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什麼是旅遊資源稟賦
擴展閱讀
企業賠償費用屬於什麼 2025-05-15 04:36:41
抖音哪個工具可以寫字 2025-05-15 04:19:39

什麼是旅遊資源稟賦

發布時間: 2022-05-24 04:39:07

❶ 資源稟賦是什麼意思

資源稟賦又稱為要素稟賦,指一國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的方面。

俄林早期師承瑞典著名經濟學家赫克歇爾而深受啟發,故他的要素稟賦說也被稱為赫--俄模式。該模式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開端,與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模式並列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兩大基本模式。

繼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 Heck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一國應依據本國的生產要素稟賦制定產業結構政策,因為比較優勢的根源在於該國的生產要素稟賦。

一國應充分利用其所擁有的相對充裕的生產要素,生產此種要素密集型產品,增加本國優勢和福利。」的要素稟賦學說之後,波蘭經濟學家萊布辛斯基(Rybczynski) 又對赫克歇爾和俄林的理論做了補充。

他認為,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將會減少另一種要素密集型產品的生產。

由此推出:「資本要素存量相對增加的國家應預期其勞動密集型產業(L I) 將趨於萎縮,試圖保護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不行的,而對於勞動力要素供給趨於增加的發展中國家,不適時宜地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CI) 、技術密集型產業( TI) 則可能導致比較優勢喪失,致使經濟增長欲速則不達。」

❷ 企業資源稟賦是什麼

資源稟賦又稱為要素稟賦,指一國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的方面。俄林早期師承瑞典著名經濟學家赫克歇爾而深受啟發,故他的要素稟賦說也被稱為赫--俄模式。該模式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開端,與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模式並列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兩大基本模式。

(2)什麼是旅遊資源稟賦擴展閱讀

要素稟賦論

要素稟賦論指狹義的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Heckscher-Ohiln theory),又稱要素比例學說(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該學說由赫克歇爾首先提出基本論點,由俄林系統創立。

它主要通過對相互依存的價格體系的分析,用生產要素的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的產生和一國的進出口貿易類型。

根據要素稟賦論,一國的比較優勢產品是應出口的產品,是它需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充裕而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而進口的產品是它需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而昂貴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

簡言之,勞動豐富的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而進口資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資本豐富的國家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

理論分析

俄林認為,同種商品在不同國家的相對價格差異是國際貿易的直接基礎,而價格差異則是由各國生產要素稟賦不同,從而要素相對價格不同決定的,所以要素稟賦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根本原因。俄林在分析、闡述要素稟賦論時是一環扣一環,層層深入,在邏輯上比較嚴謹。

1、國家間的商品相對價格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沒有運輸費用的假設前提下,從價格較低的國家輸出商品到價格較高的國家是有利的。

2、國家間的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差異決定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在各國生產技術相同,因而生產函數相同的假設條件下,各國要素相對價格的差異決定了各國商品相對價格存在差異。

3、國家間的要素相對供給不同決定要素相對價格的差異。俄林認為,在要素的供求決定要素價格的關系中,要素供給是主要的。

在各國要素需求一定的情況下,各國不同的要素稟賦對要素相對價格產生不同的影響:相對供給較充裕的要素的相對價格較低,而相對供給較稀缺的要素的相對價格較高。因此,國家間要素相對價格差異是由要素相對供給或供給比例不同決定的。

通過嚴密的分析,俄林得出了結論:一個國家生產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國供給豐富的生產要素的產品,價格就低,因而有比較優勢;相反,生產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國稀缺的生產要素的產品,價格便貴,出口就不利。各國應盡可能利用供給豐富、價格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廉價產品輸出,以交換別國價廉物美的商品。

❸ 致遠金融:什麼是旅遊資源稟賦

養殖業巫春砸傷茨糜

❹ 旅遊資源的種類、賦存狀況等對旅遊業有何影響

旅遊資源是旅遊開發和建設的對象物,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依託性因素,有關研究表明,旅遊者選擇目的地的行為是其對資源感應效用的函數,由此使得旅遊景點與客源地之間的引力具有鮮明的資源指向性特點(Deasy和Griess,1966)。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CB/T18972-2003)」以及「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CBiTl7775-2003)」的界定,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研究者從多個角度分析了旅遊資源對旅遊業發展的作用(保繼剛,1996;Ritchieetsl,2000),並在區域層面上基於旅遊資源稟賦分布的空間異質性就如何實現不同旅遊資源之間的地域組合開發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Pearce,1995;王凱,2005)o而基於不同區域間旅遊資源比較優勢所形成的競爭關系則構成了另一研究維度,持比較優勢理論的學者認為,與旅遊產品相聯系的要素稟賦在特定區域上的空間分布不均質性是旅遊目的地競爭力不同的原因,旅遊資源的稟賦和品質就成為旅遊競爭力研究中的焦點所在(張廣海等,2006)。 總體看來,以往研究更多地關注於旅遊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各地資源稟賦的差異以及基於資源稟賦的空間異質性所進行的旅遊業發展及區域資源之間合作開發等方面的分析,但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卻是,旅遊資源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業發展中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是有力的助推器還是隱藏的障礙物?從理論上講,擁有豐富而高質量的旅遊資源無疑有助於旅遊業的發展,因為旅遊資源構成了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如果一個地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取得了較差的旅遊業發展績效或表現出較差的旅遊業競爭力,那麼,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旅遊資源還為那些阻礙旅遊業發展的因素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正是這些因素導致的負面效應超過了旅遊資源本身的正面效應。進一步講,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旅遊資源作用的變異呢?找出其中的作用機制並尋求相關解決途徑便成為問題的關鍵。基於此,本文將甚於對省際層面我國旅遊業發展過程中資源因素作用和非資源因素作用的考察,分析我國旅遊業發展過程中資源因素的實際作用及機制,第二部分為研究方法與變數說明,第三部分對計量結果進行了分析。 二、研究方法與變數說明 在資源導向型的傳統增長模式中,自然稟賦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Habakkuk(1962)認為,自然資源的豐裕使美國獲得了更高的生產率,並最終導致19世紀的繁榮局面。然而,在20世紀中後期,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許多學者都注意到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源導向型增長模式的失敗,資源豐裕國的經濟表現往往不及資源缺乏國,自然資源在經濟增長中的角色彷彿由「天使」變成了「魔鬼」。Sachs和Warner(1997,2001)對這一現象進行了開創性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聯系。不過,總體來看,這些論著大都是對資源和經濟的作用進行研究,且主要基於國家樣本,結論來自於國家之間的比較。主體文獻中尚未發現專門就一國內部旅遊業這一特定行業所進行的研究,即研究一國內部各個地區的旅遊資源與旅遊業增長之間的關系,以及是否存在著豐裕的旅遊資源稟賦對旅遊業增長的制約性。雖然許多研究者在相關旅遊問題的研究過程中將旅遊資源設定為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性因素,並且從直觀上可以看出,中國的區域旅遊業發展水平呈現明顯的差異性特徵,省際層面上旅遊資源稟賦的豐裕度與旅遊業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正向對應關系。然而,直覺認識並不能代替嚴謹的學術研究,為此,本文將旅遊資源稟賦與旅遊業發展水平之間關系的研究確定在一國范圍內,以中國省際層面的數據資料為依據,對這一命題作細致的實證研究,檢驗旅遊資源對旅遊業發展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意義不僅在於驗證一個理論命題,同樣重要的還在於揭示我國各地旅遊業發展的一種內在機制,並力求為旅遊業轉型的發展模式提供理論支持。 1.模型設定 就本文的研究對象而言,省際層面的截面單位數顯然不足以得出有意義的計量結果。為擴大樣本容量,我們採用包括截面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的面板數據集(Panel Dataset),這也便於考察不同時間跨度內旅遊資源作用的動態特徵。根據Corden和Neary(1982)經典模型的經濟含義,我們建立如下的基本回歸方程式: 式中下標i代表各個省際截面單元,t代表年份,因變數y為旅遊業增長率,等式右邊的C為地區特定的常數項,TR為旅遊資源部門的投入水平,NTR為非旅遊資源部門的投入水平,X為影響旅遊業增長的其他解釋變數向量,μ i 為地區特定且不隨時間變動的誤差項,ε it 為時變誤差項且遵循一階自回歸過程②,a、β、θ為對應變數的系數或系數向量。 由於旅遊資源涉及的內容太多,而且種類也是千差萬別,幾乎不可能用某一個或幾個變數完全反映出來。總體來說,旅遊資源是能夠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全部要素的總稱,它既包括傳統意義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類旅遊資源,也包括政治經濟影響、文化特色、娛樂設施保障等多種吸引要素,因此,旅遊資源不僅具有形態上的多樣性和復合性,而且具有價值上的多元性,這無不給准確衡量旅遊資源對旅遊業增長的貢獻帶來了困難。不過,作為旅遊業發展和建設的最重要的微觀經濟單元和現代旅遊活動的主體,旅遊企業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研究視角和突破口。根據「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7775-2003)」的定義,「旅遊景(tourist attraction)是以旅遊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或地域。……是指具有參觀游覽、休閑度假、康樂健身等功能,具備相應旅遊服務設施並提供相應旅遊服務的獨立管理區。……包括風景區、文博院館、寺廟觀堂、旅遊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及工業、農業、經貿、科教、軍事、體育、文化藝術等各類旅遊景區。」並且,在當前旅遊景區(點)普遍實行企業化經營的狀態下,用旅遊景區(點)企業相關指標作為旅遊資源稟賦的代理變數應該不會產生大的偏差。由於我國旅遊行業投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旅遊資源基礎狀況,旅遊景區(點)企業的投入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旅遊資源的綜合稟賦狀況,所以,我們以旅遊景區(點)企業的投入水平代表旅遊資源的總體稟賦狀況。 進一步,鑒於數據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將旅遊企業分為旅遊景區(點)企業(Enterprise of Tourist Scenic,ETS)和非旅遊景區(點)企業(Enter-prise of Non-Tourist Scenic,EnTS),非旅遊景區(點)企業主要包括旅行社(國內旅遊行社、國際旅行社)、星級飯店(內資飯店、外資飯店)和其他旅遊企業。本文以旅遊景區(點)企業的收入水平衡量旅遊資源部門的發展程度,以非旅遊景區(點)企業的收入水平衡量非旅遊資源部門的發展程度,通過建立標準的經濟模型分析考察旅遊資源部門和非旅遊資源部門在旅遊業增長中各自的角色,就旅遊資源對旅遊業增長的作用進行研究。另外,由一般的經濟增長理論可知,向量中的解釋變數主要包括資本投入、教育投入(或是人力資本投入)、制度條件以及初始旅遊業發展水平,控制這些解釋變數將會保證計量結果得以反映旅遊資源對旅遊業增長的真實影響。此外,我們將解釋變數中的各類投入分解為資本和勞動兩部分,這樣可以反映投入的完整內容,並對要素作用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考慮到資本和勞動投入的相關度較高,在一個方程式中進行計量分析會使結果存在共線性問題,我們將在兩個方程式中對資本和勞動的影響分別予以估計。最終的回歸方程式為: 資本方程式中KETS為旅遊資源部門的資本投入,KEnTS為非旅遊資源部門的資本投入,KE為旅遊資源部門教育經費投入,Invset為投資變化,Inkst為制度變數,Y為旅遊業發展的初始條件。勞動方程式中的變數含義相應可知,作為前綴的「L」表示勞動投入,其餘解釋變數均與資本方程式相同。 2.變數和數據說明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計量檢驗的研究樣本為2000-2005年間各省和直轄市的數據資料,最終的面板數據集包含31個截面單位在6年內的時間序列資料,樣本觀察值共計186個。數據均來源於《中國旅遊統計年鑒》及副本、《中國統計年鑒》、《新中國55年統計匯編1949-2004》以及中國資訊行高校財經資料庫(www.bjin—fobank.com)系統。由於各部門的絕對值投入要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和土地面積等總量因素的約束,並不適合作為地區間橫向比較的指標。因此,回歸方程式中的投入變數均取相對值,具體處理方式如下: KETS=旅遊景區(點)企業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總額 KEnTS=非旅遊景區(點)企業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總額 LETS=旅遊景區(點)企業(從業人員/從業人員總數 LENTS=非旅遊景區(點)企業從業人員/從人員總數 KE=旅遊院校數 LE=旅遊院校在校學生數 制度變數Inst以對外開放度反映,Inst=人民幣表示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國內生產總值e。可以基本假定,對外開放度越高的地區,市場經濟體系越健全,經濟活動的透明度越高,從而具有更優的制度質量。 invest=旅遊投資變數,根據顧乃華等(2006)的公式計算得出。 ,In為自然對數符號。對於旅遊業發展的初始條件,鑒於數據的可得性,我們此處以1981年各省份旅遊外匯收入進行衡量。 為平均旅遊業增長率。 需要說明的是,(1)2004年、2005年非旅遊景區(點)企業包括旅行社(國際旅行社、國內旅行社)、星級飯店(內資飯店、外資飯店)以及其他旅遊企業。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非旅遊景區(點)企業包括旅行社(國際旅行社、國內旅行社)、星級飯店(內資飯店、外資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其他旅遊企業。(2)由於某些省市(上海、天津和寧夏)的國內旅遊收入數據不全,本文採用國際旅遊外匯收入衡量其旅遊業發展水平,鑒於上海、天津開放度較高,寧夏則相對比較封閉,且分別處於我國旅遊業發展程度的兩端(楊勇,2007),用旅遊外匯收入進行替代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偏差。 從變數KETS和LETS的數學表達式可以看出,a和a』反映了旅遊資源部門的相對投入水平對當地旅遊業增長的影響,即旅遊資源作用在計量模型中的外在表現。系數a和a』的經濟意義是指相對豐裕的旅遊資源誘使資本和勞動要素進入旅遊資源部門,進而對當地旅遊業增長產生了影響的程度。而變數KEnTS和LENTS的數學表達式中,β和β』反映了非旅遊資源部門的相對投入水平對當地旅遊業增長的影響,即非旅遊資源作用在計量模型中的外在表現,其經濟意義是指非旅遊資源部門的發展對旅遊業增長所產生的影響。

❺ 旅遊總體規劃的規劃方法有哪些

我們知道:《旅遊規劃通則》是規劃專家評審團檢驗規劃方編制的規劃成果是否符合規范的重要依據,但規范的套路對於開發商而言根本是沒有用處。如果按照《旅遊規劃通則》要求,一個景區的規劃編制要經歷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三個階段,完成這三個規劃正常需要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從開發商角度考慮,他不可能等三個規劃都評審完後才開始動工建設,他的要求是以最少的錢、在最短的時間里做一套實用的、可以馬上操作的方案。遠景設計院提出根據市場趨勢,以更好地服務開發商為根本出發點,符合景區開發建設需要,從十二個方面進行探討如何讓旅遊規劃實用化。
1、資源稟賦分析,這里講的資源稟賦分析不是僅僅對景區資源的詳細羅列,而是要求在大區域范圍內對景區資源進行相關性比對分析,挖掘、整合、延伸出具有唯一性、第一性和專一性的特色產品。
2、市場需求和競爭分析,對於市場需求和競爭分析,旅遊規劃不能僅就宏觀市場、客源定位和客源數量預測三方面進行初步研究,這種研究距離實際操作甚遠,應該就三個層面進行深入分析:(1)市場層面:分析市場在興什麼,市場有什麼,市場還缺什麼,市場在哪個層面上競爭四個內容;(2)競爭對手層面:分析競爭對手概況(項目的區位及周邊環境、規劃布局、建築風格、項目賣點、項目的配套設施與服務、運營管理),市場反應(分析競爭對手項目的營銷策略、實際銷售及經營狀況和項目的優劣勢);(3)消費者層面:主要界定客源區域、預測其數量,分析其消費特徵,找出消費敏感性之所在。建議:可以研究房地產策劃中的類似章節,形成適合景區需要的相關內容,最好研究他們的策劃提案,因為他們的提案當中所涉及的這些內容,均是落於實處,刀刀見血,雖然領域不同,但方法論是相通的,值得借鑒。
3、開發商分析,開發商分析主要是從四個角度進行分析:開發商投資意圖、初步的開發構想、經濟實力和操作能力分析。目前規劃普遍都沒有這一個章節。開發商在投資一個景區時基本上都會有投資意圖和初步的開發構想,規劃方的任務是為開發商的初步開發構想從專業角度進行把關、深化、延伸和落地。這里提出要增加開發商的經濟實力和操作能力分析的目的是對旅遊區開發主題和旅遊產品設計在操作層面進行校正。我們知道:任何的旅遊規劃和旅遊策劃最終都要落實到開發商去操作,項目規劃和策劃得再好,如果超出開發商的實際操作能力,一切都是空的,也是現在規劃無法操作,置之高閣的內在原因。規劃方和開發商必須溝通深溝通透,這個溝通不只是上層領導間的溝通,課題組全體成員都必須參與其中,深刻體悟。
4、開發主題和形象設計,開發主題和形象設計是旅遊規劃中最薄弱的地方,普遍做法就是一個形象定位加上一句宣傳口號,只有極少數規劃中還增加一個景區logo設計。形象定位和宣傳口號最常見的就是比附定位法,相互模仿,沒有抓住景區的靈魂和找到景區的獨一無二的指紋,缺少策劃所講的唯一性、第一性和專一性,是最被專業策劃人看輕的部分。對開發主題設計上建議要針對項目個性進行大區域范圍內的概念采購和本地化的項目體現,講白一點就是把類似項目的成功開發經驗應用到本項目開發之中。旅遊規劃或旅遊策劃比拼的是規劃者或策劃者的信息、資源和視野。規劃或策劃時必須出現一套詳細而清晰的項目開發思路流程圖。形象設計部分可以多向品牌策劃機構學習,啃啃《實戰廣告案例》和《創意就是權力》等書,應該是很有啟發的。建議增加一套景區VI應用體系。
5、功能分區和項目設置,功能分區和項目設置是開發主題和旅遊產品設計的落腳點,是旅遊規劃的重頭戲,有的規劃方案中洋洋灑灑幾十頁的文字。考慮開發商的審閱習慣,是否可以單獨抽出,獨立形成圖文並茂的景區設計任務書,甚至可以根據開發商要求和設計深度進行出圖。由於設計圖冊都是靜態的東西,還要再設計一套動態的活動表演方案。做到靜態設計很豐富,動態表演很精彩。
6、旅遊產品設計,規劃中都涉及到旅遊產品設計章節,而且篇幅都很大,旅遊產品羅列了很多,有幾個大類,數十個小類,似乎不羅列出這么多產品,就無法顯示規劃方的水平,不能顯示資源之豐富和厚重。但要考慮一個問題,規劃方設計了這么多旅遊產品是否都有市場?是否都具備競爭力?是否是投資方會操作的?選擇產品設計上必須結合資源稟賦分析、市場需求和競爭分析、投資方的實力和能力分析,以及投入產出分析進行綜合考量,哪些是核心產品,哪些是輔助產品,哪些產品先推,哪些產品後推,哪些產品必須充實提升,哪些產品必須割愛拋棄,這就是策劃學講的要有「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規劃解決的是:景區最合適開發哪些產品,而不是景區能開發哪些產品。對於旅遊產品設計上,各方都在講創意,這是沒有錯,但核心問題是:如果沒有系統的思考、動態的把控,任何的創意就會落成點子,點子是局限的,是不穩妥的,是不能用來拯救景區的。
7、商業模式設計,商業模式設計核心內容是景區贏利模式設計和投入產出分析,解決景區需要投哪些錢,投往何處,哪些項目可以開發商自己建設、自己運作,哪些項目只要建好出租,哪些項目需要引入新的合作夥伴,從哪裡賺到錢,何時是盈虧平衡點的問題,對於旅遊地產項目:還要明確哪些地塊必須購買,哪些地塊只要租賃,其費用多少。景區贏利模式設計和投入產出分析是開發商最關注點,規劃方案中至少要出現投資估算表、流動資金估算表、資金籌措及計劃使用表、全投資現金流量表、資金來源與運用表、資產負債表、借款償還表、損益表、銷售收入和銷售稅金計算表、成本與費用估算表、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表、敏感性分析計算表等13張表格。
8、開發節奏把控,目前景區開發正呈現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建設周期越來越長的趨勢。對這種情況下,規劃中必須對建設項目進行分期,清晰准確把控開發節奏。規劃不僅是提出短期、中期、長期建設項目,還必須更加明確地指出啟動項目是哪一個,這個啟動項目必須是:一能馬上有好的贏利,二能快速形成市場的示範效應,三對後續項目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要有「連環炮」的效果。尋找啟動項目就是策劃上經常提到的尋找項目引爆點。尋找啟動項目是最難的,因為它決定項目的成敗。也許景區前景很好,贏利很大,但開發商如何走過最艱苦的開發初期呢,這就必須找好照準啟動項目。規劃中,階段性項目的接點與階段性項目的接點之間如何連接必須提前設計好,否則項目開發延續性容易發生斷層。可惜:該章節很多旅遊規劃都沒有。
9、市場營銷規劃,市場營銷規劃是景區推廣的主要內容,在規劃期做了市場營銷規劃幾乎都比較籠統,缺少針對性和實際性,也是很多規劃文本相互模仿,相互抄襲的原因,顯著指導性不是很強,意義不是很大。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只做景區網站、宣傳畫冊(含電子畫冊),最多再做個第一年度營銷計劃書。由於變數太多,到臨近開業再做一個景區開業執行策劃。
10、專項規劃,沒有園林及相關專業背景的規劃師根本是就做不來的,是規劃中相互模仿,相互抄襲最多的章節之一,有些數據根本就沒有經過詳細計算就得出來。文字和圖紙可以融到設計任務書中,但技術數據由來要介紹清楚,圖紙要詳細准確。如給排水布局圖,必須有位置、流向、流量、管道大小、管道長度等內容。
11、景區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設計,該章節是景區極為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能體現規劃師是否有實際的景區管理經驗。現有的規劃中有的直接就省略,有也不過是學術意義上的管理機制研究而已,缺少可操作性,是大家需要補課的地方。本文所講的景區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設計必須明確部門組成、人員數量、人才的專業和從業經驗要求、部門與部門間如何溝通、協調和配合,形成清晰的、可操作的組織架構圖、崗位說明書和管理制度手冊。
12、景區評A建議書,景區評A是不變的趨勢。該章節幾乎所有旅遊規劃都沒有,該需求將來一定很多,建議大家要好好補課。
旅遊規劃的編制體例必須改革,否則前景堪憂。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之功,能對業界有所裨益,更希望旅遊規劃的道路能越走越寬,旅遊規劃機構能真正獲得旅遊開發商的敬重,能與開發商共分獎金,共享成功喜悅,體現旅遊規劃師的人生價值。

❻ 資源稟賦是什麼意思

資源稟賦又稱為要素稟賦,指一國擁有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 、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的豐歉。一國要素稟賦中某種要素供給所佔比例大於別國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而價格相對低於別國同種要素的價格,則該國的這種要素相對豐裕;反之,如果在一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中某種要素供給所佔比例小於別國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而價格相對高於別國 同種要素的價格,則該國的這種要素相對稀缺。

❼ 對於一個旅遊項目而言,是區位條件比較重要,還是資源稟賦比較重要呢

得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比如離城市距離。一般旅遊項目,多數都是以山體湖泊,或者其他自然資源為依託。資源會稍稍略勝一籌。
不過得題主提供更為詳細的,個人方便提供點更好的建議。

❽ 農村要發展旅遊業,需要具備哪些必要的條件

發展觀光農業要有較豐富的旅遊資源。觀光農業的開發與本地旅遊發展的基礎密切相關。旅遊發展條件良好的地區,其旅遊業的發展帶來大量的遊客,才會有較多的機會發展既然是鄉村旅遊,一定要有鄉村的特色,比如說吃的農家餐有特色,其他地方吃不到。住的農家院落有特色,其他地方找不到。比如民俗方面獨一無二。

❾ 有人認為,如果一個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資源稟賦不好,就不可能發展旅遊業,你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