上進行消毒。每半月用復合酚兌水將舍外進行噴霧消毒,用百毒殺對雞舍內帶雞消毒。出欄後對場地要徹底清掃、沖洗和消毒;雞舍門口處的消毒池要經常有石灰或消毒液,並注意常換。
『叄』 如何散養土雞
雞進行散養雖然更為生態、綠色,但相對傳統的籠養模式來說,雞群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也很大,所以要散養好雞,以下幾個技術要點要掌握:
1.品種的選擇
散養模式下,要求雞只能適應外界變化,包括早晚溫差變化、雨雪天氣等各種可能給雞只帶來應激的狀況。
此外,散養模式更容易形成品質優良的蛋肉產品,而且生產成本要高於規模化籠養,如果選擇那些高產蛋或高產肉的品種,由於品種本身遺傳因素的影響,其肉蛋品質差,不利於產品檔次的提升,不容易實現高投入高回報。
因此,專家建議盡可能選擇適應性強、耐粗飼、易飼養、品質優秀的品種。我國的許多地方品種都是最佳選擇,如北京油雞、海南文昌雞、山東萊蕪黑雞、綠殼蛋雞、廣西三黃雞等。
2.圈舍要求
現代化散養模式,不等同於早期的庭院散養模式,需要為雞群提供雞舍。雞舍的建築要求具備良好的保溫、隔熱、通風和光照條件。
育雛舍要求保溫性能良好,配置供溫裝置,如暖風爐、煤爐或者地暖供溫。育成舍和產蛋雞舍面積不宜過大,控制在500~600平方米以下。
育成雞每棟雞舍規模不超過5000隻,每平方米養殖密度不超過10隻,產蛋雞每棟雞舍規模不超過3000隻,每平方米養殖密度不超過6隻。產蛋雞舍內要求配置光照自動控制器,便於控制光照。
雞舍需有足夠大的出口供雞只自由出入,每100平方米雞捨出口至少應達到4米長。
雞舍外為散養場地,放養場地應足夠大,每隻雞約4平方米。場地可種植果樹、林木,夏季遮陽,也可種植牧草等供雞只啄食。四周設置圍欄,避免野獸攻擊雞群。
養殖場出入口設立消毒池,撒石灰石或者2%的火鹼,人員、車輛進出消毒。每棟雞舍門口也需放置消毒盆,進出人員進行消毒。
3.飼養管理
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分為育雛陸前蘆期、育成期和產蛋期進行管理。
育雛期:雛雞抵抗力差,對外界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此溫度是育雛的首要和關鍵條件。如果是春夏季育雛,當外界溫度達到18℃以上時,5周後可逐步轉到室外放養;如果是秋冬季節育雛,則一般在7~8周以後才逐步過渡到舍外放養。
放養雞只白天在舍外活動,晚上回舍內休息,如果遇到惡劣和極端天氣,如大風、雨雪等天氣,則呆在舍內不進行戶外活動。
育成期:放養的密度會影響到成活率、生長速度等。公母分群飼養,飼料逐步從雛雞料過渡到青年雞料。在野外青草茂盛季節,可適當減少補飼料量。觀察雞群情況,對弱雞和體重小的雞單獨補飼。
產蛋期:產蛋雞對鈣的需要量比青年雞要多3~4倍,開產前需提高飼料中鈣的含量,逐步過渡到蛋雞料,同時可提供貝殼、碳酸鈣顆粒等供雞自由採食。產蛋期光照應控制在16小時,光照強度為1平方米2瓦照度。
舍內設置產蛋箱,訓練蛋雞回舍內產蛋,有利於減少窩外蛋、臟蛋、破蛋比例。每天上午、下午各撿一次蛋,夏季可增加撿蛋次數。
4.疾病防控
散養模式下,由於雞只直接跟地面接觸,更多接觸各種病原微生物。如果日常管理不當,更容易發生疾病。
首先,必須悔斗做好日常消毒。可供選擇的消毒葯有火鹼、醛類、次氯酸等。雞舍外,堅持每周消毒一次,至少兩種消毒液交替使用。其次,必須做好免疫預防。根據飼養的品種和疾病流行特早帶點,認真做好疫苗的接種。
此外,飼養員要隨時觀察雞只精神狀況,觀察採食、飲水情況,若有異常,須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治療。
(3)散養雞用什麼工具擴展閱讀:
土雞是散養的,所以土雞的飲用水是附近山泉的水,吃的食物是周圍的各種植物和小蟲子,所以土雞的營養價值比較高。主要表現在:
1、相比我們飼養的肉雞,土雞的肉更加結實,肉質結構和營養比例更加合理,土雞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各種營養素,脂肪的含量比較低,對於我們人體的保健具有重要的價值,是我們中國人比較喜歡的肉類製品,屬於高蛋白的肉類。
2、土雞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氨基酸對於人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構成我們人體體蛋白質並同生命活動有關的最基本的物質,是在生物體內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是我們生命的基本物質,與人的生命活動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是我們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土雞肉中的這些營養物質對於我們人體的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土雞的雞肉皮中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能夠被人體迅速吸收和利用,是一種非常好的膠質,我們在做土雞的時候就會發現土雞和我們在市場上買的雞在肉質上的差別,土雞可以作為滋補的食品,以前孕婦生產以後,用土雞來燉湯可以促進身體的恢復。
人在患病以後的康復飲食中燉土雞湯也是很好的選擇,經常吃土雞能夠增強我們人體的體質,提高我們人體的免疫能力,土雞的製作方法很多,可以用清燉、燒烤、風乾等各種製作方法,是真正的綠色無污染的肉類食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雞
『肆』 怎樣散養土雞
散養土雞首先要選好養殖場地,搭建雞舍,並提供運動場。由於是散養,不需要准備食槽,可以將食物投放到外面,讓其自行採食,定時給盛水皿添水,保證水分充足。定期給雞舍消毒殺菌,並及時注射疫苗,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需要繁殖的話,需要准備育雛室,控制好溫度和濕度,以便雛雞能正常生長。
2、散養土雞還是前頃雞苗的時候不要散養,雞苗是很脆弱的,尤其是第一個月一定要養在室內,而且室內要保證一定的溫度,前兩周溫度在28-32℃為宜,溫度如果不適合可能會誘發雞苗的一些疾病。
『伍』 散養土雞養殖技術 怎麼散養土雞
1、一是養殖場地選擇。散養土雞養殖場地一般選擇在房前屋後的空閑地方,如房前屋後或附近的草地、山林、果園等可以利用的地方。為便於管理,建議離家越近越好,因為是散養,場地越大越好,這樣雞的活動空間大,天然食物多。
2、二是養殖場地的布置。場地選擇好了,要對養殖場地進行簡單的布置。雞屬於鳥類,很多特性和鳥類相同,養殖場地布置的時候可根據雞的生物學特性進行簡單的布置。雞有簡易的飛翔能力,喜歡在離地面的樹肢虛幹上或地勢高處的地方棲息休息,所以可以根據養殖場的地形或其它有利條件用竹竿、樹枝、各種棍棒搭建雞棲息休閑的場所,離地面高度2米左右為好。
3、三是雞舍的建設。根據養殖場地大小和雞數量的多少,在養殖場合適的地方建設雞舍,可用木板、磚石或其它材料建設雞舍,原則上是能遮風擋雨和防治陽光照射。
4、四是雞窩的段銷建設。雞窩就是母雞下蛋和孵小雞的地方,為了減少雞蛋的損失,便於雞蛋的收集管理和孵小雞,根據母雞的數量,在養殖場合適的地方建設雞窩。雞窩建設以安靜、柔軟、舒適、乾燥、干凈為原則,讓雞能安全舒適的下蛋,不受外面環境干擾。
5、五握飢游是場地的消毒。雞病和其它動物一樣,堅持預防為主和防治結合的原則,每年定時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或將葯物伴在雞料里給雞喂。
6、六是定時定量定點餵食。散養雞天然的食物很多,可以吃草籽、蟲子、植物莖葉等天然食物。為了雞的快速生長,增加經濟收入,可用家裡的玉米、穀子、各種菜葉等能食用的食物喂養雞,在喂養上要堅持定時、定量、定點喂養,每天喂2到3次左右。
7、七是保證雞的飲水充足。雞和其它動物一樣,也需要喝水,特別是夏天,飲水量會有所增加。所以養殖場地如果沒有天然的水源,要在適當的地方給雞搭建飲水裝置,可用家裡不用的生產生活用品,如盆子、瓦罐、桶等盛水的工具給雞提供固定的飲水地方。
8、八是防治敵害和其它傷害。在平常養殖過程中,雞的數量要心中有數,防治敵害或其它傷害。如有的野生動物會咬雞,有的家養狗也會咬雞,在這方面也要加強管理和防治。
『陸』 新手養雞需要准備什麼,附養殖方法
1、雞舍:雞舍的選址需要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和衛生防疫情況,遠離不利於防疫的因素,做好場地的規劃布局,選擇適宜的雞舍搭建模式。2、雞籠:組裝雞籠、育成雞籠、種雞籠等。3、飲水用具:水泵、水塔、過濾器、限制閥、飲水器、管道設施等。4、喂料用具:食槽、料桶、喂料機、貯料塔等。5、清糞用具:一般可選擇牽引式刮糞機和傳送帶清糞物陸。6、其他用具:照明設施、溫度計、濕度表、水桶、水舀子、注射器、飼料、葯品等。
一、新手養雞需要准備什麼
1、雞舍
雞舍的選址需要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和衛生防疫情況,遠離不利於防疫的因素(如交通主幹線、化工廠、屠宰場等)。做好場地的規劃布局,對雞舍建設和施工應科學合理地規避風險,並根據養殖的品種、規模、模式(籠養雞、圈養雞或散養雞)、周期(養脫溫雞、成年公雞、散養母雞的周期不一樣)等因素的不同,選擇適宜的雞舍搭建模式。
2、雞籠
養雞的雞籠一般要准備組裝雞籠、育成雞籠、種雞籠等。其中,組裝雞籠是將單個雞籠組裝成籠組的形式,包括全階梯式雞籠、半階梯式雞籠、重疊式雞籠、單層平列式等。育成雞籠一般採用2-3層重疊式或半階梯式籠。種雞籠有單層籠和兩層人工授精雞籠,前者為公母同籠自然交配,後者常用於人工授精的雞場,原種雞場進行純系個體產蛋記錄時也可採用。
3、飲水用具
常見的飲水用具有水泵、水塔、過濾器、限制閥、飲水器以及管道設施等,而常用的飲水器類型有長形水槽、真空飲水器、乳頭式飲水器、杯式飲水器、吊盤式飲水器等。
4、喂料用具
常見的喂料用具有食槽、料桶、喂料機、貯料塔等。其中,食槽可製成大、中、小規格的長形食槽。料桶是現代養雞業常用的喂料設備。喂料機是專門解決養雞廠工人勞動強度大,針對中、小型雞場設施轎裂布局不規范研製設計的。貯料塔一般位於雞舍的一端或側面,飼料由輸料機送到飼槽。
5、清糞用具
清糞工具一般可選擇牽引式刮糞機和傳送帶清糞。其中,牽引式刮糞機主要用於同一平面一條或多條糞溝的清糞,也可用於樓上樓下聯動清糞。傳送帶清糞常用於高密度重疊式籠的清糞,糞便經底網空隙直接落於傳送帶上,可省去承糞板和糞溝。
6、其他用具
照明設施、溫度計、濕度表、水桶、水舀子、注射器、飼料、葯品等,這些都是需要充足准備的,一般在育雛前2周前就要開始計劃。
二、雞的養殖方法
1、選擇良種
在養雞生產中,良種化是提高商品率、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應當選擇皮薄骨細、肌肉豐滿、肉質鮮美、抗逆性強、體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種,同時對所選擇飼養品種的飼養技術及生產性能要有足夠了解,避免盲目引種。
2、飼喂管理
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因此要喂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具體可根據雞齡、品種、類型、體重、用途等喂以全價混合飼料,滿足它們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做到少量多餐,以促進雞的生長發育。散養雞一般可讓雞自己出去採食青草、草籽、枯葉、蟲蠅等,以改變肉質,降低飼料成本;圈養雞可喂青飼料、玉米、小麥、大米、高粱、蠶蛹、魚粉、肉粉等。
3、飼養管理
定期對雞舍進行清潔、消毒等工作,保持雞舍乾燥、衛生,防止糞便等污染雞舍,並要控制好養殖密度。注意觀察雞群,及時淘汰病弱或低產雞。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以便於消毒、預防疾病和科學管理。
4、嚴格防疫
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嚴密科學的免疫接種計劃,主要做好雞馬立克氏病、雞新城疫、雞甘保羅病、禽霍亂和雞痘的防治,要特別注意防治球蟲病、卡氏白細胞蟲病及消化道寄生蟲病。經常檢罩帆頃查,一旦發生,及時驅除,注意選用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葯物。還要加強對飼料的保存,防止飼料霉變而帶來的疾病。
『柒』 養雞需要什麼設備
養雞場常用的養殖設備:
1、喂料設備
根據不同雞齡的籠養雞採食量不一樣,喂料設備設計下料大小可調,採用均勻喂料裝置,將飼料撒至料槽,實現自動、均勻喂料。喂料設備避免了人工喂料造成的撒落,節省了飼料和人工。
2、飼料加工設備
飼料加工設備一般常用的是粉碎攪拌一體機的,是由自亮梁緩吸式粉碎機和立式攪拌罐組成,具有粉碎和混合雙重功效,可以將玉米、大豆、豆粕等原物料進行粉碎然後在進行攪拌混合,是小型養殖戶、家庭養殖戶和專業養殖戶的理想助手。
3、飲水控溫設備
飲水和控溫設備在養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雞如果要正常的生長,它對溫度就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雛雞,它們對溫度更加的敏感。這也就是說在養雞的時候養殖場中要設有升溫和降溫設備。其次就是雞的生存離不開水,飲水設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見的飲水設備是水槽或者是吊盤飲水器。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採用真空飲水器或乳頭式飲水器。
4、清糞設備
在養殖的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對養殖環境的管理,而雞所產生的糞便就是其中一種,對於家庭養殖來說,喂養的數目小,人工使用清糞鏟就可以完成,但對於小型養殖場和專業養殖戶來說,在使用人工的話,會浪費時間以及勞動強度過大,那麼,就需要配置相應的刮糞機。
以上就是養殖戶在養殖雞時所需要的養殖設備。對渣鬧於養殖設備的選擇,養雞戶們要根據自身所養殖的雞種以及養殖場大小來進行合理的選擇,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養殖雞,從而帶來較高的養殖效益。敬模
『捌』 新手第一次養小雞需要准備哪些工具、了解哪些知識呢
現在很多人養小貓小狗,有的人養兔子,還有的人養小鴨子,小雞,不管養什麼,都是因為興趣愛好,更大的原因是希望有寵物陪伴在自己的身旁。那麼第一次養小雞的新手應該注意什麼呢?
『玖』 抓散養土雞什麼辦法要用什麼工具
其實很簡單,按農村土方法就是在土雞群休息的時候·······徒手抓土雞······時間可選擇在夜晚·····了解雞的生活習性·······找到雞群扎堆處·······趁著夜黑雞的視力不好····逐個抓雞····前提要很熟練,要有抓雞經驗···這種方法不用藉助任何工具就可以把土雞抓住····而且不會弄傷雞·····同時不會影響土雞賣相
呵呵·····希望能帶來幫助
『拾』 土雞養殖的方法
雞的放養訓練是飼養中的關鍵環節,要從幼雛抓起。雛雞在舍內飼養4周後,體重達到200克左右,此時改為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雛雞聽到人為的聲音就回來吃食飲水。
此時應抓住時機訓練雞群覓食飼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經過約4~6周訓練,雛雞形成了條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雞個體重達到500克左右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雞的自然生態飼養,讓雞群在開闊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蟲,尋覓草子,啄食嫩草。
土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傳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切實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工作。雞疫病防治「重」在防,「貴」在早,從出雛以後的第一天就要接種雞馬立克氏疫苗。
同時,要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壯成長。
(10)散養雞用什麼工具擴展閱讀
土雞病毒病的防治
雞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主要表現為呼吸艱難、腹瀉、糞便呈綠色、精神沉鬱及神經症狀、頭部和面部腫大、產蛋終止等,敏感雞群死亡率高達50%~70%。
預防措施:雛雞7~10日齡用新支二聯四價疫苗飲水或滴鼻首免,18日齡二免,60日齡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每次做疫苗前後要用七味抗毒飲飲水,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機體抗病力,平時用恆傑康拌料,減少新城疫的發病率)。
雞痘由雞痘病毒引起,病雞身體各個部位可見結痂,喉型雞痘可見口腔、食道氣管黏膜潰瘍或黃白色病灶。
預防措施:14~21日齡用雞痘疫苗刺種。
傳染性法氏囊炎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病症為病雞排白色或淺綠色稀糞,精神委靡,頭下垂,眼瞼閉合,羽毛疏鬆下垂,最後極度衰竭脫水而死。
預防措施:14~21日齡用法氏囊弱毒苗飲水,水中加2%的脫脂奶粉;做苗後連續用速效囊病寧飲水,可減少疫苗的應激反應,並可控製法氏囊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