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鎮尺的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北京農產品銷售哪裡找 2025-08-05 02:58:59

鎮尺的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02 17:46:34

1. 國畫工具與材料

國畫工具與材料:筆、墨、紙、硯、顏料、筆簾、筆洗、調色碟子、乳缽、墊氈、鎮尺、界尺等等。

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在我國發現的兩幅兩千多年前的帛畫,是用毛筆、黑墨畫在帛上的。現在有人考證,那時用的毛筆是用木管和兔子毛做成的;而墨呢,可能是用天然的石頭或者是經過火燒的黑炭製成的。至於帛,是一種半透明的柔軟的絲織品。兩千多年來,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由我國勤勞的勞動人民不斷地在改進。但是,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還是這些種類。所謂的「文房四寶」,就是筆、墨、紙、硯。


毛筆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書寫繪畫工具。筆的起源很早,本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湖南、河南,70年代在湖北、甘肅以及新疆等地先後出土了戰國時期、漢唐時期的毛筆。毛筆名稱和種類很多,歸納起來不外硬毫、軟毫和軟硬兼備的兼毫,或稱為軟性筆、硬性筆、中性筆三大類。
軟毫筆是指用羊毛製成的,多用於渲染、著色。它含水量較多,用它打墨底或著色時易於由深到淺將墨或色染勻而不見筆痕。尤其是大面積的渲染、潑墨及畫大葉植物等非羊毫不可。如大、中楷羊毫以及各種排筆均屬於軟毫筆。
硬毫筆是用狼毫、兔毫做成,也有用獾毫、豹毫以及用貂、鼠、鹿毛做的,但均不如狼毫好用,如工筆白描人物勾線,花鳥畫勾挺拔的葉脈等,均以用狼毫為宜。如衣紋、葉筋、大中小書畫,中、小紅毛等均屬狼毫筆。
兼毫筆是畫半工筆半寫意的常用筆,它軟硬適度,性能介於軟、硬毫之間,剛柔相濟,取長補短,能勾能染,這種筆中間用狼毫,外層用羊毫,輕輕落筆用毫尖作畫,似狼毫的硬挺和銳利,若稍用力下壓,用其腰部或根部,則能發揮羊毫的優點。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以及大、中、小白雲均屬兼毫類。
除毛筆外,炭條和鉛筆也是起稿不可缺少的工具。


墨大體上可分為松煙墨、油煙墨和漆煙墨三種。
松煙墨的特點是黑而無光,一般運用於畫工筆人物的烏發、畫鳥的翎毛,多染幾遍也不會產生膠質反光,如用油煙、漆煙墨的次數多,反光太亮,可以罩一二遍松煙墨來彌補。但松煙墨缺少濃淡層次的變化,宜濃不宜淡,多用於書法。
油煙墨是用於繪畫的主要墨種,它的特點是既黑又有光澤,能畫出細致的濃淡變化、深淺層次,最淺的淡墨,清而有神采,反復渲染不滲化。
漆煙墨是墨中最黑的一種,如用飽滿的焦墨畫在礬紙上,干後墨色黑如磁漆,但反光較強,不宜重復次數過多。
此外,油漆煙混合制的墨效果很好。
為了方便起見,平時練筆或外出寫生,也可選用質量好的墨汁,但正式作畫時,最好還是手研佳墨為好。著名的書畫大家用墨非常講究,尤其喜用古制舊墨,不過價格昂貴而且不易買到。但膠質過多又有臭味的劣質墨最好別用。

紙、絹
戰國時候的畫是畫在帛上的,以後改畫在絹上。畫畫用的絹是特製的,現在有一些工筆畫家還喜歡用絹作畫。一般地說,到了元代才開始大量地用紙作畫。毛筆在這些材料上畫畫,容易表現出筆墨和色彩的變化。只是帛和絹是絲織品,紙是植物製品,筆墨畫在帛、絹上,要比畫在紙上感到光潔一些。我們現在主要是用紙,一般是宣紙。宣紙分熟宣和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顏色,因此適合於畫工筆畫。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改易,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
初學中國畫的朋友,可先用熟紙或者半生紙練習臨摹和寫生。
中國畫最常用的宣紙是產於安徽的宣城,故名為宣紙。宣紙主要原料是檀樹皮和稻草,經過多道工序製造出來,好的宣紙潔白得像白雪一樣,厚薄非常均勻、綿軟又堅韌、紋理美觀大方,著墨牢固,著色也不縐,能常久的收藏,有「紙壽千年」之說。
由於西洋畫的傳入,中國畫不斷吸收西畫的技法,在用紙上也日趨多樣,除了用皮紙、高麗紙、元書紙、毛邊紙以及粉連紙以外,也有在水彩紙和繪圖紙上畫中國畫的,如畫工筆重彩的年畫、連環畫多用水彩紙和繪圖紙。
在絹上畫工筆畫,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已形成完整的體系。它給人以典雅、高貴的審美情趣,新織成的絹不加錘壓,也不進行膠礬的叫生絹。用生絹作畫時要刷水綳平,用紙條、圖釘釘在畫板上(也有用木框的)刷上一層淡膠水,伸平後即可作畫。熟絹是把圓絲的生絹錘壓成扁絲絹後,再上膠礬水,使之成為熟絹。絹的顏色雅緻,一般為淺黃色,也可染成土黃色或深棕色、深褐色。絹有粗細之分,均以厚重者為好,膠礬不能太重,膠礬過重絹燥易碎裂,膠礬不勻,畫時漏礬會斑斑點點地漏色,很難彌補,影響畫面效果。絹也不宜存放太久,過於陳舊的絹性脆也容易漏礬。由於絹比紙的價格高得多,現在畫家用得比較少。


硯是用於研墨的器具,多為石質、方形、圓形、長方形等多種形式。硯的品種很多。硯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還有觀賞和作為文物的收藏價值。年代久遠的古硯的價值尤為可觀。我國有四大名硯,即端硯、歙硯、洮硯和澄泥硯。端硯產於廣東肇慶東部的端溪。端硯稱為「群硯之首」,它石質細膩、滋潤、發墨而不損毫。端硯下墨快,墨液發揮慢,墨磨得細、磨得稠,而且雕刻精美。歙硯產於安徽歙州(今歙縣)。歙硯石質堅韌、潤密、紋理美麗,敲擊時有金屬聲,貯水不耗、歷寒不凍。洮硯又稱「洮河硯」,產於甘肅南部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古稱洮州)。洮硯質地細膩,有綠洮和紅洮兩種。綠洮色澤青藍,紅洮為土紅色,純凈甘潤,比較罕見。澄泥硯產於山西絳縣,它是用泥土燒制的硯台,質地堅硬耐用,發墨細潤,貯墨貯水耐久,色澤深沉,具有發墨快、不滲水等優點。
硯台不止上述四大名硯,其他的還有青州的紅絲石,柳州的龍壁石,溫州、蘇州、廬山等地各有當地出產的硯石,歷史上都有記載。

顏料
中國畫的顏料可分為礦物色類和植物色類。
礦物色也稱石色,為天然礦石研磨而成的粉末狀。使用時放在乳缽中漸漸加膠研磨,加膠要適度,以干後不脫落為好。膠大則色澤灰暗,礦物顏料具有覆蓋能力,但大多沒有滲化的性能。真石色雖然貴些,但很穩固,不會變色。
赭石屬於赤鐵礦石,近似朱,色澤鮮明的為正色,也有近於棕色和近於赭色的,赭石質細而透明,能隨水滲開而不沉滯,用途之廣泛僅次於墨,如畫人物面部、山石、樹乾等均離不開赭石。
硃砂產於我國湖南、貴州等地,以表層光滑的鏡面硃砂為最好,姜思序製作的紙包硃砂粉和錫管裝的都可以用。
朱是對硃砂進行研漂後,漂在上層最淺的叫朱,顏色發黃,近於油脂狀,容易塗得勻細,硃砂類硫化汞顏料不能與石青石綠等含銅顏料混用,年久易變黑。
石青是從銅礦石中加以提煉、研漂而成的,由於深淺不同,又分為頭青、二青、三青,頭青粗而色深,二、三青逐步淺細,它是青綠山水的主色。
石綠采自銅礦的不同岩石之中,以深翠綠的色澤為好,也分為頭、二、三、四綠。頭綠色調鮮艷,其餘逐步漸淡。石綠一次難以塗勻,可暈濕以後再塗兩三次。
石黃是粉狀顏料,一般用它畫秋景點苔或黃葉等,大片成熟的莊稼可用赭石、藤黃染濕後再點石黃,以示成熟。畫重彩或年畫時多用黃丹。黃丹產於福建漳州,顏料店稱為樟丹,它顏色鮮艷,但太火氣,較少用於國畫。
白粉,古代稱為蛤粉,它是用蛤貝研成,歷時越久越白,但太糊筆。鉛粉也是白粉的一種,但鉛粉遇潮後容易「反鉛」(變黑),現在常用錫管裝的鋅白和鈦白,鋅白覆蓋力較差而且發青,不如鈦好用。
金色,市場上有兩種金色,一種是用真金的金箔加工而成。佛赤泥金、青赤泥金都是用金箔研成細泥狀,佛金色正偏暖,青金發青色偏冷。另一種是進口的金粉,但它不能持久,容易褪色。
銀色製法同於泥金,具有裝飾性,用於古代盔甲,近來裝飾性繪畫也常用銀色。
植物色顏料與礦物色顏料性能相反,色彩透明,容易滲化,過去稱為草色。
胭脂,是用植物的紅花或茜草製成,是我國最早使用的一種紅色顏料,用它罩染婦女的面部、服裝、畫紅色花卉翎毛等。顏色沉穩。現在用者較少,大多改用錫管裝的曙紅或大紅。
藤黃,是熱帶植物海藤樹的膠液,它是用量較大的一種顏料,用它配合花青便是草綠,與赭石或與墨配合顏色不灰,色澤透明,但藤黃有毒不可入口。
花青,又稱靛青,用草木植物蓼蘭的葉子加水發酵而成,俗稱靛蘭。花青在國畫中用量較大,染天、水,畫遠山、樹葉都用花青,與藤黃相配為草綠,與墨相配為螺青,色透明、易滲化。根據所需多少,隨用隨泡,泡多了容易腐臭變質。
目前中國畫所用的顏料多為成品顏料,不須自己研製。蘇州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的小盒包裝的塊狀和粉末狀的,色調都比較純正。上海、天津、蘇州等地生產的錫管裝的中國畫顏料,隨用隨擠更加方便,但色質不如盒包裝的純正。
西畫顏料被中國畫吸取採用已有較長的歷史,近年來不僅採用水彩、水粉顏料和廣告色,而且也有人用丙烯顏料和其他西畫顏料。隨著藝術風格多樣化和中國畫的改革與創新,將會有多種多樣的工具和材料為中國畫所採用。
除筆、紙、墨、硯、顏料以外,還有一些不可少的工具,如筆簾(用細竹編成長約30公分的小簾子,便於外出攜帶,使用時將筆捲入筆簾內,筆毛不受損壞)、筆洗(瓷製品)、調色碟子(有散碟、梅花碟、梅花蓋碟、籠碟等)、乳缽(研磨礦物顏料用)、墊氈(白毛氈子,用以防止滲下的墨水與桌面貼住,初學者也可用高麗紙舊報紙代替)、鎮尺(壓紙用,質地有銅、木、玉、石等)、界尺(硬木製作,尺的一邊有界槽,畫長直線用)等等。

2. 古人丈量土地的工具木製工具有哪些

古代常用的工具有矩、准(水平儀)、測繩、規、表、直尺、指南針等。

規就是畫圓的圓規。

矩是曲尺,是最常用的多途測量工具,可用於檢查直角,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準是水準器,用於檢查是否水平。

繩子可用於畫直線和檢測直線。

准和繩,現在仍是木工和建築工人的主要測量工具。

指南針用來指方向。

3. 鎮紙是什麼東西

鎮紙是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品。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

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順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3)鎮尺的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古代鎮紙大多採用兔、馬、羊、鹿、蟾蜍等動物的立體造型,面積較小而分量較重,材質多為玉、陶瓷、銅以及水晶等等。明清兩代,書畫名家輩出,極大的促進了文房用具的製作和使用,鎮紙的製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變化,材料除了繼續使用銅、玉之外,還增加了石材、紫檀木、烏木等等。

鎮紙雕琢工藝分出了刻畫、刻書、浮雕、圓雕、光板等幾十個門類,因各地風俗、各朝代流行不同而異彩紛呈,風格迥異。鎮尺藝術是古老中華書畫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書法用具都有哪些

筆、墨、紙、硯、毛氈、鎮紙、筆架、筆洗、臂擱、筆簾、筆掛、筆筒等。

1、墨

墨,中國傳統文房用具之一,文房四寶之一,是書寫、繪畫的黑色顏料,後亦包括朱墨和各種彩色墨。

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煙、松煙、膠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質型態的存在。通過硯用水研磨可以產生用於毛筆書寫的墨汁,在水中以膠體的溶液存在。

墨的水分及膠的成分不同,會影響到墨的黏度。在不同場合使用的墨,其黏度有所不同。另外,初製成的墨的水分亦較多。

另有存放時間較長的墨,其緻密度較高,並經過長年累月的乾燥,使墨色的立體感更高。這種墨在日本被稱為「古墨」。

2、鎮紙

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

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順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3、筆洗

筆洗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

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屬於名貴材質。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

4、臂擱

臂擱是用來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夠防止墨跡沾在衣袖上外,墊著臂擱書寫的時候,也會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別是抄寫小字體時。因此,臂擱也稱腕枕。

5、毛氈

不論是傳統書法中傳承下來的宣紙,還是現代練習者通用的毛邊紙,都易透,所以要有個墊子以防冗餘的墨汁污染桌面然後再反過來污染紙。主要用羊毛製成,要有一定吸水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工具

5. 什麼是鎮紙器

就是能壓紙或壓書的一種很精緻的東西

6. 鎮尺和鎮紙的區別鎮尺和鎮紙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

鎮尺是放置在書桌案頭上的文房用品,又叫紙鎮或鎮紙。鎮紙,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

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有金、銀、銅、玉、木、竹、石、瓷等材質,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6)鎮尺的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鎮紙的文字記載

唐杜光庭《錄異記·異石》:"會稽進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溫滑可玩,清田黃石雕異獸書鎮紙用為書鎮"。宋張鎡詩:"三山放翁寶贈我,鎮紙恰稱金犀牛"。

宋周密《武林舊事·車駕幸學》:"……內宮進牙界方"。宋岳珂《愧郯錄·鎮小殿子》:"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計金二百兩"。其材質有石、銅、牙、金等,形狀各異。

明代鎮尺有木、銅、玉、石等材質,多為尺狀,明朱之蕃詩:"文木裁成體直方,高齋時半校書郎"。

清代鎮紙材質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等,仍以尺形為主。銅因其體重為鎮紙較為普遍,《文具雅編》:"銅者,有青綠蝦蟆,偏身青綠;有蹲虎、蹲螭、眠龍;有坐卧哇哇、有鎦金辟邪、卧馬,皆上古物也"。

7. 文房用具除了筆墨紙硯還有哪些硯滴是什麼該怎麼用

還有筆筒、筆架、筆掛、筆洗、筆舐、筆船、硯滴、水丞、水盂、鎮尺、臂擱、墨盒、墨床、印章、印泥等文房用具。
聰明的古人發明了一種能夠控制水量的文房貯水用具,有單獨的進水孔和出水孔,且水流細緩——這就是硯滴。
硯滴的用法:其背部有上下貫通,頂部開一個小孔的長管式塞。用手指壓住小孔,將管式塞插入罐內水中,由此形成管內與管外的氣壓差,水被會吸入管內;然後,繼續按住,將管式塞提起,管內的水並不會瀉落;將其移到硯台上方,松開手指,管內水才會落下,即可就水磨墨。

8. 測量長度常見的的工具有哪些

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是(有游標卡尺、刻度尺、捲尺、螺旋測微器等 ). 在測量過程中,刻度尺要:1.(使用方法 )正確,即(刻度尺 )貼近被測物體;2.(讀數 )正確,即視線應跟刻度尺(對正 );3.(估數 )正確,即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