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水資源幹了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辦公室花錢計入哪些費用 2025-07-28 08:04:58
石油醚200升多少公斤 2025-07-28 07:58:28
虛擬產品在哪裡下載 2025-07-28 07:51:39

水資源幹了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6-09 07:49:55

A. 中國水資源短缺的原因是什麼

人口眾多。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生態環境惡化,浪費嚴重。

中國水資源總量2.8萬億m³,居世界第五位。我國2014年用水總量6094.9億立方米,僅次於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

1、由於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100m³左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2、另外,中國屬於季風氣候,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其中北方9省區,人均水資源不到500立方米,實屬水少地區;

3、特別是城市人口劇增,生態環境惡化,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後,浪費嚴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貧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瓶頸。

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1)水資源幹了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節約用水的措施:

1、要有惜水意識,只有意識到「節約水光榮,浪費水可恥」,才能時時處處注意節水,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養成好習慣,比如說關上滴水的龍頭等等;

3、使用節水器具;

4、查漏塞流, 就生產而言,特別對一些高消耗水的行業,我們要圍繞如何優化水系統的運行,如何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如何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等作為節水工作的重點,積極組織技術攻關,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制度,對產品水消耗實行定額管理,並作為一項技術經濟指標進行考核,減少浪費現象。

保護水資源,首先要全社會動員起來,改變傳統的用水觀念。要使大家認識到水是寶貴的,每沖一次馬桶所用的水,相當於有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沖個涼水澡,使用的水相當於缺水國家幾十個人的日用水量。

水龍頭沒有擰緊,一個晚上流失的水則相當於非洲或亞洲缺水地區一個村莊的居民日飲用水總量這絕不是聳人聽聞,而是聯合國有關機構多年調查得出的結果。因此,要在全社會呼籲節約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環水。

B. 我國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國擁有水資源總量約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佔有量卻只有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從人均角度來講我國是個缺水國,由於人們生活習慣和節水意識不夠,造成水資源短缺現象非常嚴重。下面分析下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四個主要原因。

1、近二十年來,我國經濟一直高速發展,城市化建設速度加快,人們把資金和精力都投入到經濟發展當中,對水資源短缺現象視而不見。同時治污是長期的投入短期看不到經濟效益的行業,人們自然就沒有積極性。由於國家沒有建立完善的節水環保科技新產品的宣傳、推廣、補貼的政策機制,造成節水產品由於較高的成本處於市場競爭的劣勢,節水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推廣。

2、管理部門為了利益爭奪管理水資源的權利,卻沒對保護水資源做更多的投入和努力。農業灌溉技術落後造成巨大浪費,工業,重復利用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3,浪費嚴重、污水回用率低。城市用水巨大,中國一年光洗衣污水量就將近22億噸,相當於34個十三陵水庫,76個昆明湖。

3、由於水是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國家一直實行補貼,超低水價也造成水資源管理的資金不足。我國目前水費支出只佔家庭收入的0.9%,與世界平均占家庭收入3%的水平相差較大,1升瓶裝水=1噸自來水的價格,嚴重扭曲的水價實際上鼓勵了對水資源的浪費。在水價這個問題上,用水機制不改,水價嚴重扭曲,伴生的是水資源的短缺、污染和浪費,最後整個社會為水付出巨大的代價。

4、城市集中運行的中水處理設施一次性投資太高,遠高於目前水價的自來水供水投資。由於前期投資較大,目前僅在北京等極少數大城市的部分新建小區安裝,且正常運行的又不到20%。城市裡,洗浴中心、高爾夫、滑雪場在奢侈用水,洗車、澆花、景觀、沖馬桶等也用自來水,這些用水的浪費更造成了水資源短缺。

總結:人均地均量少,時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區工程供水能力不足;全國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水源污染嚴重。

C. 2050年50億人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導致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人們對於用水的要求越來越高,之前小的時候,村子裡用的水都是從井裡撈上來的,然後逐漸裝了水龍頭,有了自來水,現在人們喝水,感覺水裡面有害的物質很多,還要喝純凈水,桶裝水甚至是高端礦泉水。大家在喝水的時候會不會想到?如果有一天地球上面沒有水,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據專業人員預測,到了2050年的時候可能有50億人將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你認為導致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吧!

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人口過多。

今年是2021年,到了2050年,就有可能會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離水資源短缺,只剩下了29年。水資源短缺,除了水污染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過多,到那個時候已經有五十億的人口會缺水,地球上的人口越來越多,已經馬上超出了地球可以承受的界限。

D. 我國為什麼會缺水,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專家認為我國缺水的主因是人為造成的

「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越來越遠,遠距離取水的城市越來越多,用水成本越來越高」。這是我國目
前水資源短缺的真實寫照。不僅水資源短缺,而且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周邊,已經沒有可以直
接飲用的地表水,在廣大農村地區,可以直接飲用的地表水也逐漸減少。11月9 日在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召開的水資
源與城市環境國際學術會議上,專家們對我國缺水的原因、水污染和環境污染治理,給出了答案。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梁杏說,我國南方原水量充沛,北方水少但也能維持某種平衡。現在南方的江、河、湖基本
上都污染了,形成了水質型缺水;北方由於亂采地下水、過度使用,水在北方已經成了稀缺物質。這是人為擴大化
的缺水。北方雖然嚴重缺水,卻在採用農業漫灌,浪費了本來就少的水資源;修建造紙廠等嚴重污染的企業,污染
了珍貴的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南方的水污染問題沒有得到遏制,黃浦江最能說明問題,由於
水體嚴重污染,整條江的水都不能飲用。珠江的問題也很嚴重。她說,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水資源是刻不容緩的
事。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教授祁士華說,治理水污染,1 /3 靠技術,2 /3 是社會學的問題。他說,現在
污染水的物質至少已達到129 種,且擴大的趨勢明顯,無機物、重金屬、有機物等,它們可以使生物致病、死亡或
導致基因突變。水污染的治理並不是尖端科學,除了少部分污水沒有找到好的治理辦法外,大部分污水都能治理。

為什麼有了技術卻治不了水污染?每個城市都有污水處理廠,有幾個在滿負荷運行?污染大戶的污水處理設施,
有幾個在真正處理污水?它們成了「展覽工程」。這就是法律的、法規的、管理的問題。法律法規管理問題不解決
好,水污染問題沒法真正解決。其他污染的治理,也是如此。

E. 有些農村的小河流都幹了,很多井也都幹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國原本是一個缺水國家。 受全球氣候影響,西北、雲南、貴州等偏遠山區常年乾旱少雨,靠天吃飯。 一些農民為了生產種植,挖井挖深,對水源造成嚴重破壞。

現在真的很難看到小時候的那種河流了,就是夏天的雨季,雨水充足的時候,河裡還有一些水,一會就沒了。 幾天。

F. 地球上的水資源真的會枯竭嗎原因是什麼呢

地球上的水資源是否真的會枯竭,這還很難說,不過有一個事實是擺在面前的,那就是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正在一步一步的減少,而且諸多地方的地下水資源也在慢慢下降,一聽到此,可能有人就會發出了疑問,不是說北極地區的冰雪正在融化嗎,為何水資源還在減少呢?事實上,這二者是有區別的,水與水資源並不是完全的對等,這世界上的水確實擁有著許多,畢竟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但水多並不意味著能夠供給人類利用的水資源就多。再一個問題就是原因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淡水資源被人類消耗得太厲害了。

水資源的分布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和不均,因此,保護水資源已經是最刻不容緩的事了。

G. 造成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短缺的原因:
1、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加劇了水資源緊張程度;
3、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
4、生態環境惡化,乾旱頻率加大。解決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1、加強對水資源的綜合管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護水資源;
2、加強水利工程和生態工程建設:跨流域調水工程是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不足的根本途徑;修建水庫是解決降水季節變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強生態工程建設,提高地表植被的覆蓋率。
3、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主要途徑包括積極推廣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術,如實行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

H. 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長過快、生態環境惡化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重。

水資源的稀缺是一種水資源匱乏的現象,因為地球上水的總量一定,飲用淡水的總量則更少,隨著利用和不合理浪費越來越劇烈,水資源缺乏問題日益明顯。

簡介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存在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和利用,很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這種現象稱為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短缺主要分為兩個方面: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資源型缺水主要是由於水資源分布的地域性差異性導致的局部區域水源分布較少而引起的缺水水質性缺水則是由於區域內水資源的物理形態或水質惡化導致水資源無法利用引起的缺水,水質性缺水往往發生在豐水區。

I. 導致水資源短缺的五大原因

1、天氣原因,如果長期乾旱、降雨量稀少,必然會成為直接的主要原因;
2、工業和生活用水的浪費、不合理使用、開采以及排污污染導致可用水資源下降;
3、蓄水基礎設施不完善,降水流失(地勢高亢、樹木植被綠化稀少蓄水能力不足、湖泊、堤壩稀少等);
4、地區地勢,比如高原沙漠地區、客觀環境導致缺水;

J. 為什麼會引起乾旱,水哪去了

水資源的制度分析

(一)旱災的原因在於浪費水

在中國的自然災害中,最嚴重的就是周期性的大旱或者大水的肆虐。就最近幾年,1998年夏天長江大水;1999年夏天,長江流域再次發生洪災;2000年春天北方沙塵暴連連,接著就是中國長江以北地區罕見的大旱。中國各大媒體和網站,都報道了長江以北大旱:各地人畜飲水困難,莊稼枯死,接著就是糧食歉收,農民收入下降。

中國的旱災不是因為中國降水量少。中國北方地區降水量不多,但不一定會導致旱災。因為以色列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農業每年為其國民經濟帶來十多億美元的純利潤,中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年降水400毫米以上,比以色列條件優越得多,卻經常發生旱災。

中國發生旱災的關鍵原因在於浪費水。中國農業用水佔全國總用水量的80%以上,浪費水的嚴重程度,與旱災災情同樣驚人。在寧夏北部的黃灌區,農民種的是水稻,大水漫灌,生產1斤米要用掉1噸水。

中國現在有許多節水技術,如果科學用水,水少,也能夠取得糧食豐收。比如,山西渭北高原非常乾旱,雨下到地面被土層吸收,上層水分春季蒸發了,下面的土層還比較潮濕,而小麥的根因為短,吸收不到下面的水,人們想出一招兒"以肥促水",施磷肥,使1米的根長到2米多,吸收到水,獲得豐收。渭北20多個縣原本缺糧,現在成了山西的商品糧基地。但許多節水技術卻沒有人去使用,節水型的灌溉技術推廣很難。如華北地區種冬小麥,普遍誤以為灌溉越多、產量越高,往往在收獲之前澆4、5次乃至7、8次水,而專家的研究表明,澆水1到3次即可,這項成果獲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重點推廣項目。有關機構在河南、河北、山東推廣了3年,但成效不大。

北方旱災的損失是巨大的,大旱之下,農業肯定歉收。北方沙風暴和黃河斷流,也是嚴重的問題。沙塵暴的發源地都是乾旱地區,當地十幾個縣浮土厚達一尺,細小的塵土無孔不入,越過燕山、太行山肆虐北京,甚至飄到上海、南京。黃河下游年年斷流,斷流時間越來越長。這極大地阻礙了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

(二)制度學者的分析

問題是嚴重的,損失是巨大的。但是,如何解決問題呢?對此,在目前,要以人工改變天氣,來顯著增加降水量,是不可能的。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關鍵還在於進行制度變革,促進節約用水,減少浪費水的現象。專家們認為:動用水費這根經濟杠桿,使人們有經濟上的積極性去節約用水。對此,大家有各種各樣的意見。許多人認為,水漲價,有利於減少浪費,提高大家的節水積極性;但也有人認為,水資源的需求缺乏彈性,即使漲價也沒有什麼用;更有人認為,水資源漲價,是劫貧濟富,不公平,反對漲價。對此制度分析學者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呢?

制度分析的第一步,分析水的屬性。制度分析學者是這樣分析的:水不像鹽,每個人對鹽的需要基本是固定的,即使價格有變化,其消費量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它不像一些奢侈品,如珍珠項鏈,價格越高消費量越大,價格越低反而消費量越下降;它也不像低質量的消費品,如土豆或劣質大米,人們的收入越高,消費者價格承受能力越高,其消費量越下降。總起來說,水資源有一定的剛性,每個人為了維持生存,至少需要用一定量的水,每個人用水能力有限,再浪費水,也不可能無限地浪費水,總是有一個限度。從至少用多少水,到至多用多少水,具體數字根據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氣候條件等因素,有一定的變化,但可以肯定,這一空間還是很大的。在這一范圍里,給定不同的價格,價格高,人們一般會選擇節約用水,價格低,人們傾向於選擇浪費用水。

第二步,分析存在問題的性質。如果水資源非常豐富,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麼水資源就不是一種稀缺資源,就不存在任何定價的問題。相反,如果水資源極其稀缺,供水量無法維持人們最基本的生存,這時水資源無論如何定價,都不可能解決用水的問題,唯一的選擇就是搬家,"逐水草而居"。對中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問題來說,目前北京等地區水資源面臨嚴重短缺的問題,而由於水價太便宜,在可選擇的節水空間里,許多人沒有積極性節約用水。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水價,有利於節約用水,解決目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

第三步,分析特定政策選擇所可能導致的直接效率效應。提高水價,就如某些城市的實踐所表明的,的確起到了鼓勵人們節約用水的效果。當然,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其效應是不一樣的:對於一貫節約用水的人來說,節約空間有限,沒有什麼作用,但可以鼓勵其購買節水器具;對於多消費水,如天天洗澡有特殊偏好的人來說,他們寧可多花錢,也不願意不洗澡,其節水作用不大,但可以使其多付費,為節水做貢獻,並鼓勵其採用節水器具;對於平時浪費水,而對價格又有敏感的消費者來說,提高水價,可以有效地鼓勵其節約用水,鼓勵其採用節水器具。總起來說,在一定空間內,提高水價有利於鼓勵人們節約用水;在起不到鼓勵節約用水的情況下,也可以籌集資金,以改善供水設施,減少供水環節的滲漏浪費,改善環境,保護水資源等。

第四步,分析特定政策選擇的分配效應。在制度分析學者看來,任何公共政策都有分配效應,它可能有劫富濟貧的效應,或者有劫貧濟富效應,或者比較公平。在水資源價格政策問題上,也存在分配效應。由於水的價格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樣的,窮人和富人都一個價格,提高水價,對於窮人和富人的福利影響有所不同:對於窮人來說,節水空間有限,無法通過節水把漲價引起的額外負擔消化掉,負擔增加了;對於富人來說,節水空間比較大,但是富人對於價格不太敏感,可能依然浪費用水,雖然也增加了負擔,但相對於其收入來說,負擔較小。因此,提高水價,其分配效應很可能是不公平的:窮人增加了生活的負擔,福利變差了;富人也增加了一定的負擔,但負擔很小。對此,政府可以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比如復合定價制度,在一定限量范圍內,實行低價格政策;在一定限量之上,實行累進價格政策。這雖然不可能徹底讓各方面的人滿意,但的確有助於減少漲價引起的不公平的分配效應。

到目前為止,各方面有關水資源政策的公共討論,一般來說,只涉及上述問題的一個方面。制度分析學者的討論並不到此為止。制度分析的第五步還將進一步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水價是合理的?

在很多人眼裡,這個問題是一個技術問題,但制度分析學者把它理解為一個制度問題:在制度不適當的情況下,人們傾向於制度不適當的水價;在適當的制度平台下,人們傾向於適當的水價。因此,這一問題可以轉換成:制定合理的水價需要什麼樣的制度?也就是說:在什麼樣的定價制度情況下,制定的水價有利於節水,有利於保護和開發水源,還有利於減少不良的分配效應?

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需要制度分析學者進一步在理論上分析水資源作為私人消費、公共供給的物品的性質,分析水資源消費者、生產者和組織供給者之間的定價權配置問題,分析政府、中介組織以及相關方面在其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與理論分析相結合,也可以進行實證分析,研究世界上缺水國家、缺水地區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案例,探索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適當的制度基礎問題。

本文沒有展開探討這些復雜的問題。在此,只能給出制度分析學者總的思路:水價格的理順,不僅僅是價格數量的理順,更重要的是水價格決定過程的理順。水價格的理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個技術上進行計算的問題,也是通過什麼機制來決定的過程。就像政府不可能給所有的商品規定一個合理的價格一樣,政府也不可能單獨確定合理的水價。對於一般市場商品來說,其市場價格的合理性在於市場價格的確定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價格的過程中決定的,是充分競爭過程中決定的,而不是壟斷定價。水作為一種物品,是一種壟斷供給的私人消費物品,與純粹的市場物品即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區別,其價格不可能按照市場競爭來確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讓所有有關利益相關者,都能夠充分參與水的定價,其結果就會比個別人、個別權威、尤其是水資源的供給方、物價管理部門單方面確定價格要合理得多。

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合理的水價是重要的激勵機制。只有在適當水價的情況下,人們才對水有成本約束概念,才會對節水措施進行適當的投資。

(三)政府管理體制與社會資本

節水有好處,節水的價格制度能夠進行復合設計,許多節水的技術都已經發明出來,但是人們為什麼還是沒有積極性呢?除了水價影響農民積極性問題之外,專家們還提出了進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政府積極性的問題,政府體制的問題。專家們建議,要解決水的問題,中國政府要進行機構改革,要建立專門的機構,協調解決水資源的問題。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在有些問題上專家們的上述分析是正確的。比如,在解決黃河斷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或者辦法就是國家盡快建立權威機構,對黃河實行嚴格有效的統一管理。制定《黃河法》,依法實施統一管理與調度,以水量和水質總量控制為目標,制定黃河流域水資源統一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並實行水量的統一分配與調度。建立節水型產業,合理提高水價。走全面節水、適水發展的實現區域經濟持續發展之路。實行水價浮動、按量計費與超額用水累進加價。從中期刊要慎重建設黃河水利工程,控制黃河水污染。從長期看,要建立源頭保護區,保護植被,涵養水源;要盡早出台有關黃河的專門法律法規;要搞好上游、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加緊東、中西線南水北調工程的研究和實施,有計劃實施補水,加快西線調水的前期研究。

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專家們的上述政策建議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管理方面的建議也有一些問題。分散管理,易於導致地方的策略行為,實際上也出現了各個省紛紛搶引黃河水的悲劇。保護整個流域的上游生態、保護森林和植樹造林、控制污染、南水北調、控制水利工程、建立強有力的控制和管理機構、建立節水型農業、建立靈活的水價制度等,都是解決黃河斷流問題的重要措施。1998年這些政策方案提出後,的確起到了控制斷流的作用。但是,就如前文所說的,黃河水斷流只是黃河水資源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且並不是根本問題,在制度分析學者看來,關鍵問題在於黃河水資源配置不當。黃河水資源如何配置得當呢?或者說,如何才能使稀缺的黃河流域水資源能夠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呢?對此,不僅需要進行理論分析,而且還需要進行許多實證的研究和實踐的嘗試。

在所有有關黃河斷流問題解決的政策建議中,最有問題的可能就是過分依賴集中的權力。集權控制,的確能夠緩解黃河斷流問題,只要中央對於黃河上游各省有權力優勢就可以了。但集權控制分配水,也有著天然的局限性:

信息有限,實施成本很高。1987年分配方案沒有如實實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信息以及技術方面的原因,中央集權的分配方案,不可能是有效的。各個省的邊際生產率不可能達到相等的程度。

集權分配具有剛性,由於這種剛性,水資源的配置不可能是實現帕累托最優的水平的(實際上可能的較高效率的水平)。假定水由中央分配給各個省,每一個省根據現有的用水能力和用水效率進行分配,假定第一次分配是有效的,各個省用水的邊際生產率是一樣的,這時分配水是有效的。但是,由於各個省的生產率可能發生變化,即便第一次分配是有效的,由於水權分配是剛性的,各個省也不可能進行有效的進行再次配置。

如果要實現稀缺的黃河水資源的最優分配,必須建立有效的產權制度,確定黃河水以及流域地下水的產權配置,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水產權交易市場。比如,如果在省與省之間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產權市場,那麼具有較高生產率的省份就可以花錢向具有較低生產率的省份購買水,而生產率較低的省份就可以把水賣給較高生產率的省份,這時水資源就能夠實現較高的產出價值。水才能有效地確定價格。

水資源的合理價格,不是人為確定的,而是應該由市場來確定的。如果產權配置不當、無法通過動態交易來改善產權配置,即使黃河不斷流了,黃河水資源的運用也可能是低效率的。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黃河水產權配置體系,在靜態配置基礎上進行水權交易,以及進一步在有效的產權制度的基礎上,分配南水北調、生態環境保護等補水工程的成本,是一個重要的有效利用稀缺的黃河水資源的出路。

政府管理,並非越是一體化、越有集權化的管理體制,就越好。對於水資源問題來說,比較大的規模的政府,對於比較大范圍的水資源的分配問題是必要的,不同地方政府之間相互協調是必要的,但用水者所在村、鎮、灌溉區機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為要強調集中管理,就忽視基層管轄機構的主動權。許多問題,都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但也應該通過地方來解決,因為無論是節約用水,還是浪費用水,都是在地方層次發生的。更何況,全局的范圍也有大有小,即使是省際之間問題的解決也並不一定要由中央直接命令才能解決,因為省際之間的有效合作,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求助於更高的權威,可能是有利的;但是權威越高,其信息就越有限,其優先次序就越靠後,真正能夠合理解決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首先應該用足地方的潛力,而不是事事都要依靠中央。否則,中央必然會因為超過其能力的范圍,不勝重負。

重視節水的社會資本建設,至少是不要濫用。人們之所以節水,與水的價格有相當的關系,水價格高,用水也就少,水價低,用水也就多。但是,水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物品,在許多方面,人們的消費量是缺乏彈性的,並且水價格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高到使所有收入水平的人都節約用水。在這種情況下,水價格的制度設計是重要的,但不是萬能的。對於用水量缺乏彈性、對於對水價格缺乏敏感的中高收入的消費者來說,節約用水,主要還在於其節約的意識、節水的習慣。在節約水資源的問題上,人們的節水意識、節水習慣,是節約用水重要的社會資本。沒有這種社會資本,水價格制度的運作空間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要使節水空間最大化,不僅要有適當的水價設計,更重要的是要設法培養節水的社會資本。當然,節水社會資本的培養是非常困難的,在特定的激勵背景下,這樣的資本還非常容易遭到破壞,而一旦遭到破壞,要重新培養,更加困難。中國水資源問題的解決,的確有賴於合理的水價制度,更有賴於節水意識這一社會資本的培養。在這一問題上,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節水意識不可能靠責怪來培養,因此,責怪農民沒有節水意識,責怪幹部沒有節水意識,責怪科技人員沒有節水意識,責怪中央和地方政府沒有節水意識,或者責怪全社會沒有節水意識,不僅沒有用,反而可能摧毀本來就很稀缺的社會資本。一旦一個社會的節水意識遭到破壞,實施節水措施的成本就會急劇上升。

水價格的理順,不僅僅是價格的理順,更重要的是水價格決定過程的理順。水價格的理順,是一個技術上進行計算的問題,也是通過什麼機制來決定的過程。市場價格的合理性在於市場價格的確定是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價格(競爭定價而非壟斷定價)的過程中決定的,是充分競爭的過程中決定的。水作為一種物品,與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區別,不可能按照市場競爭來確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讓所有有關利益相關者,都能夠充分參與水的定價,其結果就會比個別人來確定價格要合理得多。為水資源的價格確定過程設計適當的集體選擇規則,為適當的集體選擇奠定良好的立憲制度基礎,這是解決中國水資源合理使用、預防或者減緩大旱之災害的具有百年大計性質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