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源分析法的資源分析
現有資源分析的目的是確定企業擁有的資源量及有可能獲得的資源量。經過分析,可以列出企業擁有和可以獲得的資源清單,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進一步的資源評估,為制定戰略提供可靠依據。資源清單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內容:
1.企業管理力量。
2.企業員工
3.市場和營銷
4.財務
5.生產
6.設施和設備狀況
7.企業的組織
8.企業形象和企業與外部環境的關系等
『貳』 外部環境分析包含哪些內容
外部環境分析包含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因素,宏觀環境一般指外部政治環境、社會環境、技術環境和經濟環境。微觀環境一般指產品生命周期、產業五種競爭力、產業內的戰略群體、成功關鍵因素等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
一般認為企業的宏觀環境因素有五類,即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以及技術環境。
(1)政治和法律環境,是指那些制約和影響企業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統,以及其運行狀態。政治環境包括國家的政治制度、權力機構、頒布的方針政策、政治團體和政治形勢等因素。法律環境包括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法令以及國家的執法機構等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條件。
(2)經濟環境,是指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國家的經濟政策,包括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發展狀況、宏觀經濟政策等要素。通常衡量經濟環境的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就業水平、物價水平、消費支出分配規模、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利率、通貨供應量、政府支出、匯率等國家貨幣和財政政策等。經濟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更為直接具體。
(3)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社會結構、社會風俗和習慣、信仰和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生活方式、文化傳統、人口規模與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變動。
(4)自然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礦產、能源、水源、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發展變化。這些因素關繫到企業確定投資方向、產品改進與革新等重大經營決策問題。
(5)技術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環境中的科技要素及與該要素直接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的集合,包括國家科技體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發展趨勢等。技術環境影響到企業能否及時調整戰略決策,以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2、微觀環境分析:
企業的微觀環境主要包括產業環境和市場環境兩個方面。產品生命周期、產業五種競爭力、產業內的戰略群體、成功關鍵因素等分析方法是微觀環境分析的重要內容。市場需求與競爭的經濟學分析能夠深化對微觀環境的理解與認識。
『叄』 房地產周圍的資源包括什麼
主要是配套方面的。包括交通便利性,如公交車、地鐵是否開通;交通通達性,道路是否寬敞,離城市的中心的距離遠近;購物便利性,購物是否便利,是否齊全;醫療配套,就醫是否方便;教育,子女讀書是否方便,學校等級是否較好;其他,包括金融、物流等配套。
『肆』 資源分析與評估報告 應該怎麼寫 具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結合人力資源管理框架,重點對人力資源發展戰略、能力素質模型設計、人員配置、人員培訓、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等六個方面進行闡述。
下面一篇範文,可供參考: 把每一小條擴展開來 可以寫好多。。。。
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分析
一、企業內外環境分析
(一)外部環境分析
1、國外市場空間廣闊。
2、社會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3、**市場大有可為
4、社會銷售不斷拓展。
(二)內部環境分析
1、200*年的生產經營情況
2、內外部環境對企業人力資源的要求
3、現有人力資源的主要優勢。
二、員工隊伍現狀分析
(一)員工總量分析
(二)員工總體結構分析
1、機關人員佔全體員工比例
2、管理人員絕對值分析
3、年齡結構
4、學歷結構
(三)隊伍分析
1、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隊伍
2、操作技能(服務)隊伍
三、人力資源及管理問題
1、政策性人員富裕和結構性人員失衡。
2、專業隊伍結構不合理。
3、員工存在流失性大和流動頻繁。
第二部分 分析與評價
通過深入分析,總體上,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處於傳統的行政性、事務性的人事管理階段,還沒有向戰略性、專業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階段的過渡。需要進一步推進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戰略性、專業化的管理職能需要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已經確定了一些基本制度,規劃工作也正式啟動,但還需要積極推進其執行和回顧工作。員工發展、選拔機制、培訓、激勵和考核管理等職能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提升。
(1)人力資源理念:
(2)人力資源管理體制:
(3)招聘與選拔:
(4)培訓:
(5)考核管理:
(6)員工職業生涯規劃。
第三部分 人力資源管理規劃方向和措施
一、指導思想
二、人力資源引進和培養的主要專業方向。
1、管理專業。
2、外語專業。
3、經營管理。
三、調整規劃
(一)員工隊伍總體調整思路
1、控制員工總量,確保隊伍精幹
2、積極暢通出口,為企業減員增效創造條件。
3、內部挖潛,優化配置,滿足人員需求。
4、不斷加大力度,引進我處發展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
5、充分開發利用現有人力資源。
(二)員工隊伍結構調整思路
細分人才素質標准,建立健全專業標准,務實打造三支隊伍。
1、經營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1)進一步完善***選用機制,逐步優化各級***結構。
(2)以加強***團結為重點,抓好班子作風建設
(3)加強後備**隊伍建設
2、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
(1)加強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
(2)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3、操作服務人員隊伍建設
(1)不斷改善操作員工隊伍的成長環境,加快內部師資隊伍建設。
(2)組織參加技能大賽,推行技能大比武,不斷提高操作人員技能。
(3)不斷提高技能鑒定水平,加大操作人員的考核力度。
對違反操作規程、職業技能鑒定復審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人員,要實行強制培訓或待崗培訓。
(三)主要措施。
建立有利於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有利於人才的引進、培養、產生、使用與退出的人力資源運行機制。
1、進入和退出機制。
2、激勵機制。
3、使用機制。
『伍』 關於周邊環境調查報告
對口香糖污染環境的調查
一 調查的目的
如今吃口香糖被某些人認為是一種時尚,不論在大街這
公園` 影劇院或是學校里,都經常能見到一些淑女,紳士學生幼兒在"瀟灑" "舒適"地嚼著.在享受完了之後不經意的一吐,問題也就來了,這些殘渣在嘴裡粘性十足,吐到地上,牆上也一樣粘性很強.於是,它們緊緊地貼在地上,再被人踩上幾腳,造成了一塊塊污染. 種污染既非大氣,水質,噪音那樣引起人們的深惡痛絕而引人注目,又非廢紙,臟物等垃圾那樣顯而易見而被清除.它是不顯眼,但又會在有些時候冒一下頭,讓你惡心(我曾不小心坐在一個公共椅上, 身上粘了三塊口香糖殘渣),這的確是一種污染.為此,我們對這種人人都有可能吃,又幾乎都不注意它的去向的口香糖進行了調查.我們想了解口香糖目前在公共場所對環境污染的程度.口香糖有哪些性質,探討解決口香糖污染環境的方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二 調查方法
1. 調查時間:1996年5---10月
2. 試驗地點:北京市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
3. 試驗方法:
(1) 酸對口香糖的作用
將口香糖放入試管中,滴3毫升濃度20%硫酸,加熱.
將口香糖放入試管中滴入3毫升濃度98%硫酸,加熱
(2) 鹼對口香糖的作用
將口香糖放入試管中,滴入3毫升氫氧化鈉,加熱.
將口香糖放入試管中,滴入3毫升氫氧化鈉+氨水,加熱.
(3) 四氯化碳對口香糖的作用
將口香糖放入試管中,滴入20毫升四氯化碳
(4) 丙酮對口香糖的作用
將口香糖放入試管中,滴入3毫升丙酮
(5) 溫度對口香糖的作用
夾住一小塊口香糖,用火焚燒.
4. 問卷調查
(1) 問卷設計
(2) 調查對象:初中學生
(3) 調查人數:100人
5. 拍攝:對公共場所口香糖造成的污染進行拍攝
拍攝儀器:富士STX-2相機
拍攝膠卷:富士膠卷
照片:附後
6. 考察
(1) 考察地點:
A. 學校類:西城區少年科技館,鐵二中,北京三十五中
B. 商場類:長安商場,新意商場,會成門商場,復興商場,城鄉貿易中心
C. 車站類:北京西客站
D. 公園類:玉淵潭公園,月壇公園
E. 學生家庭
(2) 徒步行走2公里,騎車約16公里
(3) 測量被調查地點的面積,清點口香糖污跡的個數
7. 查資料: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少男少女雜志,電視節目:正大綜藝
三. 調查結果
(一) 口香糖的性質
嚼過的口香糖是不能咽下去的,這是因為口香糖的原料是一些不能吃的東西.120年前,發明家亞當司在墨西哥用糖膠樹膠製成了"口香糖一號",然而樹膠的來源總是有限的,後來人們用合成樹脂代替樹膠,再加進一些精製白橡膠,溶劑白蠟等添加劑,就製成了口香糖的"膠基".制口香糖時,在膠基中加入澱粉糖漿,香料和糖粉,經過加工,切片,再加上精美的包裝,口香糖就問世了.口香糖中的糖漿,香料,糖粉可隨人的唾液咽下,剩下的是既嚼不爛又不能吃的膠基.膠基具有很強的粘性,當人們隨意一吐,膠基就牢牢地粘在地上或其它附著物上,掃帚掃不走,拖布拖不掉,又不溶於水,難以除去,成為污染物.
1, 膠基與稀作用(20%H2SO4)
1) 在常溫小基本不反應,如放置時間較長(例如
一 天一夜)則表面略顯黃色。
2) 給稀酸加熱放置膠基,可見到其變軟,但見不
到劇烈反映,僅溶液由無色變黃變棕紅色變黑色。膠基表面微黃,當溶液沸騰後,膠基仍有粘性,仍可拉絲。
2, 膠基與濃硫酸作用(98%H2SO4)
看不到劇烈反映,但可見膠基外層變紅,酸液能溶解膠基,但它本身是有毒物質物質,同樣會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但它不耐溫度,在高溫下可以燒成
灰燼。
(二)初中生對口香糖問題的問卷調查
題目:
1. 您認為口香糖是否污染環境?
(1) 是(2)否(3)不清楚
2. 您對生產銷售口香糖所持態度?
(1) 不支持(2)支持(3)無所謂
3. 您經常買口香糖嗎?
(1) 經常(2)有時(3)不買
4. 您對隨便丟棄口香糖的看法?
(1) 可以丟(2)不應丟
5. 您一次購買幾條口香糖?
6. 您認為任何使口香糖不污染環境?
(三)公共場所地面口香糖污跡統計表
(四)100名學生家中:無污染
四.分析與討論
1. 很久以前,人們就有一種在嘴裡咀嚼無營養物質的習慣。考古學家在瑞典發現了一枚九千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在這枚頭蓋骨的牙縫中,有一塊已經成為化石的口香糖。可見口香糖之年代久遠。北美印第安人的口香糖是一種雲杉的樹脂;100多年前,墨西哥人的口香糖是糖膠和樹膠的混合物;而現代口香糖的主要成分是一種代替樹膠的合成樹脂加上精製白橡膠、溶劑白蠟等添加劑製成的。口香糖是合成物質與乳膠製品的混合物,在生產過程中先溶化過濾這種混合物,然後再添加一些香料,便製成了口香糖。
口香糖 的膠基既耐酸又耐鹼,在自然環境中(如土中)難以清除,雖然它可被燒毀,但如果是分散的粘在公共場所,實際上也難以銷毀,因此它形成一種特殊污染,清除起來很棘手。經四氯化碳浸泡可以溶解,但四氯化碳是有毒物質,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樣因口香糖分散的粘在公共場所,清除起來談何容易。因此,這種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另外,口香糖中含有DPOD和BPDG兩種增塑劑,都是有毒的物質。如果每天嚼7---8塊口香糖,便會達到人體中毒的劑量,影響食慾,危機健康。
2。通過對100名學生進行的調查可知
(1)77%的人認為口香糖殘渣污染環境,他們全都不隨口吐在家中地上。99%的人認為不應該隨便吐在地上,而且。100%的被試家中無口香糖殘渣污染。但只有10%的被試者能基本做到不亂吐,看來認識與實際是有差距的。
(2)口香糖的消費是比較大的
從口香糖的購買情況來看,23%的人經常買口香糖;64%的人有時買口香糖;只有13%的人不買口香糖。從購買量來看,一次購買一盒或一盒以上的佔12%;購買一至五條的佔78%。另外,一個接頭小攤點一天就能賣出30條以上的口香糖,一個月大約能賣出900多條,那麼,一年賣出差不多10800 條,北京這樣的攤點何止千萬。我們把北京所有的攤點加起來按10000個算,那麼,北京一天就有30多萬塊口香糖殘渣被吐到地面或其他地方。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北京城區面積為8710萬平方米,每年每平方米土地上都有一塊口香糖殘渣。另據《北京晚報》96年12月23日報道:全世界的人每天大約要嚼掉十萬噸口香糖。如果把粘在人行道上的口香糖殘渣收集起來,可以製成一艘大輪船。可見污染是多麼嚴重。
(3)4%的人認為不應該買口香糖
2. 口香糖已初步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北京晚報〉〉在96年7月22日報道,廈門有關方面號召市民愛護環境,不買不吃口香糖。其報道如下:
"廈門市人大常委近日號召市民不買不吃口香糖,以保護廈門市優美的環境,由於一些市民吃口香糖,隨地拋棄殘渣,使廈門市的環境受到不小的影響。如廈門市中山路新鋪不久的彩磚被口香糖殘渣污染得斑斑點點,高歧國際機場候機廳內也被塗抹得骯臟不堪。"
在新加坡因為口香糖的膠基經常卡住地鐵車門,並嚴重污染環境,使新加坡政府下決心嚴令禁止出售和咀嚼口香糖,如果違反規定,要處以很重的罰款。
4.通過實地考察與觀察,公共場所明顯污跡最多的是火車站、商場,原因是這些場所比較繁華,並且流動人口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污染較少的是文化管理部門和學校。原因是學校學生大部分時間上課,另外,課下學校也要求不吃口香糖。
5.代替口香糖有效的方法
代替口香糖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叩齒和推廣霧化口香糖。通過叩齒可以鍛煉臉部肌肉,堅固牙齒;霧化口香糖則可以去除口腔異味。
五建議與設想
由於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很大,人口眾多,一下禁止口香糖有些困難,但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逐漸杜絕吃口香糖所造成的危害。
1 通過教育部門對中小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使中小學生了解並認識到口香糖殘渣對環境的污染。
2 通過眾多媒體(如廣播、電視、報紙等)在國內廣泛宣傳口香糖殘渣的污染,使人們意識到其危害性。
3 逐漸停止口香糖的生產與買賣,例新加坡作出了新加坡境內禁止生產和買賣口香糖的決定,如果在新加坡境內,被發現攜帶了一小口香糖,就會被處以一美金的罰款。這是我們可以借鑒的。
4 大力推廣霧化口香糖,霧化口香糖改變了以往用
膠基、香料、糖分組合的方法,而是將其完全霧化到口裡,既清除了口腔異味,又沒有污染。
5 如果一定要吃口香糖,嚼過的殘渣千萬不要亂吐,最好把它用紙包起來再仍到垃圾箱里。
六 小結
我們選擇了一個看起來很小的一件事,即口香糖是否污染環境的問題,其實經過分析與討論,我們認為事也不小,因為它不光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同時也是反映了人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通過以上討論與分析,我們希望能夠提醒人們,盡量少吃和不吃口香糖或改用霧化口香糖。不要讓口香糖成為破壞和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建設文明清潔的國家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陸』 周邊資源什麼意思
就是由明星或是動畫角色衍生出的相關產品。
比如shop照,應援扇,碟,卡通人偶之類的玩意兒。
『柒』 動漫周邊都包括哪些產品
動漫周邊的產品包括很廣,有動漫人物模型,手辦、高達、畫冊、毛絨玩具、動漫形象的生活用品,日用品,鞋帽手套、家居用品、數碼產品以能cosplay系列產品等等。這些產品在整個動漫市場占的份額比較大,是目前國內動漫市場分享最大利潤的一塊。動漫周邊生意動漫周邊店也隨之興起。你可以多了解下。
『捌』 土地利用規劃中土地資源及利用現狀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土地利用規劃中土地資源及利用現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和存在問題;土地利用目標和任務;各部門用地需求量的預測、地域和用地區的劃分;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規劃方案說明的主要內容包括:規劃方案的編制過程;編制規劃的目的和依據;規劃主要內容的說明;規劃方案實施的可行性論證等。
(8)周邊資源分析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作的總體的戰略性布局和統籌安排。
它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以區域內全部土地為對象,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以利用為中心,對土地開發、利用、整治、保護等方面做統籌安排和長遠規劃。目的在於加強土地利用的宏觀控制和計劃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它的任務在於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因地制宜的原則,運用組織土地利用的專業知識,合理地規劃、利用全部的土地資源,以促進生產的發展。
具體包括:查清土地資源、監督土地利用;確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任務。
合理協調各部門用地,調整用地結構,消除不合理土地利用;落實各項土地利用任務,包括用地指標的落實,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指標的落實;保護土地資源,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協調城鄉用地之間的關系,協調耕地保護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關系。
『玖』 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分析
我國與世界主要資源國尤其是周邊國家,呈現較強的資源互補性。可以認為,目前我國可利用的國外資源是較為豐富的。但是,這些資源能否形成產能,能否進入市場,能否為我國所用,則主要取決於我國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的實施情況。以下我們分別從區域和礦種兩個角度對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進行簡單的分析。
4.2.1 區域分析
從區域上看,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周邊國家是重點,非洲、拉丁美洲等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是基礎,部分發達國家中的資源國也可為我國所用。從供應安全保障角度看,重點是資源優勢互補的我國周邊、近鄰國家,實施周邊戰略,建立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從為礦產資源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尋找新的生長點這個角度看,根據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除實施周邊戰略外,還要實施礦產資源海外供應基地戰略,著力發展與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的資源國的合作。針對周邊、非洲和拉丁美洲,應分別按照「面、線、點」的模式,構建我國礦產資源全球供應格局。
4.2.1.1 周邊國家
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發現並探明了一大批鈾、鐵、錳、鉻、銅、鋁、鉀鹽和鉑族元素等大型-特大型礦床,與我國礦產資源具有極好的互補性。充分利用周邊睦鄰友好的國際環境和較為安全的陸地運輸方式,最大限度地分享周邊國家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保障我國礦產資源穩定供應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全球礦產資源戰略最為重要和現實的舉措。
周邊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地區)主要包括東北亞地區的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5國,中南半島的緬甸、寮國、泰國、越南和柬埔寨。根據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上述國家可分為3類,一類是原蘇聯國家,這些國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較高,發現了數量眾多大型、超大型礦床,但由於資金缺乏,采礦設備落後和基礎設施差,開發利用率低;另一類是中南半島5國,這些國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低,已發現的大型、超大型礦床相對較少,但資源潛力大;第三類是蒙古,介於二者之間,近年隨著投入的增加,陸續新發現許多大型、超大型礦床。目前,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緬甸等國家的勘查開發條件最為有利。
據統計,我國周邊國家(圖4.1,表4.1)的天然氣儲量佔世界42.0%,鐵佔33.9%,銅佔22.6%,鎳佔23.1%,鎢佔26.6%,錫佔35.4%,金佔17.5%,鉀鹽佔27.6%,資源優勢十分明顯。這些周邊國家與我國大陸山水相連,具有運輸距離短和安全性高等優勢,且大部分國家都與我國建立了良好的地學合作關系,為進一步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我國經濟、政治、外交工作的重點地區之一,周邊國家近年來與我國的經貿和民間往來日益頻繁,睦鄰關系友好。因此,無論是從礦產資源潛力,還是從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角度考慮,選擇這些國家作為我國實施資源「走出去」戰略的首選之地,不僅有利於維護我國的資源安全,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
圖4.1 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大型礦床分布圖
表4.1 周邊主要國家優勢礦產資源一覽表
1)重點一:東北亞地區。東北亞地區位於東西向中亞-東亞構造帶與華北、西伯利亞板塊的接合區,經強烈的中生代構造-岩漿活動所活化,形成了銅、鉛鋅、錫、鉬、金、銀、鉑鈀、鐵、鎳、鉻、鈷、鈾以及石油、煤、金剛石等礦產,其中有些礦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如巴列依金礦床、達拉宋金礦床、斯特列措夫鈾鉬礦床、諾依昂-塔洛格鉛鋅銀礦床、克魯契寧鐵鈦礦床、別列佐夫鐵礦床、高爾索努依螢石礦床、查夫銀鉛鋅礦床、烏蘭鉛鋅銀礦床和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床等。東北亞地區的優勢礦產有金、銀、銅、鉛鋅、鎢、錫、鈾、鉬、鉑鈀、煤等,目前已發現大量大型、超大型礦床,同時仍然具有極大的資源潛力,特別是蒙古南部地區和朝鮮。鑒於俄羅斯和蒙古2國,特別是蒙古逐步開放其礦業市場,並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且俄羅斯、蒙古東部的絕大多數已勘探礦床尚未開發利用,因此,應積極探討加強與蒙古和俄羅斯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合作的可行性。
2)重點二:中亞地區。根據大地構造單元性質、地層、岩漿岩、火山岩的展布以及成礦構造環境和成礦地質條件,中亞地區可以劃分出5個大的構造成礦域和25個成礦區帶。在這些成礦區帶中,已發現鐵、銅、鉛、鋅、鉻、鎳、鈷、金、銻、汞、鈾等一大批世界級特大型礦床,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著名礦床包括穆龍套金礦床、庫姆托爾金礦床、科翁臘德銅礦床、阿爾馬雷克銅礦床、傑茲卡茲甘銅礦床、尼古拉耶夫銅鋅礦床、捷克利鉛鋅、薩雷賈茲錫礦床、瓊科伊汞礦床、傑特姆鐵礦床和霍爾宗鐵礦床等。中亞地區的優勢礦產有金、銅、鉻、鎳、鉛、鋅和鈾等。相對中南半島而言,中亞地區地質工作程度高,探明礦產地數量多。盡管如此,一些重要成礦帶的資源潛力仍然巨大,找礦前景良好。目前,中亞5國市場化程度不同,政治和社會穩定形勢各異,礦業政策各具特色。其中投資條件好的國家是哈薩克,其次是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再次是土庫曼。這些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開發其境內豐富的礦產資源。
3)重點三: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位於環太平洋成礦域和特提斯成礦域的交匯部位,成礦作用強烈而復雜,礦產種類多,儲量豐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寶庫之一。該區礦產資源分布具有點多面廣、礦種齊全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中南半島5國已發現礦產100餘種,礦床、礦點1000餘處,其中大型礦產地137處,中型195處;有色金屬礦產地413處。預測儲量鉀鹽300億~500億噸(KCl)、鐵礦100億~150億噸、銅礦1000萬噸以上、鉻鐵礦8億~10億噸、鉑族金屬100噸以上、鎳礦150萬~200萬噸、鋁土礦1000萬噸以上。中南半島5國的優勢礦產為石油、天然氣、無煙煤、鉻鐵礦、富鐵礦、富錳礦、錫礦、富銅礦、富銀鉛鋅礦、鉀鹽、鋁土礦、重晶石、硬玉及寶石等,其中,鉀鹽、富銅、富鐵、鉻鐵礦、鉑族金屬潛力很大。越南的富鐵礦和富銅礦、越南南部和越柬邊境線上的優質鋁土礦、緬甸的有色金屬和貴金屬及寮國、泰國的鉀鹽等,均已展示出大型以上的規模。根據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分布特徵,中南半島可以劃分出3個Ⅰ級成礦區帶、24個Ⅱ級成礦區帶和34個Ⅲ級成礦區帶,這些成礦帶中已發現了許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如多樂鋁土礦床、沙空那空盆地鉀鹽礦床、貴鄉鐵礦床、曼沙-孟瓦錳礦床、努山鉻鐵礦床、茂奇鎢錫礦床、沙蒙錫鎢礦床、望瀨銅礦床、包德溫鉛鋅銀多金屬礦床、金廠銀鉛鋅多金屬礦床、帕達恩鋅礦床和巴朗金礦床等。
東盟由10個國家組成,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經濟區,目前總人口約5億人,總GDP大約6500億美元。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和全球第3大市場,區內GDP總量將達20000億美元,區內貿易總量將達12000億美元。2005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全面啟動了自由貿易區建設。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將進一步增長。盡管從某種意義上看,目前東盟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尚不是特別理想,但是東盟國家資源稟賦好、資源潛力大,並且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其礦業投資環境必將進一步改善,因此當前是勘查開發和利用東盟國家礦產資源的最佳時機。①東盟國家的礦產資源與我國有較強的互補性。我國短缺的鋁土礦、銅、鉀鹽與油氣資源,東盟國家相對豐富,並且目前開發利用程度也不高。我國相對優勢的一些礦產資源,特別是稀有和分散金屬、重要非金屬,東盟國家相對短缺,在其工業化和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進程中,對我國優勢礦產的需求將大幅增加。這樣,雙方在資源領域的合作就有了較為扎實的基礎。②資源領域的合作有助於促進中國-東盟能源安全機制的形成。目前在東盟國家內部有相對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機制。隨著近期我國與周邊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等就南海油氣合作勘查開發形成並不斷完善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機制,該區域內潛在的能源利益沖突業已解決,有可能共同確立一種中國-東盟能源安全保障機制。同時,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對我國缺煤的南部地區至關重要,也可以緩解我國「北煤南運」壓力。③有色金屬領域的合作空間巨大。中國短缺的鋁土礦、銅等有色金屬資源,東盟國家相對豐富,並且大部分尚未充分開發利用,深加工程度更低。不僅可以勘查開發東盟國家的有色金屬資源,而且還可以實現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產業的梯次轉移,在東盟國家投資有色金屬冶煉乃至加工業,並為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開辟新市場。④東盟國家在我國礦產資源全球戰略中居於特殊重要地位。
4)重點四:西南亞地區。西南亞地區位於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中西部,成礦作用強烈而復雜,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礦產包括銅、鐵、鉻、鉛鋅、鋁土礦、金和煤等。由於區域地質工作程度很低,資源潛力很大。主要成礦區帶有東伊朗山脈鎢錫銅鉬鉻成礦帶、中伊朗-中阿富汗鐵銅鉛鋅金鉻成礦帶、興都庫什-喀喇昆侖銅鐵鉛鋅鎢錫成礦帶、卡拉奇-白沙瓦錳鐵鉛鋅鉻成礦帶等。
總之,應該實施周邊戰略,建立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我國幾乎所有短缺礦產,都可以通過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解決。通過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的構建,對區域經濟發展、對擬議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對形成周邊安全機制發揮積極作用。周邊最優先的3個國家:蒙古(銅、煤、鈾等)、哈薩克(石油、天然氣、銅、鉻鐵礦等)、越南(鋁土礦等)。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①西、北周邊以油氣和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為主要內容的礦產資源安全圈。在這個圈層內,對中亞國家和俄羅斯、蒙古應略加區別對待。從優先順序上,首選蒙古、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次選俄羅斯,最後考慮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②東南亞以有色、鉀鹽等為主要內容的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優選石油、天然氣、鉀鹽、鋁土礦、銅、鎳這幾種我國短缺的礦產,國別選擇的優先順序是:首選越南、寮國、緬甸、泰國,次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然後是馬來西亞、柬埔寨等。
4.2.1.2 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通過周邊戰略、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的建立,基本上能夠滿足我國對短缺礦產的需求。我們還要從為礦產資源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的角度,按照「補缺、補差、補劣」的原則,根據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實施礦產資源海外供應基地戰略,著力發展與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的資源國的合作。按照《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宣言的精神,重視勘查開發非洲國家的礦產資源。利用我國的政治影響,以已有的勘查開發工作「點」為基礎,採用「連點成線」的模式,進一步開拓和發展非洲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市場。要積極穩妥地參與拉丁美洲地區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從中選取幾個礦種對路、投資環境較好,以若干「點」為基地,擠入拉丁美洲礦產勘查開發領域,漸求「連點成線,以點帶面」。最值得我們重視的國家包括南非、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秘魯等。
1)重點一:西、北非地區。西、北非是全球油氣、黃金勘查開發的一個新熱點,近期屢有大發現。西、北非地區有許多國家與我國友好,並且我國一些企業已有在西、北非成功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經驗,如蘇丹的石油和迦納的黃金,進一步加強資源開發合作的可能性很大。西、北非地區可供合作的礦產資源狀況見表4.2。除油氣和金外,幾內亞(及喀麥隆、馬里)的鋁土礦,摩洛哥的磷礦石等,也值得重視。
表4.2 西、北非地區主要礦產資源
2)重點二:東、南非地區。東、南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在全球礦產資源供應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東、南非地區,對我國有戰略意義的主要是鉑族金屬、鉻鐵礦、錳礦石、鋰、銅、鈷等(表4.3)。
表4.3 東、南非地區主要礦產資源
3)重點三:拉丁美洲地區。自1993年以來,拉丁美洲始終是國際礦業投資的最熱點地區,也是西方大國及跨國礦業公司控製程度最高的地區。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公司在起主導作用。日本、歐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公司也在拉丁美洲從事礦產勘查開發活動。其中有些國家如智利、秘魯等,外國礦業投資在10年間增長5~10倍。拉丁美洲佔世界銅產量的近一半,近幾年世界范圍內發現的世界級金、銅礦床,大多數位於拉丁美洲。但目前,拉丁美洲地區礦業市場「准入」的成本,對於新來者而言,已相當高。但盡管如此,拉丁美洲仍有一些空白地(表4.4)。
表4.4 拉丁美洲地區的戰略優先選擇
續表
4.2.1.3 部分發達國家中的資源國
發達國家中的部分資源國,對我國短缺資源的供應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2個國家傳統上一直是西方社會的資源供應國,但目前也面臨開拓新市場的挑戰。澳大利亞礦業理事會董事長最近指出:「澳大利亞和中國是天然的礦產品貿易夥伴」,加拿大礦業協會等一些機構也提出進一步擴大兩國資源合作的建議,這值得我們充分重視。
澳大利亞在我國短缺礦產全球供應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除油氣外,是西方國家僅次於美國、加拿大的第3大礦產生產國。以單個國家計,澳大利亞是吸引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資最多的國家。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澳大利亞本土礦產資源的消費量很低,80.0%以上用於出口,與南非、加拿大一起並列為西方國家戰略礦產的關鍵供應國。同時,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與我國有極強的互補性,我國短缺的大宗礦產資源,除油氣外,富鐵礦石、富錳礦石、鋁土礦、銅等,在澳大利亞均十分豐富。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在全球的地位見表4.5。
表4.5 澳大利亞重要礦產資源在全球的地位
續表
加拿大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許多我國短缺的礦種,加拿大的儲量、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值得我們重視的礦種包括鉀鹽、銅及其他有色金屬、油砂、鈾等。大約有17種礦產品,加拿大的產量可排在世界前5位。加拿大礦產產量的80.0%供出口,主要出口去向包括世界150多個國家。礦產品出口佔加拿大出口總額的16.0%,使加拿大的貿易順差達到90億加元。加拿大礦業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6800多個礦產地擁有權益,在100多個國家積極進行礦產勘查活動。加拿大礦業公司在世界上是最活躍的,世界固體礦產勘查計劃的大約35.0%是由加拿大的礦業公司所控制的。對世界上4300多家礦業公司的調查說明(不包括生產煤炭、油氣和低價值工業礦物的公司),加拿大的礦業公司佔全球礦業公司總數的37.0%。
4.2.2 礦種分析
4.2.2.1 石油
以中亞、俄羅斯為重點,且努力使二者互為平衡;重視參與西北非、中東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加強拉美(特別是委內瑞拉)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為確保我國石油供應安全,要重點開發利用俄羅斯和中亞石油資源;在俄羅斯東、西西伯利亞,加強石油的勘查開發,購置現有儲量,盡快形成實際產能,以便在擬議中的管線建設和運營中占據主動地位;圍繞已經取得礦業權的哈薩克烏津油田及阿克糾賓油氣田,擴大在哈薩克及其他中亞國家的產能,加快挺進裏海,以形成與中俄石油合作的互相制衡和促進,力爭俄羅斯和中亞能夠解決我國石油供需缺口的50.0%~60.0%;擴大與伊朗等中東國家的合作,注重中長期供貨合同和產能的購買;在開發北方的同時實施南進戰略,加快實質性進入南中國海勘查開發石油;加快在印度尼西亞(重點是馬六甲油田)及緬甸(重點是安達曼海及中部欽墩盆地等地區)等國的石油勘查開發,加大對新加坡、汶萊等國下游石油部門的投資,在馬六甲海峽形成全面的實質性存在,力保馬六甲海峽的暢通,以便使我國石油供需缺口的40.0%~50.0%能夠在馬六甲海峽自由通過。
除加大開發利用我國周邊國家包括西亞、北非石油資源的力度之外,也要重視開發利用西非及拉美的石油資源。西非幾內亞灣是世界重要的新興產油區之一,近些年石油探明儲量及產量增幅較大,同時投資環境也有較明顯改善,願意與我國在石油勘查開發領域發展合作關系。拉美的石油資源也比較豐富,其中委內瑞拉是拉美最大的石油資源國,尤其是重油儲量,如果能夠充分開發利用,將在世界石油市場上占據更重要地位,目前我國已在委內瑞拉勘查開發的石油資源,進一步擴大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
4.2.2.2 煤炭
北部周邊重點是蒙古(塔溫陶勒蓋)、哈薩克、俄羅斯,南部重點是越南。此外,重點還包括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
4.2.2.3 天然氣
以俄羅斯、中亞為重點,且努力使二者互為平衡;加強澳大利亞天然氣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加大東南亞國家的液化天然氣的利用力度。在液化氣方面,將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作為重要供應來源;在管線氣方面,一是把利用俄羅斯的天然氣放在優先地位,二是將開發利用中亞天然氣資源作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一部分統籌考慮。
4.2.2.4 鈾
重點國家包括蒙古、哈薩克、澳大利亞、尼日等。
4.2.2.5 鐵礦石
重點是澳大利亞、巴西、秘魯等,此外還要重視勘查開發越南、印度及拉美其他國家的鐵礦石資源。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多數是富鐵礦,儲量居世界第2,其中富鐵礦石儲量居世界第1,產量居世界第3,佔世界總產量的16.0%,出口量居世界第1,佔世界總出口量的1/3左右,早在1983年我國就已在澳大利亞投資建設鐵礦,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巴西的鐵礦石產量居世界第2,並且主要用於出口。秘魯也是拉美重要的鐵礦石生產國,1992年我國購買了秘魯的鐵礦山。
4.2.2.6 鉻鐵礦、錳礦石
重點是南非及其他南部非洲國家如辛巴威等,此外還要重視哈薩克。南非是世界上重要的礦產供應國。南非錳儲量居世界第1,佔世界總儲量的54.4%;鉻鐵礦儲量世界第1,占總量的80.0%。
4.2.2.7 鋁土礦
重點是越南(多樂省)。越南鋁土礦幾乎全部為易選冶的三水型,資源量十分豐富,估計有60億~70億噸。僅多樂省多農縣鋁土礦區就可能蘊藏有20多億噸鋁土礦(中國鋁土礦儲量中三水鋁儲量不足1000萬噸),且開采方便,交通便利。幾內亞、牙買加的鋁土礦也值得我們重視。
4.2.2.8 銅礦石
以蒙古(奧尤陶勒蓋項目,1600萬噸銅儲量)、俄羅斯(烏多坎項目,2000萬噸銅)為重點,兼顧拉美、非洲的大批中小型(100萬~500萬噸)項目。周邊國家重點是蒙古(奧尤陶勒蓋)、哈薩克、烏茲別克、緬甸、阿富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如蒙古銅資源豐富,金屬儲量數千萬噸,且主要用於出口。除周邊國家外,重點是拉丁美洲的智利、秘魯、阿根廷及非洲的尚比亞、剛果(金)等。世界2/3的銅儲量和產量集中在西半球,尤其是拉丁美洲。拉美的銅資源開采成本很低,儲量豐富,規模大,秘魯和智利的進入條件較好。非洲尚比亞銅礦帶是世界著名銅礦帶之一,儲量約佔世界銅儲量的7%,並且尚有較大的潛力。
4.2.2.9 鎳礦石
重點是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
4.2.2.10 鉀鹽
重點是寮國和泰國。這兩個國家鉀鹽資源條件極為優越,如寮國萬象地區,鉀鹽礦床面積達845平方千米,已探明可供開發的KCl可采儲量1億噸,工業儲量2億噸,遠景儲量50億~100億噸KCl(中國鉀鹽探明儲量只有7億噸);礦層平均厚度達40.5米,KCl平均含量達15.7%,是儲量大、品質好的優質鉀鹽礦床。泰國鉀鹽資源更為豐富,但開發進入條件較嚴。
『拾』 礦產資源形勢分析有哪幾種主要類型主要內容是什麼
礦產資源形勢分析大致有如下5種類型:
(1)全球礦產資源形勢分析。是指根據各國有關管理機構和國際相關組織提供的統計信息,對全球礦產資源儲備形勢以及礦產品生產、消費、貿易和價格等情況予以分析,並對市場貿易前景、未來供需形勢以及世界礦業發展趨勢等進行相應預測,目的是為國家實施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戰略提供決策依據。
(2)全國和省級行政區的年度礦產資源形勢分析。是指依據國內年度礦產資源的統計資料和國外相關信息,研究本年度礦產資源儲備、產供銷變化情況以及政府採取的有關重要決策和措施,分析礦產勘查、開發利用和進出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3)中長期的礦產資源形勢分析。是指為國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礦產資源發展戰略與規劃等提供依據,而進行中長期的礦產資源形勢分析。一般依據的資料要相對扎實,分析的內容要更為全面。如1987年、1992年由國家計委、地礦部組織的兩輪礦產資源保證程度論證。
(4)區域性礦產資源形勢分析。是指根據礦產資源自然稟賦規律,對區域內礦產資源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區域礦產資源優勢,提出優化配置意見和有關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建議。
(5)不定期的專題性礦產資源形勢分析。是指根據當時世界資源形勢的變化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或為某些礦產資源政策的發布與實施提供依據,而進行的專題性研究工作,如礦產品市場分析、礦產資源儲備的分析以及單礦種特定區域的資源形勢分析等。
礦產資源形勢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探明礦產資源現狀及其結構特點分析。包括探明儲量及勘探程度和利用情況;礦種配套程度及其綜合地位和相對地位;保有儲量及其地域分布、規模、質量特點和技術經濟屬性評述等。
(2)礦產資源潛力和遠景分析。主要包括成礦遠景區預測和礦產資源總量預測。成礦遠景區主要是依據區域成礦地質條件根據有關成礦理論來確定,一般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定量方法為主。礦產資源總量的預測方法很多,目前較為常用的有區域價值估計法、體積估計法、豐度估計法、礦床模擬法和德爾菲法等。
(3)礦產資源需求形勢分析。是指對預測期內國民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量的預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消費比例系數法、彈性系數法和回歸分析法。
(4)礦產資源對國民經濟建設的保證程度分析。是指利用當前的保有可采儲量,來分析其對未來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建設的保證程度,通常採用靜態(儲采比法)和動態保證程度分析兩種方法。其中,靜態保證程度分析法只能用於粗略的保證程度分析。
(5)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規劃建議。是指根據礦產資源現狀、潛力及保證程度分析結果,提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戰略重點、規劃目標、總體布局,具體工作部署和相應的對策措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