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開發海洋資源
海洋資源的開發,是多方面的:
1:海洋漁業生產
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這里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游生物繁盛這些浮游生物是魚類的餌料,它們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勻,一般在溫帶海區比較多。
2: 海洋油、氣開發
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最初只能開采從海岸直接向淺海延伸的油氣礦藏。80年代以來,在能源危機和技術進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與開發飛速發展,海洋石油開發迅速向大陸架挺進,逐漸形成了嶄新的近海石油工業部門。
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然後通過海上鑽井來估計礦藏類型與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業開發價值。
3:海洋空間利用
世界人口迅速增長,使陸地空間顯得越來越擁擠,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問題越來越令人關注。海洋可利用空間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個部分,隨著人類逐步向海洋挺進,海洋將成為人類活動的廣闊空間.
4: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
海洋曾經是人類從事交通運輸的天然屏障。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將海洋屏障變為海上坦途。最初,人們利用人力、風力或洋流作為動力,駕駛木船在近海活動。
5:圍海造陸
沿海地區人地矛盾激化,使人們將眼光投向大海。荷蘭人從13世紀就開始圍海造陸,目前,荷蘭有 1/5的國土是從海中圍起來的。圍海造陸是緩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徑,但是它需要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特別是做好以水利工程為中心的配套建設。
6: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人們會從海里獲取藻類,加工成食品,如海帶,馬尾藻什麼的。人們可以捕捉南極的磷蝦,磷蝦的產量是每年50-60億噸,人們在不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下捕捉10億噸的磷蝦,就可以滿足一百億人一年的蛋白質需求。
7:海洋可以發電,海浪和潮汐的能量過去都白白浪費了,現在我們用來發電,將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又價格低廉的電力。
㈡ 如何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海洋漁業生產、海洋油、氣開發、海洋空間利用、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圍海造陸。
㈢ 21世紀人類怎樣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在當今全球糧食、資源、能源供應緊張與人口迅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開發利用海洋中豐富的資源,已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人類開發利用的海洋資源,主要有海洋化學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海洋能源四類。
海水可以直接作為工業冷卻水源,也是取之不盡的淡化水源。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向海洋要淡水,是解決世界淡水不足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海水中已發現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目前,海洋化學資源開發達到工業規模的有食鹽、鎂、溴、淡水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豐富的海洋化學資源,將廣泛地造福於人類。
海洋中有20多萬種生物,其中動物18萬種,包括16000多種魚類。在遠古時代,人類就已開始捕撈和採集海產品。現在,人類的海洋捕撈活動已從近海擴展到世界各個海域。漁具、漁船、探魚技術的改進,大大提高了人類的海洋捕撈能力。海洋中由魚、蝦、貝、藻等組成的海洋生物資源,除了直接捕撈供食用和葯用外,通過養殖、增殖等途徑還可實現可持續利用。
在大陸架淺海海底,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在近岸帶的濱海砂礦中,富集著砂、貝殼等建築材料和金屬礦產。在多數海盆中,廣泛分布著深海錳結核,它們是未來可利用的潛力最大的金屬礦產資源(圖3.14《深海錳結核》)。
海水運動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它們屬於可再生能源,而且沒有污染。但是,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開發利用它們,必須採用特殊的能量轉換裝置。現在,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是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但是工程投資較大,效益也不高。
海洋漁業生產
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這里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圖3.15《大陸架剖面示意》)。這些浮游生物是魚類的餌料,它們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勻,一般在溫帶海區比較多。
溫帶地區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生交換時,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豐富的營養鹽類,這些營養鹽類來自海洋中腐爛的生物遺體。暖流和寒流交匯處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餌料比較豐富。這些地方通常是漁場所在地(圖3.16《世界主要漁業地區的分布》)。因此,盡管大陸架水域只佔海洋總面積的7.5%,漁獲量卻佔世界海洋總漁獲量的90%以上。
世界主要漁業國都分布在溫帶地區,這些溫帶國家魚產品消費量高,市場需求大。中國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漁獲量較多的國家。中國在充分利用近海漁場(圖3.17《舟山漁場的沈家門漁港》)和淺海灘塗大力發展海洋捕撈和海水增養殖業的同時,遠洋捕撈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因此海洋水產品在食品結構中比重較大。
海洋油、氣開發
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最初只能開采從海岸直接向淺海延伸的油氣礦藏。80年代以來,在能源危機和技術進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與開發飛速發展,海洋石油開發迅速向大陸架挺進,逐漸形成了嶄新的近海石油工業部門。
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然後通過海上鑽井來估計礦藏類型與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業開發價值。
海上鑽井平台(圖3.18《海上鑽井平台》)是實施海底油氣勘探和開採的工作基地,它標志著海底油氣開發技術的水平。工作人員和物資在平台和陸地間的運輸一般通過直升機完成。油氣田離煉油廠一般都較遠,油氣要經過裝油站通過船舶運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輸送至海岸。
㈣ 人們是怎樣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
1:海洋漁業生產 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這里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游生物繁盛這些浮游生物是魚類的餌料,它們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勻,一般在溫帶海區比較多。2: 海洋油、氣開發 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最初只能開采從海岸直接向淺海延伸的油氣礦藏。80年代以來,在能源危機和技術進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與開發飛速發展,海洋石油開發迅速向大陸架挺進,逐漸形成了嶄新的近海石油工業部門。 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然後通過海上鑽井來估計礦藏類型與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業開發價值。 3:海洋空間利用 世界人口迅速增長,使陸地空間顯得越來越擁擠,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問題越來越令人關注。海洋可利用空間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個部分,隨著人類逐步向海洋挺進,海洋將成為人類活動的廣闊空間.4: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 海洋曾經是人類從事交通運輸的天然屏障。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將海洋屏障變為海上坦途。最初,人們利用人力、風力或洋流作為動力,駕駛木船在近海活動。5:圍海造陸 沿海地區人地矛盾激化,使人們將眼光投向大海。荷蘭人從13世紀就開始圍海造陸,目前,荷蘭有 1/5的國土是從海中圍起來的。圍海造陸是緩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徑,但是它需要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特別是做好以水利工程為中心的配套建設。 6: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人們會從海里獲取藻類,加工成食品,如海帶,馬尾藻什麼的。人們可以捕捉南極的磷蝦,磷蝦的產量是每年50-60億噸,人們在不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下捕捉10億噸的磷蝦,就可以滿足一百億人一年的蛋白質需求。 7:海洋可以發電,海浪和潮汐的能量過去都白白浪費了,現在我們用來發電,將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又價格低廉的電力。 海洋是個聚寶盆,它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鐵,銅,錫,錳,硫等,是人們所需的。
㈤ 海洋技術包括哪些技術
海洋技術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大類:海洋觀測技術與設備,它包括海洋調查船、潛水器、海洋環境資料浮標、海洋遙感技術、海洋學觀測儀器;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它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技術、海底礦物資源開發技術、海水資源開發技術和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海洋工程技術,它包括海洋工程作業船、水下工程技術與設備、潛水技術、海洋環境保護技術、航海與導航定位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