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民在耕地的時候都用到了哪些器具
按照過去傳統的使用工具,一般有牛拉的用於翻地的鐵犁、用於碎泥土、平整田地的耙;用來挑運秧苗的秧架子;除草用的杵頭、鋤頭;開溝阻缺用的鐵鍬;灌溉用的水車、治蟲用的噴霧器、運送人與動物糞便的簸箕、糞瓢和糞桶;撈河泥用的泥夾子;收割用的鐮刀、脫粒用的木製谷桶、甩耙、人力踩動的脫粒機、柴油機帶動的脫粒機;運送穀物的稻籮、扁擔、獨輪車、板車;平整場地的石磙;叉秸稈、耙秸稈用的叉子、耙子;翻曬和收攏穀物用的木扦、木耙;篩選穀物的風車、揚谷扦;用來存放穀物的圍席;還有農民來遮陽擋雨的草帽、斗笠、蓑衣。
⑵ 史前一萬年地球是怎麼樣的
史前一萬年前就是石器時代啊。不過目前人類還有很多新的發現,我給你舉幾個例子。
1938年美國肯塔基州柏里學院地質系主任柏洛茲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紀砂岩中發現10個類人動物的腳印。顯微照片和紅外線照片證明,這些腳印是人足壓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據估計,有人足痕跡的這些岩石約有二點五億年歷史。
更早一些時候,有人在美國聖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塊岩石上,曾發現過一對人類腳印。據地質學家判斷,這塊岩石約有二點七億年歷史。
最為奇特的發現,是在美國猶他州羚羊泉。業余化石愛好者米斯特於1968年6月發現了幾塊三葉蟲化石。他敘述說,當他用地質錘輕輕敲開一塊石片時,石片「像書本一樣打開,我吃驚地發現,一片上面有一個人的腳印,中央處踩著三葉蟲,另一片上也顯出幾乎完整無缺的腳印形狀。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幾個人穿著便鞋!」
之後,1968年7月,地質學名家伯狄克博士親往羚羊泉考察,又發現了一個小孩的腳印。1968年8月,鹽湖城公立學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華特,又在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同一塊岩石中發現了兩個穿鞋子的人類足跡。
所有這些發現,經有關學者鑒定,均認為令人無法懷疑,是對傳統地質學的嚴重挑戰。猶他州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館長馬迪生,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那時候「地球上沒有人類,也沒有可以造成近似人類腳印的猴子、熊或大懶獸,那麼,在連脊椎動物也未演化出來之前,有什麼似人的動物會在這個星球上行走呢?」
三葉蟲是細小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與蝦蟹同類。在地球上存在時間從6億年前開始,至2.8億年前滅絕。而人類出現的歷史與之相比,很短,至於穿上像樣的鞋子不過三千多年。這一切,又該作何解釋?
原子能技術是人類近幾十年中才開始掌握的一門高科技技術,而在非洲,卻發現了一個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法國有一家工廠使用從非洲加彭共和國進口的奧克洛鈾礦石,他們驚訝地發現,這批進口鈾礦石已被人利用過。鈾礦石的一般含鈾量為0.72%,而奧克洛鈾礦石的含鈾量卻不足0.3%。這一奇怪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他們紛紛來到加彭奧克洛鈾礦考察,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跡——古老的核反應堆,由6個區域約五百噸鈾礦石構成,輸出功率估計為100千瓦。這個反應堆保存完整,結構合理,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
據考證,奧克洛鈾礦成礦年代大約在20億年之前,成礦後不久就有了這一核反應堆。而人類只是在幾十萬年之前才開始使用火。那麼,是誰留下了這個古老的核反應堆?是外星人的作品,還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遺跡?
人類學會製造工具不過幾十萬年歷史,然而,人們卻從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形成的礦石中發現人工製造的東西。
1844年,蘇格蘭特衛德河附近的礦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發現藏有一條金線。
1845年,英國布魯斯特爵士報告,蘇格蘭京古迪採石場在石塊中發現一枚鐵釘,鐵釘的一端嵌在石塊中。
1851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多契斯特鎮進行爆破,從堅實的岩床中炸出了兩塊金屬碎片。
這兩塊碎片合攏後,竟是一個鍾形器皿,高12厘米,寬17厘米,是用某種金屬製成,有點像鋅或鋅與銀的合金,表面鑄刻著6朵花形圖案,花蕊中鑲有純銀,底部鐫刻著藤蔓花環圖紋,當地報刊譽為「精美絕倫」。
1852年,蘇格蘭一處煤礦中,在一大塊煤炭中發現一件形狀像鑽頭的鐵器,而煤塊表面無破損,也找不到任何鑽孔。
1885年,澳大利亞一處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塊時發現煤中有一個閃閃發光的金屬物,是一平行六面體,兩面隆起,其餘四面均有深槽,形狀規則,使人無法否認這是一個人造物體。
1891年,伊利諾州摩里遜維爾鎮的柯爾普太太在敲碎煤塊時,發現煤里有一條鐵鏈,兩端還分別嵌在兩塊煤中。這兩塊煤原來是一個整體,只是在敲碎時才分開。
196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蘭恰市洛亨斯寶石禮品店3位合夥人蘭尼、米克謝爾和麥西,在一個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塊化石。當他們用鑽石鋸開化石時,鋸刃被堅強的東西弄壞了,打開後才發現,化石中包著一個「晶洞」,裡面有一個像汽車火花塞一類的東西。中間是一條金屬圓芯,外包一個陶瓷軸環、軸環外又有一個已變成化石的木刻六邊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貝殼化石碎片。據地質學家估計,這塊化石在50萬年前就已形成。而50萬年前又何來汽車火花塞?
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約750英里的新喀里多尼亞島以南40英里處,有一個叫派恩的小島。島上有四百多個像蟻丘似的古怪古冢,用沙石築成,高8至9英尺,直徑300英尺。
古冢上寸草不生,古冢內也找不到任何遺骸,只在3個古冢中各發現一根直立水泥圓柱。在另一個古冢中發現有兩根並排的水泥圓柱。這些圓柱,直徑從40英寸至75英寸不等,高40英寸至100英寸。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檢驗法測定,這些圓柱是公元前1095年至5120年間的東西。是誰在人類發明水泥之前就已使用水泥了?這些圓柱究竟有什麼用處?為什麼在附近找不到任何有關的人類遺物?
在南美發現一個秘密的隧道系統。這個隧道系統的秘密入口處由印第安人的一個部落把守,一直通向250米深的地下。隧道內壁光潔平滑,頂部平坦。其中有幾處寬闊的廳洞,竟有噴氣客機停機庫那麼巨大。在一處寬153米、長164米的大廳中,放著一張桌子,7把椅子。這些桌椅不知用何種材料製成,像石頭又不冰冷,像塑料卻堅硬如鋼。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及南卡群島一帶海底,人們發現一條路面寬闊的平坦大道。潛水艇安上輪子後可以像公共汽車一樣在大道上行駛。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宮珍藏著一張奇特的古代地圖。這張古地圖是18世紀初發現的,看樣子是一份復製品。地圖上,只有地中海地區畫得十分精確,其餘地區,如美洲、非洲都嚴重變形。然而,當科學家們進一步深入研究時,驚訝地發現,這張古地圖其實是一張空中鳥瞰圖。同阿波羅八號飛船所拍攝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這張古地圖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樣。地圖上美洲、非洲的變形輪廓線,同阿波羅飛船拍攝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古地圖上還繪出了南極洲冰層覆蓋下的復雜地貌,同南極探險隊在1952年用回聲探測儀對南極冰下地形的探測圖毫無二致。是什麼人在遠古時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攝的高技術?
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廢墟,有一座用整塊紅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無缺的星空圖,以及上百個符號。考古學家多年研究,終於破譯了星圖及符號。他們認為,這幅星圖所描繪的是2.7萬年前的古代星空,那些符號記述的是極為深奧的天文知識。這些知識是現代人類所未掌握的。數萬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類,又怎樣掌握了超過現代人類的天文知識?
更為奇特的是,1921年在非洲尚比亞,人們發現了一個古尼德人的頭骨,頭骨左方有一個邊緣平滑的圓孔,這圓孔唯有子彈射擊才能形成。而據考證,古尼德人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有7萬年。當時的人類,才剛剛學會使用石斧!
還有,在巴格達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學家發現一組兩千年前的化學電池,他們仿造古電池成功地獲得0.5伏電壓,持續工作了18天。世界公認的第一個電池,是公元1800年發明的,距今不到200年。
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學家們從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發現一顆人造心臟。現代醫學研製使用人工心臟不過十來年歷史,而木乃伊的這顆人造心臟卻在5千年之前,就已通過精密的外科手術安進一個男孩子的胸腔!
是否存在著史前超文明
以上種種超文明不解之謎,一些科學家認為有兩種解釋,一是外星人訪問地球所留下的痕跡,一是現代人類文明之前,曾經出現過前一屆高級人類的史前超文明。越來越多的人更為相信後一種解釋,有科學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進化論。生物考古學家認為,地球誕生至今的45億年歷史中,地球生物經歷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有人據此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不幸毀滅於一場核大戰或巨大的自然災變。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幾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僅留下極少遺物,成了現代人類的不解之謎。也有人認為,前一屆高級文明的毀滅,是因為地球氣候的周期性變化。或者因為地球磁場的周期性消失。太陽系運轉到宇宙空間某個特定位置時,地球上將會周期性地出現不適應人類生存的氣候。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便是一個例證。地球的這種周期性氣候變化會導致高級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進化。
當然,這些僅是一家之言,或者說僅是一些猜測。然而,地球形成已經有45億年之久,其中發生過什麼事沒人知道。超文明的不解之謎,確實值得人們認真探索……
⑶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呵呵 我是城裡的雖然不太懂農村的事情但我想在古代沒有一點機械化程度完全靠人力和畜力為主的自己自足的社會體系的情況下耕牛 耕梨 鐵耙 鋤頭等等肯定作為農業耕種的主要工具
⑷ 一萬年前是什麼時代
新石器時代。
一萬年前在人類進化史上已經很晚了,在中國大約是裴李崗時代,已經有了原始的農業,工具相當發達。裴李崗文化的四足石磨盤,齒刃石鐮,骨笛等相當精緻
⑸ 《小森生活》怎麼開墾田地
工具/原料:iPhone 12、小森生活1.10.2
步驟一、進入到游戲界面,找到開墾新農田的位置。
⑹ 推斷我國在距今一萬年左右已進入原始的農耕生活的證據是什麼
誰告訴你這個錯誤的知識?不要以訛傳訛。
一萬年前,整個地球還沒有文明,那時候剛好是冰河期結束。一直到大約六七千年前,在古埃及和兩河流域,人類才開始進入農耕社會,並且有了群居的城邦生活方式。而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原始人類。一直到公元前2600左右,中國才有了炎帝黃帝部落,才有了原始農耕文明。
人類來自東非。遷徙路線是東非-北非(古埃及)-中東地區(兩河流域)-歐洲-亞洲。所以亞洲文明的誕生,是遠遠落後那些地區的。為什麼最早文明是在古埃及和兩河流域?你首先要了解地球的地質史。一萬年前,還處於冰河期末期,所以文明首先誕生於比較溫暖的非洲,然後才慢慢遷徙開...
人類最早是穴居,跟動物一樣。穴居時代,人類居住比較分散,因為那個時期食物取得不易,太密集了,人太多了,食物不夠養活。後來慢慢走出洞穴,開始築巢穴。這個時候才有可能開始耕作,也才能開始養活更多人,也慢慢開始集居成村莊...城邦...
從黃帝開始(生活在大約前2600年),中國人才第一次有了文明,有了農耕,才有像樣的衣裝。你去看看教科書,黃帝是中國第一個穿衣服的人。而黃帝之前的神農氏,還是穿著獸皮、裹樹皮的原始人....
所謂中國人在一萬年前就已經進入農耕,那隻是考古上的牽強附會的說法,不符合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考古上,很多鬼扯的東西,例如有些考古說,三星堆文明是外星文明,或者說某些外國考古里有核武器之類的,很多都是牽強、嘩眾取寵的說法。
⑺ 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的農忙時候,農村耕地常用的是哪些工具呢
鐮刀,在農村一直離不開的農具,兒時每逢糧食收獲季節,家家戶戶都在地里,農民們排成隊手拿鐮刀搶收麥子,那種場面非常壯觀。
木犁可能很多人都沒見過,但是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們,絕大部分全是見過的,即使自身沒有使用過,也見過別人用過。每一年春季的情況下,大家本地的牛就陸續派出,自然,也離不了木犁這類專用工具,全部犁身除開耙地的那個地方是鐵,別的地區全是木材製做的,但是還有一些犁是全鐵製做的,這類犁較為重,並且也貴,在農村,用得較多的便是木犁。
⑻ 中國古代鐵犁耕牛這項勞動工具在什麼時候出現
牛耕技術的使用,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定文明時代的一個標志。我國牛耕技術的使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之交,中國進入了鐵器時代,鐵器農具的出現及牛耕技術的使用,極大地節省了社會勞動力,擴大了生產規模,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推動了當時社會制度的變革,促使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制度轉變。近代考古發現,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鐵犁等多種鐵器出現。
漢代時期的甘肅河西地區,使用牛耕技術已較為普遍。開始是單轅犁(駕二牛),後來又有雙轅犁(駕一牛)。東漢時,耬播技術傳入河西,使河西成為「富甲天下」的地方。嘉峪關市境內發現的魏晉時期古墓葬中,出土有多塊(幅)《牛耕》畫像磚,佐證了當時河西地區使用牛耕技術已很普遍。除了一牛挽犁和二牛挽犁之外,耕種後的覆土填埋及平田碎土,均用畜力完成,這就是牛拉的「耙」,又稱「耮」。「耙」一面有齒,可碎土,翻面即可耱地,埋壓種子,使田地平整。至今,當地農村仍在使用牛耕技術是在西漢出現的,它的出現標志著當時的生產力的進步,標志著農耕社會達到新的高度。 此時牛耕開始成熟
牛耕技術從出現一直延續到20世紀末,在中國農村延續了2000多年。在2000多年的延續過程中,雖然也有技術上的改進,但是改變並不大。應該說牛耕技術在歷史上是起過重要作用的,對中國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尤為深刻。
⑼ 新時期時代和舊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
石器時代」的稱呼被考古學家用來表示冶金時代以前的漫長時期,在這段時期中種石制工具的使用遠比用其它(更軟的)材料所制的工具來的多。在經典書籍《史前時代》中,石器時代被細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事實上,在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中,時代的更替彼此間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甚至在冶金時代中人類仍不斷地向新的地區擴張,因此當被提及到時,並沒有一個確定統一的「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階段,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一般認為這段時期在距今約250萬年-約1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於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時期劃分一般採用三分法,即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體上分別相當於人類體質進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階段。 在大約二萬年前,最後的冰河時期漸漸過去。人類亦開始改變其生活習慣。因為自然氣候變暖,使採集和漁獵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而為了在新的環境中能生存下去,新的發明、創造繼續出現,而且比舊石器時代時更多。這就是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也就是中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的特色是用燧石組合成的小型工具。在某些地區可以找到捕魚工具、石斧(adze)、以及像獨木舟和槳這些木製物品。 這個時代的遺跡並不多,通常都局限在貝冢。在世界上的森林地區,可以看到森林地開始被開發的跡象。森林地的急遽開墾是新石器時代的事情,因為農業而需要更多土地空間的關系。 而隨著農業的出現,中石器時代的人們開始改變其生活,並進入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這個時期,人類開始從事農業和畜牧,將植物的果實加以播種,並把野生動物馴服以供食用。人類不再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來源變得穩定。同時農業與畜牧的經營也使人類由逐水草而居變為定居下來,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樣的基礎上,人類生活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改善,開始關注文化事業的發展,使人類開始出現文明。 舊石器時代 這一時期的人類,以打制石器為生產工具,過著採集和狩獵生活。距今一萬年時,中國的舊石器時代結束。 這個時代是地球上氣候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北半球的中高緯度的全部地區、低緯度地區的一些高山出現了大規模的冰川活動。冰川的前進和退縮,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溫暖的間冰期的多次交替,並導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氣候帶的轉移、動植物的遷徙絕滅。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是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個階段,以農耕和畜牧的出現為劃時代的標志,表明已由依賴自然的採集漁獵經濟躍進到改造自然的生產經濟。磨製石器、制陶和紡織的出現,也是這一時代的基本特徵。中國的新石器文化起始於公元前6000多年,實際開始年代還當更早,延續到前2000年。中國新石器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源泉,特別是以中原為核心的一脈相承的新石器文化,與後來青銅時代的商周文化緊密相連,並同周圍地區有著密切的交互影響,是中國歷史連續發展的具體例證。 以原始農耕文化為主體的中國諸多新石器時代遺存可分為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華南西南、北方等4個地區。 黃河流域地處黃土地帶,屬半乾旱的氣候環境,自然植被以耐乾旱的蒿屬等草本植物為主。氣候比今日溫暖濕潤,年平均溫度高於現在2℃。而黃土含有礦物肥料物質,土質松疏,易於墾植,從前6000年起,已形成較發達的粟作農業文化。其後,在黃河中游、下游、上游,分別演變發展為幾支新石器文化。
⑽ 假如1萬人回到150萬年前,只帶簡單工具,多久才能製造出計算機
一萬現代人回到150萬年前,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時代,從生存下來一直到發展出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一直發展到電氣時代,再到計算機時代,我們這條時間線上大約發展了一萬年,那麼現代人穿越回去能比現在更快發展到計算機時代嗎?
也許有朋友認為這個是高估了,因為想要用300-500年跨過這人類一萬年的歷史,容不得半點差錯,而且知識傳承與人才體系可能會出現斷檔,因為人口基數不夠,科學家的後代出現科學家的概率並不高,當然也有朋友認為可能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因為再來一次就可能不是再來一次那麼簡單了,而是完全朝著一個極權制的體系發展,未來可能是不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