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質量管理七大工具
1、控制圖是用圖形顯示某項重要產品或過程參數的測量數據。在製造業可用軸承滾珠的直徑作為例子。在服務行業測量值可以是保險索賠單上有沒有列出某項要求提供的信息。
依照統計抽樣步驟,在不同時間測量。控制圖顯示隨時間而變化的測量結果,該圖按正態分布,即經典的鍾形曲線設計。用控制圖很容易看出實際測量值是否落在這種分布的統計界線之內。
2、帕累托圖又叫排列圖,是一種簡單的圖表工具,用於統計和顯示一定時間內各種類型缺陷或問題的數目。其結果在圖上用不同長度的條形表示。
所根據的原理是十九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德.帕雷托的研究,即各種可能原因中的20%造成80%左右的問題;其餘80%的原因只造成20%的問題和缺陷。
3、魚骨圖也稱為因果分析圖或石川圖。它看上去有些象魚骨,問題或缺陷標在"魚頭"外。在魚骨上長出魚刺,上面按出現機會多寡列出產生生產問題的可能原因。
魚骨圖有助於說明各個原因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它也能表現出各個可能的原因是如何隨時間而依次出現的。這有助於著手解決問題。
4、走向圖有時也叫趨勢圖。它用來顯示一定時間間隔內所得到的測量結果。以測得的數量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繪成圖形。
走向圖就象不斷改變的記分牌。它的主要用處是確定各種類型問題是否存在重要的時間模式。這樣就可以調查其中的原因。
5、直方圖也稱線條圖。在直方圖上,第一控制類別中的產品數量用條線長度表示。第一類別均加有標記,條線按水平或垂直依次排列。直方圖可以表明哪些類別代表測量中的大多數。同時也表示出第一類別的相對大小。
6、分布圖提供了表示一個變數與另一個變數如何相互關聯的的標准方法。例如要想知道金屬線的拉伸強度與線的直徑的關系,一般是將線拉伸到斷裂,記下使線斷裂時所用的力的准確數值。以直徑為橫軸,以力為縱軸將結果繪成圖形。
7、流程圖有時也稱作輸入-輸出圖。該圖直觀地描述一個工作過程的具體步驟。流程圖對准確了解事情是如何進行的,以及決定應如何改進過程極有幫助。這一方法可以用於整個企業,以便直觀地跟蹤和圖解企業的運作方式。
Ⅱ 如何才能學好質量管理體系5大工具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也稱品管五大工具。包括: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2.測量系統分析(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e);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以下是學習過程:
一是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使用測量系統分析(MSA)方法對獲得測量數據的測量系統進行評估;二是確保使用了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試驗設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 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
測量系統分析(MSA)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復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
了解測量過程,確定在測量過程中的誤差總量,及評估用於生產和過程式控制制中的測量系統的充分性。MSA促進了解和改進(減少變差)。
在日常生產中,我們經常根據獲得的過程加工部件的測量數據去分析過程的狀態、過程的能力和監控過程的變化;那麼,怎麼確保分析的結果是正確的呢?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保證:
1)是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使用測量系統分析(MSA)方法對獲得測量數據的測量系統進行評估;
2)是確保使用了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試驗設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 MSA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以評估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對於被測量的參數來說是否合適,並確定測量系統誤差的主要成分。
Ⅲ 結合自己的工作談談如何應用質量管理七大工具
首先你說的七大工具是有「新和舊」之分的,但在實際工作中,每種方法都有相互協作的使用情況,因此與其說新舊QC七大工具,不如看成是QC14種統計分析管理工具。具體的工作應用就要看實際上所處生產的復雜性與可行性了。
本人從事LED晶元生產製造行業的品質管理工作,鑒於公司生產規模,能使用到的QC手法也僅限於舊手法里的檢查表、柏拉圖表、直方圖、管制圖,制定質檢計劃與方案,我們會使用檢查表規劃,在統計異常比重與異常量時會用到柏拉圖表,直方圖和管制圖主要用於SPC,對產品的一些特定尺寸、溫濕度、測試數值等進行監控與分析,這些都很有實際用途。這些簡要的敘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結合自己的工作談談如何應用質量管理七大工具
一般質量統計分析時會用直方圖、散布圖之類的以分析主要因素。
有時對於某些問題的分析解決,會用魚骨圖。以分析可能的原因。
工具的使用是建立在基礎數據的收集的基礎之上的。問題是有時基礎數據不是很可靠。
Ⅳ 品質五大工具
IATF(國際汽車行動組織)為了推動IATF16949標準的理解和運用,專門出版了五大核心工具應用指南,以此來推動五大工具的應用和推廣。本期就五大工具向各位同仁作簡要介紹。
TS16949五大核心工具簡介: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
SPC是一種製造控制方法,是將製造中的控制項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數據,通過過程能力的分析與過程標准化,發掘過程中的異常,並立即採取改善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的方法。
實施SPC的目的:
對過程做出可靠的評估;
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
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
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2、測量系統分析(MSA)
測量系統分析(MSA)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復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
實施MSA的目的:了解測量過程,確定在測量過程中的誤差總量,及評估用於生產和過程式控制制中的測量系統的充分性。MSA促進了解和改進(減少變差)。
在日常生產中,我們經常根據獲得的過程加工部件的測量數據去分析過程的狀態、過程的能力和監控過程的變化;那麼,怎麼確保分析的結果是正確的呢?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保證:
(1)是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使用測量系統分析(MSA)方法對獲得測量數據的測量系統進行評估;
(2)是確保使用了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試驗設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 MSA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以評估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對於被測量的參數來說是否合適,並確定測量系統誤差的主要成分。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潛在的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FMEA)作為一種策劃用作預防措施工具,其目的是發現、評價產品/過程中潛在的失效及其後果;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並不斷地完善。
實施FMEA的目的:
能夠容易、低成本地對產品或過程進行修改,從而減輕事後修改的危機。
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這些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
APQP是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產品滿足顧客要求所需步驟的結構化方法。
APQP的功能:
為滿足產品、項目或合同規定,在新產品投入以前,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生產某具體產品或系列產品使客戶滿意所採取的一種結構化過程的方法。為制訂產品質量計劃提供指南,以支持顧客滿意的產品或服務的開發。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
生產件批准程序為一種實用技術,其目的是在第一批產品發運前,通過產品核准承認的手續,驗證由生產工裝和過程製造出來的產品符合技術要求。
實施PPAP的目的:
確定供方是否已經正確理解了顧客工程設計記錄和規范的所有要求。
並且在執行所要求的生產節拍條件下的實際生產過程中,具有持續滿足這些要求的潛能。
五大質量工具是TS16949的核心,是經過證明適用於汽車行業的質量工具,對於提高汽車行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和競爭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TS16949五大工具的關系:
這個話題如果沒有實踐的人一定是弄不清楚的,就算是有實踐的人也未必能弄清楚,因為他們的相互交錯。福特用了一百年的時間畫出的經典的APQP網路圖,可見其用心之最。在這里我對五大工具做簡單的描述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基本的概念。
APQP是在向整車廠提供新產品的時候,作為零部件公司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意在產品未進行生產之前把所有的問題解決掉,所以它是個復雜的過程,也是需要幾個來回反復才會成為最後策劃的結果。
FMEA則是在APQP的二三階段時進行的失效模式分析,包括產品和過程,這里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時候產品並未生產出來,而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分析,很多企業總是不習慣這一點,總是把它當成已經在生產的產品去分析。
SPS,MSA都是在對過程策劃的過程中形成的東西,也就是說什麼樣的過程需要用SPC來控制,一般來說具有特殊特性的過程應該用SPC,當然也不是絕對。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控制計劃,是APQP策劃的結果,在這個結果中必然要用到測量工具,而這些測量工具是否能滿足對過程測量的需要,需要用MSA來進行分析,簡單地說控制計劃中所涉及的測量器具都應該做MSA,然後在最初的控制計劃中,也就是試生產的控制計劃中,策劃的測量工具或所選用的SPC未必能有好的效果,因些可能會進行調整和改進,最後形成正式生產的控制計劃。而正式生產控制計劃中的SPC和MSA應該是能滿足批量生產的需要。
簡單地說:
APQP是質量計劃,但其實也是項目開發的計劃。既然是計劃,它的時間起點是項目正式啟動的那一時間點到PPAP結束,正常量產後進行總結,認為沒有其他問題,可以關閉開發項目的那一時間點為止。執行人是整個APQP小組。
PPAP是生產件批准程序,只是整個APQP 計劃中的一個環節,通常居於APQP計劃的後半階段,一般來講是APQP計劃的核心。若PPAP沒有獲得客戶的批准,那麼APQP的計劃基本要泡湯。因此我們談論起APQP,總是把它們說在一起:APQP/PPAP。由此可見PPAP的重要性。主要執行人是(開發、生產、質量)工程師。、
FMEA/SPC/MSA都是質量管理的工具。
誠如有朋友指出的,FMEA有DFMEA, PFMEA,這些工作的導入事件多為APQP的初期或中、早期。它們主要正對的產品的設計、生產工藝或過程而言的。屬於預防性的計劃。
MSA很簡單,就是校對量、檢具。不要把任何一切都看得很復雜。
SPC也很簡單,就是管制住某幾個重要參數,監督它們生產的穩定性。若發現有較大的波動,則立即採取措施,糾正工藝或生產流程。
MSA與SPC一樣,都在PPAP階段實施比較妥當(太早有很多影響因素導致MSA無效等)。實施者多為質量工程師。SPC往往會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在以後正式量產的長期過程中都需要實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