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澗的纜車是如何建造的一根纜線怎麼能禁得住纜車和人的重量
一根筷子容易折斷 十根筷子折不斷 吊纜車的都是用鋼絲材料 幾十股擰到一起 打個比方 一根鋼絲能承受100kg的重量 那麼 一般吊纜車的鋼纜都是10根最細的鋼絲擰成一股 然後這樣子的數十股又擰成一大股 這樣能承受的重量就是: 100*10*10=10000kg 我不知道具體參數 只是打個比方 想要說明的是 鋼纜是很結實的 就算斷掉一兩根 其他的都可以承受 再說了 鋼絲也沒那麼容易斷掉 還有運營商也會定期檢查鋼纜跟纜車 完全是安全的 你可以放心乘坐 (特殊情況下除外)有個例子:四川峨眉山索道 2008年5.12地震因為停電 遊客被困纜車中1個多小時 部分及時被救援出來 受地形限制的地方 也在1個小時內 被救援
② 黃山索道應該怎麼坐
黃山索道共有雲谷索道、玉屏索道、太平索道、黃山西海大峽谷觀光纜車4條路線。
周一至周五 7:00---17:00
周六至周日 6:30---17:00
旺季¥80元/人,淡季65元/人,兒童: (1.2米至1.4米)旺季價格¥40元/人 淡季價格¥35元/人,兒童: (1.2米以下)免票
③ 纜車怎麼動語言領域大班教案怎麼上
目標:
1.會看圖示了解製作方法,選擇游戲材料,獨立完成玩具纜車的製作。
2.嘗試藉助風力等外力促使「纜車」滑動前進,體驗成功的樂趣。
准備:
製作步驟的圖示(取材料和工具——畫纜車——打洞——組裝)、小盤子、卡紙、2厘米左右長的吸管、鞋帶、記號筆、打洞機、剪刀(如圖)。
玩法:
1.幼兒根據圖示取一個小盤子,放上卡紙、吸管、鞋帶、記號筆、打洞機、剪刀(如圖)。
2.在卡紙上按圖示畫出纜車或自己設計畫出纜車,沿線剪出「纜車」輪廓,在「纜車」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機打一個小孔,將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後將鞋帶從吸管中穿過。
製作完成後檢驗「纜車」能否在鞋帶上靈活移動(如圖)。
3.幼兒雙手分別握住鞋帶兩頭並拉緊,想辦法讓鞋帶上的「纜車」滑動起來。
4.探索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讓「纜車」滑動起來的方法。
規則:
1.拉直鞋帶,讓「纜車」在鞋帶上滑動起來。
2.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想辦法讓「纜車」滑動起來。
3.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想辦法讓「纜車」從低處往高處滑動,再從高處往低處滑動。
評析:
「滑動的纜車」游戲過程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動手做:幼兒通過觀察與畫畫、打洞、穿繩等系列操作活動,獨立製作一個可玩、可探索的「纜車」。第二部分是動手玩:幼兒想方設法讓掛在鞋帶上的「纜車」能夠在不同條件下滑動起來。
剛開始時,幼兒一般會雙手拿著鞋帶的兩頭,自然地將鞋帶一頭舉高,一頭放低,這樣「纜車」就會從高處滑向低處。但是,這樣的游戲很快會讓幼兒失去興趣。此時,教師引導幼兒開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帶位置、雙手不能上下擺動的情況下讓「纜車」滑動起來,以引發幼兒的思考和嘗試。在游戲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幼兒鼓起了嘴巴去吹別人的「纜車」,他們驚喜地告訴教師和同伴「用嘴吹氣,產生風力,可使『纜車』向前移動」「吹氣的力道越大風就越大,『纜車』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兒產生了合作游戲。孩子們最後還發現「用嘴吹氣,不僅可使『纜車』從高處往低處滑動,還可使纜車從低處往高處滑動」。
一個好的游戲既少不了游戲材料,更少不了對幼兒游戲興趣的激發,「滑動的纜車」游戲符合這兩個設計要素。該游戲也可配合「我們的城市」「去旅遊」等主題活動開展。
④ 怎樣建造索道纜車呢 怎麼去山頂>
纜車
纜車是由驅動機帶動鋼絲繩,牽引車廂沿著鋪設在地表並有一定坡度的軌道上纜車運行,用以提升或下放人員和貨物的運輸機械。它多用作工礦區、城市或風景游覽區的交通工具。 其利用鋼繩牽引,實現人員或貨物輸送目的之設備的統稱或一般稱謂。
原理
纜車(cablecar)是利用鋼繩牽引,實現人員或貨物輸送目的之設備的統稱或一般稱謂。纜車的線路選擇應避免坡道起伏變化過大,以節省基本建設費用。
軌道坡度一般以15°~25°為宜。根據運輸量、地形、運距等條件,線路可設計成單軌、雙軌、單軌中間加錯車道或換乘站等多種形式。
纜車車廂的運行速度一般不大於每小時13公里。為適應線路的地形條件和乘坐舒適,載人車廂的座椅應與水平面平行並呈階梯式,以便於人員上下和貨物裝卸。
當車廂在運行中發生超速、過載、越位、停電、斷繩等事故時,要有相應的安全措施保證乘客安全。由於纜車對地形的適應性較差,建設費用高,長距離運輸效率低,因此它的應用和發展受到限制。另外,根據中國本領域專業命名規則,車輛和鋼繩架空運行的纜車設備,定義為架空索道。而車輛和鋼繩在地面沿軌道行走的纜車設備定義為地面纜車。
主要結構
地面纜車
由驅動機帶動鋼絲繩,牽引車廂沿著鋪設在地表並有一定坡度的軌道上運行的一種交通工具。軌道坡度不受限,一般以15°~25°為宜。纜車線路按運輸量、地形和運距等可設計成單軌、雙軌以及單軌中間加錯車道或換乘站等多種形式。為使乘客乘坐舒適,便於乘客上下車和裝卸貨物,車廂內座椅應與水平面平行並呈階梯式。為保證乘客安全,纜車配有一系列安全設施。
架空索道
按支持及牽引的方法,可以分為2種:
單線式:
使用一條鋼索,同時支持吊車的重量及牽引吊車或吊椅。
復線式:
使用多條鋼索。其中用作支持吊車重量的一或兩條鋼索是不會動的,其他鋼索則負責拉動吊車。
按行走方式,索道可分為:
往復式:
索道上只有一對吊車,當其中一輛上山時,另一輛則下山。兩輛車到達車站後,再各自向反方向行走。這種索道稱為 Aerial Tramway。往復式吊車的每輛載客量一般較多,可以達每輛100人 ,而且爬坡力較強,抗風力亦較好。往復式索道的速度可達每秒8米。
循環式:
索道上會有多輛吊車,拉動的鋼索的是一個無極的圏,套在兩端的驅動輪及迂迴輪上。當吊車或吊椅由起點到達終點後,經過迂迴輪回到起點循環。循環式吊車稱為Gondola lift
當中循環式索道可再分為
固定抱索式:
吊車或吊椅正常操作時不會放開鋼索,所以同一鋼索上所有吊車的速度都會一樣。有的固定抱索式索道,吊車平均分布在整條鋼索上之上,鋼索以固定的速度行走。這種設計最為簡單,但缺點是速度不能太快(一般為每秒一米左右),否則乘客難以上落。亦有的固定抱索式索道採用脈動設計,把吊車分成4、6、或8組,每組由3至4輛車組成,組與組之間的距離相同。同組的吊車同時在車站上下乘客,當其中一組吊車在站內時,鋼索及各組車同時放慢速度。吊車離開車站後,一起加速行駛。這種索道行駛速度較快(站內每秒0.4米,站外每秒4米左右),乘客上下容易,但距離不能太長,運載能力亦有限。
脫掛式:
亦稱脫開掛結式。吊車以彈簧控制的鉗扣握在拉動的鋼索上。當吊車到達車站後,吊車扣壓鋼索的鉗會放開,吊車減速後讓乘客上落。離開車站前,吊車會被機械加速至與鋼索一樣的速度,吊車上的鉗再緊扣鋼索,循環離開。這種索道的速度快,可達每秒6米,運載能力亦大
⑤ 山上索道是怎麼建成的呢山上根本沒有路走。
索道又稱吊車、纜車、流籠(纜車又可以指纜索鐵路),是交通工具的一種,通常在崎嶇的山坡上運載乘客或貨物上下山。索道是利用懸掛在半空中的鋼索,承托及牽引客車或貨車。除了車站外,一般在中途每隔一段距離建造承托鋼索的支架。部分的索道採用吊掛在鋼索之下的吊車;亦有索道是沒有吊車的,乘客坐在開放在半空的吊椅。使用吊椅的索道在滑雪區最為常見。索道的修建一般根據線路的地形來說,一般的索道都建設在高山懸崖峭壁間,索道架設的主要難度是基礎、設備的運輸,線路比較復雜的一般都在正式索道線路上臨時架設一條貨運索道,用來運輸索道上站和線路的施工材料,支架的安裝還是靠人工加機械的方法,用貨運索道把鋼結構運到支架基礎上,在吊裝起來,有的支架安裝難度很高支架都樹立在懸崖上不是專業人員不好施工,主鋼絲繩的鋪放先放一根細一點的鋼絲繩來牽引粗的主鋼絲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