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第一代交通工具是靠什麼驅動
擴展閱讀
深圳燙染費用一般多少 2025-08-04 17:45:07
大豆價格什麼時候能下來 2025-08-04 17:15:32

第一代交通工具是靠什麼驅動

發布時間: 2022-09-02 01:02:00

1. 人類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什麼

人類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獨木舟。

獨木舟是一種用單根樹干挖成的小舟,需要藉助槳驅動。獨木舟的優點在於由一根樹干製成,製作簡單,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風險。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

在英國約克郡一個沼澤里,發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槳。這支槳一定是用來劃一種中間掏空的獨木舟的。在荷蘭發現了一隻這樣的獨木舟,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300年。

在英國發現的一隻獨木舟,長達16米,寬1.5米。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湖州錢山漾、浙江餘姚河姆渡、福建連江、廣東化州都出土過獨木舟或船槳的殘骸,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歷史。

(1)第一代交通工具是靠什麼驅動擴展閱讀:

獨木舟中,船頭的劃手的主要作用是用力劃船,同時也操縱一點方向,而船尾的劃船者則主要任務是操縱方向,用力不是太多,所以,技巧比較熟練的劃船者一般都坐在船尾。

在劃槳之前,前臂要盡量伸直,胳膊肘處彎曲,如果你位於獨木舟的右側,那麼一定要扭轉身體,右肩靠前;不能向前傾斜身子,將船槳伸得很長。把槳葉靠近船邊,把它完全沒入水裡。

同時向前劃槳是標準的動力劃槳,這種劃槳方式是一種本能的方式,很多人覺得這沒什麼好討論的,你只要把船槳放進水裡,然後往後拉就可以。

但事實上,這種劃槳方式可研究的地方很多,姿勢合不合適效果非常不同。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一定要利用軀幹上結實的肌肉,而不是只要胳膊用力就可以了。向前劃槳時離船身要近一些,槳柄要與水面垂直。

2. 交通工具是使用什麼來運行

你好朋友,你說的交通工具用什麼來運行?你具體說的是哪一種交通工具呢?
比如說自行車,她通過什麼來運行?當然是人用力的蹬車來運行呀,人通過對車蹬子做工,然後把人的化學能轉化為自行車的動能,所以使得自行車向前運動
再比如說汽車或者是,拖拉機他們是通過燃油的燃燒,把燃油的化學能轉化為汽車,或者是拖拉機的動能,然後帶動拖拉機或者汽車運行
再比如說電車,電動摩托車,它們的運行主要是把電能轉化為摩托車,或者是電車的機械能,從而進行運行的,所以它們的運行原理不同,那麼能量的轉化形式就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是怎麼樣的運行方式?一定消耗了某種形式的能量

3. 交通工具發展簡史

最初人類馴服一些動物如馬、驢子等作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動力(如:馬車),與此同時,轎子和以風作為動力的帆船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與畜力交通工具長期並存。

以人力、畜力和風力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占據了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直至1769年詹姆斯·瓦特發明蒸汽機,人類交通工具的發展才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短短數百年,人類不僅能上天(飛機、太空梭、火箭),而且能入海(潛艇),技術也日新月異。

(3)第一代交通工具是靠什麼驅動擴展閱讀:

演變過程:

在早些時候,人類還沒有「交通工具」這一代名詞,那時,人們主要是靠步行來相互走訪聯系的。所以,那時候的科技、政治、經濟等等都很不發達,畢竟相對距離較遠的兩地無法很好的溝通,人們不能相互交流融合,發展也極其緩慢。

後來,在人們的智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後,有了馬車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個「巨大」的飛躍了,這也相對的促進了部落間、朝野間的交流,形成小范圍內的良性循環。

之後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漸成型,不過交通的迅速發展也被利用在戰場上,在三國時期,每次大戰都會聚集最頂尖的作戰工具和交通工具(不過再先進也只是良種馬和劣種馬間的極小的區別)。

來到了所謂的「半機械時代」,當時自行車這種實用的工具已經發明,只不過沒有現代這樣堅固好騎,但戰爭的魔爪並沒有放過自行車,在經過數年的進化之後,二戰期間,德國曾經組建過一隻「自行車野戰連」這支軍隊裝配有火箭筒等高級武器,在戰爭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4. 中國從古至今的交通工具的發展史

交通工具是現代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周圍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給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陸地上的汽車,海洋里的輪船,天空中的飛機,大大縮短了人們交往的距離,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火箭和宇宙飛船的發明,使人類探索另一個星球的理想成為了現實。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到太空中去旅行觀光,我們的孩子可以到另一個星球去觀察學習。然後人類就馴服一些動物如馬、驢子等作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動力(如:馬車),與此同時,轎子和以風作為動力的帆船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與畜力交通工具長期並存。以人力、畜力和風力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占據了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直至1769年詹姆斯·瓦特發明蒸汽機,人類交通工具的發展才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短短數百年,人類不僅能上天(飛機、太空梭、火箭),而且能入海(潛艇),技術也日新月異………
此外還分別有蒸汽階段、內燃階段、電氣階段、自動化階段。
蒸氣階段為英國產業革命時期,代表性的交通工具為蒸氣火車、蒸氣輪船等,已經基本淘汰。中國的蒸氣火車於2009年十月正式退出歷史舞台,當時中央電視台的社會記錄阿丘還對此有所報道。柴油機、汽油機等均為內燃機階段的產物,交通工具體現為汽車、摩托車、拖拉機等,2009年以前大部分的機動車輛的動力都是內燃機。蒸氣、內燃階段的理論基礎為能量轉化定律。
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轉化為電動車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電動機、發電機等均為這階段的基礎設備。電動車的發明及迅速的商品化使得電動車站在了汽車、摩托車等現有交通工具的肩膀上,造就了電動車無與倫比的歷史使命,並最終成為上述產品的升級換代產品是歷史的必然。

5. 世界交通發展歷史分為哪兩個階段

人類特長之一是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人類利用外物製造器械,讓自己架乘或者運輸物品,這種器械就是交通工具。從原始人類藉助一般漂浮的木頭,順留而下開始,至今千萬年來,交通工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起了巨大的變化。

古代交通工具跟現代交通工具相比較。根本的差別題在於使用動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風,水流。而現代交通工具是藉助於蒸氣機、內燃機、電視機甚至原子鍋爐來驅動的。

6. 誰知道關於世界的交通工具發展史啊

自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1、自行車誕生記
1791年,法國人西弗拉克發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車。它只有兩個輪子而沒傳動裝置,人騎在上面,需用兩腳登地驅車向前滾動。
1801年,俄國人阿爾塔馬諾夫設計出世界上第一輛用踏板踩動的自行車。
1817年德國人德雷電斯在自行車上安裝了方向舵,使其能改變行駛方向。
1839年,蘇格蘭人麥克米倫製造出木製車輪,裝實心橡膠輪胎,前輪小、後輪大,坐墊較低,裝有腳踏板入曲柄連桿裝置,騎者可以雙腳離開地面的自行車。
同年,麥克米倫又將木質自行車改為鐵制自行車。
1867年,英國人麥迪遜設計出第一輛裝有鋼絲輻條的自行車。
1869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出現了由後輪導向和驅動的自行車,同時車上採用了滾珠軸承、飛輪、腳剎、彈簧等部件。
1886年英國人詹姆斯把自行車前後輪改為大小相同,並增加了鏈條,使其車型與現代自行車基本相同。
1887年,德國曼內斯公司將無縫鋼管首先用於自行車生產。
1888年英國人鄧洛普用橡膠製造出內胎,用皮革製造出外胎,以此作為自行車的充氣輪胎。從此,基本奠定了現代自行車的雛形。

時至今日,自行車已成為全世界人們使用最多、最簡單、最實用的交通工具。也許人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自行車的發明者們,他們的名字,絲毫不亞於汽車的發明者卡爾.本茨。
2、中國自行車歷史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入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滬上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民國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郵電事業發展,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需求激增,市區又新開一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今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路。
民國17年同昌、大興(兩家)、得利、泰昌、潤大等成為上海六大車行。一批華人創辦的自行車零配件製造商和商辦工場也逐步創辦。如王發興工廠生產前叉、泥板;大興車行進口鋼管接頭,聘請2名日本技工,生產車架(自行車主件),組裝「紅馬」、「白馬」牌自行車,這是最早國產自行車。民國19年6月,以經營橡膠車胎及車料為主的車行成立上海橡皮五金車料同業公會。民國21年,得利車行等17家規模較大的車行(職工135名)成立上海腳踏車販制同業公會。修租兼營零售的中小型車行王興業等240餘戶,次年4月組成上海市修租腳踏車同業公會。它們都參加了市商會。
民國26年;腳踏車販制業公會從17家增至30多家,稱為「大同行」;修租腳踏車同業公會由240多戶發展為400餘戶,稱為「小同行」。前者以販制為主,後者以修租為主,整個自行車市場受「大同行」中幾家大車行控制。抗日戰爭期間三輪腳踏車風行於市。三輪車身與黃包車相似,配件與自行車大同小異,車胎、鋼圈、飛輪、鏈條、牙盤、車條、車把、踏腳等都可通用。一些零件廠、工場以及車行投入三輪腳踏車裝配和經營。40年代初,上海的三輪腳踏車達2.6萬余輛。源隆、順昌、順風等一批新的車行應運而生。
民國31年12月,上海市三輪車出租商業同業公會成立,有團體會員(車行)29家,擁有出租三輪腳踏車9700餘輛;個體會員6000餘人,擁有營業三輪腳踏車16300多輛。民國35年2月,上海腳踏車販制業同業公會更名為上海市腳踏車商業同業公會,有會員110戶。
民國之後,中國還沒有真正自己的自行車製造工業,絕大部分的所謂車行,只能製造和銷售自行車的零配件。1930年前後,華商聘請了日本技師,才組裝出「紅馬」和「白馬」牌的兩種最早的國產自行車,但不少部件仍靠進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有了自己生產的「永久」、「飛鴿」
輪船的發明 18世紀蒸汽機發明後,為船舶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蒸汽機船是誰發明的呢?一般人們總是歸功於美國人R·富爾頓。富爾頓最初是學習繪畫的,可是他很喜歡機械,結果畫家沒當成,卻發明了大理石切割機、紡麻機、搓繩機等。不久他對船舶發生了興趣。

從17世紀起,許多人開始試驗船用蒸汽機,也造出了蒸汽機船。例如法國的戴高頓於1615年就造出了一艘蒸汽機船,1781年,美國也造出了一艘蒸汽機船。但是這些船隻都有明顯的缺點,有的不能載貨,有的速度太慢,遠不如帆船來得優越,有的費用超過了收益,以至於難以投入運用,曇花一現後就被廢棄。

1786年,富爾頓從美國來到了英國倫敦,他結識了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激發了發明蒸汽機船的熱情。1803年,他造出了一艘蒸汽機輪船,在巴黎塞納河上試航時,轟動一時。但是,由於這條船的船體太薄弱,船身竟然折斷了。他的失敗引來了許多人的冷嘲熱諷,甚至有人對他進行人身攻擊,當時的法國政府也不以為是。可是富爾頓並沒有灰心,他認定蒸汽機輪船會有廣闊的前景,他從法國回到美國,繼續研製輪船。

1807年8月,富爾頓設計的「克勒蒙」號輪船在紐約市的哈德遜河下水了。這條船長約45米,寬9米多,排水量100噸。該船的發動機是英國伯明翰的布爾頓和瓦特製造的。富爾頓為這條船的兩舷設計了兩個明輪,蒸汽機帶動明輪旋轉,明輪上的葉片在水中劃動,推動著船隻前進。這利用明輪的船在古代也出現過,中國宋代就有用力踏動明輪的戰艦。公元6世紀,羅馬也造出用畜力轉動明輪的戰船。可是,富爾頓巧妙地把明輪和蒸汽機結合了起來,並獲得了成功。克勒蒙號的航速達每小時6公里,比帆船快三分之一。它曾往返於紐約和奧爾巴尼之間,作為哈德遜河上的定期班輪。因為富爾頓造出這條船投入了使用,所以,人們就把輪船發明者的桂冠,戴到了富爾頓的頭上。

富爾頓在獲得成功後,又連續造了17條船。一時建造輪船成為一種時尚,在短短的5年中就有50艘以上的輪船問世。可是,當時幾乎所有的蒸汽機船都裝有風帆,這不是像今天人們在海輪上裝上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風帆那樣,為了減少能源消耗,而是當時的人對蒸汽機船不夠信任。如 1819年建造的薩凡納號,在橫渡大西洋的27天中,蒸汽機只開動了60個小時。

1839年,英國人史密斯成功發明了船用螺旋槳,並安裝在阿基米德號船上。這條船長38米,蒸汽機功率60匹馬力。以前不少人懷疑螺旋槳能推動船舶。可是在一次試驗中螺旋槳被打掉了一半,出人意料的是船反而更快了。由此奠定了人們對螺旋槳的認識,這樣導致了阿基米德號的誕生。

早期的蒸汽機船是把蒸汽機裝在木帆船上而成,從1850年以後,逐漸改用鐵板造船。1880年以後,鋼又很快代替鐵,成為造船業的主要材料。1854-1858年英國人布魯內爾建造的大東方號鐵船被認為是造船史上的奇跡。布魯內爾發明了用梁的力學理論去造船,首創縱內架結構和格柵雙層底的結構,形成了雙層船殼。船長 207米,排水量27000噸,比當時最大的船大6倍,船上安裝兩台蒸汽機,一台驅動明輪,另一台驅動螺旋槳。船上還有6根桅桿,桅桿上的帆若全部掛起,面積達8750平方米。能載客4000人,裝貨6000噸。直到50年以後,才有更大的船超過了它。

1892年德國人狄塞爾發明了柴油機,20世紀初就被應用在船上。到本世紀 40年代末,柴油機船的噸位已超過蒸汽機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戰爭需要大量船艦,另一方面大量船艦又毀於戰火,船艦的製造工藝和製造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美國在建造26 10艘萬噸級的自由型船時,創造了鋪龍骨後10天就下水、下水後4天完工交船的紀錄。

19世紀70年代以前,船舶的貨運和客運是不分的。1870年英國人在英國和北美的航線上投入條件舒適的客船航班。到了80年代,已經有了載客千人以上,航速超過每小時37公里的豪華客船。此後,大型遠洋客船的建造熱興起。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建成於1912年,其豪華程度在當時首屈一指,總噸位46328噸,航速可達22級。可是在它的第一次首航紐約的途中,碰上了冰山,葬身海底,船上2201人中有1490人喪生。20世紀30年代,客船建造到達高峰,著名的「瑪麗皇後」號、「伊麗莎白」號和「諾曼底」號都是在那個時期問世的。它們的載重量都在8萬噸以上,主機採用汽輪機,功率16萬馬力,航速每小時超過55公里。 添加評論
.評論讀取中...請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取消
.xiao034 | 2009-03-16 20:08:29
有0人認為這個回答不錯 | 有0人認為這個回答沒有幫助
交通工具的發展
人類特長之一是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人類利用外物製造器械,讓自己架乘或者運輸物品,這種器械就是交通工具。從原始人類藉助一般漂浮的木頭,順留而下開始,至今千萬年來,交通工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起了巨大的變化。
古代交通工具跟現代交通工具相比較。根本的差別題在於使用動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風,水流。而現代交通工具是藉助於蒸氣機、內燃機、電視機甚至原子鍋爐來驅動的。
因為藉助於人力、畜力、自然力,所以古代的交通工具速度比較慢。當人們懂得藉助於風帆是,船的速度要比搖槳交篇快的多,但是「雲開遠見僅陽城,就是孤獨一日程」眼望得到的路程,帆船還得走上一天。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僅慢,而且載量也很小。一匹馱馬運貨不過幾百斤,而今天一列賓士的火車可運載的貨物數量超過千萬匹馱馬。茫茫大海上,幾萬噸級的油船以每小時幾十海里的航速破浪前進,其疾如箭的水翼船瞬間走完者日孤獨一日之程,幾十萬噸級的油輪,跨洋躍洲。在速度載邁量上。古今交通工具是不能同日而遇的。
由於使用動力的限制,古人頭腦中雖然有風載土遁的幻想,但他們的交通工具只限於在陸地或水面上使用。今天人們藉助於強大的動力,把昔日的幻想變成為現實。地下鐵路、海底隧道走著飛快的火車,飛機已變成
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時航天器也日益完善,終將擔任星際的交通運輸任務,運涉重洋,巡天攬月。
但是,即使在現代交通工具不段的出現,新的動力紛紛採用的今天,這些老的工具,古老的動力,還遠未在人類生活中消逝。深山坳谷,鐵路公路未通,牛車馬車還是很好的交通工具;瑞急的河流,曲折的高山河道,木筏、皮筏好保留著;在能源出現匱乏的今天,風帆的價值重新人們所認識。經試用,證明裝有帆片的輪船可以節省燃料兩成。
當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目標局勢正在發展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中和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
我們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行政興目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順應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開拓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新途徑。發展必須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要集中人民的力量。聚精會神搞經濟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交通工具幫助人類縮短兩地的距離,促進了交流,節省了時間,可以說交通工具載著人類走向文明,今天的交通工具不僅能利用電能、原子能。甚至還能夠利用磁能、光能。因故從獨木舟,獨輪車開始的交通工具的發展史展望未來,深信人類的發展是止境的,人類的文明是日新月異的

7. 中國交通工具發展史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是現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周圍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給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陸地上的汽車,海洋里的輪船,天空中的飛機,大大縮短了人們交往的距離;火箭和宇宙飛船的發明,使人類探索另一個星球的理想成為了現實。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到太空中去旅行觀光,我們的孩子可以到另一個星球去觀察學習。
交通工具狹義上指一切人造的用於人類代步或運輸的裝置。如:自行車,汽車,摩托車,火車,船隻及飛行器等。其中也包括馬車,牛車等動物驅動的移動設備,從這一點來說,黃包車、轎子也可以算是交通工具。
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雙腳。然後人類就馴服一些動物如馬、驢子等作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動力(如:馬車),與此同時,轎子和以風作為動力的帆船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與畜力交通工具長期並存。以人力、畜力和風力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占據了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直至蒸汽機的出現,人類交通工具的發展才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短短數百年,人類不僅能上天(飛機、太空梭、火箭),而且能入海(潛艇),技術也日新月異………
交通工具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蒸汽階段、內燃階段、電氣階段、自動化階段。
蒸氣階段為英國產業革命時期,代表性的交通工具為蒸氣火車、蒸氣輪船等,現在已經基本淘汰。中國的蒸氣火車於去年十月正式退出歷史舞台,當時中央電視台的社會記錄啊丘還對此有所報道。柴油機、汽油機等均為內燃機階段的產物,交通工具體現為汽車、摩托車、拖拉機等,現在大部分的機動車輛的動力都是內燃機。蒸氣、內燃階段的理論基礎為能量轉化定律。
電磁感應定律,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轉化為電動車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電動機、發電機等均為這階段的基礎設備。電動車的發明及迅速的商品化使得電動車站在了汽車、摩托車等現有交通工具的肩膀上,造就了電動車無與倫比的歷史使命,並最終成為上述產品的升級換代產品是歷史的必然。
世界交通工具種類
bus 公共汽車
double decker bus 雙層公共汽車
coach, motor coach, bus 大客車
taxi, taxicab 計程汽車, 出租汽車
trolleybus 無軌電車
tramcar, streetcar 電車, 有軌電車
underground, tube, subway 地鐵
train 火車
boat, ship 船
(passenger) liner 郵輪, 客輪
sailing boat, sailing ship 帆船
yacht 遊船
(ocean) liner 遠洋班輪
packet boat 定期客船, 班輪
cabin 船艙
hovercraft 氣墊船
life buoy 救生圈
lifeboat 救生艇
civil aviation 民用航空
plane, aircraft, airplane 飛機
airliner 班機
jet, supersonic plane 噴氣機
airliner, passenger aircraft 客機
medium-haul aircraft 中程飛機
long-range aircraft, long-haul aircraft 遠程飛機
propeller-driven aircraft 螺旋槳飛機
jet (aircraft) 噴氣飛機
turbofan jet 渦輪風扇飛機
turboprop 渦輪螺旋槳飛機
turbojet 渦輪噴氣飛機
熱氣球

8. 火車是靠什麼驅動的

大部分都是內燃機車,跟汽車性質相同,都是燒油的。也有一部分是電力機車,上面掛電線的那種。

最初的列車是由繩索或馬匹拉動的。到了十九世紀,多數的列車都改由蒸汽機車牽引。1940年代以後蒸汽機車漸由較清潔及需要較少勞力的柴油機車取代,後來又出現電力機車和動車組。

電氣化鐵路的最初投資很大,但按每里計算則是運作成本最低的。因此只有高流量的線路才適合電氣化。電氣化列車可能使用高架電纜或第三軌取電。

以動力的單位千瓦(KW)除以能夠牽引的重量公噸(Ton)來計算動力機車頭的效能稱為牽引能力比,蒸汽機車效能最低,其次是柴油機車(電力傳動比液力傳動效益高),電力機車或是電聯車相對而言就經濟的多。因為不需消耗額外的動能來牽引產生動力的引擎。

交直流電傳動機車動作原理:

機車蓄電池供96V啟動,80KW啟動發電機。啟動發電機發動機車柴油機,柴油機運轉帶動同步主發電機運行,45KW的感應子勵磁機通過整流輸出直流電給同步主發電機轉子勵磁,主發電機正常發電,(當柴油機運轉後 啟動發電機轉成他勵發電機運行發出110V恆定直流電,供給空壓機以及一些機車輔助設備,另外再給機車蓄電池充電),同步主發電機發出三相交流電,經過主整流櫃,供給六台直流牽引電機,最後,機車啟動。

拓展資料:

火車(Train),人類的現代交通工具之一,是人類利用化石能源運輸的典例。是指在鐵路軌道上行駛的車輛,通常由多節車廂所組成。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具,早期稱為蒸汽機車,有獨立的軌道行駛。鐵路列車按載荷物,可分為運貨的貨車和載客的客車,亦有兩者一起的客貨混運車。

1804年,由英國的礦山技師德里維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時速為5至6公里。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火車」,於是一直沿用至今。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師查理礠里維西克所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軌上行駛的火車。

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製了第一台電力機車。

隨著火車的普及,改變了人們騎馬(或以其他牲畜為主要動力)的出行方式。中國早期的火車車廂是綠色的,因此叫綠皮車。

早期的傳統火車列車是由一至三節機車牽引若干車廂或車皮組成,現代的新型火車出現了多節車廂自帶動力的動車組列車。

9. 以內燃機驅動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並談談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出現對人類的重大影響

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都是內燃機驅動的交通工具

10. 動車組靠什麼驅動的

把動力裝置分散安裝在每節車廂上,使其既具有牽引動力,又可以載客,這樣的客車車輛便叫做動車。而動車組就是幾節自帶動力的車輛加幾節不帶動力的車輛編成一組,就是動車組。帶動力的車輛叫動車,不帶動力的車輛叫拖車。
動車組按動力裝置可分為柴油動車組、燃氣輪動車組和電力動車組三類。電力動車組按電流制又分為直流電力動車組和交流電力動車組兩種。柴油動車組按傳動方式又分為機械傳動動車組、液力傳動動車組和電力傳動動車組三種。燃氣輪動車組按傳動方式又分為電力傳動動車組和液力傳動動車組兩種。
動車組的附掛車按作用分為有動力的(轉向架上裝有牽引電動機)和無動力的以及無動力但一端有駕駛台的三種。
動車組的組成
有多種方式:①由兩節或兩節以上的動車聯掛組成。②一節動車和一節或數節無動力的附掛車組成,尾部附掛車的末端設有駕駛台。③兩端為動車,中間連接一節或數節無動力的附掛車。④兩端為動車,中間連接多節附掛車,但與動車相鄰的附掛車中靠近動車的轉向架是驅動轉向架,另一轉向架為無動力的關節式轉向架,其他附掛車的轉向架均為無動力的關節式轉向架。關節式轉向架的支承方式是相鄰的兩節附掛車的端部共同支承在一個轉向架上。⑤兩節動車為一單元,每單元有一個受電弓和司機室,每列動車組由一個單元或數個單元組成。⑥兩節動車為一單元,每單元有一個受電弓,動車組兩端的單元有司機室,每列動車組可以有多個中間單元,也可沒有中間單元。⑦兩節動車為一單元,每單元有一個受電弓,用多個單元作為中間部分,兩端掛接設有駕駛台的無動力附掛車。⑧一節動車和一節附掛車為一單元,由數個單元組成,但兩端均為動車。⑨兩端各為2~3節附掛車,最外端為設有駕駛台的附掛車,中間為5節動車。
上述組成方式中,所有車軸均為驅動軸的全動軸動車組的優點是:粘著性能好;驅動裝置平均分攤給各軸,每根動軸的功率可小些,因而軸重輕,有利於高速運行和線路維修保養;轉向架形式單一,零部件互換性高;個別驅動裝置發生故障時對整列動車組的功率無重大影響。缺點是製造和修理費用較高,功率損耗和雜訊都較大。
運用范圍
動車組最早只用於支線,後來擴大到地下鐵道客運、城市市郊快速客運,大城市間特快客運。地下鐵道和電氣化鐵路採用電力動車組;非電氣化的鐵路採用柴油動車組。大城市間特快客運速度接近或超過每小時200公里的高速客運列車,須用電力動車組或用燃氣輪動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