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稻穀脫粒工具有哪些發展過程
擴展閱讀
石油怎麼寫英語 2025-08-04 08:51:47
石油是怎麼煉成的全文 2025-08-04 08:50:23
切干辣椒工具多少錢 2025-08-04 08:49:05

稻穀脫粒工具有哪些發展過程

發布時間: 2022-08-31 21:22:43

Ⅰ 木犁、耙、耬、鋤頭、鐮刀有啥用處

都是農具,用於農田或旱地的耕作.

1、木犁:木犁以牛牽引用於翻土,犁鏵、犁壁為鐵制,余皆木製。

【(1)稻穀脫粒工具有哪些發展過程擴展閱讀】:

2000多年以前西漢的農具圖譜,便有的犁的記載.那時中國農民製造的木犁,已經達到了相當完善的高水平.一張犁鏵,由犁尖、犁鏡、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組成,再配上一個橫8形的犁轅,無論是入土角度,還是翻土曲線的牽引點的選擇,完全符合力學原則.當今,世界各國製造了幾百種機引犁,而它們的主要結構、基本設計,也跳不出西漢木犁的基本原理.木犁一般分旱犁和水犁兩種,旱犁的俗名為「箭犁」,粗大牢固,有一個形狀為「箭」的構件,因此而得名;水犁的構造簡單、輕便,俗名叫「獨犁」.
耙 用於耕後碎土,呈長方形,木架鐵齒,耙架上裝10餘把鐵刀片,以刀片滾動切碎泥塊.

【參考資料】:網路--農具

Ⅱ 古人是怎樣對稻穀脫粒的

古代是使用石磨盤、石磨棒對乾燥後的穀物進行碾壓脫殼。

古代是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穀加工成白米的,這個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將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兩種。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臼杵為木質,手腕粗細,長一米左右,上端裝上兩三公斤重扁圓形石頭,以增加臼杵搗下去的重量。

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搗,直到米糠完全從糙米上剝落,然後用竹篩子篩去米糠,白米就呈現在眼前。

(2)稻穀脫粒工具有哪些發展過程擴展閱讀:

中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解放前,餘姚市大隱鎮共有水碓56處。據當地老農介紹,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下磨村農民還在用水碓磨蚊香木粉銷往上海、寧波等地,木粉銷售收入佔到山村總收入的1/3。隨著農業產業調整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水源環境的變化,到上世紀末,水碓才完全退出了山區農民的生活。

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糧食。凡在溪流江河的岸邊都可以設置水碓,還可根據水勢大小設置多個水碓,設置兩個以上的叫做連機碓,最常用是設置四個碓,《天工開物》繪有一個水輪帶動四個碓的畫面。

魏末晉初(公元二百六十至二百七十年)杜預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水排原理加工糧食的經驗,發明 了連機碓。

水碓的構造大概是水輪的橫軸穿著四根短橫木(和軸成直角),旁邊的架上裝著四根舂穀物的碓捎,橫軸上的短橫木轉動時,碰到碓捎的末端。把它壓飛,另一頭就翹起來,短橫木轉了過去,翹起的一頭就落下來,四根短橫木連續不斷地打著相應的碓梢,一起—落地舂米。

Ⅲ 水稻快成熟了,你們那裡都用什麼方法收割水稻

看到這個標題,把我帶到兒時的回憶中,我們那棗陽是每年9月8左右收割,,快成熟前,每個田都要把水放出去,這樣地會比較乾燥,利於收割,以前是人工收割,把稻子用鏈刀收割後,用車拉回稻場鋪開後,車子拉著滾盤在上面來回滾,這樣稻子就掉在稻桿下面,人們把稻桿叉出後,就剩下稻子和一些碎葉,後用風扇把葉子吹走就剩下稻子了,後太陽曬干,便可裝袋子了,這樣太慢,不利大規模種植,現在收割機比較快,收割機過後,直接水稻就裝在袋中,省去人工大量環節,特別是暴雨來之前,能夠提高收割完成!保護農民利益!!

Ⅳ 糧加工工具水碓是如何發展使用的

穀物收獲脫粒以後,要加工成米或面才能食用。我國古代在糧食加工方面發明了用水力做動力的水碓。水碓是利用水力舂米的機械,是農業機械方面的重要發明。

入唐以後,水碓記載更多,其用途也逐漸推廣。大凡需要搗碎之物,如葯物、香料、乃至礦石、竹篾紙漿等,皆可用省力功大的水碓。

繼後不久,水磨又根據此原理被發明了。南北朝時期科學家祖沖之造水碓磨,可能是一個大水輪同時驅動水碓與水磨的機械。

這些成就表明古代水碓技術的大發展。至少可以說,杜預發明的連碓,是蒸汽錘出現之前所有重型機械錘的直系祖先。18世紀西方的鍛錘,其實是水碓之復製品而已。

磨,是把米、麥、豆等加工成面的機械。磨有用人力的、畜力的和水力的。舂米工具由杵臼到腳踏碓到水力碓的進步,特別是多個齒輪連帶轉動的連磨的利用等,都較過去大大提高了效率。

我國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簡單的粉碎工具杵臼。杵臼進一步演變為漢代的腳踏碓。這些工具運用杠桿原理,具備了破碎機械的雛形,不過粉碎動作仍是間歇的。

最早採用連續粉碎動作的破碎機械,是春秋末期由魯班發明的畜力磨。

Ⅳ 打稻穀的農具是什麼

打穀機。。就是把整束穀子往自己面前的圓形滾筒上舉著,腳下用踏板使勁踩,圓形滾筒就會轉動,滾筒上的鐵絲凸起會把穀子從稻草上打下來。
然後是 風車 。把穀子從風車的口子里倒進去,一邊轉動風車的把手,風車就把空的谷殼給吹走。

Ⅵ 古人是在怎麼對水稻收獲和脫粒的

古人對於水稻的收獲、脫粒也總結出一整套科學的辦法。明代文獻中說,割下的稻株,其莖稈中有相當營養的物質,還能繼續往稻穀中輸送,可以提高果實的飽滿度。

歷來打穀所用的工具因農家財力、規模大小而異。小規模的脫粒都用稻簟,這是用竹篾編制的長方形竹席。另一種普遍使用的打穀工具是連耞,古代單稱柫。最早記載見諸《國語·齊語》:「權節其用,耒耜枷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