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果玉米長了叉子怎麼辦
掰掉,不管根部處長出幾個叉子,只要看到就要堅決的將它掰掉。因為,這些都是無效苗留著會白白的消耗玉米營養,妨礙玉米母本株的正常生長發育,會大大地影響玉米的產量。
玉米為什麼會長叉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玉米根部出現分叉的原因不是單一的,玉米是屬一年生草本科植物,分叉也叫做分藻,它和小麥一樣天生就具有分藻的生理特性,玉米分藻是受玉米中的tb1基因直接控制和影響著。
玉米每個節位的葉腋處都有一個腋芽,除去植株頂部5~8節的腋芽不發育以外,其餘腋芽均可發育。 只不過小麥份澡後它會分化出多個穗數,為奠定產量打下基礎。而玉米分藻它不但不會形成結實的果穗,反而會消耗主植株體內的有機營養,並削弱主莖的生長發育。
所以,它的這種具有天生分藻的生理基因特性,在經過人們代代的改良和馴化過程中被抑制,正常情況下,改良後的玉米種子大多的品種都被改良成少分藻或無分藻,也只有中上部的1-2個腋芽可發育為實果。
但是,如果我們在玉米種植和生殖期間,利用外界環境條件削弱了玉米植株頂端生長優勢,就會促進底部腋芽發育,形成根部分叉,頂端生長越差,根部分叉越嚴重。這里所說的能消弱玉米植株頂端生長優勢的外界環境就是:充足的養分、稀疏的密度,墒情的適宜,植物調節劑的使用不當、或是過多的葯劑使用等等因素,都會使玉米里的那種具有天生分澡的生理基因特性,在這種有利條件下被分化出來,就會使本來少分或者無分的品種又出現叉。
所以,在種植過程中,選擇優良品種,採用科學合理的種植農方法,避免濫用和超量使用農葯、或植物調節劑,加強田間管理,減少分櫱。
玉米不管是哪種原因,導致玉米產生分櫱,都是影響到玉米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分櫱株在分櫱過程中和生長過程中,都會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使玉米母株營養大大減少,影響母株株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影響產量那是必然。
所以,當玉米產生分櫱時,必須掰掉所有的分櫱株,減少分櫱植株消耗主莖的營養損失。掰掉分櫱植株後,控制好土壤墒情和外界因素,避免再次分櫱。
總之,玉米分櫱的無效植株,是由許多因素引誘發生的,這些分藻株不會抽穗結棒形成有效實穗,只白白消耗營養,影響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影響玉米的結實和籽粒的飽滿程度,最終減少產量。所以只要發現就要隨時將其掰掉,減少母株的體營養損耗,以確保玉米實果的品質和產量。
❷ 玉米出叉子怎麼辦
(一)、玉米分櫱(丫子)的生理原因
玉米每個節位的葉腋處都有一個腋芽,除去植株頂部5~8節的葉芽不發育以外,其餘腋芽均可發育;最上部的腋芽可發育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則形成分櫱。由於玉米植株的頂端優勢現象比較強,一般情況下基部腋芽形成分櫱的過程受到抑制,所以生產上玉米植株產生分櫱的情況也比較少見。玉米植株產生分櫱的時間大多發生在出苗至拔節階段,形成分櫱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頂端優勢作用所致。
二)、產生玉米分櫱(丫子)的原因分析
1、品種。品種之間存在著差異,有的品種分櫱多,有的品種分櫱少。頂端優勢弱的品種在不良環境影響下更容易產生分櫱。
2、密度。稀植時,或在缺苗斷條及低頭等處,幾乎所有的玉米雜交種的植株都能適時的利用土壤中有效養分和水分形成一個或者多個分櫱。同樣的品種,種植密度小的時候,分櫱多一些,反之少一些。
3、播種時間。播種早的,分櫱多一些,播種晚的分櫱(丫子)少一些。
4、土壤肥水力。土壤肥水力越高,分櫱越多。在生長初期的頭幾周內土壤養分和水分供應充足時,分櫱能最大限度地發出,分孽性強的雜交種每株可能形成1個或多個分孽,如果生長季早期環境適宜即使在高密度下也仍能如此。
5、由於玉米植株的頂端生長點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植株矮化而產生分櫱。比如:植株感染粗縮病、苗後除草劑產生葯害、控制植株莖稈高度的矮化劑形成的葯害等都可能生成玉米分櫱(丫子)。
(三)、到底有多少玉米分櫱(丫子)不會自己死亡?
2007年山東天泰種業公司劉寧等人的研究表明:97%以上的分櫱生長至玉米抽雄後即逐漸枯萎死亡,少數(3%左右)能繼續生長,最後在頂部抽生出一花穗,接10-20粒玉米,分櫱所接的籽粒秕小,無利用價值。2007-2008年吉林省梨樹縣小寬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王興會等人調查表明:92%植株的分櫱長至3.5~5.5葉時自然死亡;8%的植株的分櫱長成正常的植株,並且抽穗結實,但是由分櫱發育成的植株莖稈比主莖細,穗相當於主莖穗的1/5~1/4。
取他們調查的平均數,結果為:大約有5%的玉米分櫱(丫子)不會自己死亡。
四)、不去分櫱(丫子)對玉米生長的影響究竟是什麼?
從所參閱的資料當中,其中認為「分櫱株的生長量越大,主莖株的養分消耗就越多」,「分櫱成株的存在與主莖爭水爭肥而且還要爭光,減弱田間的通風透光強度」,「因密度的增加引起主莖株旺長,節間變長變脆,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觀點,均是憑自我感覺認為的,沒有實驗數據支持,屬於「想當然」一類的理論。
下面,我從資料中實際實驗的數據中,總結玉米分櫱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1、玉米不去分櫱,能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
吉林農業大學宋鳳斌等人的結論為:不去分櫱的實驗玉米品種每公頃的葉面積為35610-46510平方米,而去分櫱的每公頃葉面積僅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後者葉面積大得多。
沈陽農業大學農學系史振聲的結論為:葉面積大幅度增加,留孽是去孽的2.5倍,達到極顯著平準。去孽葉面積指數為0.94而留孽為1.64。留孽處理葉片的衰老時間較去孽者晚3~5天。
結論:玉米的葉片是其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在玉米的一生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去分櫱比去分櫱的葉面積多,為玉米產生更多的干物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玉米分櫱(丫子)上的營養到底會不會往主莖穗上轉移?
研究原理:C元素是玉米果穗灌漿時糖和蛋白質所需的重要組分,CO2中的C元素可用放射性元素(14C)標記。當這種標記的CO2被葉子吸收後,可通過植株進行示蹤。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植物生理學家在70年代初就使用了CO2標記技術。他們發現在抽雄之前,主莖和分孽之間發生少量的養分轉移。不過,在吐絲後不久和整個灌漿期間,大量的養分從粗大且無雌穗的分孽葉片上向主穗轉移。分孽和主莖的果穗都有少量營養物質的轉移,即主穗得到的是主莖葉片的養分,而分孽穗得到的是分孽葉片的養分。主莖向分孽輸送養分的情況只出現在分孽有果穗而主莖無果穗時。
吉林農業大學宋鳳斌等人也用CO2元素示蹤技術,探明玉米植株體內干物質的去向。結果表明:在玉米雄穗形成前,主莖與分孽間有小量的養分轉移。緊接著開花後和灌漿期間,大量養分由無穗分孽的大葉輸往主莖的果穗,這是不去分孽玉米子粒產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當主莖與分孽都有果穗時,養分很少相互轉移。亦即主莖穗從主莖葉獲取養分,而分粟穗則由分孽葉提供養分。只有當分孽上有穗而主莖上無穗時,主莖養分才流向分粟穗。這種情況在大多數田間條件下很少發生。同時還發現,在完全植被的正常田間條件下,小的、被遮陰的發育正常的無穗分孽對主莖無影響
通過兩個實驗的研究,可以看出他們的結論幾乎一致。
沈陽農業大學農學系史振聲還發現:分孽幾乎都有雌穗吐絲現象,後期也有不同程度結粒現象但成穗甚少,說明在整個植株系統中主莖果穗的發育佔有絕對優勢。分孽不僅不會與主莖爭奪營養,而且還向主莖提供它們從土壤中吸收的和本身合成的營養物質,從而擴大了營養「源」,減少了小花敗育、禿尖、癟粒,使產量和品質提高。
3、玉米分櫱(丫子)對玉米的其他影響
A、增加了根系數:
史振聲對根系的測定結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數是56條,而去孽株為29條,平均增加27.6條,即增加95%。
B、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
史振聲的研究表明:測定留孽比去孽地表10厘米處土壤含水量高14.49%,達極顯著平準,說明留孽後形成較大的葉冠層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可見在這種情況下,葉片蒸騰與地表蒸發相比,蒸發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乾旱。
C、分櫱(丫子)與中穗部最大葉片生長的關系
主莖中穗部最大葉片是對玉米產量貢獻最大的葉片。
2005年湖南文理學院程新奇等人的研究表明:沒有櫱及撥櫱、不拔孽這三種處理與最大葉片的生長沒有明顯的關系,表現為不同品種不同處理間最大葉片的葉長、葉寬及葉面積基本相同,可見分櫱的生長並不會影響到最大葉片的生長。
4、玉米分櫱(丫子)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不管玉米分櫱掰還是不掰,最終還是得看它是否會影響產量。
P.R.Carter的結論是:玉來的分孽不會影響田間籽粒產量。
史振聲的研究結果為:在8個產量性狀中除每穗行數和穗粗無明顯變化外,其餘6個性狀留櫱比去孽均有顯著改善。每穗粒重量最為突出,平均由36克增到62克,增加72.22%。二是穗粒數增加幅度較大,平均增加66.04%。三是每行粒數明顯增加,平均增加35%。四是增加了穗長,平均增加4.24厘米,即增加30.85%。有效穗長增加更為明顯,平均增加34.34%。最後是千粒重的增加,平均增加13克即715%。均達極顯著平準。
宋鳳斌的研究結果為:無論是覆膜還是不覆膜,不去分孽的各參試品種的各產量構成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總產量均超過去分孽的10%以上。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掰不掰掉分櫱對產量的影響並非絕對的。在程新奇、劉寧的實驗中,掰掉玉米分櫱比不掰掉分櫱增產,但是幅度很小。而其他幾人的實驗說明不掰掉玉米分櫱比掰掉分櫱增產,而且增產幅度很明顯。並且有的學者認為去分孽的玉米子粒產量比保留玉米分櫱的降低,可能原因由於去分孽時所致的傷害引起的(傷口修復、病蟲害侵害等),綜合分析得出結論:玉米分櫱對玉米的產量影響偏向於增產!不掰分櫱比掰掉分櫱對產量影響偏向於增產!
五)、結論:玉米分櫱(丫子)掰還是不掰?
分櫱之所以令人討厭,是因為在田間不好看,特別是在生長後期,植株基部較小的分櫱變為褐色,死亡時更是如此。當栽培者看到這種情景時,不管研究結果怎樣,很難相信這些分孽沒有從主莖吸收養分。加之,有時分孽會形成難看的多節雄穗。下面大家來看看這些學者們對分櫱(丫子)去留的結論吧!
程新奇的結論:合理密度正常栽培的甜玉米,完全沒有必要將撥除分櫱作為一項農藝增產措施來採取。相反,在早期撥櫱還會造成不利影響。
宋鳳斌的結論:無論是有穗分孽還是無穗分孽都有助於提高玉米子粒產量,同時玉米分孽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的生物產量。
史振聲的結論:對於早熟甜玉米保留分孽是一種增加籽粒、鮮穗產量和提高質量的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
P.R.Carter的結論:玉米分櫱不會影響產量,不用去除。
劉寧的結論:夏直播玉米分櫱的去與留,對產量影響不大,但是打掉分櫱,有一定的增產作用。因此,生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人工去除分櫱;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不管它,任其自然消亡
在合理密度正常栽培的玉米品種.完全沒有必要掰掉分櫱(丫子),掰掉丫子不一定能增產,反而會減產!建議農民把時間用在比去玉米分孽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❸ 地里的玉米長叉子了,應該怎麼辦
玉米叉子就是玉米的分櫱,掰掉玉米叉子可以減少養分消耗,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田間出現分櫱後應該盡早拔除,拔除分櫱的時間越早越好,以減少分櫱對植株體內養分的損耗和對生長造成的影響。它的根部出現分叉的原因不是單一的,分叉現象是由內外綜合因素共同形成。 內在因素就是:分叉也叫做分藻,它天生就具有分藻的生理特性,玉米分藻是受玉米中的tb1基因直接控制和影響著。
苗快速並旺盛的生長目的。也就是在二次間苗時我們會把壯、旺苗的分叉同時清理掉,這個操作目的同間苗相同。就算有幾個「漏網之魚」,我也未見過它接出玉米來,頂多在頂上雄花穗長出幾個玉米粒。小玉米苗從第一片葉根部,開始長出兩個象耳朵一樣的叉子,叉子在陽光下吸收營養成分,為主桿玉米生長發育壯苗,能夠有效使玉米長勢旺盛,玉米棒籽大,高產穩產大豐收。
❹ 削玉米的方法
用剝皮刀
①把玉米從中間掰斷。
②把玉米棒子小段立在砧板上,一隻手扶好,然後用另外一隻手握住刨皮刀對准玉米粒的根部壓下去,一刀下來,大概能夠把兩排玉米粒給切下來。
③對准玉米粒的根部輕輕切下去,切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力,每一刀下去應該只切下一排玉米粒,然後稍稍轉動玉米棒子,繼續切下一排玉米粒。
④因為每刀下去只切一排,所以切下來的玉米粒粒形非常完整,切下來的玉米芯子外表也非常光滑。
方法一:帶尖的刀具
1、將玉米洗凈,把玉米從中間橫著掰斷。
2、將帶尖的刀具插入玉米芯中,插入越深越好。當然這時要小心,不要讓尖刀的刀口對著自己的手。
3、慢慢的,刀往深處插的時候,玉米一下子就分開成豎著的兩半了。(不要直接用刀切一半,容易把一些玉米粒破壞,這樣可以保留完整的玉米粒)
4、拿起分開的玉米段,其實用手指對著側面的玉米一排排的輕松就剝下玉米粒了。一直按一排排的剝下來,感覺特別爽!這個方法很好剝玉米,大概一分鍾就能剝下一根的玉米粒,而且剝下來的玉米一粒粒的非常好看。
方法二:螺絲刀
1、取一個螺絲刀。將螺絲刀的尖對著玉米一排的根部。
2、然後插進去,往上一推,就掉落了一排。
3、最後用手就很好剝啦。
方法三:剝皮刀
1、把玉米從中間掰斷。
2、把玉米棒子小段立在砧板上,一隻手扶好,然後用另外一隻手握住刨皮刀對准玉米粒的根部壓下去,一刀下來,大概能夠把兩排玉米粒給切下來。
3、對准玉米粒的根部輕輕切下去,切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力,每一刀下去應該只切下一排玉米粒,然後稍稍轉動玉米棒子,繼續切下一排玉米粒。
4、然後用刀切,因為每刀下去只切一排,所以切下來的玉米粒粒形非常完整,切下來的玉米芯子外表也非常光滑。
方法四:叉子
1、將玉米從中間掰成兩段。
2、拿把質量過硬的叉子,用叉子從掰斷的地方插入往前推。
3、很容易就推出三排。
4、剩下的就用手直接剝下來,很容易剝了。剝的干凈,玉米粒也很完整。
方法五:兩根玉米對著搓
把玉米弄出一個缺口,然後從這里用兩根玉米對著搓也容易剝。徒手剝的話推薦這樣,比單純徒手剝省事很多。
方法六:剝玉米神器
可以在網上買剝玉米神器,非常好用,一個玉米剝得乾乾凈凈,又不傷手。
神器1:先來看看這款神器,樣子和我們平時使用的削蘋果刀有些相似。刀框呈現出圓弧形狀,可以很好的適應圓柱體的玉米。刀頭看上去比一般的削蘋果刀略小,帶有很多鋸齒。鋸齒的作用不言而喻,是為了快速切下玉米粒,成倍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使用的時候,也是十分簡單,只需要像削蘋果一樣削玉米粒就可以了,整個過程非常輕松。
神器2:還有一款神器。這款神器為一個圓筒形狀,內部帶有鋒利的刀片,在使用的時候,將玉米從中間穿過摩擦、旋轉,就可以將玉米粒輕松剝落,讓剝玉米粒的工作變得簡單而有趣。
神器3:刨玉米粒分離器。使用時也很簡單,就像刨土豆皮一樣。廚房剝玉米粒工具,鋸齒形不銹鋼刀片削玉米迅速又干 凈,輕輕鬆鬆刨玉米粒,省時省力,刨下的玉米粒都在玉米倉內,干凈衛生。帶護手托架,剝削玉米很安全。
總體上看來,這些神器都有著不錯的實用性,淘寶上就可以買到的,價格也很便宜。
方法七:玉米脫粒機
需要大量操作的時候,有專門的玉米脫粒機。玉米脫粒機是指對玉米果穗進行脫粒的機械裝置。玉米脫粒機具有自動化高、安全性強、操作簡便、能耗低等特點。
玉米脫粒機的功用是對晾乾後的玉米果穗進行脫粒。多為軸流滾筒式,也有垂直脫粒盤式。由於它具有生產效率高、脫粒質量好,操作簡便、結構簡單、堅固耐用、工作可靠和使用維護方便等特點,所以多少年來一直深受農民歡迎。
玉米脫粒機主要由滾筒、凹板、篩子、風扇、喂料斗、籽粒滑板、螺旋導桿等組成。它採用切向喂入軸端排穗軸的軸流式脫粒裝置。其工藝流程:玉米穗通過喂料斗進入滾筒,在高速回轉滾筒的沖擊和玉米穗、滾筒、凹板的相互作用下被脫粒。脫下的籽粒及細小混雜物大部分通過凹板孔,由風扇進行氣流清選。輕混雜物從排雜口吹出,籽粒由籽粒滑板滑出機外。穗軸則沿滾筒軸嚮往後移動,由軸端的出口經振動篩子表面排出機外,夾帶在穗軸中的部分籽粒經篩孔漏下並進入籽粒滑板滑出機外。
玉米汁的做法豆漿機
1、准備2根玉米棒,將玉米苞衣、須剝干凈,並用清水清洗好。注意選擇鮮嫩的甜玉米(黃色的),不要買那種糯的。還有,不建議直接買那種店家已經弄好的顆粒裝的,主要是考慮到衛生、蟲卵等。而在選的時候,應選擇鮮嫩飽滿、呈金黃色、無病蟲害、無腐爛的鮮玉米。
2、將玉米切成塊,用刀子將玉米粒削下來(剝取下來)。注意安全,不要傷到手。
3、將剝取下來的玉米粒再用水清洗一遍。
4、用量杯量取三分之二量杯的新鮮玉米粒。把玉米粒放進豆漿機里,然後加水,水量在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間。
注意:加水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豆漿機上面的水位線,一定要保證水量在上下水位線之間,否則機器不會工作。
5、根據個人口味,加入250克牛奶或是添加適量白砂糖,建議不要放太多,保持玉米的原汁原味。蓋好蓋子。
6、將機器的電源線插上,將電源接通。豆漿機上有標示的,如果泡過就用濕豆那個按鈕,如果沒有泡過,就用那個干豆直接打就可以了。讓豆漿機開始工作。
7、直到豆漿機工作結束後。稍微停個幾分鍾後,再摁下五穀豆漿檔,繼續工作一遍後,即可得到奶香濃郁細膩香滑的甜玉米汁。
8、用細密的紗濾將榨好的玉米漿過濾好後再放入鍋內。當然,也可以不用過濾。只是最後可能稍微有點噗鍋溢出,要有準備。
❺ 玉米長叉子怎麼辦
說是不用管 是由於早期營養過剩 所導致的 到後期自然被植物所吸收 不影響產量
玉米丫子應及時掰掉。玉米丫子也叫分櫱,分櫱是幾乎所有禾本科作物都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引起玉米分櫱的原因有可能是天氣、水肥以及品種。
玉米生產上分櫱株是沒有利用價值的,分櫱株生長所需要的養分,都是從主莖株的根爭來的。分櫱株的生長量越大,主莖株的養分消耗就越多。所以農民朋友最好還是去掉這些玉米丫子以減少養分的浪費。 掰玉米丫子也要掌握時間,不能過早或者過晚,掰早了後期還會再長,無形中增加了勞動強度,掰晚了就失去意義了,所以一般是第二個丫子長出兩葉時去除為宜,掰下之後一定要進行培土,培土之後一般就不會再長了。
❻ 地里的玉米長叉子了,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最先清水塘說起的是玉米它本來就是像稻穀一樣,在生長的過程中是會出現抽穗的狀況的。換句話說這在生長的情況下會生出去新的發枝來,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分杈了。針對分杈,清水塘的觀點是要依據它在不一樣生長環節來作出掰與不掰的確定。一般玉米分岔全是非常少的,這大部分是種籽難題,一般是玉米種籽的含量不足。假如這種狀況很少大約能夠忽視假如多得話那就需要注意了。確定玉米生產量的原因一是化肥二是管理方法三是種籽。這些都是密切關聯的,因此栽培技術的活許多的
因此,為了確保主桿上的玉米棒可以常規的生長,在抽穗期內長出來的分杈最好掰掉的好。總體而言,針對玉米長出來的分杈,清水塘的觀點便是假如玉米主桿還比較偏矮的情況下就長出來,這個時候是必須要掰掉的,不然主桿是難以獲得到高生產量的玉米的。可是假如玉米的主桿早已看起來較為高了,這個時候再長出來分杈大家徹底不用管的。
❼ 玉米如果長出叉子怎麼辦
有不少專家都認為玉米叉子不用掰,任其生長,說是不會影響產量。也不知他們都種過地沒有,反正有的玉米叉子能長2尺長,不掰是不行的
❽ 玉米長出的叉子用不用掰掉
玉米長出叉子掰掉,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嗎?
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分叉的狀況,所以很多人發現玉米出現分叉以後,就會通過一定的方式把這種分叉給掰掉,但是很多人可能會產生疑問了,如果掰掉這個分叉的話,會不會影響到玉米的正常生長呢?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
❾ 如何將新鮮玉米上的玉米粒較快的弄下來
將新鮮玉米上的玉米粒較快弄下來的方法有很多種。
需准備的材料:
①玉米;
②帶尖的刀具;
③螺絲刀;
④剝皮刀;
⑤叉子
方法一:用帶尖刀具
1、 把玉米從中間掰斷。
注意事項:
用工具時不要心急,小心傷手。玉米粒如果當天不吃,就找一個干凈的食品袋裝起來,放到冷凍室,可以保存很久。
❿ 農民掰玉米粒的工具手工
我小時候見過,去年我自己做了一個。好使。做法是:
找一根粗細(直徑)小於10厘米的木棍,長2尺,在中間部分挖一條槽(選一個比較細一點的玉米棒,能讓玉米棒在槽里滑動運行即可)然後再在這個槽的中間部分用鑿子打一條孔,孔的寬窄1.5厘米,孔的長短3到4厘米。然後再在孔的下方斜著釘一根鐵釘,釘牢之後一定要把露出的部分磨尖(這個釘尖就是穿苞米粒用的)。
大致就是這個樣子,需要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和修改。比如鐵釘露出的長短、槽的深淺,玉米棒的粗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