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當下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有你家鄉嗎
近年,美國曾輝煌一時的底特律申請破產,對中國城市的發展敲響警鍾。由於資源枯竭或產業衰退,中國十大輝煌城市正逐步走向衰落。
近年,美國曾輝煌一時的汽車城底特律申請破產,對中國城市的發展敲響警鍾。2011年,中國公布了一份「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共有69個城市上榜。資源型或靠單一傳統產業支撐發展的城市,經過長期過度開發使用,如今面臨著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的尷尬局面。這些城市現狀如何,又該何去何從?
一、 資源城市的產業轉型之路
資源型城市似乎總難以逃脫"建設-發展-萎縮-報廢"宿命。長期依賴資源的開采,忽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技術的創新,加上環境污染,讓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這些城市往往因資源而生,也因資源而亡。
1、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
這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裡,風頭一時無兩。可惜,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里。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均價大約為1200元,三年後,住房均價飆升到7000元左右。
神話的破滅始於2011年底,煤炭量價狂跌,樓市出現低迷,鄂爾多斯這個富裕煤都陷進債務危機。顯然,單一依靠煤炭資源,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粗放生產,導致環境惡化,產能落後,同時熱衷房地產的投機買賣,這讓鄂爾多斯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隱患重重,終於一夜之間,神話破碎。
近年來,城市產業謀求轉型,將裝備製造基地作為強力引擎,引進500強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全市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預計到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生產的轉變。
2、 陝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
「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讓人艷羨的優質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幾年時間,神木先後成為陝西十強縣、中國百強縣。
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鏈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盡管當地官員一再否認政府財政危機,但根據《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縣99處地方煤礦停產了42處,另外尚有50處在做基建,實際也未開工,真正正常生產的只有7處,煤炭行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而依附煤炭行業的物流、商業、煤炭機械等大規模下降,導致地方財政吃緊。
面對資源的枯竭,結構單一的產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神木縣也開始尋求產業轉型和升級。當地政府籌備慈善公益基金,卻飽受種種質疑;資源相應的產業得不到帶動;上下游的技術創新與農業創新說多做少,實業艱難,未能帶來相應的收益。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3、 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
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間,石油產量占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這里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
然而,過度的開采,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環境破壞嚴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小、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2009年3月,玉門市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
此時,這里人口已不足三萬,經濟蕭條。隨著企業的接連破產與個體戶的銳減,產業經濟的蕭條最終影響到了地方稅源的縮水,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業部分搬遷和生活基地的搬遷,造成了大量人口遷徙。高收入高消費群體和高勞動素質人才流出,遷入的卻是貧困群體和低素質農業人口,消費能力和生產動力嚴重缺乏。
新玉門轉向開發風電資源,成為全國第五大風電基地和甘肅第一大風電基地,建設新能源產業城。但其石化產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該市主導產業,"一油獨大"的畸形產業結構還將難以改變。
4、 湖北黃石:礦竭城衰
另一個擁有豐富礦源,卻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是湖北黃石。據公開資料顯示,黃石的金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88%,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佔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一,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江南聚寶盆"黃石市裡,企業大多有"戀礦情結"--"反正我們有礦,我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
這座資源城市,試圖依靠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減少資源開發產值,提高製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完成經濟轉型。可是,第三產業的落後,技術生產能力不足,對資源的依賴性,城市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隱患。
5、 雲南東川:"天南銅都"的困境
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上還有雲南的東川。雖然經兩千多年的開采冶煉,東川仍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銅的地質儲量仍佔全國第二位,精礦含銅量佔全國第三位,在我國有色金屬及經濟發展中東川銅業仍具有其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可是,畢竟經過上千年的開采,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加上東川以銅資源采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於銅礦開采。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後繼無力,一損俱損。另外中國泥石流六大分布區的川滇山區的地理位置,也讓它飽受泥石流災害的困擾,水土流失嚴重,流失面積佔全區國土面積的七成以上。
近年來,據新聞媒體報道,東川產業開始利用龍東格公路,串聯各工業節點,形成"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同時,以特色旅遊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再就業特區的成立有效促進再就業,截至今年8月,東川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已經下降至11.54%。東川的轉型之路越走有順暢,有望擺脫資源型城市困境。
二、單一結構城市的產業升級之路
6、 景德鎮:千年瓷都的失落
景德鎮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為傲,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種產業維系生存十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景德鎮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從事著和陶瓷相關的工作。作為歷代官窯所在,景德鎮陶瓷在解放後曾一度占據全國產量的20%,並且成為好質量的代名詞。直到現在,一提到中國陶瓷,不少人腦子里出現的第一個地理名詞,仍然是"景德鎮"。而在中國,能以一個地方作為整個產業品牌的,並不多。
然而,靠一種產業支撐的景德鎮,在銷售渠道的分崩離析,南方企業激烈競爭下,已經走上衰落之路。而僅做高仿產品,缺乏創新,"全市有幾千個一樣的作坊,做出來的東西大同小異,對於經銷商來說,這是一個壓價的好機會。"目前,景德鎮主要依靠展銷和外銷歐洲市場方式銷售瓷器,可是,缺乏資本,規模生產能力,沒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和人才,瓷都一步步走向沒落。
單一產業結構,小作坊生產模式阻礙著景德鎮"重振雄風"。其實,憑借千年積淀的工藝技術,引進現代化管理,打開銷售渠道,景德鎮還是能走出困境,再次享譽國內外。
7、 長春:中國的底特律
汽車產業佔全市經濟總量70%的中國汽車城長春,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一直試圖復制底特律的輝煌。
金融危機讓這個"一業獨大"的汽車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長背後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等種種問題。據權威統計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長春市累計生產汽車數量增長率同比回落17.2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庫存高達9萬輛,庫存增長2.6倍。同時,關於長春汽車企業停產或減產的消息不絕於耳:捷達減產,新寶來、邁騰、速騰停產,老寶來、開迪生產線關停……
幸運的是,長春擁有東北三省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自身發達的交通軌道運輸產業。面對底特律危機,長春拉長農產品加工業、軌道客車製造,提高創新能力,降低對汽車工業的依賴性。
8、廣州:汽車製造負增長
汽車製造業是廣州戰略性主導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廣州汽車產業以日系為主導,許多日本汽車品牌選擇廣州為它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
據中新社報道,自去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以日系汽車為主的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受到很大影響呈現明顯下降。廣州市經貿委主任王旭東透露,「2012年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車產值減少300億人民幣、汽車全產業鏈產值減少450億元,拉低廣州工業稅收約3%,全市稅收減少1%。」
繼日系車銷售"滑鐵盧",廣州實施的汽車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車銷售總量銳減一半。另外,廣州還遭遇汽車產值的增長困境。自去年8月起,廣州汽車製造業總產值已連續七個月當月負增長。
《南方日報》分析,城市居民對汽車的需求最近5到10年增長迅速,對汽車的消費快接近一個平台期,盡管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也應該提前考慮新的龍頭產業。"如果廣州不未雨綢繆的話,主導產業會出現斷層,經濟滑坡是必然的。"
廣州把目光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據《南方日報》數據顯示,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投入40億專項資金扶持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每年投入20億元財政專項扶持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採用無償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提升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製造產業3個千億元級新興產業群,培育突破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3個百億元級新興產業群。
9、 溫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絕路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市藉助廉價的勞動力,發展了鞋業、服裝、皮革、眼鏡、制筆、打火機等一批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業。這些產業利用成本、價格優勢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獲得飛速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成為溫州現有工業的核心部分。近10年來,溫州本地現有工業企業和整體外遷企業對外累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服裝、鞋業、塑料製品等行業。
企業借貸資金鏈斷缺,企業主選擇倉惶出逃,溫州危機震驚全國。這次危機折射出溫州製造業和商貿業結構的單一,調整緩慢,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低。銷售產值超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不到50家,缺乏產業主導企業的有效帶動。
"十一五"時期,溫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浙江省後列,其中後三年均居全省末位。另外,由於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區域內工業企業資本回報遞減,企業利潤無法得到保障等因素,致使溫州企業向外轉移現象突出。這些企業在外投資項目的規模、技術都遠遠超過本地。
僅僅依靠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溫州經濟發展走向衰落。這種產業模式缺乏核心技術,利潤率較低,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沖擊。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幣升值加快,貨幣政策的緊縮,種種因素的疊加最終壓垮了這些本來就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即使貨幣政策不緊縮,這些中小企業同樣會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的威脅,危機遲早會到來,等待他們的命運在這種模式誕生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轉型迫在眉睫,這不僅靠企業的努力,還需要國家政策的配合。加強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借貸,為轉型提供必要資金支持。
10、 海口:房地產泡沫破滅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現一股淘金熱潮1992年,網易《中國製造》中數據顯示,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這一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高達83%,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自房地產業。
房價高漲的背後,海口市地價由1991年的幾十萬元/畝,一路狂飆至六百多萬元/畝。無數的房地產公司開始擊鼓傳花式地炒賣這個島嶼上的地皮和房產。高峰時期,總人數不過160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80個人一家房地產公司。開發商在銀行大量貸款,把甚至僅僅是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收獲倒賣地皮所得資金。
1993年6月24日,國務院《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出台。《意見》包括嚴格控制信貸總規模、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公開資料顯示,全省1.3萬所房地產公司中95%陷入倒閉,數千家開發商捲款逃離。
佔全國總人口數僅0.6%的海南省留下的積壓商品房數量佔全國總量的10%。全省"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閑置土地18834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 "天涯,海角,爛尾樓"一時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海南省花了7年時間,才基本完成對積壓房地產的處理。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計處置閑置建設用地23353.87公頃,處置積壓商品房面積高達444.82萬平方米。
憑借房地產發跡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產在海南稅收、固定投資的佔有較高的比例。僅靠房地產業的支撐,海口有可能會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經濟。
企業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同時藉助國家政策和市場的自發力。政府不斷完善市場制度,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放鬆行業准入限制,讓企業自發地追求更高層次的產業結構。總而言之,對於資源型或靠單一傳統產業支撐發展的城市,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⑵ 中國資源枯竭城市有那些
資源枯竭城市-第一批城市
2007年12月24日,國務院制定出台《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後,國家發改委於2008年3月17日確定了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共有12個城市被列入。 包括阜新、伊春、遼源、白山、盤錦、石嘴山、白銀、個舊(縣級市)、焦作、萍鄉、大冶(縣級市)、大興安嶺。 其中中部地區典型資源枯竭城市3個,分別是焦作市、萍鄉市、大冶市;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5個,分別是阜新市、伊春市、遼源市、白山市、盤錦市; 西部地區典型資源枯竭城市3個,分別是石嘴山市、白銀市、個舊市; 典型資源枯竭地區1個,為大興安嶺。 12個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其中有8個城市是從60個典型資源型城市中選出的。[1] [1]
資源枯竭城市-第二批城市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8號),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09 年3月,國務院確定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中央財政將給予包括此前確定的12個資源枯竭城市在內的共44個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近年,暫不再審定新的資源枯竭城市。 一、地級市9個:山東省棗庄市、湖北省黃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銅陵市、黑龍江省七台河市、重慶市萬盛區(當作地級市對待)、遼寧省撫順市、陝西省銅川市、江西省景德鎮市。 二、縣級市17個:湖南省耒陽市、湖南省冷水江市、貴州省銅仁地區萬山特區、甘肅省玉門市、湖北省潛江市、河南省靈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合山市、遼寧省北票市、吉林省舒蘭市、四川省華鎣市、吉林省九台市、湖南省資興市、湖北省鍾祥市、山西省孝義市、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森工)、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森工)吉林敦化(森工)。 三、市轄區6個:遼寧省葫蘆島市楊家杖子開發區、河北省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
⑶ 懇切!!請問中國的18 個資源枯竭型城市都是什麼
應該有唐山吧
⑷ 資源枯竭城市的介紹
資源枯竭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後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中國共有69個資源枯竭城市。2009年3月5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務院日前確定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此前,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資源枯竭城市共12個。中央財政將給予這兩批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支持。2013年8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 4 號對《關於編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規劃的指導意見》等5件規范性文件進行了修改,其中包含「將'分兩批批界定了全國44個資源枯竭城市'修改為'分三批界定了全國69個資源枯竭城市'」。
⑸ 資源枯竭型城市有哪些
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衰退或枯竭過程,所以也有專家稱此類型之資源型城市為「資源衰退型城市」。
特點
資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點
一是隨著資源枯竭,產業效益下降;
二是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產業萎縮,替代產業尚未形成;
三是經濟總量不足,地方財力薄弱;
四是大量職工收入低於全國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大冶名列其中。
⑹ 什麼是資源枯竭型城市
是指礦產資源已經衰竭或趨於衰竭的資源型城市,其所依託的主體或支柱性資源採掘進入後期、晚期或末期。一般是其主要礦山開發年限達設計年限的四分之三,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造成資源型主導產業萎縮衰退,使生產、生活和就業等綜合功能開始全面衰落的城市。
⑺ 下列哪些城市可能成為(屬於)資源枯竭型城市
克拉瑪依、大慶(石油),伊春、撫順、阜新、匹茲堡、多特蒙德(魯爾區)(煤炭),鄭州(
鄭州市有較大河流5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8條,2000年全市地表水資源總量是6.06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1.601億立方米,鄭州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3.39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的水資源總量為18萬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為215立方米,相當於河南人均的1/2,全國人均的1/10。鄭州市是全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城市,1996年全市農用地(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水面)面積456274.2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60.57%,耕地面積338024。0公頃,人均0.056公頃。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373.0平方公里。
鄭州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34種,主要有煤、鋁礬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鐵礦和石英砂等。耐火粘土品種齊全,儲量達1.08億噸,約佔全省總儲量的50%;鋁土儲量1億余噸,佔全省總儲量的30%;天然油石礦質優良,是全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鄭州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經濟林果等糧食作物和蘋果、梨、紅棗、柿餅、葡萄、西瓜、大蒜、金銀花和黃河鯉魚等農副土特產品。中牟、新鄭、滎陽是全國重要的糧食基地縣。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現已探明的其中煤炭總儲量50億噸,居全省第一位;耐火黏土品種齊全,儲量達1億噸,佔全省儲量的一半;鋁土礦儲量1億噸,佔全省的30%;天然油石礦質優良,是全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西安、長沙不是
⑻ 現在世界上有哪些城市可能會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
由某些自然資源作為主導,發展起來的城市或地區, 當資源開發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資源枯竭型城市 資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點 一是隨著資源枯竭,產業效益下降; 二是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產業萎縮,替代產業尚未形成; 三是經濟總量不足,地方財力薄弱; 四是大量職工收入低於全國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我來舉些例子吧 1、煤炭:英國的伯明翰、曼徹斯特,美國的匹茲堡,我國山西以大同為首的一系列中小城市 2、石油:英國阿伯丁,沙烏地阿拉伯達曼,美國休斯敦,我國的大慶、玉門、克拉瑪依等 3、鐵礦:澳大利亞的哈默斯利,美國的蘇必利爾,俄羅斯的庫爾斯克,法國的洛林,我國的攀枝花、鞍山 所以基本上,找本地圖冊,翻翻世界哪些城市資源比較單一,都有可能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你的問題
⑼ 資源枯竭型城市是什麼意思
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那些原本擁有豐富礦產資源,但隨著資源的開發,資源逐漸減少,面臨枯竭的城市。如鞍山、鶴崗、撫順等。上海本身就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所以不存在資源枯竭,只存在資源短缺
⑽ 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有哪些
第一次回答可獲2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3月5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最新消息稱,國務院日前確定了包括棗庄、黃石、淮北、銅陵、撫順、景德鎮等在內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中央財政將給予現有的44個資源枯竭城市進行資金支持。近年,暫不再審定新的資源枯竭城市。
據悉,2008年3月,國務院曾確定了首批12個資源枯竭城市,包括盤錦、白銀、大興安嶺、個舊、焦作、萍鄉等城市。此次,中央財政將給予包括這12個資源枯竭城市在內的共44個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
最新通知指出,為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近日,國務院確定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 通知指出,今後一段時間,國家將暫不再審定新的資源枯竭城市。
國務院要求,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工作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並強調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同時,國務院要求資源枯竭城市要抓緊制定、完善轉型規劃,提出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具體方案,進一步明確轉型思路和發展重點,切實做好相關工作,用好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為保增長、促協調,為全國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探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