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內蒙古都有哪些自然資源
內蒙古是我國跨占經、緯度最多的省區,南自北緯37°24'起,北達北緯53°23',南北跨占緯度15°59',南北直線距離約1700多公里。東起東經126°04',西抵東經97°12',東西跨占經度28°52',東西直線距離達2400公里以上。
內蒙古毗鄰省區最多,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8個省區接壤。
內蒙古的稀土、鈮、鈹礦、硫鐵礦、冰洲石、蛭石、瑪瑙等7種礦產儲量居全國之首。
內蒙古草場居全國「四大草場」之首。從大興安嶺至居延海,綿亘2000多公里,面積達13.2億畝,占自治區總土地面積的2/3,超過全國總草場面積的1/5。
內蒙古林木面積居全國第一位,共有2.4億畝。其中以興安落葉松為主的大興安嶺原始林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林區和優良木材供應基地。
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均耕地3.6畝,居全國第一位。
內蒙古水面總面積為1300萬畝,人均水面佔有量0.64畝,居全國之首。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達賚湖,是我國最大的草原淡水湖,面積達2200多平方公里。
內蒙古風力資源佔全國風能總量的1/3,達五點四億千瓦/年,居全國第一位。
內蒙古鄂爾多斯煤田,已探明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10,是我國最大的煤田。
⑵ 世界上稀土儲量最大的國家是
中國,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佔世界的71.1%,目前佔比在23%以下。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2)內蒙古的稀土資源有多少擴展閱讀
稀土被譽為「萬能之土」,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截至目前,已被多國列為「關鍵礦產」。
生產第一、出口第一、應用第一……我國稀土產業擁有資源與市場兩大優勢。近年來,通過加強資源保護,創新體系建設,我國努力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私挖盜采、「黑礦」走私等亂象依然存在,影響稀土資源價值體現。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雲鄂博礦,是世界公認的最大稀土礦。由於家底長期不清,基礎研究「斷檔」,交易「惡性競爭」等原因,白雲鄂博稀土礦長期被當成鐵礦開采,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稀土價格偏離真實價值。
⑶ 內蒙古的主要礦產資源是什麼
內蒙古的主要礦產資源是(煤炭、稀土和石油天然氣)
內蒙古礦產資源的基本特色及優勢
1、能源礦產品種齊全,資源儲量豐富,潛力巨大。全區已發現含油氣盆地12個,面積44萬平方公里,預測石油資源量數十億噸,天然氣資源量萬億立方米以上。煤炭資源已探明和預測含煤盆地49個,面積10萬平方公里,預測資源量10000億噸以上,資源潛力巨大。內蒙古的能源礦產成片分布,儲量相對集中,具有建設特大型綜合能源基地的資源條件,對全國能源結構和布局有重要影響。
2、稀土資源得天獨厚,世界第一,具有佔領世界市場的潛力。區內已查明白雲鄂博稀土礦田和「八O一」稀土稀有礦床兩處,預測資源總量億噸以上。白雲鄂博稀土礦,以輕稀土為主,保有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38%,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八O一」稀土稀有金屬礦床,以重稀土為主,與鈮、袒、鋯、鈹稀有金屬生,也是世界級的特大型礦床,資源潛力巨大。
3、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分布集中、具有規模開發條件。全區已查明銅、鉛、鋅、鎢、錫、鉬、鎳、鈷、鉍、銻等十種有色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市西部、大興安嶺中南段和狼山三個地區,佔有色金屬總量的95%以上,分布相對集中,有利於外部建設,適宜整裝開發形成大型的原材料基地。
4、非金屬礦產分布普遍,礦種優勢明顯。自治區境內高嶺土、鹽、石膏、芒硝、天然鹼等礦種優勢明顯,石膏、芒硝擁有世界級的特大型礦床,鹽、天然鹼和優質高效的高嶺土全國聞名。
⑷ 內蒙古白雲區稀土儲量居世界多少比例
稀土元素在地殼中豐度並不稀少,只是分散而已。因此,雖然稀土的絕對量很大,但就目前為止能真正成為可開採的稀土礦並不多,而且在世界上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前蘇聯、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等幾個國家,其中中國的佔有率最高。
內蒙古白雲鄂博稀土礦與鐵共生,主要稀土礦物有氟碳鈰礦和獨居石,其比例為3∶1,都達到了稀土回收品位,故稱混合礦,稀土總儲量為3500萬噸,約佔世界儲量的38%,堪稱為世界第一大稀土礦。
⑸ 稀土在中國哪裡最多
新一線就是屬於新一線,不屬於一線也不屬於二線。根據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指數來評估地級及以上城市,得出最終結果,評選出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五線城市。
新一線算一線還是二線
新一線城市,它們或為直轄市,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龐大的中產階層人群,以及可觀的政治資源。或為區域中心城市,對周邊多個省份具有輻射能力。
一線城市指的是在全國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
二線城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商業活躍度相對較強,對大公司、大品牌和優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正在或者即將成為未來幾年大公司布局的重點。
⑹ 中國稀土佔世界多少
中國稀土佔世界的41.37%。稀土是化學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自然界中有250種稀土礦。最早發現稀土的是芬蘭化學家加多林。
根據稀土元素原子電子層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礦物中共生情況和不同的離子半徑可產生不同性質的特徵,十七種稀土元素通常分為二組。輕稀土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重稀土包括: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
理化性質
一是缺少硫化物和硫酸鹽(只有極個別的),這說明稀土元素具有親氧性;
二是稀土的硅酸鹽主要是島狀,沒有層狀、架狀和鏈狀構造;
三是部分稀土礦物(特別是復雜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呈現非晶質狀態;
四是稀土礦物的分布,在岩漿岩及偉晶岩中以硅酸鹽及氧化物為主,在熱液礦床及風化殼礦床中以氟碳酸鹽、磷酸鹽為主。富釔的礦物大部分都賦存在花崗岩類岩石和與其有關的偉晶岩、氣水熱液礦床中;
五是稀土元素由於其原子結構、化學和晶體化學性質相近而經常共生在同一個礦物中,即鈰族稀土和釔族稀土元素常共存在一個礦物中,但這類元素並非等量共存,有些礦物以含鈰族稀土為主,有些礦物則以釔族為主。
在已發現的250多種稀土礦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礦物,適合現今選冶條件的工業礦物僅有10餘種。
稀土金屬一般分為混合稀土金屬和單一稀土金屬。混合稀土金屬的組成與礦石中原有的稀土成份接近,單一金屬是各稀土分離精製的金屬。以稀土氧化物(除釤、銪、鐿及銩的氧化物外)為原料用一般冶金方法很難還原成單一金屬,因其生成熱很大、穩定性高。因此如今生產稀土金屬常用的原料是它們的氯化物和氟化物。
⑺ 我國稀土的主要產地在哪裡中國稀土的儲量和產量佔世界稀土的儲量與產量的比例如何
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稀土資源較大的國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資源量約6588萬噸。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中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單一、分布面廣而相對集中。
中國稀土礦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廣而又相對集中的特點。截止當前為止,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
除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
(7)內蒙古的稀土資源有多少擴展閱讀:
美國稀土資源是世界稀土礦儲存最多、種類最齊全的,儲藏量較大的主要有氟碳鈰礦、獨居石及在選別其它礦物時,作為副產品可回收黑稀金礦、硅鈹釔礦和磷釔礦。
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聖貝迪諾縣的芒廷帕斯礦,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氟碳鈰礦,該礦山1949年勘探放射性礦物時發現,稀土品位為5~10%REO,儲量達500萬噸之多(佔全球百分之十三),是一大型稀土礦。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芒廷帕斯礦長期供應著世界一半以上的稀土產量,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世界稀土供應市場,但直至90年代初期,芒廷帕斯一個礦山的稀土供應量一直可以與整個中國在世界市場的供應量相匹敵。
美國很早就開采獨居石,開採的砂礦量為佛羅里達州的格林科夫斯普林斯礦。礦床長約19km,寬1.2km,厚為6m,獨居石較為豐富。此外,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也有砂礦分布,儲量也相當可觀。
⑻ 內蒙古礦產資源儲量第一的有多少種
內蒙古礦產資源佔世界前列的有稀土、鈮、釷、銀、鉛鋅、鍺、煤炭和煤中鋁等。這些礦產均列全國首位
⑼ 稀土在中國那個省份最多
儲量最高的是蒙古的白雲鄂博,有「稀土之都」稱號。
中國稀土礦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廣而又相對集中的特點。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
除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
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9)內蒙古的稀土資源有多少擴展閱讀
在自然界中,稀土主要富集在花崗岩、鹼性岩、鹼性超基性岩及與它們有關的礦床中。稀土元素在礦物中的賦存狀態,按礦物晶體化學分析主要有三種。
(1)稀土元素參加礦物的晶格,構成礦物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類礦物通常稱之為稀土礦物。獨居石(REPO4)、氟碳鈰礦([La、Ce]FCO3)都屬於此類。
(2)稀土元素以類質同象置換礦物中Ca、Sr、Ba、Mn、Zr等元素的形式分散在礦物中。這類礦物在自然界中較多,但是大多數礦物中的稀土含量較低。含稀土的螢石、磷灰石均屬於此類。
(3)稀土元素呈離子吸附狀態賦存於某些礦物的表面或顆粒之間。這類礦物屬於風化殼淋積型礦物,稀土離子吸附於哪種礦物與該種礦物風化前所含礦母岩有關。稀土元素在地殼中平均含量為165.35×10-6(黎彤,1976)。
在自然界中稀土元素主要以單礦物形式存在,世界上已發現的稀土礦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礦物有250多種,其中稀土含量ΣREE>5.8%的有50~65種,可視為稀土獨立的礦物。重要的稀土礦物主要為氟碳酸鹽和磷酸鹽。
⑽ 內蒙古自治區稀土儲量居世界之最嗎
據8月16日消息,呼和浩特海關16日對外發布消息稱,2017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稀土共出口5029.9噸,較2016年同期增加1.3倍;價值1.3億元人民幣,增長26.5%;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2.6萬元人民幣,下跌44.2%。
2015年1月1日和5月1日起,中國相繼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額管理和出口關稅,稀土出口門檻大幅降低,過去沒有配額的中小型民營企業生產和出口熱情大幅提升,大量原先通過非正規渠道出口的稀土轉由正式渠道出口。
呼和浩特海關分析,隨著稀土出口配額制度和出口關稅取消,企業出口意願增強是內蒙古自治區今年前半年稀土出口增長的重要原因。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稀土大省,位於包頭市的白雲鄂博鐵、鈮、稀土共生礦床,稀土儲量居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