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插田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嘉珀莉產品哪個好 2025-08-05 09:58:52
消防產品黃標哪裡 2025-08-05 09:56:46

插田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03 11:59:18

❶ 中國現代化水稻種植工具有哪些

中國現代化水稻種植工具是插秧機,插秧機的效率比人工插秧快,而且也省時,省事,省人工。

❷ 農耕工具有哪些用處分別是什麼

1.耒:翻土的

2.耬車:播種的

3.犁耙:犁地的

4.扁擔:挑東西的

5.鐮刀:割稻穀的

6.簸箕:裝東西的

7.鋤頭:鋤地的

8.鐵耙:耙地的

9.翻車:灌溉的

❸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中國古代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耒。古代的一種翻土、開溝渠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2. 耜。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於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
3. 耒耜。耒為上部,耜為下部,把耒和耜兩種農具連在一起,形似現在的鏟,但作用是用來翻地的。比如雙齒耒耜。

4. 鏟。鏟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農具,現在還在使用。
5. 錛。開墾土地的農具,也用於砍伐樹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銅錛不僅用於農業,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後來還用於木工,古代沒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錛的區別在於:
7. 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也就是鐮刀,現在還在用。
8. 耨。古代鋤草的農具,形似鋤。
9. 鍤。就是鍬,掘土的工具。「鍤,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見它是一種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

10. 杵,和臼一樣,是搗谷用的工具。據說,是由伏羲發明的,也有說是由黃帝的臣下雍父製造的。
11. 钁。一種形似鎬的刨土農具。
12. 鋤。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有大鋤、小鋤之分,又有叉形和鏟形之分。
13. 耙。於表層土壤耕作的農具;形較小。
14. 犁。耕地的農具。犁是由一種原始雙刃三角形石器發展起來的,被稱作「石犁」。
15. 鎬。俗稱「十字鎬」,用於挖開土質較硬的地,現在還能在建築工地上看到。

16. 鏵。人力翻土農具的一種,農家安裝在翻土用的犁上,用來破土的尖嘴狀或者圓嘴狀鐵質鑄造部件。如:鏵犁(鏵和犁的並稱)。圓嘴犁用於旱地,尖嘴犁用於水田。
17. 鍬。掘土器,用於開溝掘土、鏟取什物,沿用至今。
18. 連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也作槤枷。原為農村手工脫粒農具,由竹柄及敲桿組成,工作時上下揮動竹柄,使敲桿繞軸轉動,敲打麥穗使表皮脫落。後來轉入軍用。
19. 杴。掘土和鏟東西的工具,似鍬而較鏟方闊,柄端無短拐。明·魏大中《浚濠工竣疏》:「杴钁以歸監督。」
20. 耬。也叫耬犁,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

❹ 古代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古代人也有很大的智慧,在當時的條件下,主要有以下幾種灌溉工具:

1、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斗,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

2、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3、轆轤: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4、井車:是由轆轤發展而來的古代從深井中提水進行灌溉的工具。圓木上絞纏繩索,索系水平,圓木旋轉,帶動繩索。水斗隨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繞圓木旋轉。

5、翻車: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

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

6、筒車: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稱「水轉筒車」。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上下各有一個輪子,下輪一半淹在水中,兩輪之間有輪帶,輪帶上裝有很多尺把長的竹筒管。流水沖擊下面的水輪轉動,竹筒就浸滿了水,並自下而上地把河水帶到高處倒出。

7、渴烏:一種利用靜水壓力差輸送水的引水用具,中國古代的虹吸管。

8、龍尾車:利用圓筒內螺旋輪轉上升而提水的一種工具,也稱阿基米德螺旋管。明萬曆年間,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入中國,後進行了仿製,清朝大量製造。

圓明園「海晏堂」中的12屬相雕塑,就是依靠高台上的蓄池「錫海」,使水流經銅管到噴泉中噴水。據說,「錫海」能儲水180噸,就是用「龍尾車」將水提高儲蓄於其中的。

以上內容參考:水車(灌溉工具) - 網路

❺ 古代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斗,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轆轤: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1、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斗,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

2、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3、轆轤: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4、戽斗:柳罐是在井下用來打水的工具,是用細柳條編織而成。

5、井車:是由轆轤發展而來的古代從深井中提水進行灌溉的工具。圓木上絞纏繩索,索系水平,圓木旋轉,帶動繩索。水斗隨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繞圓木旋轉。

❻ 古代農業耕種主要有哪些工具

古代農業耕種主要有擔、耒耜、耬車、磨、礱這一些工具。一些傳統的工作用的農具是在人們的學習當中不斷被發展出來的,因為人們的手工勞動遠遠要比這些器具勞動要費力,所以他們就開始製造這樣的工具來幫助自己生產生活。雖然他們具體的樣貌肯定比不上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工具,但是在那個物質比較貧乏的年代中,這一些器具也是非常珍貴的,他為當時食品加工產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當然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大的,除了這幾項基本的工具之外,當然還有一些更加精妙的工具,他們都促進了當時的農耕業的發展。

❼ 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1、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斗,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
2、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3、轆轤: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4、戽斗:柳罐是在井下用來打水的工具,是用細柳條編織而成。
5、井車:是由轆轤發展而來的古代從深井中提水進行灌溉的工具。圓木上絞纏繩索,索系水平,圓木旋轉,帶動繩索。水斗隨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繞圓木旋轉。

❽ 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農田灌溉工具有:

1.翻車

桔槔,俗稱「吊桿」「稱桿」,古代漢族農用工具。是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商代在農業灌溉方面,開始採用桔槔。構造及其原理:它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❾ 插花工具有哪些

1.插花工具 (1)修剪工具:剪刀、刀、鋸。 (2)固定器具:插座、花留、瓶口插架、花泥。 (3)輔助工具:金屬絲、貼布、透明膠、釘書機、噴水壺、注水器等。 2.插花器皿與幾架 插花器皿種類很多,其質地有陶瓷、玻璃、塑料、竹木、藤、漆器、銅器、貝殼等種類有花瓶、水盆、花籃、筆筒、筆洗、竹筒、木桶、杯、盤、缸、壺、鼎、缽、罐、碟、碗、酒瓶、觚等,也可以自製。 藝術插花是與插花所用的器皿、幾架連在一起欣賞的。對於東方式插花而言,一件美的插花作品,必須配以佳瓶良幾,才能相互輝映。 隨著插花藝術的發展,插花器皿的式樣也曰新月異,種類繁多。有仿古的,有現代的無論從款式和色彩上,都應與插花的主題和諧統一。 幾架有酸枝、紅木、樹樁頭、根雕座等。器皿、幾架與插花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3。插花墊座、配件與輔助材料 墊座是鋪墊在作品下面,用來烘托作品,增添美感,完善造型的物品。其形狀、色彩根據作品構圖、造型需要來選定,質地有木質、塑料、竹、藤、草編等。 為了表現和突出主題,作品中常採用一些陶瓷和竹木製作的玩具,草編人物、動物及其他、工藝裝飾品作配件。在現代花藝裝飾中,一些天然的輔助材料,如麻繩、枯枝、樹皮、藤條、卵石、貝殼、羽毛等,還有許多人工的輔助材料、現代裝飾材料,如金屬網、絲帶、亮珠、泡沫塑料、吹塑紙等均可被插花所採用,既豐富了藝術語言,也滿足了現代藝術插花表現更為廣闊主題的需要,反映出人們的現代意識與情感。推薦閱讀:水仙褐斑病防治山茶花炭疽病防治紅火蟻蟲害防治米蘭煤污病防治辦法

❿ 古代的灌溉工具有哪些

我國古代一直很重視農業灌溉。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漢朝的,漕渠,白渠,龍首渠等。我國古代一直很重視農業灌溉。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漢朝的,漕渠,白渠,龍首渠等。曹魏時期有翻車。
唐朝時期有筒車。
宋朝時期有高轉筒車(水力)。
明清時期有風力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