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利用資源優勢
擴展閱讀
100鑽石劍怎麼做 2025-05-15 02:17:11
建委和國土資源哪個好 2025-05-15 02:16:34
5d鑽石畫怎麼貼得快 2025-05-15 01:59:52

如何利用資源優勢

發布時間: 2022-05-25 10:58:07

⑴ 如何才能管理好資源要善於發現自身資源優勢。合理應用開發。創造新...

要管理資源,首先要發現自己的資源,第一是自己總結自己有什麼資源,通常分為四類:1、人脈(包括你和家人、朋友、同學等能快速結交的人脈資源);2、財富(自己或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能支配到的);3、團隊(不解釋);4、其他(除了以上三種)。最後再一些長者、導師,誠懇的徵求他們的建議和評價,同時結合你所在的市場所需要的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利用,資源整合是關鍵,整合的好,1+1永遠大於2,相信你把自身的資源整合好後就會思路慢慢清晰了。嘿嘿!

⑵ 如何發揮企業資源優勢,有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企業志願服務決定要在哪個本質及范圍上投注心力,要視情況而定。需要衡量企業文化、優先順序、企業資源、公司業務、員工本質,以及公司經營業務的社區實際情況——「做事總比不做好;不過想要什麼事都做,未必就好。」

「企業志願服務是一種瞬息萬變的全球力量,由企業推動,目的是在全球和地區的重要議題上帶來改變。」這是全球企業志願研究計劃得出的「基本」結論。

我們得知:

V 企業更加投入志願服務,將其視為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V 企業傾向於將注意力投注在特定優先事項上,利用包括志願服務在內的多樣化企業資源,以期對人類、社會與環境等廣泛問題發揮最大影響。

V 企業日益認同企業志願服務是協助企業達成目標的一項戰略性資產。

V 「活躍樂觀」的重新思考、設計和創新志願服務活動,以符合社會、企業以及員工生活的實際情況。

V 人們開始注意到全球跨地區文化差異對於志願服務有不同的解讀與做法。

V 以技能為導向和跨國界海外志願服務的新投資,成為企業運用資源、增加影響力的重要方法。

這一切究竟代表什麼?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一起跳上一張魔毯,快速繞行全世界一天。

不管到哪,我們都可以看到企業志願服務的例子。思考一下,無論飛往哪個方向,最後回到原點,我們會看到什麼?

V 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國家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的企業志願者種植超過6萬棵樹木,相當於該銀行一整年消耗的紙張量。

V 在中國北京,中國移動(China Mobile)的企業志願者帶領孩子們課後活動,與企業高層一同參訪「老人安養中心」,協助全國的救災工作。

V 在印度,塔塔顧問服務公司(Tata Consulting Services)企業志願者通過其工會梅特里(Maitre),主導艾滋病毒與艾滋病倡導計劃,參與農村發展方案,在視障者計算機訓練中心服務以及學校教導青少年。

V 2009 年葉門MTN(MTN Yemen)公司有93%的員工參加企業志願服務計劃,內容包含支持旅遊業的清理古跡行動、倡導道路安全、關懷孤兒、支持體育活動,這些都是「21天關懷計劃」(21Days of Y'ello Care)企業志願服務的一部分,此跨國行動計劃由通訊業MTN 集團(MTN Group)贊助其非洲十四國員工完成。

V 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商業銀行(National Commercial Bank)企業志願者在學校授課、輔導企業家、組織團隊從事水災救援、到臨時收容所幫助流離失所的難民。

V 波伊納集團(Boyner Group)在土耳其的零售店企業志願者教導在當地孤兒院長大的18歲到24歲年輕女性,協助這些社交、經濟孤立女性的個人發展、提升她們的求職技巧。

V 西班牙電信公司位於南北半球的企業志願者是公司友好學校計劃(Escuelas Amigas)的核心,該計劃為西班牙與拉丁美洲的五、六年級學生配對合作媒體網路,透過網路進行溝通、合作與文化交流。

V 淡水河谷公司(Vale)在巴西各經營終端的企業志願服務委員會籌備七千多名志願者參與年度志願服務日(V-Day)。同時,公司的工程師以及供應商則忙著清查公立學校的基礎設施,幫助他們符合政府補助資格,以獲得需要的改善。

V 美國的輝瑞大葯廠(Pfizer)企業志願者組成團隊,利用專業技能,改善對阿茲海默症病人與家屬的服務質量。

現在想像一下,這些活動一而再地不停復制,從最大規模的跨國企業、區域國際企業及國家級企業到中小企業,幾乎遍布世界各國。

想像一,志願者專注在人類基本需求以及社會正義的議題;

想像二,他們尋找新方法來幫助貧困群眾自給自足;

想像三,他們為拯救環境而努力;

想像四,他們針對全球自然災難和區域人道主義災難做出回應;

想像五,這些技術人才——從「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的卡車司機、C&A商店零售店員、年利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的律師、卡夫食品(Kraft Foods)的食品科學家到IBM的主管」——運用一己之長為政府、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多邊機構服務。

想像六,透過「數天、數周、數月的服務活動」動員人力的盛況,他們有能力組織和執行高質量的工作。這種計劃導向的志願服務,已迅速成為各企業與社區普遍存在的現象——從Camargo Correa卡馬喬科雷亞的善心日(Do Good Day)、Citi花旗的全球社區日(Global Community Day)、GSK的柳橙日(Orange Day)、Motorola Mobility摩托羅拉的全球服務周(Global Week of Service)、AXA的企業社會責任周(CSR Week)、福特的全球關懷周(Global Week of Caring)、UPS的全球志工月(Global Volunteer Month)、Samsung三星的全球分享節(Global Festival of Sharing)、西班牙電信的國際志願服務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Day),還有Timberland的志願服務嘉年華(Serv-a-palooza)。

想像如果可以得到這一切,那麼你對企業志願服務的現況就會有些概念。

企業志願服務決定要在哪個本質及范圍上投注注意力,要視情況而定。需要衡量企業文化、優先順序、企業資源、公司業務、員工本質,以及公司經營業務的社區實際情況。

舉例來說,我看過最有趣的案例是總部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必和必拓集團(BHP Billiton),這是一間國際采礦、石油、天然氣公司。該公司的企業志願服務計劃,就是公司會根據員工志願服務時數捐贈對等資金。公司不執行志願服務方案,也沒有志願服務日或帶薪志願服務時數制度,而是員工每志願服務一小時,公司就捐出8美元(一年最多480小時),並且員工個人捐募到多少錢,公司就會捐助相同額度。

有些企業與觀察者可能會說,這根本是極簡派作風。

不過這種方法十分符合必和必拓集團的核心價值與實際情況。該公司由許多不同營運單位組成,形形色色的員工在眾多差異化的環境下工作,絕大部分員工營運工作在偏遠地區。公司認為這些員工最能了解所在地的志願服務,對當地社區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此理念的落實作法,往往是針對原本可能被忽略的小型地方組織提供協助。必和必拓集團十分重視全公司員工志願服務策略的一致性,也覺得適用全公司的簡單單一的方法最為恰當。假使礦工不能夠帶薪從事志願服務,辦公室員工也不行。

這里的重點不在何為「對」或「錯」。那隻不過是企業志願服務的一種做法,而且正好適合必和必拓集團。

案例:花旗的策略性重建工程

花旗銀行是企業志願服務的先驅之一,正式計劃可以追溯到1970年。之後的幾十年間,企業與志願服務計劃都經歷重大轉變。從紐約市發跡的花旗,成長為全球性金融機構。企業志願服務計劃在這些年來則是起起落落,直到花旗集團網站上有此宣布:2003年設立一個正式的企業志願服務計劃。

在2009年,隨著推動「策略性重建工程」,花旗的志願服務邁入了一個新階段,整套程序的設計完善、執行透徹,都是值得學習的絕佳案例。

無庸置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花旗員工連公司是否能存活都有所懷疑,更別提花旗是否會延續社區參與及志願服務的傳統。

僅僅一年後,花旗就發動重建工程,這傳達了一項清楚信息,志願服務對花旗來說仍然是企業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員工願意參與這個過程,顯示他們認同志願服務的價值,認為這是維持士氣的方法。

紐約市花旗基金會旗下的花旗志願服務主任羅斯瑪瑞.伯恩斯(Rosemary Byrnes)描述,這個過程同時針對企業內部與外部。企業外部方面,花旗檢驗查看其他企業如何運作志願服務,以其他公司為參考標竿來衡量花旗自身績效。重點不只放在其他公司做得好的部分,還重視其他公司所面對的挑戰以及克服方法。

花旗發現其他公司很願意協助,企業彼此之間有高度的合作性對話。

經過這項運作,花旗決定把發展「志願委員會」(Volunteer Councils)視為花旗的一項核心策略。花旗發現,讓員工來主導可為公司的企業志願服務帶來一種企業家精神跟創新感受。

志願委員會與企業的社區關系部門協同合作,找到方法充分運用既有的社區關系,開發企業志願服務機會。在微觀層面上,志願委員會協助聚焦在邀請志願者參與。

企業內部方面,整個過程的設計,不只是為了取得員工對現況的意見以及對未來的想法,更為了爭取內部認同與計劃所需的投資。

花旗邀請美國六大市場的區域志願領袖以及各國際區域領袖,共同推出「發現過程」(Prcoess of Discovery)活動。參與員工最後有近百名員工分成小組,透過電話會議提供自己的意見。得到的資料經過匯總分析後,形成了初步結論,接著通過第二輪電話會議與參與者分享結論,並聽取他們的意見與反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非常高興有人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加油。

⑶ 淺談如何利用農村資源優勢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學前教育作為全部教育之基礎,其核心的職能就是既要保障每個兒童適應現實的社會,幸福快樂的成長,更要保證他們適應並創造未來的社會。那麼,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呢?即需要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具有探究精神的人才。而如今農村幼兒園備受社會的關注,國家也在大力扶持農村幼兒園,但是,農村幼兒園的資金和設備往往不如城市幼兒園充足,農村幼兒園園區建設的硬體和軟體都與城市幼兒園的條件有一定距離。但是,農村幼兒與城市幼兒一樣,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喜歡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的世界。我認為,農村幼兒園想要更好的發展,可以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幼兒的科學素質,以及使幼兒獲得更廣泛的科學經驗和科學方法,更是能夠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從農村幼兒教育因地制宜的角度,選擇了這個課題。
我們幼兒園地處資源廣闊的農村,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變化,農作物有的開花,有的結果……給孩子以活的教材。幼兒園里的孩子多數是農民的後代,他們對農村的農業生產與農事活動具有著濃厚的興趣,隨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他們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農業生產的技能,如挖坑、點豆豆等,我們認為,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就要充分利用與發揮,鼓勵他們在活動中觀察、操作、實踐,掌握一些科學技能。
二、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
科學教育活動不僅是要讓孩子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並提出了「做中學」的口號。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科學領域教育:「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2002年,我國開展「做中學」科學教育研究項目,對幼兒科學教育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幼兒為主體」、「探究性學習等適宜的觀念和教學策略研究,促進了幼兒科學教育質量的提高。近年來,《利用農村資源踐行課程標准》、《發揮農村資源的優勢,開展游戲活動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研究中,充分利用了農村的自然資源,讓幼兒親身體驗,親自去探索農業生產與農事活動的技能。
三、課題概念及課題的界定
(一)課題核心概念
1.科學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使他們體驗探究和發現的樂趣,感受獲得科學知識的過程和方法。
2. 幼兒園科學活動:應是「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的教育過程」。這一「過程」有兩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培養現代人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二是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濃厚興趣,萌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3.自然資源:是指離我們生活很近的周邊資源,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經人類加工的資源的有用自然物。
4.農村自然資源:是與我們農村生活息息相關、隨手可得的一切自然資源。
(二)課題界定
「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實踐研究」是指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從幼兒的興趣和原有知識經驗出發,選擇和開發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認知水平的幼兒科學活動內容,讓幼兒通過觀察、探索、記錄、操作等途徑,親身經歷探究過程,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形成和發展探究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
1.皮亞傑的有關認知發展理論也指出:「幼兒必須通過自身活動去發現、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構建、完善自己的認知模式」。在探究活動中,鼓勵幼兒圍繞一定的內容自主探究學習,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2.以探究性理論依據,我們把探究性學習活動理解為是一種以探究為基本特徵的學習活動,幼兒探究性學習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為中心,為幼兒創設多種途徑,讓幼兒在自己原有的經驗和知識結構上,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積極地從活動中去探尋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的學習過程。只要是孩子通過自己去調查、交流、討論、實驗、親身經歷的體驗都是探究性學習。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利用農村的有利資源,探索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探究式科學啟蒙教育內容和方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主動地感知、體驗、領悟各種科學知識,在探索、發現中培養創新意識,構建新的知識和經驗,形成科學概念,初步發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科學探究素養。
同時,在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進行幼兒探究式科學啟蒙興趣的培養過程中,形成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建構新的園本課程,促進幼兒園的發展,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和水平。

⑷ 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利用農村資源優勢

農村學校特別是落後地區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條件與城市相比,相對處於劣勢,比如基礎教育投資比例偏小,校園硬體建設資金不足,教學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缺乏等問題。城市學校各方面條件確實比較優越,但是農村教學環境也蘊藏著"金庫",只要去挖掘總會發現它特有的優勢。尤其是小學科學教學更是如此。
小學科學課程具有培養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功效,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啟蒙教育,幫助學生探究科學規律,認識世界的綜合素質,進而逐步形成科學世界觀的重要使命。新課程改革對科學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使小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闊的智力背景,科學教育不能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開發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共同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那麼在目前農村小學多媒體課件資源尚未配備或配全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大膽地將開放的科學學習資源加以應用。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資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利用農村優良的自然環境,為小學科學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農村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比如在上「觀察動物」「觀察植物」這些課時,我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隨時而且很快地找到一些動植物供學生觀察和學習。另外,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課下布置學生養殖動物和種植植物,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農村的空氣清新、天空晴朗,能為學生觀察天文和氣象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多數農村沒有工廠企業的污染,空氣比較清新,一年四季天空都比較晴朗。在多雲的天氣中帶領學生到野外,能清晰觀察到天空中各種各樣的雲彩,可以認識和學習有關氣象的知識。在晴朗的夜晚,可以指導學生很好地去觀察月相、星座,認識恆星和行星等。
農村學校的周圍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能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認識土壤的成分、地貌和水資源的時候,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准備一些土壤材料;可以隨時帶領學生到周圍去親自觀察各種地貌;可以和學生一道去調查周圍的水資源情況。
農村的這些學習資源優勢都是城裡教學條件所無法比擬的,如果農村科學教師能夠很好地利用這些優勢,那麼農村學生的科學學習效果一定會更好。
二、農村學校班級學生數一般較少,小班教學能更好地實施探究學習
農村地廣人稀,尤其是實施計劃生育以來,農村的學生數在逐年下降。安徽一個農村小學一般只有一百多人,每個班級學生數一般在二十人左右。在小班的環境下非常有利於探究學習,教師可以親自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中,能夠非常方便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追蹤觀察和實施指導。如果是四十人以上的大班,教師很難兼顧這么多學生的自主探究,探究學習很難開展。在這一方面,農村學校的探究教學確有很大的優勢。
三、「土」「洋」結合,豐富科學課教學資源
雖然在創建教育資源中農村小學也創建了很多實驗教學器具,但科學課教學儀器的短缺現象,仍然時時制約實驗教學的有序開展。如何立足於現實,在進一步加大力度裝配、建設實驗室和儀器室的同時,走自我創新之路,探索出一條既適合於現代實驗教學的需求,又富有個性特色的地方實驗教學的新路子呢?我們在用足用活現有教學儀器、設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產資源,就地取材,配合相關教學內容開展教師自製教具,發動學生製作學具活動。這樣不但解決科學課教學資源的短缺問題,而且為學校充實了大量的教具、學具,也推動了科學課教學器具的更新換代,極大地提升實驗教學的開設率。比如《岩石的組成》、《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等;讓學生到沙堆中撿鵝卵石、到石場中去撿表象於植物及小動物化石的石片和其它的岩石,也是學生津津樂道的趣事。採集、製作動植物標本更是同學們的拿手好戲;這些帶「土」氣的教、學具和現代科學課教學具相結合,確保了科學課教學規范化、現代化、一體化的優化運行。同時,注意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就應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個使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潛能的氣氛,啟發學生把各種各樣的想法講出來,即使是猜想、或者是不合理的說法,甚至是笑話也要鼓勵,積極引導,使學生勇於思考,如在上《霧和雲》一課時:揭開蒸鍋的蓋時眼前出現一片「白氣」,就讓學生猜想這些「白氣」是水蒸氣嗎?它是怎樣形成的?學生紛紛作出回答:有說是水蒸氣,有說是熱氣等等。老師再讓學生回憶水蒸氣的性質,加以引導後,說明它是不是水蒸氣。再通過冰塊冒「白氣」的實驗,說明它是不是熱氣,最後推想出「白氣」是水蒸氣受冷形成的許許多多小水點。這樣的教學,接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親自動手操作來感知事物,參與教學,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獲取的知識也比較生動、形象、深刻。這樣施教,不但充實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
實踐告訴我們:善於利用我們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結合廣泛的農村教育資源,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農村小學科學課教學要充分發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地域優勢,挖掘農村的地方資源,創造性地為科學課教學服務,為農村小學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探尋出一條新途徑。

⑸ 如何利用自己產業技術資源優勢帶動一方產業發展

摘要 一、加強高技術產業創新

⑹ 怎麼合理用用自己的資源和優勢

首先要確定對自己是了解的,對你身邊的環境是了解的。無論做事還是做人,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能夠識別什麼是機會。好好的把握機會,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利用自己的優勢去達到自己的目標。

⑺ 新疆有哪些資源優勢應該如何發揮和合理利用

新疆要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通過國土資源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就成為最關鍵的環節。而資源轉化的前提,就是如何吸引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主體

⑻ 如何依託資源優勢

在各地紛紛積極謀劃和踐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時,作為湖南省有色金屬管理局的直屬國有控股企業——湖南寶山有色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山有色礦業公司」)推出的「五大板塊」項目建設多元發展戰略框架,就是立足行業特色,適應形勢加快發展方式轉換的主攻方向和目標要求。本著「做大主體產業,做好優勢產業、做活循環產業、做優生態產業、做強特色產業」的原則,搞好項目的定位和提升,走專業化、差異化之路,力爭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突破。
突出鉛鋅主業,狠抓主體經濟。寶山有色礦業公司是我省株冶、水口山鉛鋅冶煉廠的重要原料供應基地。鉛鋅精礦產品是主導產業。近幾年來,通過危機礦山接替資源風險找礦,在寶山礦區中深部發現了大量的鉛、鋅、銅、鉬、金、銀等資源,經省地質勘探局評估論證,潛在價值達580億元以上,鉛鋅銀礦石量在800萬噸以上。為此,公司決定擴大規模和產能,初期規劃實現年產鉛鋅金屬4萬噸,銅金屬5千噸以上的產能規模。通過鉛鋅提質擴能增加主導產業經濟效益,為寶山有色礦業公司可持續發展打基礎、壯實力、添後勁。
填補銅產業空白,狠抓優勢經濟。湖南是享譽世界的「有色金屬之鄉」,但大品種銅、鋁資源短缺,在發展中產業結構極不平衡,銅、鋁、產業的短板,制約了相關製造產業的發展。寶山有大量的銅資源,在湖南有色產業中獨享銅資源優勢。公司通過立足自身,積極整合湖南省境內乃至省外、境外銅資源,規劃3至5年內建成30萬噸規模銅的探、采、選、冶和深加工及精加工產業,加快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填補湖南省和中部省份無銅產業的空白,以此為契機,也為中西部省份的礦業經濟發展提供一種新的產業模式。
尾礦綜合利用,狠抓循環經濟。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的重大部署。寶山尾礦庫經過40多年的開采,尾礦容量已達500萬立方米,庫中殘存銅、鉬、鉛、鋅、鎢、鉍、錸、金、銀、硫等各種金屬,公司擬定開發計劃,積極開發循環經濟,科技工作者們取樣、檢測、化驗、並與湖南省有色金屬研究院合作開展了《尾礦庫尾礦綜合利用》項目研究,2008年11月份完成了初步方案,寶山尾礦庫總潛在價值在34億元,是一個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開發的增長點。

開發旅遊產業,狠抓生態經濟。結合國內露天罕見的采空區,寶山有色礦業公司以工礦文化體驗為主題,以井下古代中國礦冶歷史,現代採掘流程觀光和互動體閑娛樂為主要內容,開發了極富時尚特色的工礦旅遊,在產業轉移上探索出了一條建設環境友好型礦山企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新路子。2008年12月,該項目已被授牌「湖南省工礦旅遊示範點」。2010年5月,寶山有色礦業礦山公園被列為「國家礦山公園」,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在湖南富有特色的「綠色產業」,真正做到礦區資源的綠色開發。
做好機加工產業,狠抓特色經濟。寶山機加工能力多年來享譽周邊,輻射半徑大,有較為完整的機加工及電器維修設備。由於礦山設備製造能力強,在滿足自身及周邊機加工能力情況下,可以積極對接市場,在承接沿海和中西部製造產業轉移的機遇中尋找合作夥伴,通過盤活閑置資產,釋放機加工優勢,成為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⑼ 如何充分利用新疆的現有資源,變當地的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新疆要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通過國土資源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就成為最關鍵的環節。而資源轉化的前提,就是如何吸引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主體——具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在建設用地保障方面,新疆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重點建設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在建設用地預審、用地調查、建設用地勘測定界、征地拆遷補償費用測算撥付、組織建設用地報件、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等方面,實行全程服務,確保了重點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9)如何利用資源優勢擴展閱讀:

作為我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國土資源豐富,資源優勢顯著。這無疑是新疆經濟發展的優勢基礎。但新疆的地質勘查工作程度低、基礎差,盡快查清家底,才能真正實現優勢資源的轉換。這不僅關繫到新疆的經濟發展,也是解決國家能源短缺問題的關鍵。同時,國土面積約佔全國的1/6的新疆,全區土地利用率為38.64%,土地利用潛力巨大。巨大的礦產和土地資源優勢,正在為新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⑽ 如何發現和利用本村資源優勢走出發展新路徑

以發展戰略引領轉型

有了前瞻性的戰略,才能成就跨越式發展。上個世紀末,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煤炭下遊行業需求萎縮。由於產業結構比較單一,過於依賴煤炭產業,平煤神馬集團生產經營受到巨大沖擊。

2004年起,該集團把發展戰略豐富完善為「以煤為本,相關多元」,開始推進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煤焦、煤電、煤鹽等下游產業,逐步改變了單一煤炭產業格局,非煤產業收入比重佔到全集團三分之二以上。2008年,抓住平煤、神馬重組機遇,對接整合煤焦、尼龍產業優勢,打通了全球獨一無二最完整的煤基尼龍產業鏈,從原煤等低端產品一直延伸到高性能纖維、改性切片等高端產品,使高端尼龍產品產能佔到了全球第一。

「十二五」以來,隨著集團產業體系逐漸完備,進一步提出「三個轉變」戰略構想:即加快由規模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由傳統產業向傳統產業提升與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並重轉變,由實業經營向實業與資本雙輪驅動轉變。這一戰略構想,對於企業產業升級、轉型發展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

以優化布局促進轉型

優化產業布局是整合資源要素、加快轉型發展的重要前提。在結構調整過程中,該集團統籌推進煤焦化工、尼龍化工、鹽化工等產業協同發展,實現全部焦煤和30%以上電煤內部轉化,有力應對了近兩年來經濟下行的沖擊。

一是大力調整煤炭產業布局,著力開發有質量、有效益的煤炭,推動煤炭由以燃料為主轉向了燃料與原料並重,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

二是根據集團以焦煤、電煤為主的煤種資源特點,向煤炭下游發展煤焦化工、尼龍化工、鹽化工、煤電等產業,構建起多業並舉、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使結構比例更趨合理、產業體系日益完備。

三是堅持有進有退,有序關閉重組煤礦、衰老礦井和采區,退出不具備競爭優勢的產業領域,把一些長期虧損,產能、產品、工藝落後的企業,轉產搬遷到產業園區,發展高端精細化工產品,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四是積極壯大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光伏電站、高純度硅烷、改性切片、鋰電池負極材料及特種石墨等項目,有序承接傳統產業轉移。下一步,集團將下功夫補齊煤電產業「短板」,加緊籌備推進瑞平電廠二期2×60萬千瓦、姚電新廠2×100萬千瓦等項目,建成後能夠實現電煤全部就地轉化。

以鏈式發展深化轉型

「實踐證明,產業鏈式發展是深化企業結構調整、推進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董事長梁鐵山表示,以資源梯次開發利用為目的,推動產業向下游延伸,發展高端精細化產品,不斷提高附加值,打造了從煤炭到焦化,再到尼龍、炭素、高純度硅烷等多條全煤行業一流的特色煤基化工產業鏈。其中,與上海交大合作建成1000噸氫氣制硅烷項目,開發出的硅烷法生產多晶硅工藝,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把產業鏈延伸到了太陽能、電子材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實現傳統煤化工與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對接。

另一方面,以系統集成與多項目聯產為依託,強化產業鏈互聯互通,大力建設平頂山尼龍化工、許昌首山焦化、開封精細化工等產業園區,最大限度放大資源價值功能。其中,許昌首山焦化產業園實現焦化副產品、余熱、煤氣等資源的綜合利用,焦炭直接出售,焦化副產品全部循環利用,實現煤炭資源循環增值、吃干榨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