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軟體公司里大家經常提到DU、BG、BU,這三個詞具體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BG指事業群,包含BD;
BD指事業部,包含BU;
BU指業務線,產品線。
他們的關系:BU<BD<BG。
事業群:也就是產業集群.產業集群是一種世界性的經濟現象,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徵。美國哈佛大學邁克爾·波特認為,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領域中,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集聚,並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
事業部:指組織結構亦稱"M型"組織。它以產生目標和結果為基準來進行部門的劃分和組合,是在一個企業內對具有獨立產品市場或地區市場並擁有獨立利益和責任的部門實行分權化管理的一種組織結構形式。
產品線:是指一群相關的產品,這類產品可能功能相似,銷售給同一顧客群,經過相同的銷售途徑,或者在同一價格範圍內。 如果能夠確定產品線的最佳長度,就能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利潤。
(1)資源稟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
1、協同效應。集群不是企業數目上的加總,而是具有了自組織系統的某些特徵,能對外界變化做出靈活的反應,與企業內部的規模經濟效應相對應,又彼此發生交互作用。在集群的結構中,擁有的資源稟賦形成了資源整合能力,這構成了集群的長期競爭優勢,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業所無法擁有的。
2、外部效應。集群內大中小企業與各種服務機構和政府機構群聚在一起,形成靈活專業化、創新環境、信息交流、知識共享、文化共通、合作競爭和路徑依賴,更容易實現技術的突破性創新,獲得技術壟斷的競爭優勢。外部經濟性是創造和保持集群競爭優勢的最重要源泉,而各產業集群因類型和特點不同,其優勢來源也有差異,美國矽谷的競爭優勢主要得益於它的創新環境,而義大利產業區的競爭優勢在於它的靈活專業化所形成的社會網路。
3、區域效應(結構競爭力)。集群形成後,可以通過降低成本、刺激創新、提高效率、加劇競爭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這種由「網路」關系所建立的特定結構形成的集群競爭力,不僅使企業可以間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資源,而且能形成更形象、直接的區域品牌效應,更廣泛、持續地營造市場優勢。
㈡ 舉例說明厚植發展優勢是什麼意思
摘要 你好,厚植發展的優勢是一個地方總有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特色優勢,並隨著時間醞釀、發展累積、時勢變革展現新的特徵、出現新的變化。新發展階段是一個方式轉變、結構轉型、動力轉換的嶄新階段,也是一個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重要關口。面對發展的要務、激烈的競爭,誰能准確識變、積極應變,誰能厚植優勢、重塑格局,誰就能搶灘佔先、快速而穩穩地入局,而不是被淘汰出局。
㈢ resource endowment是什麼意思
resource endowment[英][riˈsɔ:s enˈdaʊmənt][美][ˈriˌsɔrs ɛnˈdaʊmənt]
天賦資源;
2.
The resource endowment of entrepreneur is a important factor to impact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a key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of investment.
創業企業家的資源稟賦是影響創業企業績效的重要因素,是進行創業投資決策的關鍵依據。
3.
The fundamental premise of all u. s trade/ globalization talks and discussions is that the participants are all playing the same game of liberal, neo-classical, free market, resource endowmen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based free trade.
所有的關於美國和全球貿易的話題和討論的前提是參與者在玩同一個游戲,這個游戲具有以下特徵:自由派、新古典主義、自由市場以及資源稟賦和基於自由貿易的比較優勢。
㈣ 請問什麼是資源稟賦
資源稟賦又稱為要素稟賦,指一國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的方面。俄林早期師承瑞典著名經濟學家赫克歇爾而深受啟發,故他的要素稟賦說也被稱為赫--俄模式。該模式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開端,與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模式並列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兩大基本模式。
一國要素稟賦中某種要素供給所佔比例大於別國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而價格相對低於別國同種要素的價格,則該國的這種要素相對豐裕;反之,如果在一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中某種要素供給所佔比例小於別國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而價格相對高於別國 同種要素的價格,則該國的這種要素相對稀缺。
【自然資源稟賦輪】
自然資源稟賦論是指由於各國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自然資源蘊藏等方面的不同所導致的各國專門從事不同部門產品生產的格局。各國自然資源稟賦不同基礎上的國際分工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自然資源的「有與無」產生分工。這種有與無決定了一些國家要生產這種產品,而另一些國家根本不能生產這種產品,只能依賴進口。第二是「多與少」產生分工。一些國家盡管蘊藏著較少的自然資源,但其需要量卻很大,另一些國家盡管蘊藏量比較大,但其需要量相對比較小,這就形成一些國家要像國內生產小於國內需要的國家提供一部分資源產品。第三種原因主要是經濟上的。第四是戰略上的原因。自然資源稟賦論盡管直觀合理,但它僅適用於解釋那種建立在自然資源條件或地質、地理條件產品生產條件下的國際分工。因此自然資源稟賦論只能對一部分國際分工現象做出解釋。
㈤ 為什麼所有國家不統一使用一種貨幣
目前來說每個國家發行各自的貨幣,是被我們當做理所當然的,但是也有那麼一些人會考慮這是不是經濟上最好的選擇,對這個方面的思考也產生了最有貨幣區的理論,從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點,也是區分大牛和庸人的重要標志。當前世界的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程度也比之前的任何時候都深,在這個方面對於同一貨幣應該怎樣理解呢?
一、離統一全球貨幣最近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兩次世界大戰的20多年裡,世界經濟極度的不穩定,各國的貨幣競相貶值,哪還有心思顧及經濟上的問題。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美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就確立下來了,希望構建全球貨幣的體系,其實這里就和問題里問到的問題差不多,他們想建立起一種貨幣全球使用。英美兩國都提出自己的方案,但是因為美國的綜合實力強,所以最終美國的方案通過實行,就是「凱恩斯計劃」。這個會議因為是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開啟,就被人們稱作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大致的意思可以理解是,美元和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施固定的匯率。這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統一了全球貨幣。
在這個體系中也可以看到,其中必需要有綜合實力非常強大的國家起主導作用,期間美國一直在起主導作用。因為要統一匯率,每個國家就不能隨便印錢,你印多了,匯率就沒辦法控制了,這相當於是變相控制全球貨幣總量,再加上統一匯率,這是離全球統一貨幣最近的一次。
二、統一全球貨幣中遇到的問題:
當一國經濟發展不如預期時,其貨幣會貶值,從而增加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良性的後果便是促進出口,減少進口(鼓勵消費者消費本國產品,增加本國企業收入)。但是(經濟學里任何言論都應該加個但是)貨幣貶值會促使境外投資者撤資。
貨幣某種程度代表國家利益。有國界可能就有各國貨幣。貨幣同意的前提是各國都加入一個大共同體,共同體內人力和資源自由流動。如果統一貨幣,那就要合並國家,如果把全球看做一個國家,那麼每個國家都是一個銀行或者企業,如果大家都健康發展,便相安無事。如果一個國家出現了金融危機,那他們國家的貨幣便會貶值,這和企業是一個道理。
1.發行貨幣是一國主權的一種表現,是一國財政權的體現,在目前的世界經濟條件下,各國是否願意讓渡自己的財政權給一個統一的國際組織有待商榷,就算願意,這一組織的組成和表決的方式也是問題;
2.其次,如果全球統一貨幣,需要統一的系統,目前尚未形成,貨幣是財富和主權的表現,統一貨幣意味著要從新分配財富和取消世界各國的部分主權,這其間的困難可想而知。
3.貨幣的統一要以經濟發展為前提的,當兩國經濟發展懸殊的時候,其勞動力價格等都不一樣,而貨幣卻統一了,那麼會引起物價的大幅波動,助長大量投機行為,反而導致金融的不穩定。
三、阻止統一全球貨幣的根本原因:
1、各個地區地理位置不同,資源稟賦和生產力水平有著巨大的差異。各個地區地理位置不同,資源稟賦和生產力水平有著巨大的差異。各個地區地理位置不同,資源稟賦和生產力水平有著巨大的差異。那麼統一貨幣之後,各個地區上的經濟分化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各個地區地理位置不同,資源稟賦和生產力水平有著巨大的差異。
2、最重要的問題。有限能源和不斷膨脹的人口,勢必讓一部分國家擴大自身利益而採取各種手段,而通過市場手段將這些國家牢牢局限在他們希望你所在的范圍內。哪個地方有出現國家組織和聯盟的傾向並危害到美國利益他就分化他們。這是經濟利益使然,發行貨幣的權利控制在自己手裡才能擁有對本國經濟的影響力,所以這種背景下全球一體化恐怕也是任重道遠
3、最現實的問題:諸多語言、風俗、宗教、文化、意識形態和認同度不同的民族構成了我們的人類大家庭。且不說一體化後帶來的必然是人口流動性增強,造成一系列因文化語言不同而造成的一系列沖突,通常情況下貨幣都是各自國家的文化結合體。
不過可以看見這個世界已經在一點點向這方面靠攏,好在世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變得一體化,趨同,消滅差異,也即無聊化。目標是一個傻樣,速度則通過飛機、輪船、高速火車、3G、無線網路而逼近極限。信息科技和交通運輸能力的大發展,則超越了地域上的局限,讓這個世界,各個民族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年輕一代變得越來越相同。教育的提高和普及讓語言的障礙正在慢慢消失。將來人都一個熊樣了,統一世界貨幣也許就有門了。
㈥ 「能源資源稟賦不高」其中「稟賦」一詞怎麼理解 是指能源質量不高的意思嗎
不是,舉例說明:浙江的能源資源稟賦不高,是說上帝沒有賦予浙江那麼豐富的煤炭、礦石等能源資源。山西能源資源稟賦高,是說上帝厚愛山西,到處是煤,還有大量的鐵、鋁、鎂、礬等資源。
㈦ 企業資源稟賦是什麼
資源稟賦又稱為要素稟賦,指一國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的方面。俄林早期師承瑞典著名經濟學家赫克歇爾而深受啟發,故他的要素稟賦說也被稱為赫--俄模式。該模式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開端,與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模式並列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兩大基本模式。
(7)資源稟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要素稟賦論
要素稟賦論指狹義的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Heckscher-Ohiln theory),又稱要素比例學說(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該學說由赫克歇爾首先提出基本論點,由俄林系統創立。
它主要通過對相互依存的價格體系的分析,用生產要素的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的產生和一國的進出口貿易類型。
根據要素稟賦論,一國的比較優勢產品是應出口的產品,是它需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充裕而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而進口的產品是它需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而昂貴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
簡言之,勞動豐富的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而進口資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資本豐富的國家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
理論分析
俄林認為,同種商品在不同國家的相對價格差異是國際貿易的直接基礎,而價格差異則是由各國生產要素稟賦不同,從而要素相對價格不同決定的,所以要素稟賦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根本原因。俄林在分析、闡述要素稟賦論時是一環扣一環,層層深入,在邏輯上比較嚴謹。
1、國家間的商品相對價格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沒有運輸費用的假設前提下,從價格較低的國家輸出商品到價格較高的國家是有利的。
2、國家間的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差異決定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在各國生產技術相同,因而生產函數相同的假設條件下,各國要素相對價格的差異決定了各國商品相對價格存在差異。
3、國家間的要素相對供給不同決定要素相對價格的差異。俄林認為,在要素的供求決定要素價格的關系中,要素供給是主要的。
在各國要素需求一定的情況下,各國不同的要素稟賦對要素相對價格產生不同的影響:相對供給較充裕的要素的相對價格較低,而相對供給較稀缺的要素的相對價格較高。因此,國家間要素相對價格差異是由要素相對供給或供給比例不同決定的。
通過嚴密的分析,俄林得出了結論:一個國家生產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國供給豐富的生產要素的產品,價格就低,因而有比較優勢;相反,生產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國稀缺的生產要素的產品,價格便貴,出口就不利。各國應盡可能利用供給豐富、價格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廉價產品輸出,以交換別國價廉物美的商品。
㈧ 經濟學中稟賦的含義是什麼
經濟學中稟賦就是指一個國家的資源呀,包括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
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被稱為新古典貿易理論,其理論模型即H-O模型。
在赫克歇爾和俄林看來,現實生產中投入的生產要素不只是一種—勞動力,而是多種。而投入兩種生產要素則是生產過程中的基本條件。根據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在各國生產同一種產品的技術水平相同的情況下,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價格差別來自於產品的成本差別,這種成本差別來自於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這種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則取決於各國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豐裕程度,即相對稟賦差異,由此產生的價格差異導致了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
這種理論觀點也被稱為狹義的生產要素稟賦論。廣義的生產要素稟賦理論指出,當國際貿易使參加貿易的國家在商品的市場價格、生產商品的生產要素的價格相等的情況下,以及在生產要素價格均等的前提下,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技術水平相等(或生產同一產品的技術密集度相同)的情況下,國際貿易取決於各國生產要素的稟賦,各國的生產結構表現為,每個國家專門生產密集使用本國具有相對稟賦優勢的生產要素的商品。生產要素稟賦論假定,生產要素在各部門轉移時,增加生產的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保持不變。
新古典的H-O要素稟賦理論,從要素稟賦結構差異以及由這種差異所導致的要素相對價格在國際間的差異方面來尋找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圖模型中關於一種生產要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新古典的H-O定理仍然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條件之上。
要素稟賦: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生產要素的絕對數量無關。(相對於國家而言的概念)
例如,美國無論在資本存量,還是在勞動絕對數量上,都遠遠高於瑞士和墨西哥這兩個國家。但與瑞士相比,美國的人均資本存量低於對方,因此相對於瑞士而言,美國屬於勞動豐富的國家。如果拿美國與墨西哥相比,則美國的人均資本存量高於墨西哥的水平,因此美國與墨西哥相比,屬於資本豐富的國家。由此可見,當我們說某國在要素稟賦上屬於哪種類型時,必須注意看與誰相比。
A、B兩國在貿易前由於要素稟賦的不同,導致了供給能力的差異,進而引起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根據比較優勢原理,一國出口密集使用其豐富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產品。
㈨ 如何理解能源發展面臨資源與環境的約束
能源資源約束是指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由於能源資源供給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可開發利用的難度提升,以及國家資源稟賦變化導致能源資源供需不均衡對經濟增長的約束。這種約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能源資源短缺,即供不應求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屬於數量控制約束;二是由資源稟賦優越產生的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即所謂的資源詛咒,屬於質量控制型約束。
形成能源資源約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礦產資源以及能源主要使用的化石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泥炭、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等生長過程與人類社會發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緩慢,與其他資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幾乎不能再生,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只會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儲量或再生;二是經濟的粗獷式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初期都依賴於對能源和資源的過度消耗,以美國為例,二戰結束後至20世紀70年代,在家電、食品、汽車、建築等初級消費的拉動下,經濟得以快速增長。而這些初級消費對資源和能源的依賴都很強。
㈩ 資源稟賦是什麼意思
資源稟賦又稱為要素稟賦,指一國擁有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 、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的豐歉。一國要素稟賦中某種要素供給所佔比例大於別國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而價格相對低於別國同種要素的價格,則該國的這種要素相對豐裕;反之,如果在一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中某種要素供給所佔比例小於別國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而價格相對高於別國 同種要素的價格,則該國的這種要素相對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