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畫搗練圖用的工具材料是什麼
擴展閱讀
梅縣釣魚哪裡資源好 2025-08-06 14:32:59
水資源論證調查在哪裡 2025-08-06 14:18:27

畫搗練圖用的工具材料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04 06:47:18

① 版畫是什麼需要什麼材料

一、水印版畫的材料和工具

木板 一般選用木紋細密、木質勻凈、板面光潔的梨木、白果木、樺木、棗木和椴木。用椴木和樺木製成的三合板、五合板、七合板效果甚佳。水曲柳制的多合板,木紋變化多,在水印版畫中能取得拓印的特殊藝術效果。

在刻制木板之前,首先要用木砂紙磨板,使木板表面平整光滑,以便刻制和拓印。用木砂紙打磨時,應將木砂紙包在長方形小木塊上,平貼在木板上順著木紋磨擦,直到平整為止。如用作副版,質地不一定十分光滑,稍粗糙有木紋痕跡的,易印出各種天然趣味,達到水印版畫的「木味」效果。

木刻刀 備好一套12件裝的高級木刻刀。如能設法定做順手的木刻刀則更好。刻水印版畫尤以圓口刀、方口刀、三角刀、平口刀、斜口刀為宜。方口刀和平口刀可用來鏟大面積剔除部分。斜口刀可用來切斷木質纖維,斜口刀的刀頭要尖而銳利,宜備斜角不同的刀各一把。

木刻刀

紙張 水印版畫在拓印時,常用宣紙,宣紙以「特凈」最好。根據需要選用單宣或夾宣,也有人習慣用皮宣、過濾紙、吸水紙和專業版畫紙。總之,印水印版畫的用紙,以吸水性能好、敏感、有韌性、干後變色少者為宜。

顏料 選用透明性能好的中國畫顏料和水彩畫顏料。使用水粉廣告之類的粉質顏料,亦可達到滋潤厚重的效果。日本制的水性版畫顏料也不差,但不宜用油性的顏料。

顏料

磨擦器 在拓印過程中,一般使用「馬連」。「馬連」一詞來自日本,即用大毛竹筍皮做的筍皮擦子。

「馬連」的製作方法:選好一塊較寬的筍皮浸泡在熱水中,到完全柔軟時取出,再根據小於筍皮的寬度,剪一塊圓形硬紙片,塗上一層膠,將細麻繩盤粘在這塊圓形硬紙片上,成為一個有硬紙墊著的繩餅,再將此繩餅貼在筍皮光的一面,將筍皮緊貼繩餅邊緣卷緊,兩頭在中間打結製成一個「馬連」。

馬連

刷色色用筆 根據版面部分的大小,准備好各種尺寸的底紋筆、水粉筆、油畫筆和羊毫毛筆。

其它用具 調色盒、白色盤子,濕紙用的噴壺,作鎮紙用的金屬尺條等等。

噴壺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為版畫畫面的效果是和工具及材料的性能分不開的,只有熟悉和掌握這些2E_具的特性,才能發揮出工具及材料的表現力。

二、水印版畫的製作步驟和方法

畫稿 一幅水印版畫的完成首先要作好小構圖的設計,設計時應該根據印成作品後所表現出的干濕、濃淡、虛實等特點在畫稿上預先考慮好,然後完成一張小畫稿。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及用墨、用色來作多種嘗試,從中挑出能體現自己意圖、又有水印特色的畫稿進行放大。畫稿放大後,在考慮到水印版畫的特性和特點的同時,要著手解決板材、分版、刻主版、水份的變化、套版的程序、色彩的配置等等一系列水印製作中的技術問題。

在畫稿中,構圖的表現形式一經確定,便需要進一步遵循形式上的規律,推敲、加強、充實構圖形式的結構。作品構圖中的結構,是形、色、刀味、木味、韻味等形式因素的綜合,不同的結構造成了構圖形式豐富多彩的形式美感,給人以不同的藝術感染力。

翻版稿 用削尖的鉛筆在拷貝紙上用單線勾畫出輪廓與結構部位的畫稿,再將此畫稿反過來覆在已處理好的板面上。另外,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把畫稿描畫到板面上,在刻制前,均需在板上刷一遍淺色的顏色,使得刻制時刻去的或留在板上的部分造型明朗,刀觸清晰,這樣,有助於作者更好地運刀。

分版 水印版畫一般需要一塊主版和多塊副版,分版的方法:把畫稿翻描在一塊板上,刻成後即為主板,再以此版為依據,借拷貝紙的透明,用筆把主版上的物象描畫在紙上。然後以這張有主版套色區域位置的拷貝紙為准,墊上復寫紙,復寫到第二塊板上,即為副版。根據畫面需要,主、副版不夠套用,可視具體情況增加第三、第四塊刻版,用以增加畫面覆蓋後物象的形或色。如碰到某處刻壞,可以增加一塊刻版彌補,對齊在原部分套印上去。

刻制 用刀在木板上刻制,不論何種刀,都可以刻出許許多多不同形狀的點、線、塊。幾刀相連還可以產生不同的感覺和藝術效果。運刀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是利用刀刃的正鋒、側鋒在木板上進行推刻、挑刻、暈刻、顫刻、搖刻、鏟刻、刮刻、單刀刻等等。

推刻 這是刻畫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圓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平穩均勻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著刻,可造成整齊的陽或陰的線、塊、面。

挑刻 用圓口刀、三角刀、方口刀短促著版,刀入版表層即向上挑,可形成大小、長短、寬窄等不同的圓、三角、方形的點。如果選用三合板刻制,挑刻需注意用刀的方向與木紋走向垂直著力,挑時木質才可自然斷落。如順木紋走挑刻,不易斷落。

暈刻 用方口刀、平口刀、斜口刀傾斜刻削版面,時輕時重,運刀過後,便產生類似畫筆深淺過渡的效果。

顫刻 圓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向前動刀時,前後頓挫著力,時起時落,形成粗細、缺拙的線、面,具有「金石味」。

搖刻 用圓口刀、三角刀左右搖動著向前運刀,可刻成兩邊似鋸齒狀的曲折、奇變的效果。

鏟刻 將刀頭略平放,用刀平平地鏟過去,就成「鏟刻」。鏟的面一般都較寬,除方口刀以外,其它的刀鏟出來的刀觸,邊線毛糙,變化較多。由於鏟的面寬,用的力也需大一些。

刮刻 利用刀刃或刀尖在木版上刮出凹陷,輕刮可以刮出柔和的凹痕,用力刮會出現較強烈的刮痕。刮出來的刀觸,常有一種較含蓄的感覺。

單刀刻 用斜口刀可進行陰刻或陽刻,用刀時保持一定的斜度。

「陰刻」是在黑底上刻成凹於版面的線、面、點,除此以外的版面仍留在版上;「陽刻」是在白底上刻成凸出狀的線、面、點,除此以外版面刻掉。運用「陰刻」或「陽刻」的單線,勾勒出形體的輪廓,這是我國的傳統手法,運用得恰當,非常優美而又富有民族特色。

以上刀法的運用關鍵是如何塑造物象的造型,無論是選用陽刻、陽刻還是使用何種刀具,採取何種刀法,都要既注意把握對象的形體和特徵,又要充分發揮刀觸、刀痕的作用,增強藝術感染力。運用刀法,選擇刀具種類,在一幅作品中不可變化太多而雜亂。也要防止用刀平庸單調,照稿子描著刻,而缺乏生機。

拓印 水印版面的關鍵,就是要掌握好水份的變化。無論是木板的水份,還是紙里吸收的水份,都對拓印質量有直接影響。拓印前,先用噴水壺均勻地將紙噴潮,使水霧均勻地散布在紙面上。天氣炎熱或乾燥季節則噴得濕一些。如是陰雨天氣,空氣濕度大,紙里的水份不易蒸發,最為適宜。紙張在受潮後會比乾燥時脹大一些,在整個拓印過程中,基本上都要保持一定濕度,以免套不準確。一般情況先印副版後印主版,先印淡顏色後印深顏色。在拓印過程中將濕紙平放在版上,覆蓋舊報紙或塑料薄膜,壓上鎮紙工具,對好標記線(在水印版畫中將印紙邊對准較長的和畫面平行的一條線,然後再將豎線延長標到印紙上的中端,這樣即使印紙吃水後變形、脹大,也只能從中間向二連延伸,不會影響套版的准確性)。開始在版上敷色,每塊版面敷色需要反復多次。如果拓印時發現水份過多的滲化,可採用「破墨法」,即急用干凈的毛筆蘸清水在相反的方向落筆,使清水壓迫色水回縮。

另外,古代的一種水印版畫,目的在於復制國畫。經過細致的分版、製作、套印,可以做到有筆、有墨、有色,而且水色滋潤,濃淡相宜,幾乎可以酷似原作的特殊效果。現在我國的榮寶齋、朵雲軒等出版單位,仍沿用此法復制古今國畫。

這種方式的印製過程為:

(一)勾描:由畫師專任此項工作。第一步先分色分版,把畫稿上的所有同一色調的筆跡劃歸於一套版內,畫面上有幾種色調,即可分幾套版。色彩簡單的畫面有二三套,工細而復雜的要分幾十套。勾描時按照分就的套數用墨線勾在一張透明紙上,要求將畫面深淺濃淡的層次和筆觸如實反映出來,然後將此紙粘在木板上付刻。

(二)刻版:刻者除依據墨線雕刻外,還須參看原作,細心領會,持刀如筆,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筆法傳達得惟妙惟肖。

(三)印刷:各分版刻成後,按照畫面的需要,依次逐版套印成畫。印刷使用的紙,以宣紙、絹為主,墨色材料必須和原材料完全一致。

由於印刷用料及裝裱形式與原作相同,因而這種水印的復制性特別強,具有酷似原作、幾可亂真的效果。

現代水印版畫拓印完成干透以後,根據國際版畫題簽慣例,須在緊靠畫面底部半公分處,從左到右,用鉛筆簽上作品的印數(用分母表示總印數,分子表示第幾幅)、作品標題、版畫種類、作品的尺寸、作者姓名及創作年月,以表示作者對自己作品的責任感和作品真偽區別的標志。

搗練圖(水印復制)

三、水印版畫幾種特殊的肌理技法

肌理原意指肌體的紋理。在水印版畫中泛指拓印出的各種自然形態的結構、特徵。肌理在版畫表現中不是刀刻劃出來的,肌理是通過特殊選定的材料木皮、布紋、白版紙、裝飾牆紙、砂子、木屑等表現出來的。肌理的運用增強了水印版畫的藝術感染力,在水印版畫中也是不可忽視的。

粘貼肌理 粘貼各種材質肌理,並在了解材質肌理印製效果及特性的基礎上進行。將客觀物象用抽象的紋理去表現,產生抽象或意象或具象,甚至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這一切需要藝術家獨具的靈感和智慧,對印製技術嫻熟的把握以及駕馭各種材質的本領。面對製作成的特殊版畫,反復推敲上面凹、凸、平、斜的種種痕跡、肌理,制定出最佳印製方案。

凹印法 此種方法和銅版畫中凹印相近。用較乾的顏色,可調些漿糊,塗到含有凹痕的肌理上,用透明有機玻璃片順著肌理的紋將凸面上的顏色颳去,這樣顏色就存在凹痕之中,將印紙覆蓋其上,用馬連或湯勺從背面加壓力磨擦。磨壓的力量視紙的含水量來定。

凸印法 一般用舊油畫筆蘸上所需要的顏色,利用筆的扁平面,在需要印製凸痕的肌理上擦,由於筆的扁平面寬,筆里含色含水少,所以只需較少顏色擦到凸紋上,凹處不存顏色。這樣就可以印出凸起的細致紋理。

濕印法 將中國畫顏色或水彩畫顏色根據需要加清水調勻,印紙含水略多,用畫筆蘸上顏色,塗在需要印製的紋理上,將印紙覆上,用馬連輕輕按摩或重拍即可印出所需的紋理。

重疊法 用透明色上版,先印淡色,再在同一部位加較深色重疊印上。先印虛些,再在同一部位刷色重疊印上去。亦可在同一部位的版上先印冷色再印暖色或先印暖色再印冷色。這樣用薄色重疊壓印,多次覆蓋,取得變化自然,渾厚整體的效果。

染印法 如果整個畫面印好翻開來看,整體色彩關系比較散亂,各部分不夠諧調,再把印好的畫覆在色版上對齊,在版上刷上起統一基調作用的透明色彩,薄薄罩印若干次,便可去掉畫面上的「火」氣和糾正不夠統一的毛病。

各類技法的綜合 將凹印法、凸印法、濕印法等方法同時在一次印刷中完成,需要凸部造型的地方,可將顏色著於凸部,局部印製需要凹面造型的地方,將顏色擦於凹部,印紙背面用馬連或湯勺施加壓力,將顏色吸附到印紙上,還可採用濕印法使其滋潤、滲化,使其拓印效果變化莫測。如此反復印製,採取綜合水印版畫特殊技法即可完成。

「為文章者有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技法是前人在實踐中經過總結,不斷地豐富起來的,因此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實踐,逐漸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所創新、提高。若本書能對水印版畫創作和研究技藝有所幫助,起到入門之用,甚感欣慰。筆者水平有限,偏頗之處懇請指正。

② 在《搗練圖》中,小姐姐們到底在「搗」弄些什麼東西

搗練圖裡面的小姐姐,其實搗練的不是別的東西,而是古人穿的衣物所用的絲和麻兒這兩樣針織物品。因為現在是工業化的社會,所以這些工作都由機器完成的,給人的感覺好像絲綢飾品是不需要加工的,其實加工的過程只是被機器替代了而已,但這個過程還是有的。

搗練圖中的小姐姐們就把這些生絲放在一個石臼裡面,然後用大的木棒來搗練生絲,經過搗練之後生絲外面的那層膠質就被搗沒了,等到生絲變軟變柔順之後,再用清水清洗一遍並晾曬,這樣才算真正的絲綢了。變成熟絲的絲綢就可以染色並做成各種造型的衣服了。

除了生絲之外,麻織品也是需要搗練的,麻是從一種植物纖維裡面提取的材料。麻質地很堅硬,做成衣服是非常不容易隨行的,所以用麻做衣服之前也是需要把麻先搗練一下,才能讓它們變得柔軟一點穿上才舒服。

③ 學習畫畫的主要工具是什麼,學素描需要那些材料

素描材料:鉛筆(2B,4B,6B,8B……,H,HB,2H,3H……),炭筆(軟碳和硬炭筆),橡皮,軟橡皮(長得有點像橡皮泥),擦筆(用很軟的紙質包制而成的)或者餐巾紙,美工刀,素描紙(4K和8K),畫板,花架,速寫板(可要可不要),大夾子。相關的資料書,,臨摹的素描書,
學畫畫的工具有很多,,
譬如水粉:各種基本顏料,水桶,畫筆,調色盤,一塊毛巾…相關的資料書,,臨摹的書,…。
,速寫:速寫板,相關的資料書,,臨摹的書,炭筆、橡皮,……
東西太多了。。

④ 畫中國畫的基本工具材料有什麼,稱為文房四寶

需要毛筆,一般6-10支,按需購買,有成套的,別買一樣的就行;徽墨(圖點情調的選墨更好)或墨汁,總得來幾塊或兩瓶吧,筆架,擺的整齊點,筆也好養護,氈子,使墨色不至於在濡濕狀態下滲透到桌面上而拖壞畫好的筆跡和墨色;筆簾,呆會還用的毛筆先架著涼快下的時候需要。硯可用可不用,選了墨的就來塊吧,畫盤,調色用。顏料,好壞不說先用起來,用出經驗習慣就好。宣紙少買不便宣,買一刀吧.壓軸的還沒來,鎮紙好歹來兩塊,不然空調或是風扇的你還開不開了;學畫好歹還得做個樣子,弄點硃砂,搞個印章什麼的吧.還有些小玩意就慢慢添,玩到需要了再說

⑤ 唐代張萱搗練圖這幅常見人物畫運用的是哪一種中國畫技法

工筆技法,其步驟為:先畫粉本(底稿),礬絹過稿(勾線),設色(傳統國畫顏料,蚌白、硃砂、赭石、朱膘、石綠、石青)。三礬九染,極盡神功,非高手不能為之。

⑥ 《搗練圖》與物質材料的關系

摘要 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面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⑦ 唐代張萱的《搗練圖》用的什麼白描手法

唐代張萱的「搗練圖」是中國古代仕女畫的重要代表作,作品繪制於絹上,色彩多使用礦物研磨顏料,在絹上使用礦物重彩,如石膏、石綠往往使色厚而浮於表面,畫者一般使用生的生宣紙或棉花搓捻成小團,慢慢把顏色墩入絹絲紋理之中,多次反復操作,使畫面色彩鮮艷,更加平面化,薄而厚重。這是絹本作畫的優點,也是如今大多傳世工筆畫多繪於絹上的原因之一。

⑧ 製作版畫需要什麼材料

所需材料如下:

吹塑紙、圓珠筆、電烙鐵、水粉畫顏料(或濃縮廣告畫顏料)、橡膠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製)、油畫棒、毛筆等。

吹塑紙質地較軟,用圓珠筆用力在吹塑紙上劃過,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寬窄不同的點、線、面,可製作出豐富多彩的版畫效果,水粉顏料(或濃縮廣告包)代替油墨便於操作及課後清洗。

還有一種質地略厚的吹塑板,雖然比吹塑紙好用,但印刷幾次過後,尤其是用油輥單色印刷後版子基本上也就報廢了。如果稍用力刻版,也容易將版刻漏,雖然印刷張數有了提高,但也不是很理想。

也可用KT板,厚度約5、6毫米,軟硬適度,把表面一層膜揭掉以後就可以使用了,適合油印和粉印兩種技法操作。印刷過後清洗也不影響下次的使用。

(8)畫搗練圖用的工具材料是什麼擴展閱讀

藝術特點

在欣賞版畫近千年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時,有以下一些藝術特點值得注意:

1.盡可能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木刻)。

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

3.發揮刻版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4.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風格。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版畫在歷史長河中有它自己的發展軌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

鄭振鐸先生曾說:「梨棗圖畫,為推動文化,功高不可勝言」,這是對版畫藝術地位的恰當描述。

版畫具有可視性審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純美術的功用。版畫有藝術表現過程的間接性,藝術結果的復數,印痕藝術的審美特徵。

分類

按使用材料可分為: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鋅版畫、瓷版畫、紙版畫、絲網版畫、石膏版畫等。

按顏色可分為:黑白版畫、單色版畫、套色版畫等。

按製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綜合版、電腦版等。

按照製作技法分:

凸版版畫可分為: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

凹版版畫可分為:凹雕版、腐蝕版、美柔汀版。

⑨ 《搗練圖》與西方古代人物畫相比有什麼不同

請進一步說明你所指的「西方古代人物畫」是指那個時代!《 搗練圖》是唐張萱的作品, 而這一時期歐洲正在黑暗的中世紀中徘徊, 中世紀突出的的藝術成就更多的表現在建築上而不是繪畫。 但是,中西方繪畫的區別可根本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使用的材料不同,中國繪畫一水性材料為主,繪制在宣紙或絹上; 西方繪畫使用的材料主流是油性顏色。2.對於透視法的處理, 中國畫使用的是散點透視或無透視的平面效果,《搗練圖》 就是屬於後者;而西方繪畫卻是建立在真實的焦點透視體系中的。 3. 在對於體積的處理上,西方繪畫更強調三度空間的真實立體感, 而中國畫則是以平面效果為主的。4. 支配中國繪畫效果的實質是意境得傳達,何為意境呢? 齊白石先生曾經說過:「杯土代南山,意術也." 這就是意境;在西方繪畫的發展史中, 則始終貫穿著對自然探索科學精神, 不停地強調利用畫面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 這一發展歷程從古希臘一直持續到塞尚的出現。 中西方繪畫的不同,根源於其歷史文化發展的的不同, 從哲學意義上講將其拿來比較是毫無意義的, 如果你真的想學好美術史,還是應先從基本概念概念入手, 循序漸進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