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是哪一個
答案:英國
20 世紀 60 年代以後,隨著北海油田的開發,英國 成為歐洲西部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石油替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
英國是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開采和出口國之一。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北海油田的開發,英國成為歐洲西部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石油替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
㈡ 世界主要產油國是哪幾個
世界主要產油國:美國、俄羅斯、沙特、科威特、阿聯酋、阿曼等。占據全球半數石油產量。
路透社2018年11月26日播發市場分析師約翰·肯普的專欄文章,指出歐佩克對國際油市的影響力近年日益下降,而美國、俄羅斯和沙特三大產油國的影響力顯著上升。
隨著美國頁岩油興起,美國躍升為全球最大產油國。俄羅斯和沙特則放鬆2016年底以來的限產政策,石油產量相當可觀。肯普發現,2018年國際油價先上漲、後下跌,「幾乎完全」是由美、俄、沙特三巨頭的石油政策所左右。這三國定期互相通氣,從而確保對國際油市的影響力。
沙特是歐佩克成員,美國和俄羅斯不是。這三國2017年原油和凝析油日產量合計3600萬桶,佔全球總量的39%;歐佩克其餘成員的日產量合計2700萬桶,佔全球總量的30%。
(2)歐洲石油資源在哪裡擴展閱讀: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
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約80%可以開採的石油儲藏位於中東,其中62.5%位於沙烏地阿拉伯(1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
㈢ 歐洲西部什麼資源豐富
歐洲西部最豐富的資源是石油資源。如歐洲的北海油田,英國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世界級的石油勘探公司,殼牌,英國皇家石油公司等等,有好幾家都在歐洲。
㈣ 歐洲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兒
北海油田,主要石油城市英國的阿伯丁。
㈤ 西歐地區油氣工業概況
由前面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分析已經知道,西歐屬於油氣消費大區,但其區內油氣資源非常少,其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油氣資源主要靠進口解決。當然,西歐本土部分國家也有一些油氣資源,如英國、挪威、荷蘭、法國、義大利等。
一、西歐地區的石油工業
西歐是後起的大產油區。1970年以前,西歐還是一個貧油區,採油業只限於陸上若干小油田,原油產量微不足道。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北海沿岸國家已經發現近海豐富的油氣顯示,但由於自然與經濟方面的原因,開發利用被推遲了。到了20世紀70年代,尤其是1973年以後,高漲的油價才賦予開發利用北海石油的巨大經濟意義。隨著北海原油產量的增長,西歐甩掉了「貧油」的帽子,成為一個新興的原油產區。
西歐採油業的主要產區分布於北海海域。北海海域分屬沿岸七國,其中英國、挪威分得面積最大,分別佔46%與25%,北海的採油業就集中在這兩國海域。荷蘭、丹麥、前西德、比利時、法國共獲得其餘的29%,但這些海域的原油產量不具有重要地位。
英國是隨著北海石油開發而崛起的第一產油國。1975年下半年,英國北海海域的阿蓋爾和福蒂斯油田開始出油,從此,英國採油業突飛猛進。1980年起,英國成了西歐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唯一一個能夠自給並能輸出原油的國家。到1998年,英國的石油產量為1.33億噸,同期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7.08億噸(王金洲,1999)。
挪威是西歐第一石油儲量國。1998年,挪威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4.89億噸。挪威北海海域的採油業早於英國,1971年埃克菲斯克油田出油為其起點。1975年生產原油900萬噸,成為西歐第一個石油自給有餘的國家。爾後,原油產量穩步上升,1992年達1.64億噸,超過英國成為西歐地區最大產油國,1998年,其石油產量為1.52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產油國之一。2003年5月,挪威駐委內瑞拉大使達格·默克宣布,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在委內瑞拉德爾塔拉天然氣項目中投資30~50億美元。這是挪威迄今為止涉及金額最大的國外投資計劃,它意味著挪威石油工業開始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國際石油經濟編輯部,2003)。
2000年西歐地區石油儲采比為7,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3.4億噸,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1.67%,比1999年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25.38億噸減少了7.7%。2000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4.5萬億立方米,比1999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4.43億立方米增加了1.5%,佔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的3.01%。2000年西歐石油生產量為3.21億噸,比上年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佔全世界石油產量的9.58%(其中英國2000年的產量為12684.5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3624.5萬噸減少了6.9%;挪威2000年的產量為16081.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5088.0萬噸增長了6.6%。),而1999年西歐石油消費佔世界石油消費的22%。西歐1999年的天然氣產量為2892.37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2665.7億立方米增加了8.5%,佔世界產量的12.31%,而其天然氣消費量1999年為4173億立方米,佔全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的17.38%。天然氣在歐盟15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近24%,相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歐盟天然氣儲量有限,產量不高,但消費量和進口量很大,輸氣管網發達。截止到2001年底,歐盟天然氣探明儲量3.2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2.1%,主要分布於荷蘭(1.77萬億立方米)和英國(0.73萬億立方米)。歐盟2001年產氣量2129億立方米,佔世界的8.6%,主要生產國是英國(1058億立方米)和荷蘭(614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3433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5.9%,主要消費國是英國(954億立方米)、德國(829億立方米)、義大利(645億立方米)、法國(407億立方米)、荷蘭(393億立方米)和西班牙(182億立方米)(劉岩,2003)。
二、西歐的油氣貿易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西歐石油進口量已達4000多萬噸,超過了美、日兩國進口量的總和,相當於世界總進口量的30%。進入60年代以後,西歐實施了能源從煤炭到石油的轉換,石油消費量激增,至1973年石油進口量佔世界石油總進口量的45.6%,那時,西歐是一個貧油區,原油產量僅約1800萬噸,對於區內龐大的消費需求不過是杯水車薪,以至形成了石油消費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隨著挪威、英國北海石油的開采,提高了區內原油的自給率。同時,重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壓縮石油消費量『提高天然氣、煤炭和核能的消費比例,石油進口量顯著下降。但因北海原油生產受資源儲量規模的限制,西歐仍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進口國。中東和非洲是西歐石油進口的基本來源,此外,來自原蘇聯與拉美的石油亦佔有一定的比例。義大利、法國、原聯邦德國是西歐三大石油進口國。
北美和歐洲是世界管道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市場。在北美主要天然氣的出口國是加拿大,其主要通過管道向美國出售天然氣,2000年的管道天然氣貿易量為1034.4億立方米;歐盟天然氣消費的39.2%來自進口,而且進口來源多,半數成員國完全依賴進口(劉岩,2003)。在歐洲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是俄羅斯、荷蘭、挪威、英國等,出口到義大利、土耳其、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因此,加拿大、俄羅斯、挪威、荷蘭和英國是保證北美和歐洲這兩大消費區天然氣供應的最重要國家,在地區天然氣貿易中具有很強的地緣政治優勢。
俄羅斯在中歐和西歐的天然氣供應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油氣供應,特別是天然氣的供應,歐洲的能源安全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2001年,歐盟管道進口天然氣1542億立方米,其中,來自俄羅斯752.3億立方米(劉岩,2003)。但俄羅斯在站穩歐洲市場的同時,准備利用其強大的油氣優勢,東向開發東北亞和中國市場,以防其油氣出口的單一性而帶來的劣勢。
挪威2000年的天然氣儲量為1.2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449.6億立方米。1999年挪威出口到歐洲大陸和英國的天然氣比1998年增加了6.8%,達到455億立方米。法國燃氣公司是挪威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共購進112億立方米。德國的魯爾天然氣公司購買了95億立方米,比利時配氣公司購買了56億立方米。挪威出口到捷克共和國的天然氣增加到13億立方米。1999年10月,挪威輸氣管網完成擴容改造,連接Kollsnes與Emden終端的歐洲輸氣管道二期工程開始投入運營。2001年,歐盟進口天然氣的1542億立方米中483.8億立方米來自挪威(劉岩,2003)。
2000年荷蘭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77萬億立方米,產量為628億立方米,出口量為366.2億立方米。1999年荷蘭的管輸天然氣出口量由於向德國的出口減少,1998年下降至350億立方米,同時因Trans-Europa-Naturgas管線擴建工程的影響,出口到義大利的天然氣也有所下降。2000年出口的管輸天然氣量為366.2億立方米。
2000年歐洲還是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第二大戶,進口量為326.8億立方米,僅次於亞太地區(其進口達980.4億立方米)。2001年進口LNG為287億立方米,其中來自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卡達、阿曼、利比亞、阿聯酋的LNG分別為200.7、55.5、9.3、9.1、7.7、0.2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出口量1429.5億立方米的20%(劉岩,2003)。
三、西歐的油氣運輸
徐小傑根據研究認為,未來的亞歐陸上油氣管道運輸網路主要由「石油心臟地帶」向歐洲、東亞、東南亞和南亞這個需求月形地帶流通,具體有西向、南向和東向三個方向的跨國管網系統。其中,西向的管網系統有兩個部分,一是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到歐洲。這里有俄羅斯的友誼管道和新建的亞馬爾管道。二是中亞向西針對歐洲市場的運輸線路,包括北線和西線。北線指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的石油往北進入俄羅斯領土,利用現有的管線輸送到俄羅斯的黑海港口諾瓦羅伊斯克。西線指裏海的石油經巴庫到喬治亞或土耳其進入黑海或地中海。同時,北非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已經貫穿馬格裡布,北上供應南歐市場,這就是著名的馬格裡布—歐洲管線(徐小傑,1998)。具體來說,連接西歐的石油輸送航線主要有(王金洲,1999):波斯灣—好望角—西歐、北美線。這條航線從波斯灣各油港經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沿非洲東海岸穿行莫三比克海峽繞道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直達西歐、北美。此航線主要由超級油輪經營,它擔負著輸往西歐石油總量的70%和輸往美國石油的45%,它是西歐、北美主要的供油運輸線,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北美、西歐和前蘇聯地區又是油氣管輸最發達的地區(圖5-1、圖5-2見書後彩圖)。那裡的天然氣管道星羅棋布並已實現了國際聯網。歐盟內部現有天然氣長輸管道里程18.7萬公里,是1970年7.1萬公里的2.63倍。歐盟內部跨國管輸量613.9億立方米,佔世界跨國管輸量4083.2億立方米的15%。歐盟60%的天然氣消費量至少跨越一個國家輸送(劉岩,2003)。天然氣干線密度在美國為185米/千米2,在荷蘭為265米/千米2,法國為48米/千米2。西歐天然氣供應最初是區域性的,但從荷蘭發現格寧根氣田後,西歐開始了天然氣管網系統的建設。東歐也在積極擴建其輸氣管道。就參與國的數量而言,歐洲的天然氣市場是全世界最復雜的天然氣管網,天然氣用戶有2億。
近幾年來,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增長,輸氣管道的建設穩定增長。全歐對清潔燃料需求的增長,正推動著由前蘇聯地區、北非以及北海外輸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的實施。歐洲目前在建和計劃建設的項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爾及利亞的Zeepipe II管線、「歐洲管線」、霍爾騰管線以及歐洲—馬格裡布管線正成為關注的焦點。
四、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
從以上分析可見,歐盟成員國之間天然氣消費部分靠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解決,但很大部分還需要依靠從歐盟外部市場進口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歐盟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歐盟形成了天然氣統一市場。
歐盟各國天然氣行業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宦國渝,李曉東,孫劍,2003),即起步期、成長期、成型期和成熟期。目前這些國家已進入了氣源多元化、市場需求穩定、基礎設施完善的成熟期,這為歐盟形成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建立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是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必然結果,也是歐盟各國推動本國天然氣行業發展、促進高效清潔能源利用的需要。
早在1990年,歐盟委員會就已經開始促進歐盟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建立。1990年6月和1991年5月,歐盟委員會相繼發布了90/377/EEC指令《關於提高工業最終用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透明度的程序》和91/296/EEC指令《關於通過管網輸送天然氣》,邁開了發展內部天然氣市場的第一步。1996年,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以1254/96/EC指令的形式,公布了跨歐洲能源網路建設的一系列指導方針,這些方針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天然氣一體化基礎設施的建設。1998年7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又發布了98/30/EC指令,闡明了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共同規則和各成員國天然氣部門的組織原則,提出了為確保內部天然氣市場得以建立並有效運營,各成員國政府在輸送、儲存、配送領域必須承擔的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義務,還規定了強制性條款。
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主導思想在於促使區域內資源的自由流動、為構建和完善區域內統一的能源市場作準備,但是,在不妨礙內部大市場的前提下,允許各國具有一些豁免權,並制定各國管理制度。在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內,要堅持公平原則、透明原則和採取許可證為主要手段的監管方式。
從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形成,及其主導思想和執行原則來看,歐盟在天然氣乃至能源市場的管理上已開始了統一的管理,其各國的油氣安全戰略必然受其統一規則的支持與約束。
㈥ 世界七大產油區分布在哪裡
世界上探明的石油資源分布非常不平衡,一般地講,世界有八大儲油區。
1.西亞
探明儲量佔世界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分布於波斯灣沿岸到土耳其的東南部,以儲量大、分布連片、易開采、油質好為其特徵。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3以上,主要產油國是沙特、伊朗等國。
2.俄羅斯
烏拉爾山西側的第二巴庫和東側的西西伯利亞平原(秋明)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都是聞名世界的大型油田。
3.美國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德克薩斯和俄克拉何馬最為著名,阿拉斯加也是美國重要的石油產區。石油產量美國雖位居世界前列,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
4.加勒比海地區
即拉丁美洲地區,墨西哥和委內瑞拉是其主要產油國,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盆地是主要的產油區。該地區所產的石油主要供美洲地區消費。
5.非洲北部地區
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和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主要產油國是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其中奈及利亞石油產量占非洲第一位。它們是歐洲國家石油的主要供應地區之一。
6.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石油儲量較大。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的東部、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及緬甸的中南部。石油為主的采礦業是印尼的重要經濟部門。近年印尼石油工業發展很快,是東方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石油也是印尼居首位的出口商品,印尼對外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居世界首位。印尼地理位置優越,具有鄰近遠東石油銷售市場的有利條件,且油質優良,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能力較強。
7.中國
屬石油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石油總產量居世界前列。但由於領土面積大,工業發展需要量大,目前本國所產石油不能滿足需要。
8.西歐
西歐油田主要分布在北海等海域,目前開采已具規模,其中主要產油國是英國和挪威。
西亞波斯灣沿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地區,也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區,出口量佔世界石油出口量的60%,主要輸往西歐、北美及日本。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沿岸國家的石油產量近幾年來增長很快,主要供應西半球,前蘇聯石油產量也較大,除供本國外,主要供應東歐一些國家。東南亞和我國石油產量,主要輸往日本、菲律賓等。
㈦ 世界上產石油的國家有哪些
1、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按照其每日消耗74.6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75年。石油產業是其經濟命脈,該項所得占委內瑞拉出口收入的約80%。
2、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存,其國家90%的經濟來自於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273年
3、加拿大;加拿大的石油97%以上的石油皆為油砂,大部分都用於了出口,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石油存儲可供其使用217年。
4、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其國家工業主要以石油開采為主,國家經濟命脈和外匯也主要以石油為主要來源
5、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原油儲量本是世界排名第四,在伊拉克石油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工業也主要跟石油有關,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
6、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國民的經濟支柱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氣為主;
7、中國;一直都被稱為「進口原油大國」,但其實我們國家的石油資源其實也很豐富,雖然發現了大油田,但是由於技術和時間問題,開采量可能不是很大,加上要維持穩定,所以一直都進口大量的原油
8、阿聯酋;工業主要以石油化工工業為主,1962年的時候就成為了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國、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產國;
9、俄羅斯;地大物博,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石油儲量也很豐富;
10、利比亞;曾經依靠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富甲非洲,但是由於局勢動盪不穩定,所以利比亞的出口石油有一定的減少,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國家工業也是主要依靠石油來發展的。
(7)歐洲石油資源在哪裡擴展閱讀: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
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甚紅、金黃、墨綠、黑、褐紅、至透明;石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決定的,含的越高顏色越深。
我國華北大港油田有的井產無色石油,克拉瑪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慶、勝利、玉門石油均為黑色。無色石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原蘇聯巴庫、羅馬尼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均有產出。
㈧ 世界八大產油區分布在哪裡
1.西亞
探明儲量佔世界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分布於波斯灣沿岸到土耳其的東南部,以儲量大、分布連片、易開采、油質好為其特徵.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3以上,主要產油國是沙特、伊朗等國.
2.俄羅斯
烏拉爾山西側的第二巴庫和東側的西西伯利亞平原(秋明)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都是聞名世界的大型油田.
3.美國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德克薩斯和俄克拉何馬最為著名,阿拉斯加也是美國重要的石油產區.石油產量美國雖位居世界前列,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
4.加勒比海地區
即拉丁美洲地區,墨西哥和委內瑞拉是其主要產油國,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盆地是主要的產油區.該地區所產的石油主要供美洲地區消費.
5.非洲北部地區
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和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主要產油國是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其中奈及利亞石油產量占非洲第一位.它們是歐洲國家石油的主要供應地區之一.
6.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石油儲量較大.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的東部、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及緬甸的中南部.石油為主的采礦業是印尼的重要經濟部門.近年印尼石油工業發展很快,是東方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石油也是印尼居首位的出口商品,印尼對外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居世界首位.印尼地理位置優越,具有鄰近遠東石油銷售市場的有利條件,且油質優良,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能力較強.
7.中國
屬石油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石油總產量居世界前列.但由於領土面積大,工業發展需要量大,目前本國所產石油不能滿足需要.
8.西歐
西歐油田主要分布在北海等海域,目前開采已具規模,其中主要產油國是英國和挪威.
西亞波斯灣沿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地區,也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區,出口量佔世界石油出口量的60%,主要輸往西歐、北美及日本.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沿岸國家的石油產量近幾年來增長很快,主要供應西半球,前蘇聯石油產量也較大,除供本國外,主要供應東歐一些國家.東南亞和我國石油產量,主要輸往日本、菲律賓等.求採納
㈨ 哪個北歐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挪威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挪威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挪威也是西歐最大的產油國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當1971年挪威在北海埃菲斯克油田開采出第一桶石油時,挪威人均GDP還低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連專門的石油管理部門都沒有。
直到1972年才成立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iol。1975年,挪威首次成為石油輸出國,正式邁向石油之國。同時,挪威用出口石油所獲得的資金,改進海底鑽井技術,將石油勘探從淺海走向深海,相繼在挪威海、巴倫支海的挪威大陸架上發現了許多油田以及天然氣田。
石油的元素組成:
石油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碳和氫,碳氫化合物也簡稱為烴,烴是石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對象。石油中所含各種元素並不是以單質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結合的各種碳氫及非碳氫化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
㈩ 歐洲有哪些產油國
歐洲地區的主要產油國為挪威、英國、丹麥、羅馬尼亞四國。歐洲地區累計探明石油儲量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 5%。上述四國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6%。
俄羅斯也是主要產油國,但它的石油在亞洲部分。
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維護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現有11個成員國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委內瑞拉。